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P4

  ..续本文上一页加厚欤?是百里山河缩薄欤?

  问:斌著「心经要释”二十二页五行“若言其大,微尘不能入,若言其小,虚空不能容”此节难解,请详细说明。(李荣棠)

  答:查法师此段文义,是释真如心相,文内明言此心不可以方圆大小之范围形状比拟。二句之义,乃释心不可以说小,因心遍虚空故,又不可以说大,因最微细之一尘,不容入故。

  问:“心经要释”一七八页七行“第一义空”请解释。(李荣棠)

  答:“空”义有种种说法,此乃指种种义中之第一种义,即是说“实相”之空,此“实相”义,乃本具万法,而无一相可得之谓。

  问:七月中各佛寺皆举办荐亡此事,所诵经忏中有“血盆忏”,此经此忏是否佛说?“大藏经”内有否?在第几册?(李荣棠)

  答:此属伪造,大藏不收。

  问:本人遇一尼师在化缘分发传单,印有“佛说救劫真经”内有一句“释迦佛管天下一万八千年至今已满,弥勒佛接位。”此经出在何处?是否佛说?(李荣棠)

  答:此张传单,更是妖言惑众,谤佛谤法,不但扰乱治安,且恐报在三途。凡言释迦退位,弥勒掌盘者,皆是毫无学识之秘密邪教。此教远自汉末,流至元明至清,今又变有种种名词,支派繁多。“回头是岸”一书,说其来源甚详,初学佛恐走错路者,不可不看,试思释迦世尊降化至今,才二千五百余年,安有一万八千之数,按此一语可想其尚无常识,又何有道可言。后再见此单,速投水火。此一“尼师”,不辨真假,或系未明佛理之人,宜善言劝导,勿受邪人欺骗也。

  问:有些寺院装佛像托星卜者看时择日,点眼开光对否?(李荣棠)

  答:尝见佛经,星卜择日,名“世间意”,均在应禁之列。点眼开光,乃系由法师举行一种咒愿,自与上述意不相同。

  问:有位教友托我代问,他要建筑家宅,而俗人劝他要择吉时吉日定方向,依照正信道理,凡事一切唯心造,心善境善,心恶境恶,何有时间地点之限制,请问老居士以何为解?(李荣棠)

  答:尊意所见,极为正确。

  问:“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下篇二一五页八行,大师答以瑜珈师地论是弥勒菩萨所作,弥勒菩萨是过去的菩萨,未来的佛,中间应化何身使众生认识,以何方式传达瑜珈师地论使众生知道?(李荣棠)

  答:世尊在日,各法会上之菩萨,有他方来者,有此土生者。弥勒菩萨与世尊同时,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出家为佛弟子,如舍利弗及目犍连等,知其由来,则不疑此论矣。

  问:同上专辑一三六页佛陀圣迹中尚存提婆达多,战遮婆罗门女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处,依理说言,地狱乃神识罪鬼去处,肉眼何能见得?据科学理论,地下有地狱甚是疑问?(李荣棠)

  答:地裂身入,可曰生陷地狱,身尚未死,而神已坠入,如未命终而地狱相现者,亦是生陷地狱。至罪者地狱相现,普通人固不能见,开天眼者,则历历分明。地狱在地下,下字不必呆板看,此地层下,即可曰地下。应知地内水火风等皆含藏之。此人所知者,而有此四大种,则千变万化,无不有矣。说有地狱,有何不可。然此尚是就物质而言,若按唯识义,吾人所见是地,其他众生所见,未必是地,如人见水,鱼就视之为烟云,天视之为琉璃,饿鬼视之则为猛火也。

  问:法华经普门品有段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为何财施珍宝璎珞称作法施,难解?请详加解释!(李荣棠)

  答:凡一言一行,均有合法合理与不合法不合理之两面,布施亦不外此例。无尽意菩萨,以璎珞与观世音菩萨,所言之法施,作合法合理之布施解,并非是“法布施”。应知观音系古佛化身,权现等觉,除佛以外,更有谁能以佛法,向其布施耶?

  问:圆瑛法师著「楞严经讲义”第一卷32.页书明此经藏于龙宫,龙宫在何处?是不是西游记中的水帘洞?甚是神奇怪论,用现代眼光观之,是有其事实否?(李荣棠)

  答:龙宫在海,有通者能见能入,非我辈凡夫所知,如对此怀疑,指为神奇怪论,居士既是佛教徒,自然信奉佛经,试问天堂与地狱,又在何处,岂非皆是怪论。至云现代眼光,是欲尊重之耶,或欲迎合之耶?所谓眼光,即是见解,现代人如已悟入佛之知见,其眼光自属正确,否则惑重障深,知见自谬,既不足尊重,更无须迎合,吾徒应依法不依人,彼等可随其便。设为弘化著想,契机契理,自有善巧方便之语,不弘法守默可也。西游记是小说,安可扯来以方佛经,涉戏论矣。

  问:照愚的看法,一切的宗教也不过是欲望的升华,为什么它偏否认并拒绝厌恶那些异己的欲望呢?(吴捷汉)

  答:欲望是爱好希求某事某理之总名,但一切事理,自有善恶之不同;众生性质,亦有贤愚之区别。贤者喜善恶恶,愚者喜恶恶善,如火炎上,水就下,自然之势。各人拒绝厌恶异己之欲望,又奚足怪?宗教家与杀人魔王之欲望,既各异趣,当处反对地位,又何须诧异?

