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P11

  ..續本文上一頁無用的傻力氣。橫超出來要朝那裏去啊?一旦橫超,阿彌陀佛就來接你,這便是橫超的力量。

  

  “二力橫超”也是淨土宗的特別處,別的法門是獨力法門,僅靠個人的力量,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唯有淨土宗是二力法門!有阿彌陀佛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阿彌陀佛什麼力量?你自己什麼力量?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發的四十八願,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境界,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製造的,所謂“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這是佛的力量。自力是信、願、行,這叁者是要往生到淨土路上的資糧。這叁資糧對了脫生死而言,不是因也不是果,了生脫死的因是戒定慧,所以戒定慧稱作叁無漏學。佛法任何一宗派,都離不開戒定慧叁無漏學,要了生脫死,唯有戒定慧可以辦到,佛說的千萬種方法,若歸納起來,也不外戒定慧叁學而已。我們修淨土的,光懂信願行,沒種因,當然不結果,但在往生這個路上有資糧吃。

  

  ◎“乘願再來”釋題

  

  這個表第叁段談的是淨土宗,淨土宗有兩大宗旨,第一是“帶業往生”,第二是“乘願再來”。但是這兩大宗旨,經文上不是這樣說,爲什麼呢?因爲經是“依義不依語”——看過法華經的都懂得。看經須懂經文的文理,文理裏頭藏著有意義,光講本文聽不懂,必得講裏面的道理,才聽明白。這本經的道理跟另一本經文的意思一樣,言語卻不一樣。

  

  淨土宗的根本就是華嚴經,華嚴經之離世間品後,接著就是入法界品和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的主人,就是普賢菩薩,講華嚴若撇開普賢菩薩,就像一棵樹刨了根本,還講什麼華嚴經?所以有人講華嚴經,講到十回向爲止,登地菩薩就不講了,接著講普賢行願品,則全部的華嚴經都包括了。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到了普賢菩薩的地位還有業!普賢菩薩還有業,怎麼消業往生呢?業消盡就成佛證果了,那何必往生?

  

  “乘願再來”沒有反對的意見,可是,不帶業往生,怎麼乘願再來?再來是帶著惑業才能來,惑業沒了,就不能來了。而所謂“潤生”是什麼?就是煩惱種子還存在著,滋潤它,叫它起現行,這才能再轉生。不帶著業,不但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回來。佛到各各世界度衆生,譬如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八千多次,八千多次皆是化身,不是他的法身,化身來這裏八相成道,再成佛,成佛的時候得“重入玄門”。再來八相成道時,打從開始怎麼修行,怎麼證果,怎麼破魔,一切都得經過一遍,經過這八相成道,是不是“業”呢?再發一張表,來補充說明“乘願再來”。

  

  (潤生) ┌息苦生(救災) ┐

  乘願 菩薩├隨類生(廣度) │

  再來────受生┼大勢生(富貴) ┐├瑜伽論

  (代受) 五種├增上生(十地爲王)└┼觀經“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最後生(妙覺) ┘ 令離叁途得無上力”

  

  乘願再來,阿彌陀經上也沒有,可是意義上就是如此。凡是大乘佛法,都有願力,發一個大願爲度衆生。願有十種名字,裏頭有一種叫做“願輪”,輪是車毂輪子,車輪子隨走隨轉,沒有停止的時候,比喻佛菩薩度衆生的願,永遠沒停下來。例如地藏王菩薩,人家都成佛了,他不會成佛,是他的功夫不到嗎?功夫早到了,是他度化衆生的願輪不休息。

  

  乘願再來和潤生有什麼關系?這是學理的問題。生是生滅法,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滅,永遠停不住。一切煩惱迷惑,皆是生死種子。生死種子在八識田裏,好像植物的種子在地裏是幹巴巴的,若沒空氣,沒陽光,它不生長,必得有陽光,有空氣,有水分,種子它才破開長芽。所以種子必得滋潤,方能生長。生死種子,有“惑”的滋潤,才能生到六道裏來。若無“惑”的滋潤,生死種子變成幹巴巴,就離開了六道。

  

  行菩薩道度衆生,度什麼樣的衆生,就得變化什麼樣的形象,才好談話。譬如我們現在是個人,要對一只雞、一個蠅子、一個蚊子說法、它聽懂了嗎?或可有聽懂的,那也是少數,必得有神通變成雞、蠅、蚊子,變化成同類,它才聽得懂。菩薩爲度衆生,一定要轉願輪!但是衆生並不是一度他就聽懂,譬如這一個場子裏,有五百人來聽經,聽懂了的,有五十個人了吧!聽懂了的,他信不信呢?要是一聽就懂就信,就了不得了。所以乘願再來度衆生須“代受”,代替衆生受苦,因爲衆生凡所有受皆是苦。替衆生受苦,可不是吹大氣的,就像耶稣被釘到十字架上,代衆生受苦一般。菩薩因爲能觀受是苦,才乘願再來,甘心替大家受苦,衆生接受不了的痛苦,他代替衆生受。怎麼個代替法?“乘願再來”底下這五條,就是菩薩乘願再來的五種受生方式。

  

