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P45

  ..续本文上一页见,尚未达到第一义空空,湛然忘言之旨。所以大慧菩萨至此再请复说前义,令诸闻者一念不生,顿离二见,妙证极果;所以大慧菩萨最后说:令大众皆离有无想,而能不历僧祇证法身。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注释】

  “空空”:第一个“空”字是动词,第二个“空”是名词。其义为:能空一切法之空观。亦即。以凡夫眼观一切法,一切法本不空,因凡夫依妄识之见闻觉知,故著有,今以空观智观一切法,则能见一切法空寂,称为空空。又,上面空字即能空,下面空字即所空。

  “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这真是一针见血的回答,也是当头棒喝。义即,若存有能空、所空者,即是妄想分别所生之处。“妄想自性”,即是妄想。

  “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法本无言,如来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如来在此之义为:我是对一切法妄想计著有实自性的人,为欲令其离妄想执著,而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等法。以一切法依缘而生,所以如来说法,也是看根机因缘而说,若是大根、不著有无的人,则直示其真实忘言之旨,一法不立。此是一宗之要。然而如来在此,如是答后,还是把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一个个地详细说示,令法众于此皆得决了,顿契无上。再者,如来是为计有者说空,为计缘生为实者说无生,为计二法者说无二,为计自性相者说离自性相。其目的只在破自心妄想执著而已,妄想执著既破,法亦不立,即达第一义圣智大空。

  “相空”:观外状、男女、方圆等空,名为相空。

  “性自性空”:观法之内体坚、湿、暖、动等性空,名为性自性空。

  “行空”:观业果空,名为行空。

  “无行空”:观惑业空,名无行空。以业行起于惑,惑起于心,惑业皆由心所现,无有实体,故名无行空。

  “一切法离言说空”:谓见言说无实,名离言说空。

  “第一义圣智大空”:以一切妄惑习气皆空,名第一义圣智大空。

  “彼彼空”:这是外道所执的一偏之见之空,谓:于彼处无彼物,故空,称为彼彼空。例如,于兔身上不见有角,便说兔角空,更进而执言一切法空;他们说:若一切不空,兔何不生角?以于兔处(彼处)无彼角,故空;称为彼彼空。

  【义贯】

  “佛告大慧”若有能“空”与所“空者,即是妄想自性”所生之“处。大慧”,佛为“妄想自性计著者”,而“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首先谈“空”:)“大慧”我为“彼略说”有“七种空,谓”:一、观外状,男女、方圆等为空之“相空”;二、观内体坚、湿、暖、动等为空之“性自性空”;三、观业果空之“行空”;四、观惑业果三者皆空之“无行空”;五、观言语性空之“一切法离言说空”;六、圣者所证之“第一义圣智大空”;七、以及外道邪计之空名为“彼彼空”。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注释】

  “一切性自共相空”:“一切空”,即一切法,或亦可说一切法之性。“自共相空”,即无有自相、共相可得,以一切法皆无有定相;何以故?以一切法皆因缘和合刹那生灭,故其定相不可得,既无定相,则无自相、共相可得。

  “观展转积聚故”:因为观一切法,其实都是阴界入展转相缘、相待、积聚、和合而起故。

  “分别无性”:若深入分析、了别、推求,则见一切法实无自性。

  “自共相不生”:一切法之自性既无,而相依性而有,今已知法性无,故知其相本空。所以一切法之自相、共相实不曾生起。

  “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自”,自性。“他”,他性。“俱”,自、他共俱之性。此句谓:如是、自性、他性、及自他共俱之性,皆实无有生起。法性既然无生,法相自然无住。无生何有住,故说相不住。再者,相是依性而住,若无性,则相不得其处而住,所以说相不住。

  “是故说一切性相空”:“一切性”即一切法。谓是故说一切法之相空。这是从性上来破相。因见性无,所以知相亦空。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之外“相空?谓一切”法“性”之“自”相与“共相”皆“空”。因“观”一切法,其实皆为阴界入之“展转”相缘、相待、“积聚”、和合而起“故”。若深入“分”析了“别”、推求,则见一切法实“无”有自“性”,以其法性无生。故其“自”相与“共相”实皆“不”曾“生”起。如是,一切法之“自”性、“他”性、及自他共“俱”之“性”,皆实“无”有自“性”,是“故”一切法之“相”即“不”得其所而“信。是故说一切”法之“性”与“相”皆“空,是名”为一切法之外“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注释】

