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P11

  ..续本文上一页说,行人当远离恶见,自然速得证入圣智;因为生灭、去来之相,乃至有无、一异等见,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然而众生由于情生故智昏,妄想起故如体隔,致令生灭与真如,隔如天壤。若能执忘见尽,情息想除,则藏性与去来便无有乖隔,一体如如,所以能离恶见,便能疾得圣智之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焰,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

  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

  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如逆楔出楔,舍离贪摄受。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

  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于彼无有作,犹如焰虚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如画垂发幻,梦揵闼婆城,

  火轮热时焰,无而现众生。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

  【注释】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由于自心生渴想,因而阳焰之动转,便迷乱其心,以为是水波在动。

  “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如是”,同样的。“识”,八识。同样的,由于八识田中含蕴无明种子,熏习自心,因而令其动转,而妄见有种种境界生灭。

  “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摄受性”,即代表能摄受及所摄受之性,亦即能取、所取性。谓于无始世来在三界中之生死。计著其中能取、所取之性为实有。

  “如逆楔出楔”:“楔”,代表外道之恶见,以其令人心坚固执著,如楔之接木。楔,俗称楯。“逆楔”,代表如来所说正法,以其正逆外道所说,故称逆楔。“出”,拔出、破除。谓如来之法能破除、拔出众生之一切恶见。

  “如幻咒机发”:众生之生死往来,犹如幻化,亦如咒术起尸,如机关发动木人,实无往来,亦非无往来。

  “浮云梦电光”:如空中之浮云、如梦、亦如电光,须臾不住、刹那生灭。

  “永断三相续”:“三”,指三有,或三毒。

  “于彼无有作”:“彼”,指涅槃。“作”,代表能作与所作。谓于彼涅槃法中,实无有能作与所作。以涅槃无为故,能所俱寂。

  “犹如焰虚空”:犹如阳焰处于虚空中。

  “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能如是了知诸法之实相为本来寂静,则为入于无所知、与无能知,能所俱离之境界。以所知既无,则能知亦亡,能因所而立,若无所,则能自不存。

  “言教唯假名”:如是则知一切言教唯是假名,因缘施设。

  “彼亦无有相”:彼言教本身亦无有实自体相。

  “阴行如垂发”:“阴”,五阴。“行”,心行。谓众生五阴与一切心行,有如翳者所见空中五色垂发,本无所有。

  “如画垂发幻”:一切诸法本来如画,无有高下,亦如垂发之幻现。

  “梦揵送婆城”:如梦、如揵闼婆城(海市蜃楼)之唯自心现,不可得。

  “火轮热时焰”:如旋火成轮,如热渴时所见阳焰,因缘和合妄有。

  “无而现众生”:一切虽无自性,然因缘合故,却能现一切众生,于六道中,妄有生灭往来之相。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三界内外一切诸法,即然如是如幻无实,则外道所计执之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妄见,亦是如是,了无自性。

  “无始过相续”:唯是无始世来妄想之过咎,念念相续不断所致。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法皆如“幻”、如“梦”、如“水”中之“树影”,如翳目人所见之空中五色(毛轮)“垂发”,如“热”渴“时”所见之空中阳“焰”,本非有无,依緣而现。若能“如是”以正智“观”察“三有”,则能“究竟得解脱”于一切系缚、染著,更不会再起一异、有无等种种妄想。

  “譬如”群“鹿”由于自心生“渴想”,因而阳焰“动转”之相,便能“迷乱”其心”。如是,“鹿”以自心妄“想”而“谓”阳焰“为水”,“而”其“实”并“无水”现之“事”。

  “如是”,众生由于八“识”田中含蕴之无明“种子,无始来不断熏习自心,令其心“动转”,而妄“见”有种种“境界”生住灭。

  愚“痴”凡“夫”由自心“妄想”之“生”起,而见种种虚妄境界生灭,犹“如”病目之人“为翳”之“所翳”,而妄见空中有毛轮生起一样。一切众生“于无始”世来,虚受六道“生死”流转,皆由于自心妄想“计著”能“摄受”及所摄受,为有实自“性”。

  如来说法犹“如逆楔”,以破除拔“出”外道四句恶见之“楔”,令其“舍离”自心妄想“贪”著,计有能“摄受”之心与所摄受之境。

  众生之生死往来,犹“如幻”化,亦如“咒”术起尸、如“机”关“发”动木人、如空中之“浮云”、如“梦”、亦如“电光”,一切皆无有自性,因缘妄现,须臾不住,刹那生灭。能以此无上正智“观”一切世间,如“是”便“得解脱”,而得“永断三”有之“相续”,而证得无上大涅槃。

