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破解,于是便任他摆布。又,吓唬众生与观世音菩萨的“施无畏”正好相反,故知吓唬人是最不慈悲的事,是魔所行之事;而“安慰一切有情”、“利安众生”则是菩萨的事业。故修行人应尽量避免吓唬别人,或令他人惊吓、心生怖畏或烦恼,方合于佛慈悲之旨。
“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谓,等时间到时,他所预言的却都丝毫不差地实现。但这是指“真正的魔”所作的魔事而言。至于当今,也有很多预言,但都没有实现,如预言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如前一阵子的“飞碟学会”事件),那是因为彼“学会”的发起人所着的魔,并非大魔,而是小恶神、小恶鬼,没有大的魔通,只有局部的、小小的鬼道,彼鬼以此小小能耐而附愚痴邪见而贪着的人身上,以求得一时、短暂的恭敬、祭祀、供养。然而此“蝇头小利”一达到,这小鬼便离身而去,而着魔之人却因预言不灵,导致身败名裂,诚可愍也。
【义贯】
“又”彼透过受阴十境之“善男子”,已达 “受阴虚”融奥“妙”之境(得以离身无碍,见闻周遍。)由于其受阴已尽,故“不”复“遭”受阴所起之“邪虑”所惑 ,“圆”通之妙“定”开“发明”显。然而此行者于其“三摩地中”,忽然起一念贪着,“心爱”穷极“深入”之禅寂,乃至十分“克己”,不舍“辛勤”,却“乐处阴”隐“寂”寞之处,“贪求”禅定中极其安“静”宁“谧”的境界。
“尔时天魔候得其”贪求静谧之“便,飞精附”于旁“人”,令其“口说”相似之“经法。其”为魔所附之“人实不觉知”自己已为“魔”所“著,亦言自”己已证“得无上涅槃”、菩提等;旋即“来彼”贪“求阴”寂之“善男子处,敷座”而为之“说”种种阴寂之“法,令其听”法之“人,各知” 从“本”宿“业”(以显其得过去世之通智);“或于其”说法“处,语一人言,汝今” 虽“未死”,但“已作畜生”相(畜生相已然现前),为了证明其说,于是“敕使”另外“一人,于”其身“后蹋”其“尾”,以魔力所加故,“顿令其人起不能得” (不能起身)。“于是一众”皆“倾心敛伏”。设于会中,“有人”忽然刚“起”一“心”念,此着魔人“已知其”念之“肇”始。他并于“佛”所制“律仪外”之非理、无益苦行、或诡异之行,令大众“重加精”勤“苦”修,用以竦动人心(亦是误导人入于外道之戒禁取,破佛禁制);彼更“诽谛比丘”,恶语“骂詈徒众”,攻“讦”泄“露”他“人”私“事,不避讥嫌”(用以引发破和舍僧之五逆罪);“口中好言”于事实“未然”之“祸福,及至其” 所预言之“时”,亦“毫发无”差“失”地实现。
“此”为“大力鬼”有大神通力,其鬼“年老”为魔王所录用,而成“魔”眷,今奉魔王之命而来“恼乱是人” 修习正定;俟彼行者戒定慧体俱坏时,破坏修行之目的已达,魔即“厌足心生”,离“去彼人”之身“体”;于是修定之“弟子与”为魔所附之“师,俱陷王难”,为国法制裁。
阿难,“汝当”令末世修行人预“先觉”知此种魔事,则不为所惑乱,方能超越生死,而“不入轮回”;若“迷惑不”自觉“知”,受其惑乱,破戒定慧,随顺魔行,来世必“堕无间”地“狱”。
⑺贪求宿命——山川土地鬼神来挠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谛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释】
“心爱知见”:“爱”,贪爱。“知见”,超乎凡夫的宿命知见。
“口衔其珠”:“其珠”,指其先前所获之宝珠。
“简册符牍”:“符”,竹符。“牍”,文书,信札。
“宣淫”:公然淫乱,无所隐也。
“承事者”:侍候的人,即侍者等。
“或有精进”:此为邪精进,非正精进。
“纯食草木”:此为以外道戒禁取之愚行,双破行者之戒慧。
“无定行事”:如数嗔数喜、喜怒无常,时勤时惰,没有一定。令修定人抓不到头绪,以让人觉得莫测高深。
【义贯】
“又”彼透过受阴十境之“善男子”,已达“受阴虚”融奥“妙”之境(得以离身无碍,见闻周遍);由于其受阴已尽故,“不”复“遭”受阴所起“邪虑”之所惑 ,“圆”通之妙“定”开“发明”显。然此行者于其“三摩地中”,忽然起念“心爱”超凡之宿命“知见”因此于定中“勤苦研”究“寻”思,“贪”爱“求”取“宿命”通。
