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P21

  ..续本文上一页一亦异

  非一非异

  “如是”等“比”对成双,“展转”无量之“相”,于“如是等”艰深因难之“问”题,“而”你却“言佛说”此等问题,皆应为以“无记”法处置之,以“止”其妄“论”

  !”汝之所说,我不相信。(以彼无智,唯执常无常、有无等名言,故不能了达实义,所以不信。)故此离四句之言,“非彼”愚“痴人之所能知,谓”以其“闻慧不具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令彼”无智人“离”于令其“恐怖”之四句顿遣之究竟法“句故”,于此等四句邪见之问题,乃“说言:无记”,而“不为”之“记说”,来答复之。(以离四句之境界,非彼无慧痴人之所能知,若为之分别离四句之法,彼即惊怖、忧畏,故佛怜恤之,令不生怖畏惶恐、所以只说:“这是无记。”更不为记说。)“又,”为“止”息“外道”恶“见”之“论故,而不为”之记“说”。

  【诠论】

  佛之四种答,《俱舍论》与《佛地论》皆作“四记”。《俱舍论》十九曰:一、一向记(定答)——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否

  ”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二、分别记(分别义答,亦即分类答)——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否

  ”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余。”三、反诘记(反问答)——若作是问:“人为胜劣

  ”应反诘记:“为何所方

  ”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应记人胜。四、舍置记(置答)——若作是问:“五蕴与有情为一为异

  ”应舍置记:“有情无实故,一异性不成,如石女儿为白、黑

  等性。如何舍置而立记句:以记彼问言,此不应记故。”

  【大慧,外道作如是说,谓命即是身,如是等无记论。大慧,彼诸外道愚痴,于因作无记论,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离摄所摄,妄想不生。云何止彼

  大慧,若摄所摄计著者,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

  【注释】

  “命即是身”:以外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故说命即是身,身异命异。然以佛智言之,五阴身与命皆无有自性,故说其为一、异,皆不可得,故佛于此等问皆置答。

  “如是等无记论”:如是等言说皆为无可记答之论,亦即属于置答之论。

  “于因作无记论”:“因”,为因果之正法。谓外道于因果法,妄计无因、邪因,而作种种无可记答之谬论。

  “妄想不生”:妄想分别之心不生,即离念境界。

  “云何止彼”:然而为何要以无记论而止彼,为何不直接作如是说,以晓之。

  “若摄所摄计著者,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若彼于能摄取之心,及所摄取之境等诸法,计著为有实自性者,则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唯是自心所现量之深理,若不了知,则不信,因而诽谤堕恶;为遮彼诽谤之恶见,故以无记论止彼,而不作答。

  【义贯】

  “大慧,”诸“外道”众计有作者,而“作如是说,谓”以其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而说:“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是等”愚痴“无”可“记”答之“论”(亦即应予置答之论)。“大慧,彼诸外道愚痴,”迷“于因”果法,妄计无因、邪因而“作”种种“无”可“记”说之“论”。此“非我所说”之法。“大慧,我所说”之法“者”,为“离”于能“摄”取之心,及“所摄”取之境,是故一切“妄想”分别之心“不生”,而得离念境界。然而如来“云何”要以无记论而“止彼”外道?为何不直接作如是说,以晓之

  “大慧,若”彼于能“摄”取之心及“所摄”取之境等诸法,“计著”为实有自性“者”,则“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唯是“自心”所“现量”之深理,若不信解,则起诽谤而堕恶道,为遮彼诽谤恶见,“故”以无记论“止彼”,而不作答,令彼自省。

  【诠论】

  如来之置答,其实也是一种答!因为为了止息外道恶见诽谤,令不堕恶,所以不现言说之说,令其自省自得之。这也就是所谓“默时亦说”,因此也是一种说。这是如来大慈大智的度生妙法。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大慧,止记论者,我时时说,为根未熟,不为熟者。】

  【注释】

  “我时时说”:我亦时时说。

  “为根未熟”:不但为止外道,亦为佛弟子中之根未熟者。以根未熟者,闻甚深法辄生疑惑,乃至不信、诽谤,如来为遮此故,故不与记答。

  【义贯】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之法,而“为”一切“众生说法。大慧,止记论者,我”亦“时时说”之,不但为止外道恶见,亦“为”止佛弟子中之“根未熟”者之愚痴论,于彼,暂且止而不答,待时方说,然此法并“不为”根“熟者”而设。

  【复次大慧,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

  【注释】

  “离所作”:“所作”在此亦摄有作。此谓,一切法离能作、所作;无能作、无所作。以离所作,故能作亦离。

  “因缘不生”:谓邪、正因缘俱不生,不自生,亦不生他一切法。

  【义贯】

  “复次大慧,一切法”实“离”能作、“所作”,一切邪正“因缘”俱“不生”,不自生,亦不生他,以“无作者故”,是故我说“一切法不生。”

