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谓”颜“色”之迁改不常,“即是无常,彼则”与前述之“形处无常”一样,只是计物之颜色为无常,而“非”说“四大”之性为无常;至“若”谓“四大”之性“无常者”,则为诸佛唯心之说,“非”彼“俗数”之“言说”所及;以彼“世俗”之“言说”若谓四大为“非”有自“性者,则堕”于“世论”之邪解:而执为断灭,以其“见一切性”(一切法)“但有言说”,而“不”能如实知“见”诸法有实“自相生”。是故世论者不言四大之性无常,而皆言其性常。执常、执断,俱是自心妄计,皆非正说。
【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
【注释】
“转变无常者”:此为外道所计之第四种无常。
“谓色异性现,非四大”:“色”,四大所造色。谓四大所造色之体有别异之性显现,然非能造之四大种之性有变异。
“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譬如以金作庄严具,唯金器有种种转变现起,而非金性有坏失。
“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余性”,其余之法。
【义贯】
外道所计之第四种“转变无常者,谓”四大所造“色”之体有别“异”之“性现”起,因而无常现,而“非”能造之“四大”种之性变,譬“如”以“金”来“作”种种“庄严具”,唯金器有种种“转变现”起,而“非金性”有所“坏”失;是故“但庄严具”之“处所坏;如是”其“余”法之“性转变等,亦如是”。
【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注释】
“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彼外道人,依于妄想而言:火烧四大之时,四大种之自相并不为火所烧毁。
“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四大种之各各自相,其一一相若能为火所烧坏者,则一切四大及其所造色,早应已归于断灭尽。这是指劫坏时,三灾坏尽世界,后来又成,外道人见如此相,便谓是四大性不坏,而不知劫坏、劫成,皆是众生业力所致。
【义贯】
“如是等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而起“无常见”,彼以依于“妄想”,而言“火烧四大”之“时”,四大种之“自相”并“不”为火所“烧”毁;且言若四大之“各各自相”其一一“相”如实能为火所“坏者”,则一切“四大”及其所“造色应皆”已归于“断”灭。而今却仍有诸法,是故知四大之性不坏。
【诠论】
此节为总结前述外道所计之七种无常见,皆是邪见妄想。佛说种种外道之邪计,不出以能造四大之性不坏,而以所造四尘之相为有坏,如火烧四大时,其形相被烧则有坏,而四大之各各坚湿暖动自相不为所烧,则为不坏。此实自心妄想所见。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
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
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
【注释】
“我法起非常、非无常”:“起”,超出。谓如来之法为超出常与无常。因前面七种无常,皆不出断常二见,故佛如是说。
“外性不决定故”:“外性”,外法。谓一切外法非有决定之自性。
“唯说三有微心”:“微心”,微妙真如一心。我唯说三界为微妙真如一心所现。
“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不说心外之种种相为实有生、灭。
“四大合会差别”:谓如来亦不说四大因缘合会之时,所生之种种差别之境为实。
“四大及造色故”:亦不言四大及其所造色为实有法。
“妄想二种事摄所摄”:“二种事”,即根与尘。“事”,即果。以妄想为生因,根与尘二种事则为其果。此谓:众生依于自心妄想,而有根尘二种事果产生,复于其中妄执有能摄与所摄。
“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若能如实知能摄所摄二种法,皆是自心妄想所生,则能离于外法之有性及无性(断常)“二种”邪“见”。
【义贯】
“大慧,我”所说“法”为“起”于“非常、非无常”(超出常、无常);
“所以者何?谓外”法之“性不”是有“决定”之自性“故”。我“唯说三有”乃“微”妙真如一“心”,而“不说”心外“种种相”为实“有生有灭”,或说“四大”因缘“合会”之时所生种种“差别”之境为实,亦不言“四大及”其所“造色”为实有法,以是之“故”,我所说法超出常、非常。如来知众生由依于自心“妄想”之因,而有根尘“二种事”果于心妄现,复于其中妄执能“摄、所摄”。
若能如实了“知”能取、所取“二种”法皆是自心“妄想”所生,则能“离”于“外”法之有“性、无性”(断常)“二种”邪“见”。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
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
【注释】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行”,观行。谓觉了一切诸法有性无性,皆是自心所现妄想,如是之唯心境界,必须由于念念中思想作意起观行而生。