  第一、“息苦生”。佛經有說,有一個地方天災人患,沒得吃了,佛就投生變成魚,給人吃,這魚就是佛變的,爲著救衆生的痛苦。咱沒這神通辦不到,有神通就能變化無量無邊的東西,知此就懂彌陀經所說:“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的道理。

  

  第二、“隨類生”。六道每一道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不同類的衆生,例如水族一類就有多少的動物。衆生有無量無邊,佛菩薩爲廣度衆生,所以化身永遠輪轉,隨衆生的類別去投胎受生,這必得乘願再來才可辦到。

  

  第叁、“大勢生”。菩薩乘願再來有很大的勢力,富貴比一切人都高,因爲大多數衆生都是希圖富貴,想依靠有能力的人。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邊的兩尊菩薩,一邊是觀世音菩薩,主張慈悲,一邊是大勢至菩薩,發動智慧,這是智悲雙運。十六觀經上,觀世音菩薩是“萬億紫金身”,大勢至菩薩名“無邊光熾身”。觀經上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叁途得無上力”大勢至菩薩無量光熾身,智慧普照全世界,光明加被到我們身上,我們的罪業就消除,智慧就開了,開智慧便能離叁途,得無上力。

  

  淨土宗把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特別選出來,在此簡單介紹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圓”是圓滿,裏外各方面皆是圓滿的。圓滿了還不行,還要“通”,通是通達,這裏看得見那裏,那裏也看得見這裏,一點障礙沒有,這叫圓通。得了圓通,就是佛果的地位。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一種圓通一個法子,有耳裏得的圓通,眼裏得的圓通等等,第二十五位是觀世音菩薩的圓通,第二十四圓通就是大勢至菩薩,別的人都采取觀世音菩薩的圓通,唯有淨土宗采取大勢至菩薩的圓通,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有什麼特別處呢?佛法是“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沒有第二個辦法,但是方便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可是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沒有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用不著方便,直接“念佛憶佛”,什麼也不要,就是在“念佛憶佛”這四個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什麼也不要,就是在“念佛憶佛”這四個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念多少年了,有什麼用處呢?你對阿彌陀佛也沒加“念”也沒加“憶”,所以是漂漂浮浮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除了念佛號,什麼也不要,這就成功。因爲憶佛念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自能開悟,用不著方便法。你若不信,那就沒法子了。十六觀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憶佛就是拿這個心作佛,拿佛作心,這還不是“歸本”嗎?

  

  第四、“增上生”,力量夠了,再增加上力量,叫“增上緣”,行菩薩道的人,功夫雖然到了,還得用增上的力量。十地菩薩就了不得了,只有法王能跟他說法,法王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爲了增加他的力量,他再入十地,當法王去教十地菩薩。法王不僅是教十地菩薩,譬如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法王,也來這裏作法王。世間法中,譬如中國的堯舜禹湯這些聖王,也都是些修行的,他必須來治理天下,做一番功德,他才成功。這叫“增上緣”。中國自古以來出這些聖人,跟別的國不一樣,別的國沒這種福氣啊!

  

  第五、“最後生”,修行到了成佛就圓滿了,這必得一步一步一步幹到最後,全始全終,不能半途而廢。到了等覺菩薩若不幹了,也不是最後,必得完全證得大圓鏡智,才算是最後的一場。華嚴經上叫妙覺,等覺以後是妙覺,這是最後的。

  

  乘願再來的菩薩有這五種受生,每一種都是“生”,有生就是生滅法,就不是證“無生法忍”,所以乘願再來的菩薩道都還要留惑“潤生”,還沒有業盡情空。要是證了果位,不問證的是大果小果,都是現在生前得果位,生前不得果位就完了,所以說:“證果全在生前”,並非死了才證果。

  

  往生並沒證果,若說證了果位才往生西方,是現在這美國華僑的胡造謠言,說消業往生,什麼業也沒有了才往生,這是大悖經義!往生的“生”,就明說是還有惑業、有生滅,並非不生不滅的證果。往生到了那裏才再證果,才不生不滅。在這裏證了果,再上西方極樂世界,那叫多事。在這裏往生,生還有生滅,到那裏再修,才沒了生滅,到那裏還要再修,這不是帶業往生嘛?

  

  ◎附語——淨土宗爲難信之法(叁忍)

  

  今天講這個表的“附語”,附語是“淨土宗爲難信之法”,凡是學淨土的都曉得“難信之法”!別的法門,聽了還相信,唯有這個淨土法門,信的很少,爲什麼不信淨土法門?因爲大家都不懂,以爲那有這種便宜事情,不相信,所以叫“難信之法”。認識了淨土宗難信的所以然,將來就不會隨便說謗經典的話而造罪業。

  

  “淨宗爲難信之法,惟佛爲“世間解”獨知其義。”

  

  佛有十個名號,“世間解”是佛的名號之一,“世間”有器世間、有情世間、覺悟世間。物質、山河大地等叫器世間,這些物質有過去、現在、未來,隨生隨滅,故稱世間。有情世間是動物,不限于人,連小的螞蟻、蚊子,都算數,種種的動物也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也叫世間…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是用功時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