  问: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却又有六道轮回之苦?苦从何来?果又有什么标准?人的眼光看其他众生是苦,其实恐怕除了“自作聪明”的人以外,其他众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个样儿吧?人偏又怕来世做畜生,其实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无论就哪方面说如智慧、道德、生活……等)(吴捷汉)

  答:此需分五段解之:一、众生平等,是说本性上、生命上、改恶向善上、超凡入圣上,皆是平等。并非在众生造业上皂白不分,受报上苦乐不辨。彼造业千差万别,受报亦是千差万别。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赏罚。虽众生造业不同,六道受报不同,然在本性等条件上,仍无不同。今以人喻,有总统、院部长官、军、农、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总称是人,不得称为非人,此平等之义。且其初生时,赤条条不将一物来;其死时,两手空空,不带一物去。自始至终,亦无不平等也。二、苦从何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其来处。三、苦之标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水、火、刀兵、饥寒、灾害,皆是苦之标准。四、如不能达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实此亦无甚难体会处,鸟兽见人而飞避,是恐怖苦;鼠遭机械蚊遭击拍而毙命,是饥饿苦;鸡鸭猪羊之被宰杀,哀鸣不止,是畏惧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时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浑浑噩噩之可悯处,如能醒悟则思解脱矣。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现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面包,中国饥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并非多数,决不能全称肯定,谓“无论哪方面”皆胜于人也。

  问:什么是善恶分野的界线?什么是真假邪正的标准?什么是苦乐的原因?如果人不太自我主观的去武断,我说是无涅槃彼岸,天堂地狱,以及一切被人强分的极端,然否?则又何必去麻烦的寻求或避免它呢”(吴捷汉)

  答:善恶、苦乐、邪正、涅槃、生死,本来是无,后因庸人扰之,无中生有,既已有矣,便不能强认是无。如水本无浪,风扰之生,浪生则有覆船溺人之患,此时不能不有所取舍。若风息矣,浪亦无踪,渡者尚有何取舍可言,学佛者亦喻息其风耳。

  问:物理学的无被动就不能自动,佛法恐也有能例外,为因缘所生,岂非空中之空?幻中之幻耶?(吴捷汉)

  答:无被动不能自动,与因缘所生,其义有相似处。但“因缘”所生,立言圆融,如两木,作人字形相撑而立,此立即为因缘和合而成,并不能说是左木为主撑右木。亦不能说右木为主撑左木,若夫说“被动”,则必有“主动”者,试问”主动”者之动,又从何来?两种学理,固可相通,立言自有精粗之分。

  问:在基督教徒眼光里,释尊只是圣人,非神(耶和华上帝)之可比,彼曰上帝能创造万物是宇宙主宰,远非人力所能。愚以宇宙为因缘所生法,并无实在性,独存性,不变性,谁能证明是上帝创造。佛陀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开悟人,已不生不灭,了脱生死,神不过是天人,难免六道轮回之苦。他答以既然了生死,何能证明其实,要我拿出证据来,愚以佛教已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历代大菩萨,阿罗汉,高僧大德皆是过来人,自可为证人,其明心见性之境界佛经有记载可为证据,彼仍不能了解,要求以普通非佛教徒能了解的浅近具体事实解释,提出证据来,真理是经得起考验,不必争辩论,贵以自证始知,但是必设法令人明白佛理之尊贵,非外道所及,始能尊向他教人起信,有何好方法答之?(白来寿)

  答:贵居士大心拥护佛法,悲心转移外道,甚为钦佩!细观来论,亦颇正确,而不能折服彼者,原因有二:一者自之善巧辩才,二者彼迷途已深。何以知其然也。来信嘱区区助以言论,此不知善巧也,盖双方辩论,妙在机锋正对,何能遣人预拟言辞,且佛法之深,后之诸祖尚不知阿难,阿难亦不知迦叶,迦叶更不知佛。贵居士欲令以门外汉知佛,此等于向乡村老太婆朗诵尧典禹谟,其不善巧明矣。至彼称佛是人,不信有涅槃。称上帝是神,而由造万物,彼既教居士拿出证据来,何不先把上帝拿出来,何不把造万物之证据拿出来?其偏见之重,是知其迷途已深,区区亦有立场,譬如音乐家,日日须以乐歌,贡飨群众,居士必欲拉区区携瑶琴,舍群众而至荒山,使对岩石奏曲,冀岩石感娱,权衡轻重,故不能应贵居士之求也。若问岩石不足感之耶?曰否,情与无情,既能同圆种智,故生公能说之点头也。区区无生公之辩才,无贵居士之悲心,度德量力,不能从命!虽然如是,但对于问而不答,亦涉失礼,然此答乃对贵居士说,不必以之转彼。向彼言者,自有契机之语在,其语云何?曰曾睹日本佛化电影,有孙大圣大斗上帝,上帝无术,哀请如来,始得制伏孙大圣,以此知佛至高无上也。或疑此非戏论耶?曰麻三斤,干屎橛,皆能启人之悟,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况西游记…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