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第▪P7

  ..续本文上一页的问题。一般人没有办法如此,便要踏实一点、老实一点去修。但也不是很呆板的,念经就只是念经这样子而已。那样的话,这个经可能会愈念愈烦。例如打球,如果完全只练基本动作,没有其它,那就可能会变成很无趣;若有时也玩一玩单打、或双打、或打全场,这样就会变得较有意思,是不是?

  慧丁:师父,关于刚才我所问的问题,师父说我那情形是牵涉到外在的事物,并非只有自性的问题,就这一点我还是不懂。请问师父,我应该怎么修?譬如在礼佛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像慧己师兄刚才所提的那种感觉,而且虽然有那种感觉,但我知道我仍是在佛堂中。甚至在绕佛、经行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会经因为小孩子生日,我希望他安乐易养,就修八关斋戒,每修完一部经之后,我就会绕佛经行。譬如我发愿念地藏王菩萨五千遍,或者其它圣号,我就会一边绕佛经行一边念,在绕佛经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观想,譬如我观想我顶戴地藏王菩萨,有好多小孩子也这样跟着我念菩萨圣号。那种感觉,我觉得我不是只有在家里的佛堂才这样,我甚至从这个星球跑到那个星球,无数的星球,无数的孩子,都跟在我后面这样绕,这种感觉很深。我现在所讲的,跟我刚刚所提的,师父所讲的照顾到外面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通,还有我应该怎么修,请师父开示。

  师父:你作种种的观想,要注意此点,长跪合掌,还是归元到先前所讲的地藏法成就通相的第一个,法喜以及法乐。你作种种观想,如果得到欢喜心,就是对的。如果你作了种种观想,或者不管是自主,或是觉得好像有人,或是有其它众生,你修那个观想如果起的不是法喜或是喜心,而是其它的,譬如:会害怕、会担忧、会恐惧,这就是不正确的。乃至于有的人,他感同身受,真正地就看到,不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而是好像真正看到某些众生,那就有问题。这是一步一步演变成的,他们刚才问的,都是一种观想而已。那你说我也好像觉得是真的,但那情境到底不是真实的,仍是一种观想,对不对?如果是一种观想那就是正确的。如果你是觉得身边好像真的有人,这就不好,身边好像真正有怨亲债主在后面,这也不好。这种情形,胆子再大的人也都会毛骨悚然;那种情境若再更进一步发展,恐怕就会出问题。这样懂吗?还有,注意听,修观有几点要注意:

  ㈠即使观想成就:心亦不能贪着所观想的境界及其所生之觉受。所谓观想是什么?观想是一种想象的境界,对不?而这境界怎么来的呢?这是要参的,所以说我此法门又别。观想成就的时候,是真的会有境界显现,而这个境界是如何来的呢?这境界不从外来——心想而成,自心所现,自心所观,自心自“观”自“现”。若心清净寂止,因为自己如是作观所以现出如是境界,在现阶段的修行,这种观想成就时所现的境界,只是自受用境界,亦即你的观想境界只能自己受用而已,他人受用不到:我自己作观,自己见到所观境,觉得很舒服,而心生欢喜。但是还不能产生他受用。等到将来你若于自受用观境完全成就以后,当身转变成为法身大士,那时你一作观想,此自受用境即可化现出别人也能看得到、听得到、摸得着的境界,因而转为他受用境。你若问说我作观化现成一个净土,是否十方众生皆能来往生,皆得成就?可以,但是现阶段你所作的只是一个观想,或更明确地说,只是一个想象,在你自己的想象中现出那种景象,而在客观世界中并没有那个境界存在。然而那个想象中的景像确能令你心生欢喜、乃至心趋向清净,这就已达到观想的目地了。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万万不可由于这个境界心生欢喜,因而产生对这境界的贪着——绝对不可以生贪着,一生贪着,便马上转此观想成为不清净,成为染污法——以心有贪着故成染。若再继续贪爱住着彼境下去,便再转修行为魔事,相当危险。所以,切记:修观想法,即使得以观想成就:心也绝不能贪着其境界。

  ⑵在作任何观想时,例如你观想到十方剎土,十分要紧的是你必须“同时”念念觉知你身不离座,而且我所说的这个身不离座,即是“身在此处”在地球上,在本处,没有跑到别处,一定要如是念念觉知。现在再进一步跟你说,你听了以后,回去要拜一百零八拜,礼谢三宝:十方剎土皆在我心中,就这一句话而已,一切尽在于此,更无他物,乃至种种观想、种种观想的庄严境界以及观想要诀,皆可以此句概括尽竟。例如观想我去他方、他土、乃至他佛国,种种形相的我,无量的我、乃至无量的佛,尽皆在我心中发生!我在我心中作如是游往、如是参拜,如是供养,皆在我一心中。你的心若是没有这样静、这样净,这样的定、这样的明觉,如何观得出来、如何能观得如法、如何能观得不贪着?这样的法深不深?好了,就此打住,所有法宝都快全部掏给你们了!

