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或有自省之時也。至于第叁者之慧命,視其因緣,彼雖誘惑,我與匡正,修橋拆橋,各行各是。
問:太陽系中之行星如金星、木星、土星、火星、水星、天王星、冥王星……以及衛星月球……等,其中只有二星球溫度略近地球,其余均千萬度以上或百千度冰點以下,據天文學家稱其他星球沒有生物存在的可能,即使月球溫度略近地球或有生物,但未必有人類存在,十方諸佛度人或度何類生物于此一佛土上?(林清和)
答:衆生有六道九界之別,佛平等皆度,並非專度人類,忽略其他。月球倘有生物,佛即度之。金剛經雲:“所有一切衆生之類,或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經文煌煌,可參也。
問:如能除掉妄情,即可無夢嗎?(吳商生) 答:古人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又雲:“智人之心,如珠在淵。”據此,倘無妄想,可以無夢。 問:既知賢劫出佛千尊(已成定數),然則尚未成佛前的諸佛,現在何處?(王幻如) 答:一個大千,則有小千中千,大千又複無量沙數。而衆生此處生彼處滅,甲處滅乙處生。今百年出于東,又百年出于西,叁僧祇劫之久,變動屢屢,必有天眼通者,方能說出,尚須指明哪個時期,方能答得契機。 問:末法一萬年,在此期間,佛法有無時盛時衰現象?有無感應事迹?(王幻如) 答:譬如說一年,年有四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此爲常度,其間甯無小異?春叁月之間,亦有涼寒之日,秋叁月之間亦有溫熱之時。堯舜之仁,曾出四凶,桀纣之暴,亦出忠孝。正末佛法,亦複如是。 問:若勸一位外國人念經或念佛號,是念中文的音呢?還是翻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王幻如) 答:某外國曾有翻譯之經,方能順其本國之音而念,彼若無之,如何而念。彼能通中文,教其誦中文經,如不谙中文,自有口授,彼只心誠,自得大益。傳載雁群聽經,鹦鹉念佛,雁與鹦鹉,俱不識字,卻能聞音,“此方真教禮,清淨在音聞。”故曰聞而心誠,自得大益。 問:放聲誦經,在此山間住宅較小,但能使一切山神土地聞此音聲,亦可得度否?(黃徐招) 答:經聲傳于空中,等于行法布施,鬼神聞之,自然獲益,但其得度與否,亦須彼信奉而定。惟施法在我,信奉在他,各行各事,各有因緣,各有福慧,各有所得。 問:隨順衆生應要怎樣?(黃徐招) 答:原則不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不執著我見,不障礙他人行爲,大體如是,詳情難盡。但應最注意者,隨順其善,不但贊歎之,且須助成之,君子成人之美,亦猶是也。 問:在古書上常見有鬼神報恩之事,生有點疑問,因鬼神在叁惡道裏自己還是不能自在,受業力煎迫,哪能再向叁善道的人報恩呢?(鄭勝陽) 答:叁惡道情形不一,不可概論。畜則神識依身,不得自由,地獄不能自出,亦不自由。神鬼之身,有生得小通,因緣熟時,可報恩怨。佛與各家之書,都有是等記載。 問:今之神廟昌行,真有靈乎?(鄭勝陽) 答:有鬼神依憑者,則有靈,無鬼神依憑者,則無靈。鬼神之道,佛家並不否認,不過不似世俗迷罔非禮而祭之也。又知其所處惟苦,自不能了,不去盲目皈依,而加悲憫超度也。 問:世人謂天帝常派神祇往察人間善惡之事,善者賜以吉祥,惡者降以災禍,這些話正確否?(鄭勝陽) 答:世人謂者,世間之看法也,中國儒家,有如是看法。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帝許我罰有罪矣。”“天錫公純嘏。”“天命誅之。”儒家本少觀神天者,尚有如是記載,而古今中西宗教,觀神天更不勝舉矣。佛家雖重因果,然亦不反對事相,萬法唯心,神之賞罰,亦心所造,何可非之。 問:後學每觀他人病苦,心甚痛苦,常欲以持經咒爲他人消除病苦,然自感修持功夫不夠,不敢輕試,免招人譏,奈何?爲病者除苦,以何法爲佳?(鄭志西) 答:心甚善也,當存是心。應自慚愧,以求功夫精進,再則默持,不使人知,效則有功德,不效亦無人譏刺。 問:閱樹刊一七九期“大藏會閱”佛說九橫經有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其六七八九尚易知外,其余一二叁四五各項,均不易解。自愧淺陋,敬請賜教!舉例更佳(知止) 答:一、不應飯爲飯者:飯、食也,謂不應當吃的東西,強食致損;如有人賭吃大量鹽而致死之類。二、不量飯者;謂飲食不知節量。叁、不習飯飯者:謂對于某種飲食,素不習慣,勉強食之;或不知時宜,冬夏寒熱用藥錯誤之類。四、不出生者;謂舊食未消而再進飲食,致肚腹脹滿等。五、止熟者;熟、謂已消化而積在腸中的糞便。謂大小便急時,不即上廁,止之不行,致生諸病。 