“尔时天魔候得其”贪求神通之“便”,即“飞精附”于旁“人”,令其“口说”相似之“经法,其”为魔所附之“人殊不”自“觉知”自己已为“魔”所“著,亦言自”已己证“得无上涅槃”、菩提等。旋即“来彼”贪“求”宿命通“知”见之“善男子处,敷座”而为之“说”种种宿命通之“法”,以投其所好。
“是”着魔“人无端于”其“说法处”,顺手即“得大宝珠”,以显其瑞应及神通。“其魔或”有“时化”此着魔人成“为畜生,口衔其” 先所获之宝“珠及杂珍宝” 或上古之“简册”、竹“符”、木“牍”等古董史料,及“诸奇异物”品,“先授彼人,后” 复“著其体”(先给了他,又回到自己身上)。“或诱听”法之众“人”谓“藏于地下”中“有明月珠”,其光“照耀其处;是诸听者”,验之属实,即倾心信受,“得未曾有”之欢喜(此为以稀有事物,引发其贪爱心。)或自“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然“其形”体依然“肥充”,以“魔力”所“持故”(此为以外道禁取之愚法,用以双破行者之正戒正慧)。常“诽谛比丘”不修其所教之理苦行,“骂詈徒众” 饱食终日,“不避讥嫌” (此为引发令犯破和合僧大罪)。又“口中好言他方宝藏” (此为惑之以世间利益),或“十方圣贤潜匿之处”,言可带他们前去亲近供养,“随其后”而往“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盖鬼灵精怪所化也。此为以出世间之利益迷惑之。)
“此名山林”或“土地、城隍”或河“川”山“岳”之“鬼神”,其鬼“年老”后,为魔王所录用,而“成魔”眷。其中“或有”令着魔者公然“宣”行“淫”乱,无所避忌,“破佛戒律,与”日常之“承事者”(侍者及服务之人)“潜行五欲”(暗中地造五欲之业;此为以诸欲破行者之戒行)。“或有”令之起邪“精进,纯食草木”(此为以愚行破坏其正慧)。或“无定行事”,数嗔数喜,时勤时惰,莫测高深,以“恼乱是人” 修定(此为以杂乱破坏其定心)。及至行者戒定慧体已破,破坏修行之目的已达,魔即“厌足心生”,而离“去彼人”之身“体”,于是贪求宿命之“弟子与”为魔所附之“师”,以邪行不能止故,终“俱陷王难”,为国法制裁。
阿难,“汝当”令末世修行人预“先觉”知此种魔事,则不为所惑,方能超越生死,而“不入轮回”;若“迷惑”而“不”自觉“知”,为其所惑乱,而破戒定慧,随于魔行,来世当“堕无间”地“狱”。
⑻贪求神力——天地大力精魅不挠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谛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傍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释】
“心爱神通种种变化”:心中贪爱神通所起之种种神妙变化。
“研究化元”:研究变化之根元,即神通变化之本。
“分于所听”:“所听”所有听众。
“惟于刀兵不得自在”:“惟”,通“唯”,唯有,只有。“自在”,无碍。以魔未离欲,故有身见,因此尚不能于刀兵无碍,仍会被刀兵所伤。
“自言是佛”:自称自己是佛,或与佛相等的同义语,例如自称法王、活佛(佛经中从无此一词)或无上师等。此为魔用以坏人对“佛宝”之正信、正知见。
“身著白衣受比丘礼”:“礼”,顶礼也。此谓在家人受比丘顶礼。此即坏(破坏。此为动词)人对“僧宝”之正信、正知见。
“诽谛禅律”:禅律即戒定之法。此为用以坏人对法宝之正信、正知见。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此用以增进行者的贪着,以令其更加迷惑。是故吾人从今以后,若见有好说神通者,或喜欢搬神弄鬼的,便知道多半有问题,或即将有问题;如是之人,最好敬而远之。请记住“佛敕弟子,即使有神通者亦不可随便示现,以免惊世骇俗或吸引俗人注意,免招疑谤,更不可多说,免招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