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P6

  ..续本文上一页行”:此行为以檀度(法施)为主,檀度者示教利喜,故名欢喜也。“欢喜”者,乃指令众生悉皆欢喜,而非仅指行者而言;以众生欢喜故,菩萨欢喜。

  【义贯】

  “阿难,是” 十住满心之“善男子,成” 诸“佛”之真“子已”,得“具足无量如来” 之微“妙”功“德”,于“十方”国土“随顺”众生而利化之,悉令满足,“名”为初行位菩萨以檀波罗蜜为首之“欢喜行”。

  【诠论】

  十行位菩萨所修者,主要是十波罗蜜(十度):檀度、戒度、忍度、进度、禅度、慧度、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十波罗蜜属密教,《华严经》中亦有开阐;此十度为将六度开为十度,亦即将六度之般若波罗蜜开为慧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故知十波罗蜜的后五波罗蜜实为般若波罗蜜所摄。又,十行位各位主修之项目,亦是依十波罗蜜之次第。

  (2)饶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义贯】

  此菩萨“善能”以种种善法“利益一切众生,名” 为二行位菩萨以戒波罗蜜为首之“饶益行”。

  【诠论】

  以持如来戒法,其中品者(无破少犯)能再生为人,中上品者(无破微少细犯)能生于天上享受天福;其上品者(戒品清净)能上修菩提,或生净土佛国,故戒波罗蜜可于众生作大饶益。附及,其下品者(多所毁犯)不能再得人身,多半堕于三途。

  (3)无嗔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注释】

  “得无违拒”:以修忍法,故无论顺逆,悉皆能受、能忍可。

  【义贯】

  此菩萨常“自觉”而且“觉他”。而以修习忍法故,于一切事、缘、人、法,悉皆能忍,“得无违拒,名” 为三行位菩萨以及忍波罗蜜为首之“无嗔恨行”。

  (4)无尽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注释】

  “种类出生”:“种类”,指众生之十二类生。此谓菩萨于十二类众生之中,随类受生,以行教化。

  “穷未来际,三世平等”:此指时间无量。谓菩萨随类受生,其所行之时间无量,且不拣选任何时段,不论好世恶世,究竟平等度化。

  “十方通达”:此指菩萨随类受生,不但时间无量、毫无拣择,且空间上亦遍于十方,没有际限,不论净秽国土、善道恶道。

  【义贯】

  此菩萨于十二“种类”中随类“出生”,而行教化,于时间上“穷未来际”,且“三世”悉皆“平等”普入;于空间上则于“十方”世界悉皆“通达”,无有界限,其行愿广大无尽,“名”为四行位菩萨以精进波罗蜜为首之“无尽行”。

  (5)离痴乱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注释】

  “一切合同”:经定心持一切法,悉皆会合,同为一体。

  “得无差误”:此指说法而言,谓以定心相应故,一切所说皆无差错谬误。

  【义贯】

  此菩萨以一念定心持“一切”法,悉皆会“合同”为一体,“种种法门”,随类随机而说,“得无差”错谬“误”,皆令受益,“名”为五行位菩萨以禅波罗蜜为首之“离痴乱行”。

  (6)善现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注释】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简言之,即:同中显异。然此“同”为指理;“异”,指事。谓于同一理中能显诸事相之用。此即“从体起用”。

  “一一异相各各见同”:于分别的各事相中,能彻见其共同之理体,亦即摄事归理。

  【义贯】

  此菩萨“则”能“于同”一之理“中,显现群异”之事相;并可于“一一”别“异”之事“相”上,“各各见”其共“同”之理体;即摄事归理,即理显事,理事无碍,互相显现,“名”为六行位菩萨之“善现行”。

  (7)无著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注释】

  “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此菩萨能令十方虚空皆充满具足微尘。

  “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并能以神力令彼一一微尘中,皆现出十方世界,即小中现大,小大无碍,即华严之广狭无碍自在门。

  “现尘现界不相留碍”:“现尘”,所现之微尘。“现界”,所现之世界。此两者皆互不相碍。

  【义贯】

  此菩萨于“如是乃至十方”之“虚空”中,皆能令之充“满”具“足”无量“微尘”(此为大中现小);于彼“一一”微“尘中”能以大神力“现”出“十方”世“界”(此为于小中现大);而所“现”之微“尘”及所“现”之世“界”,皆“不相留碍”(此为广狭无碍自在门),此“名”为七行位菩萨以方便波罗蜜为首之 “无著行”。