  【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

  以自觉观时,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生。】

  【注释】

  “一切性,离自性”:“一切性”,即一切法。“离”,即是无。谓一切法皆无有自性。

  “以自觉观时”:“自觉”,自觉圣智。“观”,观察。谓以内证之自觉圣智观察时。

  【义贯】

  “大慧,何故一切”法之“性”皆“离自性

  ”谓若“以”内证之“自觉”圣智“观”察“时”,则了了见一切诸法之“自”相及“共”相,其“性相”皆了“不可得故”,是故我“说一切法不生。”

  【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

  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欲持去,无所去,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

  【注释】

  “不可持来,不可持去”:不可为他法所持来,不可为他法所持去,亦即不可取之义。不可取——一切法离能取、所取,以不可取故,故不可持来、亦不可持去。耳,“持”,即执、取义。又,此亦指:不可为生因(如神我、作者等)之所持来,亦不可为灭因之所持去。以法离来去,实无来去之相。

  “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以诸法之自相及共相,欲言其为生因之所持来,则见其无所从来。

  “欲持去,无所去”:欲言诸法之自共相,为灭因之所持去,亦见其无所从去。“无所去”,亦即是无有去处。

  【义贯】

  “何故一切法不可”为他法所“持来”,亦“不可”为他法所“持去

  以”诸法之“自”相及“共相,欲”说其为生因之所“持来”,则见其实“无所”从“来;欲”说诸法之自共相为灭因之所“持去”,则见其“无所去”处,“是故”知“一切法”实“离”能为他法所“持”而“来去”之相,离于能所取持,亦离来去。

  【大慧,何故一切诸法不灭

  谓性自性相无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灭。】

  【注释】

  “一切诸法不灭”:这是要破邪见断灭,以显真不灭也。

  【义贯】

  “大慧,何故一切诸法”实“不灭

  谓”一切法之“性”,其“自性相”实“无故”,因此“一切法不可得”,以无自性故;既无自性相,是故无有灭者,“故一切法不灭”。

  【大慧,何故一切法无常

  谓相起无常性,是故说一切法无常。】

  【注释】

  “相起无常性”:诸法之相起时,为无常之性,不会久住,刹那生灭。

  【义贯】

  “大慧,何故一切法”皆是“无常

  谓”一切诸法之“相”生“起”之当时,即为“无常”生灭之“性”,不曾久住,即生即灭,其逝如电,“是故说一切法无常”。

  【诠论】

  此为破外道及凡夫执一切法常之妄见,以显示真无常。

  【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谓相起无生性,无常常故,说一切法常。】

  【注释】

  “谓相起无生性”:谓诸相生起时,即是无生起之性。以初生即灭,本无生性,无所有故。

  “无常常故”:无常之体实为常住真性故。此句与上面佛说“是故惑乱常”,两句可以相对照看:“无常”之相即是“惑乱”相,惑乱之所以使人惑乱,因为其现无常。然而惑乱本身实不惑乱;相同的,无常的本体亦非无常,所以惑乱实常,无常亦常,体一如故。

  【义贯】

  “大慧,何故一切法”是“常?谓”诸“相”生“起”时,当体即是“无生”之“性”,以因缘幻化,本无所有。“无常”之体实为“常”住真性,离生灭相“故,说一切法”是“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记论有四种:一向反诘问、分别及止论,以制诸外道。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师,

  一切悉无记,彼如是显示。正觉所分别,自性不可得,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性。】

  【注释】

  “以制诸外道”:佛以四种论说法,不但为教化三乘弟子,而且也为制伏外道,因为外道若有根熟者,则度之以三论,贵不失人也;若根未熟者,则诱之以止论,贵不失言也。

  “有及非有生”:“非有”,无也。即外道所计之有、无二种为能生一切诸法。以其能生,故称为种。

  “僧佉毗舍师”:“僧佉”,即数论师,为执有者。“僧佉(Sāmkhya),译为数,即智慧之数也,数为量诸法之根本,故以立名;又,从数而起之论,故名数论。数论师立二十五谛,计之为常。“毗舍师”,即胜论师,为计无者。所谓“胜”者,是以彼计其所执所论皆最胜故。此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即所谓外道六师之一,其创始者为呕露迦仙,造六句胜论。二十五谛及六句胜论,详后。

  “一切悉无记”:谓此执有无妄见者,其所说法义,若有来咨问者,一切皆悉以无记论之,而不作答。

  “彼如是显示”:彼诸外道所说者,率皆如是不出有无二法而显示其说。以外道之派别虽有九十六种之多,然其所立论,则不出有无二法。

  “正觉所分别”:若正觉所观察分别者。

  “自性不可得”:则一切诸法之自性皆了不可得,唯一真如。

  “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