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或有自省之时也。至于第三者之慧命,视其因缘,彼虽诱惑,我与匡正,修桥拆桥,各行各是。
问:太阳系中之行星如金星、木星、土星、火星、水星、天王星、冥王星……以及卫星月球……等,其中只有二星球温度略近地球,其余均千万度以上或百千度冰点以下,据天文学家称其他星球没有生物存在的可能,即使月球温度略近地球或有生物,但未必有人类存在,十方诸佛度人或度何类生物于此一佛土上?(林清和)
答:众生有六道九界之别,佛平等皆度,并非专度人类,忽略其他。月球倘有生物,佛即度之。金刚经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或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经文煌煌,可参也。
问:如能除掉妄情,即可无梦吗?(吴商生) 答:古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又云:“智人之心,如珠在渊。”据此,倘无妄想,可以无梦。 问:既知贤劫出佛千尊(已成定数),然则尚未成佛前的诸佛,现在何处?(王幻如) 答:一个大千,则有小千中千,大千又复无量沙数。而众生此处生彼处灭,甲处灭乙处生。今百年出于东,又百年出于西,三僧祇劫之久,变动屡屡,必有天眼通者,方能说出,尚须指明哪个时期,方能答得契机。 问:末法一万年,在此期间,佛法有无时盛时衰现象?有无感应事迹?(王幻如) 答:譬如说一年,年有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为常度,其间宁无小异?春三月之间,亦有凉寒之日,秋三月之间亦有温热之时。尧舜之仁,曾出四凶,桀纣之暴,亦出忠孝。正末佛法,亦复如是。 问:若劝一位外国人念经或念佛号,是念中文的音呢?还是翻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王幻如) 答:某外国曾有翻译之经,方能顺其本国之音而念,彼若无之,如何而念。彼能通中文,教其诵中文经,如不谙中文,自有口授,彼只心诚,自得大益。传载雁群听经,鹦鹉念佛,雁与鹦鹉,俱不识字,却能闻音,“此方真教礼,清净在音闻。”故曰闻而心诚,自得大益。 问:放声诵经,在此山间住宅较小,但能使一切山神土地闻此音声,亦可得度否?(黄徐招) 答:经声传于空中,等于行法布施,鬼神闻之,自然获益,但其得度与否,亦须彼信奉而定。惟施法在我,信奉在他,各行各事,各有因缘,各有福慧,各有所得。 问:随顺众生应要怎样?(黄徐招) 答:原则不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不执著我见,不障碍他人行为,大体如是,详情难尽。但应最注意者,随顺其善,不但赞叹之,且须助成之,君子成人之美,亦犹是也。 问:在古书上常见有鬼神报恩之事,生有点疑问,因鬼神在三恶道里自己还是不能自在,受业力煎迫,哪能再向三善道的人报恩呢?(郑胜阳) 答:三恶道情形不一,不可概论。畜则神识依身,不得自由,地狱不能自出,亦不自由。神鬼之身,有生得小通,因缘熟时,可报恩怨。佛与各家之书,都有是等记载。 问:今之神庙昌行,真有灵乎?(郑胜阳) 答:有鬼神依凭者,则有灵,无鬼神依凭者,则无灵。鬼神之道,佛家并不否认,不过不似世俗迷罔非礼而祭之也。又知其所处惟苦,自不能了,不去盲目皈依,而加悲悯超度也。 问:世人谓天帝常派神祇往察人间善恶之事,善者赐以吉祥,恶者降以灾祸,这些话正确否?(郑胜阳) 答:世人谓者,世间之看法也,中国儒家,有如是看法。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帝许我罚有罪矣。”“天锡公纯嘏。”“天命诛之。”儒家本少观神天者,尚有如是记载,而古今中西宗教,观神天更不胜举矣。佛家虽重因果,然亦不反对事相,万法唯心,神之赏罚,亦心所造,何可非之。 问:后学每观他人病苦,心甚痛苦,常欲以持经咒为他人消除病苦,然自感修持功夫不够,不敢轻试,免招人讥,奈何?为病者除苦,以何法为佳?(郑志西) 答:心甚善也,当存是心。应自惭愧,以求功夫精进,再则默持,不使人知,效则有功德,不效亦无人讥刺。 问:阅树刊一七九期“大藏会阅”佛说九横经有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其六七八九尚易知外,其余一二三四五各项,均不易解。自愧浅陋,敬请赐教!举例更佳(知止) 答:一、不应饭为饭者:饭、食也,谓不应当吃的东西,强食致损;如有人赌吃大量盐而致死之类。二、不量饭者;谓饮食不知节量。三、不习饭饭者:谓对于某种饮食,素不习惯,勉强食之;或不知时宜,冬夏寒热用药错误之类。四、不出生者;谓旧食未消而再进饮食,致肚腹胀满等。五、止熟者;熟、谓已消化而积在肠中的粪便。谓大小便急时,不即上厕,止之不行,致生诸病。 