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P29

  ..续本文上一页想,是名所说事妄想。】

  【义贯】

  “大慧,云何”为“所说事妄想

  谓”依先圣所说之种种法,而计著实“有”其“所说事”之“自性”(其所说事中,一一皆有实自性),而圣人所说事者,唯“圣智所”证“知”之境,非凡夫能了;然而愚夫却“依”于“彼”圣所说“而生”起种种戏论“言说”之“妄想,是名”为依圣人“所说事”而起之“妄想”。

  【诠论】

  此为依圣人所说之法,依言取实,执有实自性之妄想。

  【大慧,云何相妄想

  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

  【注释】

  “如鹿渴想”:如群鹿渴时,而于阳焰生实水之想。

  “种种计著而计著”:以种种自心现妄想计著而计著圣(人)所说事,执其性为实有,妄有所得。

  “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不但于圣人所说之出世法执为实有自性,且于地水火风等世间法之坚湿暖动相,亦执为实有,而起一切法有实自性之妄想。

  【义贯】

  “大慧,云何”为“相妄想

  谓即”于“彼”圣人“所说”之种种“事”境中,犹“如”群“鹿渴”时,而于阳焰生实水之“想”,愚夫亦如是,以“种种”自心现妄想“计著而计著”圣人所说事,执其为实有自性,妄有所得;不但于出世法如是,于世间法亦如是,“谓”于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相”,而起“一切”法皆有实自“性”之“妄想,是名”为依世出世法“相”所起之“妄想”。

  【大慧,云何利妄想

  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

  【义贯】

  “大慧,云何”名为“利妄想

  谓乐”著“种种金银珍宝”,不达性空,而起之妄想,“是名”为依财“利”而起之“妄想”。

  【大慧,云何自性妄想

  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

  【注释】

  “自性妄想”:此即外道执四大种各有自性,能生万物之妄想。

  “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谓坚执有实自性执持此一一诸法,且其自性,一一皆决定如是,不可变异。此为外道之执常见者。

  【义贯】

  “大慧,云何”为“自性妄想

  谓”坚执有某些实“自性”执“持此”等一一诸法,且其自性一一皆决定“如是,不”可改“异”,此为依外道之“恶见”,而作此“妄想,是名”为执诸法有定实“自性”所起之“妄想”。

  【大慧,云何因妄想

  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

  【注释】

  “因妄想”:此为外道执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

  “若因若缘,有无分别”:谓于因缘所生法之因与缘,起有、无之妄想分别。“若”,或也。

  “因相生”:计著有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诸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因妄想

  谓”于因缘所生法之“若因、若缘”,起“有”或“无”之妄想“分别”,计著有、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诸法,“是名”为计著邪“因”所起之“妄想”。

  【大慧,云何见妄想

  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

  【注释】

  “见妄想”:此为外道执四句恶见之妄想。因前一个“因妄想”,是计著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既著有、无,则四句之妄想便跟着繁兴,以有、无二法为四句之根本,本既立,末即随生。而外道不了四句唯心所现,本无自性,执为实有,遂有如是之迷惑颠倒。

  【义贯】

  “大慧,云何”为“见妄想

  谓”执“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恶见”,此为“外道”依自心现“妄想计著”四句为有实自性,所生之“妄想,是名”为依四句恶“见”所起之“妄想”。

  【大慧,云何成妄想

  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

  【注释】

  “谓我我所想”:谓凡夫及外道,计五蕴法为我我所之想。

  “成决定论”:以宗、因、喻等虚妄法,强成有我且认为是决定不变之论。

  【义贯】

  “大慧,云何”为“成妄想

  谓”凡夫及外道,计五蕴法为“我、我所”之“想”,而以宗因喻等虚妄法,强“成”有我且认为是“决定”不变之“论”,如是所成之妄想,“是名”为“成妄想”。

  【大慧,云何生妄想

  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

  【注释】

  “缘有、无性生计著”:谓执诸法皆以有、无二法为缘,而生计著之妄想。“有、无性”,即有、无二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生妄想

  谓”执诸法皆“缘有、无”二“性”(二法)而“生计著”之妄想,“是名”为“生妄想”。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

  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

  【注释】

  “不生妄想”:此为妄计万物未生之前,先有不生之体,此体则不从因缘而生。

  “谓一切性本无生”:“一切性”,即一切法。谓计一切法本来无有生起,亦从来不生。

  “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无种”,“种”即能生之义,以计“无”为能生一切,故称“无”为“无种”。此谓以无种之因缘,而生无因之身。“无因之身”,指虽有种种物之体生起,然此体则不待因缘而生,称为无因身。“身”,即是体。