  然而“于彼”涅槃法中,实“无有”能“作”、所作,“犹如”阳“焰”现于“虚空”中,本非有无,唯心所现。能“如是”了“知诸法”之实相为本来寂静,“则为”入于“无所知”与能知,能所俱离之境界。

  入于如是境界,则知一切“言教唯”是“假名”虚设,“彼”言教“亦无有”实自体“相”,而愚夫却“于彼”言教“起”种种“妄想”计著。众生五“阴”与一切心“行”有“如”翳者所见空中五色“垂发”(毛轮)。

  一切诸法本来“如画”无有高下,究竟平等(而以众生妄想,见有高下),亦如“垂发”之“幻”现、如“梦”中所见,如“揵闼婆城”(海市蜃楼)之唯自心现,了不可得;如旋“火”所见之“轮”、如“热”渴“时”所见阳“焰”等,皆因缘妄有。是故一切虽“无”自性,“而”以因缘合故,却能“现”一切“众生”于六道中妄有生灭,辛勤往来之相。

  三界内外一切法,既然如是如幻无实,则外道所计执之“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妄见“亦然”,唯心现,了无自性。但以“无始”世来妄想执著之“过”咎,念念“相续”,熏习不断,而令“愚夫”堕于愚“痴”之种种“妄想”计著,不能觉悟。

  【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于中现众色,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如画热时焰,种种众色现,如梦无所有。】

  【注释】

  “明镜水净眼”:净眼,清净无病之眼。谓犹如明镜、静止澄清之水,与清净无病之眼,皆可鉴物,显物象。

  【义贯】:

  犹如明镜、寂静澄清之水、及清净无病之眼,皆可鉴物显像,以及摩尼妙宝珠,于这些东西之中,皆可显现众色像。而那些东西中所现之种种像实皆无有自性、无相、无所有,并没有任何色像在其中生灭。

  同样的,如来所示现的一切佛事、及一切法之性,虽亦有种种相显现,亦如画及热时之阳焰,离于有无,乃至如来以种种众色身示现三界,亦皆如梦,唯心现无所有,唯众生心感而现。

  【诠论】

  此偈为重颂前面长行之义,所用之譬喻大略相同,只是增加了六个:如楔、如浮云、如电光、如净眼、及如摩尼。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非性——非自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焰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

  【注释】

  “建立、诽谤”:即断常二见。

  “分别结集真谛、缘起”:“分别”,解说。结,烦恼结使、惑结。“集”,集起。“结集真谛”,即是苦圣谛。“缘起”,即十二缘起,亦起集谛。

  “道灭解脱”:“道”道谛,即八正道。“灭”,灭谛,即涅槃法。谓开示道灭二谛,令众生修道证灭,得涅槃、解脱。

  “如来说法,以是为首”:如来说法,皆以令众生断除烦恼、生死流转,得涅槃解脱为首要,而不作无谓之文字戏论,如论有论无、论一论异等,这些戏论对于解脱生死烦恼痛苦,并无帮助;反而会增加自心妄想执著,增加障碍;且恶见害人,更加不得解脱,当堕恶趣。

  “非性”:佛所说的甘露解脱法门,非同外道所妄计之种种性。为此总说,下面细列。

  “非自在”:非为说有作者、自在为生法之因。

  “非无因”:亦非说一切法无因生。

  “非微尘、非时”:亦非说微尘、或时节为能生一切法之妄想计著。

  “非自性”:亦非说诸法有其实自体性。

  “相续而为说法”:相续建立众善妙解脱法门,而为众生说法。

  “为净烦恼、尔焰障故”:“烦恼”,即烦恼障,亦即事障。“尔焰障”,即所知障,亦即理障。谓如来说法,但为净众生之烦恼、所知二障,二障既净,自然证得自觉圣智。

  “譬如商主”:譬如大商主,用多种善方便,导诸众商,至于宝所,受安隐乐。如来亦如是,以众善方便,导诸众生,至于自如来藏清净心至宝之所,令得究竟安稳快乐。

  “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次第建立种种妙法,而令住百八句,无相无所有,一切清净之境界。

  “善分别诸乘,分诸地相”:最后令善分别诸乘,皆令通达,及菩萨诸地之相,而入于如来地。

  【义贯】

  “复次大慧”,诸佛“如来说法”,皆“离”于“如是四句”之戏论,“谓一、异、俱、不俱;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妄见。是故如来皆得究竟“离于有、无、建立、诽谤”等恶不善法之过咎。如来若有说示,唯是“分别”解脱众生由惑“结集”而起之苦“真谛”,令众生知苦;开示十二“缘起”之集谛,令众生断集;开阐“道、灭”二谛,令众生修道、证灭,得涅槃之清凉安隐“解脱”,如是等法门。“如来说法”,皆“以是为首”要,而不作有害之无谓戏论。是故,佛所说之甘露解脱法门,决“非”同于外道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