問:前面有一座山,照一般人之見解,此山是我親目所見,其存在決無問題,但以光學及生理學來說,我之見此山乃由日球表面原子、分子,劇烈震蕩,擊動乙太,傳達地面,地面物體受之,因其天然震數之異,吸收其某部分,而反射其余,遂分出色彩及明暗,我之見山,乃此自山反射之波動向各方面進行,遇我目中凸鏡,曲折而聚于網膜爲倒影,其色彩明暗,形狀均與面前之山無異,此倒影使網膜上之紫色素起化學變化,刺激視神經端之圓椎體,視神經將此刺激力傳至中樞神經,始見山之感覺。以上所說是否法執?那麼佛破法與自然科學是否有相同之結論?(吳商生) 答:生之意,以爲光學生理學,皆系科學,必經詳究實驗,發明此理,事無有差。須知法執之義,非單指虛妄錯誤之事,乃包括一切而論,凡知一而不求他理者,皆法執也。以真如言,如如不動,經有明文,殊不知尚有隨緣,心法如是,萬法緣然。能圓解方一切無礙,執端則事必不通。目能看山,所引之理,證驗確實,然尚有他理,不執此廢他可耳,否即法執矣。 問:見性之人唯獨自明了,余人所不見。現在要請問,見性以後有神通或是沒有?(周慧德) 答:見性即是除惑,除惑有深淺之別,見思惑盡斷者,自有神通,故神通亦有大小之分,不能一概而論。 問:古德雲“向善知識,問見性之路而使心悟,答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慮後。”這句與楞嚴經所說的“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是不是相反的?(周慧德) 答:古德所雲,其意即“歇即菩提。”“但去凡情,別無聖解。”經義大旨,“遠離世間憎愛。”亦即歇了與去凡情等,兩不相反。 問:初信者如發心向法師皈依,其手續如何,費用需若幹?(如供養等)(王志成) 答:初次皈依,曰反邪叁皈。多人同時皈依,法師升座說法,禮則繁,一二人皈依,法師隨緣方便,則禮簡。其手續,法師之指導,向叁寶禮叩,自說叁皈叁遍,發給皈牒,即爲完成,事甚簡單,但得益與否,在求皈者心之誠慢,禮之簡繁,非其重要。費用供養,並無標准,量己之力,多少不拘,貧無一文,攝受平等。惟所皈依者,必正式出家比丘,乃稱僧寶,始符叁皈。 問:又拜師傅與向法師皈依,未悉是兩回事,還是一回事?(王志成) 答:拜師之義,求藝解惑,大而文章武術,農工商醫,小而洗 衣服,擦皮鞋,各有其技,技各有道。學必求能者傳授,此曰拜師。皈依雖亦是拜師,義與前說大異,皈者反邪歸正,依者恃之以脫六道也。前者只求其藝,人無分別。後者必出家比丘,方與佛法一體,佛法在僧團中,故稱僧團曰寶。皈必叁寶,缺一而事不立,則百弊叢生,流入魔外矣。 問:臺灣神廟(供神鬼者)是屬于道教還是佛教?如果是道教,則何以還供菩薩,(如觀世音)其善男信女何以佛徒自居?(心炳) 答:供鬼神之廟,不能以其神定爲何教,因民間對于神佛鬼怪,久已不分,只是模糊影響,拜拜而己。再以僧道之徒而論,研教明道之士,固然不少,非僧非道非俗,混充廟祝者亦多。神佛鬼怪,一律供養,彼等非爲弘教,不足深責,一般善男信女,自命佛徒,亦是盲知盲從,更難怪矣。 問:若是在叁惡道者請佛力能得拔度到西方否?(林洪秀英) 答:佛陀同體大悲,普度九有,二力相感,有緣可超。傳載鹦鹉往生,是叁惡道可得往生。理雖如此,事卻甚少,因叁惡道,不易發生覺心,則無感應,二力缺一,故事難成。 問:敬請老師介紹曆來高僧大德之著,以便日後能購閱,(生現僅看蕅益、憨山、紫木百、蓮池大師全集。覺甚好,因欲多看些。)(周寶月) 答:高僧大德之著,何可勝數,叁藏靈文,除經律白文以外,一切論注疏解,皆其所著。學者如求深造,不能舍經而求集,讀經參注,兩美俱收矣。如必看專集,禅則五燈會元,指月錄,壇經等,淨則徹悟禅師語錄,印光法師文鈔等,教則谛閑法師全集,太虛法師全集等,皆大觀也。 問:竊有一佛門俗諺,一時不知出于何處典籍史傳之中,敢煩請大德開示即“參禅又念佛,猶如帶角虎”。敬請大德惠示告知此語是出于哪一位禅門宗匠之法句及記載于何典傳之中?(隱名氏) 答:所詢俗語二句,自無典籍可言,若照來函原文,似是俗語矣。但區區亦曾聞有類此之語,錄下希參,乃爲“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來問上句,文字與此不同,而義無大離,下句帶字,是否戴字之訛,料帶定是錯字。若據區區所知,句爲宋杭州延壽法師之偈,師曾駐錫永明寺,世號曰永明壽禅師,爲蓮宗之六代祖,著有宗鏡錄,內有此偈。 問:我們的家裏,敬拜的竈君老爺,門官,土地,五土龍神,又是什麼教?(林秀豔) 答:此皆中國古俗,所謂五祀之神,不見經傳,或系一方之俗,並非家家皆祀也。 問:心經僅念咒語即可?抑應將心經及咒語全念?(郝傳森) 答:單念合念,要在心誠,心果誠矣,無所不可。若心敷衍了事,或有口無心,單念合念,皆不如法。 問:感應果系佛之靈驗,我佛向無虛願,我佛決無诳語,凡有感應,…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