  (8)尊重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注释】

  “种种现前”:指菩萨种种所现成就的一一行。

  “咸是第一波罗密多”:“第一”,最上、究竟。前面方便波罗蜜所示现者,于此位中则皆令彼一一方便示现者,皆成究竟,及化导归于究竟无上。

  【义贯】

  此菩萨妙行无不具足,且能令一切“种种现前”成就之一一行“咸是第一” 最上究竟“波罗蜜多”,广运众生到于究竟,“名”为八行位菩萨以愿波罗蜜为首之“尊重行”。

  (9)善法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注释】:

  “如是圆融”:指圆融无碍之妙行。

  “能成十方诸佛轨则”:能成立诸佛教化众生之轨则,以菩萨一一教法,皆自身体力行故。

  【义贯】

  此菩萨“如是圆融”无碍之无边妙行,善“能成”立“十方诸佛”教化众生之“轨则,名” 为九行位菩萨以力波罗蜜为首之“善法行”。

  (10)真实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注释】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一”指此菩萨于前九行,一一行皆达清净无漏。

  “一真无为”:然其一一行,其性皆是一真,本来清净无为,非是有为的造作功用,故是究竟真实之行。

  【义贯】

  此菩萨于前九行“一一”自利利他之行“皆是清净无漏” 达于究竟。其性契于“一真”本来清净“无为”,非是有为造作功用,“性本然故,名” 为第十行位菩萨以智波罗蜜为首之“真实行”。

  4.十回向位

  (1)离众生相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注释】

  “纯洁精真“:以第十行系一真无为,故称为“纯洁精真”。

  “远诸留患”:“留患”,余留之过患。因为已达一切圆成一真,双超空有,既不着空,亦不滞有,故不再有余留的过患未除。

  “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即今于回向位中,当度众生,而灭除能度所度之相,亦即“无所住而生其心”。

  “回无为心向涅槃路”:以不着空有故,亦不言涅槃之有无,故能不着于“离相”而落空,亦不着“即相”而滞有,因此回无为无作之心向无上大涅槃之路。

  【义贯】

  “阿难,是” 十行位满心之“善男子,”于前十行中“满足神通,成佛事” 轨则“已”(第九行),达“纯洁精真”(第十行一真无为),一切圆成一真,双超空有, “远”离“诸”余“留”之过“患”。如今登入回向位中“当度众生”,而“灭除”能度所“度”之“相”,即相离相,无住生心;又须“回”一真“无为”之“心向”于无上大“涅槃”之“路”,不因离相而落空,不因即相而滞有,此“名”为第一回向位菩萨之“救护一切众生”而能“离众生相”之“回向”行。

  (2)不坏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注释】

  “坏其可坏”:坏除可坏之度相。

  “远离诸离”:“诸离”指能离与所离。离于能离所离,则入于不滞有无之中道。

  【义贯】

  此菩萨“坏”除“其可坏”之度相,“远离诸”能“离”与所离,入于中道妙义,“名”为第二回向位菩萨之“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注释】

  “本觉湛然”:菩萨于此位中,其本觉之心佛,湛然显现。

  “觉齐佛觉”:其本觉与诸佛所证之微妙觉悟齐同。

  【义贯】

  此菩萨“本觉”之心佛“湛然”显现,其本“觉齐”同诸“佛”所证之微妙“觉”悟,其本觉与此妙觉皆摄入中道,“名”为第三回向位菩萨之“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注释】

  “地如佛地”:其因地心便如佛之果地觉。

  【义贯】

  此菩萨因地之“精真”开“发明”了,其因“地”心即“如佛”果“地”觉,因地果地摄入中道,“名”为第四回向位菩萨之“至一切处回向”行。

  (5)无尽功德藏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注释】

  “世界如来”:意为“世界”与“如来”。“世界”指依报;“如来”指正报。

  “互相涉入”:依报与正报能互相涉入,如于正报身中现依报世界,而于依报世界中复现正报身。

  【义贯】

  此菩萨于依报之“世界”与正报之“如来”身,皆能令“互相涉入”,正报中现依报,依报中现正报,“得无挂碍,名” 为第五回向位菩萨“无尽功德藏回向”行。(以往此回向,得十无尽藏故。)

  (6)平等善根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注释】:本节从略。

  【义贯】

  此菩萨入“于”真如理中“同佛”之“地”,且于其“地中各各” 事上皆得“生清净”真“因”,并进而“依”循此等真“因”开“发”光“挥”,而“取”无上大“涅槃道,名” 为第六回向位菩萨之“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之行。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