  【义贯】

  “大慧,云何”为“不生妄想

  谓”计“一切”法之“性本”来“无”有“生”起,且妄谓由“无种”之“因缘”即能“生”出“无”须待“因”缘而生之“身”(体),如是而起之妄想,“是名”为邪计“不生”之“妄想”。

  【大慧,云何相续妄想

  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

  【注释】

  “谓彼俱相续如金缕”:谓计根身器界等,俱相续连属,犹如金织于缕。“俱”,皆也。“彼”,指根身器界等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相续妄想

  谓”计“彼”根身器界等法,“俱”皆“相续”连属,犹“如金”织于“缕”,如是而起之妄想,“是名”为“相续妄想”。

  【诠论】

  此为计根身器界,循环往复,各有实体,如针引线,相续无穷,亦如缕织金,递相连属。

  【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

  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

  【注释】

  “缚不缚妄想”:“不缚”,即是解,此即缚与脱之妄想。

  “谓缚不缚因缘计著”:谓由缚与脱之因缘,生实有自性之计著。

  “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士夫”,即人。此谓如人以绳之方便,结绳作结,结已还解。

  【义贯】

  “大慧,云何”为“缚”与“不缚”(解脱)“妄想

  谓”诸二乘人对“缚”与“不缚”(解税)之“因缘”,生实有自性之“计著”。此犹“如士夫”(人),以绳之“方便”,结绳作结,结已还解,愚痴之人即见绳为实有“若缚若解”之事,然绳实无缚无解。“是名”为“缚不缚妄想”。

  【诠论】

  此言二乘不达生死涅槃本来平等,真如无缚无脱,以不了此,故执实有生死可缚此身,有涅槃可脱此身;故厌生死,取涅槃;如人结绳为结,结后解之,而绳本来不二,亦无有结,亦无有解,然以妄想故,见绳有结、有解,亦如是。

  【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

  【义贯】

  “于此”十二种“妄想自性”之“分别”相与共“通相”之境界,“一切愚”痴凡“夫”不达性空,而妄“计”执“著”为实“有”或实“无”。

  【诠论】

  此为总结以上十二种妄想之分析。十二种妄想皆由所缘境而有差别相,然总不外妄想;而愚夫不了此,不但外执种种境界,更内执依此等境界所起之种种妄想,为实有自性,执之不舍,故成系缚,若了唯是自心,则顿时不脱而脱。

  【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

  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

  【注释】

  “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缘起”,即缘起自性、或缘起诸法,亦即因缘生法。“计著”,即妄想。谓若计著缘起之法而生妄想计著者,亦即:依缘起自性而生妄想。

  “种种妄想计著自性”:便会更依种种妄想,而计著缘起为有实自性。此为依妄想复执缘起为有实自性。

  “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幻”,即咒术。谓譬如以咒术所示现之种种幻化之身。如咒巾成兔,咒竹成龙。咒则比喻无明习气,巾与竹则喻为所依之真如,兔与龙则比喻缘起诸法。

  “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异幻”,有异于幻化之物,即,不能了见其为幻化,以为是实物之义。此谓,凡夫以依于自心妄想,而见种种法为不同于幻化之物,(见其为实,则计为不幻)。

  “幻与种种”:“幻”,幻术。“种种”,幻术所现之种种法。

  “非异非不异”:“不异”,一也。即非一非异。

  “若异者,幻非种种因”:幻术与所现之种种法若定相异者,则幻术不应成为其所化现之种种法之生因。然此种种幻法实因幻术而起,故幻术与所幻之法非异。

  “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然而幻术与种种幻术所生之法,若不异者,则幻术与种种幻法应无差别。

  “而见差别”:而今见幻术与所幻之法实有能生及所生之差别,故幻术与种种幻法非一(非不异)。

  【义贯】

  “大慧”,若“计著缘起”诸法“而”生妄想“计著者”,便会更依“种种妄想”而“计著”缘起诸法为有实“自性”。譬“如”以“幻”术而“示现种种”幻化 “之身,凡夫”无智,于此等幻化之物,以依自心“妄想”,而“见”有“种种异”于“幻”化之实物,且执以为实。“大慧,幻”术“与”其所化之“种种”幻法,实“非异、非不异”(非一非异)。幻术与其所幻之法“若”定相“异者”,则“幻”术(妄想)应“非种种”幻法(缘起)之生“因”;然幻术实为幻法之生因,故幻术与幻法为不异。复次,幻术与其所幻现之法“若不异者”(若是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