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用的傻力气。横超出来要朝那里去啊?一旦横超,阿弥陀佛就来接你,这便是横超的力量。
“二力横超”也是净土宗的特别处,别的法门是独力法门,仅靠个人的力量,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唯有净土宗是二力法门!有阿弥陀佛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阿弥陀佛什么力量?你自己什么力量?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发的四十八愿,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境界,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制造的,所谓“皆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这是佛的力量。自力是信、愿、行,这三者是要往生到净土路上的资粮。这三资粮对了脱生死而言,不是因也不是果,了生脱死的因是戒定慧,所以戒定慧称作三无漏学。佛法任何一宗派,都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要了生脱死,唯有戒定慧可以办到,佛说的千万种方法,若归纳起来,也不外戒定慧三学而已。我们修净土的,光懂信愿行,没种因,当然不结果,但在往生这个路上有资粮吃。
◎“乘愿再来”释题
这个表第三段谈的是净土宗,净土宗有两大宗旨,第一是“带业往生”,第二是“乘愿再来”。但是这两大宗旨,经文上不是这样说,为什么呢?因为经是“依义不依语”——看过法华经的都懂得。看经须懂经文的文理,文理里头藏著有意义,光讲本文听不懂,必得讲里面的道理,才听明白。这本经的道理跟另一本经文的意思一样,言语却不一样。
净土宗的根本就是华严经,华严经之离世间品后,接著就是入法界品和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的主人,就是普贤菩萨,讲华严若撇开普贤菩萨,就像一棵树刨了根本,还讲什么华严经?所以有人讲华严经,讲到十回向为止,登地菩萨就不讲了,接著讲普贤行愿品,则全部的华严经都包括了。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普贤菩萨的地位还有业!普贤菩萨还有业,怎么消业往生呢?业消尽就成佛证果了,那何必往生?
“乘愿再来”没有反对的意见,可是,不带业往生,怎么乘愿再来?再来是带著惑业才能来,惑业没了,就不能来了。而所谓“润生”是什么?就是烦恼种子还存在著,滋润它,叫它起现行,这才能再转生。不带著业,不但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回来。佛到各各世界度众生,譬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八千多次,八千多次皆是化身,不是他的法身,化身来这里八相成道,再成佛,成佛的时候得“重入玄门”。再来八相成道时,打从开始怎么修行,怎么证果,怎么破魔,一切都得经过一遍,经过这八相成道,是不是“业”呢?再发一张表,来补充说明“乘愿再来”。
(润生) ┌息苦生(救灾) ┐
乘愿 菩萨├随类生(广度) │
再来────受生┼大势生(富贵) ┐├瑜伽论
(代受) 五种├增上生(十地为王)└┼观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最后生(妙觉) ┘ 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乘愿再来,阿弥陀经上也没有,可是意义上就是如此。凡是大乘佛法,都有愿力,发一个大愿为度众生。愿有十种名字,里头有一种叫做“愿轮”,轮是车毂轮子,车轮子随走随转,没有停止的时候,比喻佛菩萨度众生的愿,永远没停下来。例如地藏王菩萨,人家都成佛了,他不会成佛,是他的功夫不到吗?功夫早到了,是他度化众生的愿轮不休息。
乘愿再来和润生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理的问题。生是生灭法,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灭,永远停不住。一切烦恼迷惑,皆是生死种子。生死种子在八识田里,好像植物的种子在地里是干巴巴的,若没空气,没阳光,它不生长,必得有阳光,有空气,有水分,种子它才破开长芽。所以种子必得滋润,方能生长。生死种子,有“惑”的滋润,才能生到六道里来。若无“惑”的滋润,生死种子变成干巴巴,就离开了六道。
行菩萨道度众生,度什么样的众生,就得变化什么样的形象,才好谈话。譬如我们现在是个人,要对一只鸡、一个蝇子、一个蚊子说法、它听懂了吗?或可有听懂的,那也是少数,必得有神通变成鸡、蝇、蚊子,变化成同类,它才听得懂。菩萨为度众生,一定要转愿轮!但是众生并不是一度他就听懂,譬如这一个场子里,有五百人来听经,听懂了的,有五十个人了吧!听懂了的,他信不信呢?要是一听就懂就信,就了不得了。所以乘愿再来度众生须“代受”,代替众生受苦,因为众生凡所有受皆是苦。替众生受苦,可不是吹大气的,就像耶稣被钉到十字架上,代众生受苦一般。菩萨因为能观受是苦,才乘愿再来,甘心替大家受苦,众生接受不了的痛苦,他代替众生受。怎么个代替法?“乘愿再来”底下这五条,就是菩萨乘愿再来的五种受生方式。
第一、“息苦生”。佛经有说,有一个地方天灾人患,没得吃了,佛就投生变成鱼,给人吃,这鱼就是佛变的,为著救众生的痛苦。咱没这神通办不到,有神通就能变化无量无边的东西,知此就懂弥陀经所说:“皆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的道理。