“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并非不作观行,而得离于自心所现之有性无性(有无)二种妄想。谓非不起观行,而能得离心意识境界,以众生业识,无始劫来,久远积习,难于去除、脱离,若不假观行,则于理虽解,不行,则犹不得契证。
“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世间”,指凡外境界之法,以一切凡夫、外道所依行之法皆不出于世间生死,故名世间法。“出世间”,指二乘法,以二乘人依欣厌心,其所行旨在出离世间,故称为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上上”,此为诸佛及大菩萨所行境界,以其超出一切世间与出世间,非一切凡外权小境界,故称上上。此二句谓:若得离于自心有无二种妄想,则能证知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一切法,皆为非常、非无常,一如之体所现。
“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一切外道皆不能觉知诸法为自心妄想所现,此即凡夫不能觉知诸法所起根本之因。“根本”,指诸法所起之根本。
“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说”,言说,指外道之有无等戏论。由于不知诸法所起之根本故,而谓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一切法,皆为从彼言说妄想所计之有无二法所生。
“非凡愚所觉”:佛意谓此三种法(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为离于常无常,乃无上甚深;且一切众生之妄执,乃无始深细幽远,唯圣方知,非凡愚所能觉。
【义贯】
能够“觉”了一切诸法有性无性皆是“自心现量”之“妄相”相“者”,如是甚深之唯心境界,必须于念念中“思想作”意起观“行”方得“生”起,“非不作”观“行”,而得“离”于自“心”所现之有“性、无性”二种无始“妄想”;若离于自心有无二种妄想,则能证知“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一切法”皆为“非常、非无常”一如之体——若“不”能“觉”知妄想诸法唯是“自心现量”,而执心境为有其实体,或计有无、常无常等,即“堕”于“二边”之“恶见,相续”不断。
“一切外道”皆“不”能“觉”知诸法为“自”心“妄想”所现相,“此”即是“凡夫无有”能觉知诸法所起之“根本”原因,由不知故,而“谓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法,为“从”彼言“说妄想”所计之有无、常无常等二法所“生”,然此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三种法离于常无常,乃无上甚深,且愚夫之妄执断常等法,亦复无始深细幽远,唯圣方知,“非凡愚”之“所”能“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
【注释】
“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此偈总颂七种无常,皆为外道愚痴妄想所计。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此偈为别颂转变无常。“大大”,诸大种。“住”,常住。谓一切诸法之性实无有坏灭,诸大种之自性本自常住,无转变者,而诸外道不了此,妄起无常之想,盖为没在种种邪见所致。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此偈为颂不生无常,及计四大为常,能造色无常。谓彼诸外道既言“无常”本身并无若生若灭,果如是者,则诸大之性应是常,以无生灭故;既然是常,云何还起无常想?岂非自心妄想?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人说四大若“远离于始造”,即不再造作诸法,而成无常;“及与”四大“形”状“处”所有变“异”,而成无常,或言四大之“性与”颜“色”皆为“无常”,凡此邪论皆是“外道愚”痴“妄想”所生。
以佛智观之,一切“诸”法之“性”实“无有坏”灭,而“大大”(诸大种)之“自性”本自常“住”,无转变者,然而诸“外道”不了,妄起“无常”之“想”,盖由沉“没在种种”邪“见”之中所致。
“彼诸外道等”,既言无常并“无若生若灭”,则“大大”(诸大)之“性自”应是“常”,若如是者,云“何”得“谓无常”为正“想”耶?
【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摄,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
【注释】
“二种心流转”:“二种心”,即有无二种妄心。谓此二种妄心相续,令愚夫虚受流转。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谓又有外道执梵天为常,能生一切诸法,故如树根,而其所生之众生与一切诸法,有如枝条,遍布三界之中。
“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然而依佛所说,则常与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