  慧己:师父刚才提到说如果感觉背后怨亲债主在跟你拜,这样不好,对不对?如果修行时觉得很舒服,但如果执着那个舒服,这也不好。请问师父,像这些情形,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

  师父:发生什么情形?

  慧己:就是感觉毛毛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执着于觉得很舒服,而每次都忍不住要去那样想。

  师父:这两个都不对。以最究竟而言,是喜也好、是惧也好,都不对。现在跟你开示另外一层的观想:若你因为观想而心生欢喜,这时你可观(思惟)是谁在欢喜?如是,你等于是Retreat(退)到幕后去观看那个欢喜及欢喜的人;这样一来,你心中所生这个欢喜还会一成不变吗?听得懂吗?你因为作观想而于自心中造出种种景象,然后再依这些景象而心生欢喜:此时你若退而思惟:谁在欢喜?于如是思惟的同一剎那,你就会马上Detach(抽离)现前的境界。接着你更再思惟:欢喜者是谁?当然这问题又更深了。就这样,层层深入,推究到后来,你恐怕也必须深究性宗及相宗,乃至八识之间的种种关系你都必须通达,才能完全深入、了悟,参禅、观心、观想时也才能真正参出个究竟。你们现在就暂且这样以正心、不贪着的心去观,等到将来时机成熟时,便一点就破。然而现在却不能点,现在一点破,便极可能落于断灭。

  慧己:还有,有时会怕:心里毛毛的,要怎么办?请师父开示。

  师父:那也可用观想法来破解,你可试着去观察是谁在怕?或者你也可用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来破除那恐惧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在念经或念咒的时候,有种种可怖的现象出现,因而心生恐惧,此时,应马上停止不要再念下去,接着站起来,礼佛三拜,长跪合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然后接着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一出口,便所有的虚妄影像,乃至心中的恐惧即刻破除,所有虚妄境界应声消灭,以如来威德无上,法力无边。这句经文具的是法力无边,虽不像修法、作法的那种法力。其实在当时境界现前之际,根本也来不及作什么法,不过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经句一念出口时,一切虚妄境界立即消灭,毛骨悚然的情形也会马上消失无形。所以若在念经时,觉得好像真正有人在你背后,那种现象是不好的,有碍修行。现在我来跟你分析这个道理:如果你觉得好像真的有人、有众生,且是外在的,并非你主动要观想的众生。然而你若观想诸佛剎土、乃至于观想一切有情都跟着你一起拜佛,那便是你主动的观想,是你自己造的;而前者则你是被动的:因此后者便是在你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而前者则是超乎你的控制范围,你没有办法去掌控它:如果是真的观想,则你自己可以控制,你若要命你观想的境象消灭的话,很容易,你只要不继续观想,它就马上消失,甚至于你若心中一生散乱、那个观境便立刻消逝了。然而那种感觉、好像背后有人、或四边有人的现象,就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了。简而言之,一切不是你主动观想所成的现象,都不是好现象,就必须要用金刚经来破其相:彼相一念经文就破了,而且你念时也不一定要出声,(当然念出声也可以):心中一作念,它马上就破了。如果还不能破的话,我还有别的法门可以对付,私下再讲。

  慧乙:刚才师父会提到念经时若非摄心专注:心中散乱,会不知所云。不过,有时候当我很专心时,会有一种浑然忘我的感觉,这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呢?又,这种感觉对不对呢?可否请师父开示。

  师父:所谓浑然忘我是外道、是道家所行。忘,在唯识百法里称之为失念。失念是不好的,佛法应该是念念分明。而浑然忘我,彷佛不知身在何处,虚无缥缈、浑浑沌沌,这是道家的境界,不能开真正的智慧,只能变成一片胡涂。所以道家的最高境界是难得胡涂,佛家的境界是正好相反,加上一个不就对了:难得不胡涂。因为众生本来就很胡涂,你要他不胡涂便很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是要学念念觉知。所以不管你念佛、念经、持咒、打坐、习禅、修密都必须要念念觉知、念念照了,这个就包含了所谓自在的成份。自在就是Everything is in control (一切在掌控中),Everything is in your mind (一切都在自心之中),而且一切都是往自心中照了,你若一修修到心不知跑到何处,那样就不对,那就是外道。浑然忘我,就是愚痴无知、成了无明、无记,无记也是无明所摄。乃至于有人说一打坐,忽然“定去了”,这句话本身就错了,定去了就是Out of control(失控),那你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不知道!道教还有修阳神出窍,阴神出窍的,皆与浑然忘我有关,都是不对的,都不是佛法——佛法没有出、入:不出不入、不生不灭,一切法自心现量,这才是佛法。

  慧乙:所以那样的专心……。

  师父:那样的专心,事实上是忘心,忘失本心!众生有几种忘心(忘失本心),第一是遗忘?第二是入外道定,都是忘失本心;第三种是疯狂;疯狂…

《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