第二、“随类生”。六道每一道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不同类的众生,例如水族一类就有多少的动物。众生有无量无边,佛菩萨为广度众生,所以化身永远轮转,随众生的类别去投胎受生,这必得乘愿再来才可办到。
第三、“大势生”。菩萨乘愿再来有很大的势力,富贵比一切人都高,因为大多数众生都是希图富贵,想依靠有能力的人。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的两尊菩萨,一边是观世音菩萨,主张慈悲,一边是大势至菩萨,发动智慧,这是智悲双运。十六观经上,观世音菩萨是“万亿紫金身”,大势至菩萨名“无边光炽身”。观经上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大势至菩萨无量光炽身,智慧普照全世界,光明加被到我们身上,我们的罪业就消除,智慧就开了,开智慧便能离三途,得无上力。
净土宗把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特别选出来,在此简单介绍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圆”是圆满,里外各方面皆是圆满的。圆满了还不行,还要“通”,通是通达,这里看得见那里,那里也看得见这里,一点障碍没有,这叫圆通。得了圆通,就是佛果的地位。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一种圆通一个法子,有耳里得的圆通,眼里得的圆通等等,第二十五位是观世音菩萨的圆通,第二十四圆通就是大势至菩萨,别的人都采取观世音菩萨的圆通,唯有净土宗采取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大势至菩萨的圆通,有什么特别处呢?佛法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没有第二个办法,但是方便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可是大势至菩萨的圆通没有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著方便,直接“念佛忆佛”,什么也不要,就是在“念佛忆佛”这四个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要,就是在“念佛忆佛”这四个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念多少年了,有什么用处呢?你对阿弥陀佛也没加“念”也没加“忆”,所以是漂漂浮浮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除了念佛号,什么也不要,这就成功。因为忆佛念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自能开悟,用不著方便法。你若不信,那就没法子了。十六观经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忆佛就是拿这个心作佛,拿佛作心,这还不是“归本”吗?
第四、“增上生”,力量够了,再增加上力量,叫“增上缘”,行菩萨道的人,功夫虽然到了,还得用增上的力量。十地菩萨就了不得了,只有法王能跟他说法,法王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了增加他的力量,他再入十地,当法王去教十地菩萨。法王不仅是教十地菩萨,譬如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就是法王,也来这里作法王。世间法中,譬如中国的尧舜禹汤这些圣王,也都是些修行的,他必须来治理天下,做一番功德,他才成功。这叫“增上缘”。中国自古以来出这些圣人,跟别的国不一样,别的国没这种福气啊!
第五、“最后生”,修行到了成佛就圆满了,这必得一步一步一步干到最后,全始全终,不能半途而废。到了等觉菩萨若不干了,也不是最后,必得完全证得大圆镜智,才算是最后的一场。华严经上叫妙觉,等觉以后是妙觉,这是最后的。
乘愿再来的菩萨有这五种受生,每一种都是“生”,有生就是生灭法,就不是证“无生法忍”,所以乘愿再来的菩萨道都还要留惑“润生”,还没有业尽情空。要是证了果位,不问证的是大果小果,都是现在生前得果位,生前不得果位就完了,所以说:“证果全在生前”,并非死了才证果。
往生并没证果,若说证了果位才往生西方,是现在这美国华侨的胡造谣言,说消业往生,什么业也没有了才往生,这是大悖经义!往生的“生”,就明说是还有惑业、有生灭,并非不生不灭的证果。往生到了那里才再证果,才不生不灭。在这里证了果,再上西方极乐世界,那叫多事。在这里往生,生还有生灭,到那里再修,才没了生灭,到那里还要再修,这不是带业往生嘛?
◎附语——净土宗为难信之法(三忍)
今天讲这个表的“附语”,附语是“净土宗为难信之法”,凡是学净土的都晓得“难信之法”!别的法门,听了还相信,唯有这个净土法门,信的很少,为什么不信净土法门?因为大家都不懂,以为那有这种便宜事情,不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认识了净土宗难信的所以然,将来就不会随便说谤经典的话而造罪业。
“净宗为难信之法,惟佛为“世间解”独知其义。”
佛有十个名号,“世间解”是佛的名号之一,“世间”有器世间、有情世间、觉悟世间。物质、山河大地等叫器世间,这些物质有过去、现在、未来,随生随灭,故称世间。有情世间是动物,不限于人,连小的蚂蚁、蚊子,都算数,种种的动物也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也叫世间…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