  “自己性自性不生”:谓一切法为自已所独有之性,其自性实不曾生起,以因缘合故,生者为缘生,灭者为缘灭,与物无关,故法性实不生。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性”之“自性空?谓”一切法为“自己”所独立拥有之“性”,其“自性”实“不”曾“生”起。“是名”为“一切法性”之“自性空,是故”我“说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

  【注释】

  “阴离我我所”:“阴”,是五阴。“离”,非、无之义。“我所”我所有,即:为我所拥有。此谓五阴中,实无我,亦无我的有者。

  “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因”因为、由于。“所”即我所,在此则概括我与我所而言。“成所作业”,成就种种所作之业。“方便生”以如是之方便而生。“方便”即方法,或程序。“生”,是生起诸行。整句谓:然而,因为执五阴为我我所,故得成就种种之业,即以如是之方便,而得生起诸行。

  【义贯】

  “云何”为五蕴之“行”业“空?谓”诸“阴”等本“离我”与“我所”(诸阴非我,亦非我所)。然而,“因”有执五阴为我我“所”之惑,故得“成”就种种“所作”之“业”就是以如是之“方便”而得“生”起诸行,“是名”为五蕴之“行”业“空”。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注释】

  “展转缘起,自性无性”:辗转互为缘起,故其自性本无性。辗转互为缘起,即是因生果,果复为因,又再生果,如是互为因果,辗转无穷。因与果若有自性,则因与果应互异,然而果又可为因而生出果,则果与因便成一样,因为果是果,因是因;若真是果,则不应再成为因,譬如已成为金,不复为矿。矿是因,金是果。由矿之因,生金之果,但不可能由金为因再生出矿。如果可以,则表示二者皆无自性,所以才能这样变来变去,互为因果,辗转无穷。

  【义贯】

  “大慧”,云何名为无行空?“即此”依执五蕴为我我所,“如是”起惑、造业而成之“行”本自“空”寂,然此惑、业、行三者,却“展转”互相为“缘”而生“起”,故可知惑业行三者之“自性”实为“无性,是名”为“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离言说空?谓”一切法皆为“妄想自性”所起,既是妄想自性,即实“无”有能“言说”或所言说性,但是一妄想性,“故一切法”本“离言说,是名”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诠论】

  这一节总显生死与涅槃等一切名言俱空。一切法,就是有为法及无为法,也就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而此诸法本无言说,惟依众生妄想而生言说,若妄想不生,则一切了无言说。且一切诸法本寂灭相,此是法界实相,不可以言宣,所以佛说“一切法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注释】

  “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见”,指凡外邪小一切妄见、恶见、邪见、偏见,凡此等见,皆依凡愚妄情妄惑而有;而妄情、妄惑其体本空,故依之而起的诸见亦空。“过”,即过恶,指凡夫的杂染三业。“习气”,指无明习气。这一切诸见、过恶、无明习气,圣人于证得自觉圣智时,以真实智照了,如实了知这一切皆悉本空,如是所空既空,能空亦空,能所皆空,则是毕竟空。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圣人于证“得自觉圣智”时,以真实智观见凡夫“一切”诸“见”、三业“过”恶、无明妄想“习气”,悉皆本“空”,如是所空既空,能空亦空,即达毕竟空。(又,世间既空,出世间亦空,世出世间同一空性),“是名”为“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

  【注释】

  “于彼无彼空”:于彼处,无彼物,故名为空。

  “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鹿子”为人名,其母名“毘舍佉”优婆夷。“毘舍佉”优婆夷敬重三宝,为比丘们造一精舍,以为供养,因其心深敬三宝,故于精舍内,不畜养象、马、牛、羊等,以求清静。故说于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

  “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谓彼外道执邪空见者,并非于精舍中见无比丘众在其中,而说彼精舍空。这是指肉眼所见的。

  “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彼外道亦非由于以正智观察,见精舍之性空,亦非知见比丘…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