问:前面有一座山,照一般人之见解,此山是我亲目所见,其存在决无问题,但以光学及生理学来说,我之见此山乃由日球表面原子、分子,剧烈震荡,击动乙太,传达地面,地面物体受之,因其天然震数之异,吸收其某部分,而反射其余,遂分出色彩及明暗,我之见山,乃此自山反射之波动向各方面进行,遇我目中凸镜,曲折而聚于网膜为倒影,其色彩明暗,形状均与面前之山无异,此倒影使网膜上之紫色素起化学变化,刺激视神经端之圆椎体,视神经将此刺激力传至中枢神经,始见山之感觉。以上所说是否法执?那么佛破法与自然科学是否有相同之结论?(吴商生) 答:生之意,以为光学生理学,皆系科学,必经详究实验,发明此理,事无有差。须知法执之义,非单指虚妄错误之事,乃包括一切而论,凡知一而不求他理者,皆法执也。以真如言,如如不动,经有明文,殊不知尚有随缘,心法如是,万法缘然。能圆解方一切无碍,执端则事必不通。目能看山,所引之理,证验确实,然尚有他理,不执此废他可耳,否即法执矣。 问:见性之人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现在要请问,见性以后有神通或是没有?(周慧德) 答:见性即是除惑,除惑有深浅之别,见思惑尽断者,自有神通,故神通亦有大小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问:古德云“向善知识,问见性之路而使心悟,答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这句与楞严经所说的“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是不是相反的?(周慧德) 答:古德所云,其意即“歇即菩提。”“但去凡情,别无圣解。”经义大旨,“远离世间憎爱。”亦即歇了与去凡情等,两不相反。 问:初信者如发心向法师皈依,其手续如何,费用需若干?(如供养等)(王志成) 答:初次皈依,曰反邪三皈。多人同时皈依,法师升座说法,礼则繁,一二人皈依,法师随缘方便,则礼简。其手续,法师之指导,向三宝礼叩,自说三皈三遍,发给皈牒,即为完成,事甚简单,但得益与否,在求皈者心之诚慢,礼之简繁,非其重要。费用供养,并无标准,量己之力,多少不拘,贫无一文,摄受平等。惟所皈依者,必正式出家比丘,乃称僧宝,始符三皈。 问:又拜师傅与向法师皈依,未悉是两回事,还是一回事?(王志成) 答:拜师之义,求艺解惑,大而文章武术,农工商医,小而洗 衣服,擦皮鞋,各有其技,技各有道。学必求能者传授,此曰拜师。皈依虽亦是拜师,义与前说大异,皈者反邪归正,依者恃之以脱六道也。前者只求其艺,人无分别。后者必出家比丘,方与佛法一体,佛法在僧团中,故称僧团曰宝。皈必三宝,缺一而事不立,则百弊丛生,流入魔外矣。 问:台湾神庙(供神鬼者)是属于道教还是佛教?如果是道教,则何以还供菩萨,(如观世音)其善男信女何以佛徒自居?(心炳) 答:供鬼神之庙,不能以其神定为何教,因民间对于神佛鬼怪,久已不分,只是模糊影响,拜拜而己。再以僧道之徒而论,研教明道之士,固然不少,非僧非道非俗,混充庙祝者亦多。神佛鬼怪,一律供养,彼等非为弘教,不足深责,一般善男信女,自命佛徒,亦是盲知盲从,更难怪矣。 问:若是在三恶道者请佛力能得拔度到西方否?(林洪秀英) 答:佛陀同体大悲,普度九有,二力相感,有缘可超。传载鹦鹉往生,是三恶道可得往生。理虽如此,事却甚少,因三恶道,不易发生觉心,则无感应,二力缺一,故事难成。 问:敬请老师介绍历来高僧大德之著,以便日后能购阅,(生现仅看蕅益、憨山、紫木百、莲池大师全集。觉甚好,因欲多看些。)(周宝月) 答:高僧大德之著,何可胜数,三藏灵文,除经律白文以外,一切论注疏解,皆其所著。学者如求深造,不能舍经而求集,读经参注,两美俱收矣。如必看专集,禅则五灯会元,指月录,坛经等,净则彻悟禅师语录,印光法师文钞等,教则谛闲法师全集,太虚法师全集等,皆大观也。 问:窃有一佛门俗谚,一时不知出于何处典籍史传之中,敢烦请大德开示即“参禅又念佛,犹如带角虎”。敬请大德惠示告知此语是出于哪一位禅门宗匠之法句及记载于何典传之中?(隐名氏) 答:所询俗语二句,自无典籍可言,若照来函原文,似是俗语矣。但区区亦曾闻有类此之语,录下希参,乃为“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来问上句,文字与此不同,而义无大离,下句带字,是否戴字之讹,料带定是错字。若据区区所知,句为宋杭州延寿法师之偈,师曾驻锡永明寺,世号曰永明寿禅师,为莲宗之六代祖,著有宗镜录,内有此偈。 问:我们的家里,敬拜的灶君老爷,门官,土地,五土龙神,又是什么教?(林秀艳) 答:此皆中国古俗,所谓五祀之神,不见经传,或系一方之俗,并非家家皆祀也。 问:心经仅念咒语即可?抑应将心经及咒语全念?(郝传森) 答:单念合念,要在心诚,心果诚矣,无所不可。若心敷衍了事,或有口无心,单念合念,皆不如法。 问:感应果系佛之灵验,我佛向无虚愿,我佛决无诳语,凡有感应,…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