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P7

  ..续本文上一页不断”。因为,造了旧业新殃就种下了业因种子,譬如把桃核种在土里,结果长出桃子来,桃子里头还有桃核种子,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永远连连不断,可怕吧!这些藏在第八识中的惑业种子,可以“幻化万相”。幻是变魔术、玩戏法,第八识中的惑业种子像变戏法一般,造出许多假相。例如大家现在眼前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你用手掌对著眼睛拍两三掌,睁开眼看,包管你红的绿的五花八门什么都出来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景象都是假的。眼好比心,心要是一心不乱,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心里一乱,就生出千奇百怪的东西来,这就是唯识学所说“万法唯识”的原理,一切东西都是神识虚妄分别造出来的。

  

  神识造出种种虚妄现象以后,就会“生灭不已”,在六道里生生灭灭,轮回不已。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懂佛理的人就像作梦不能觉悟,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明明摆著。等到觉悟以后,发现这些万相都是自心造的,那有什么三千大千世界啊!心里一清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

  

  (三)惑类三种

  

  净土宗有三部重要的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三种修法,文理也不一样,这三经最难懂的是那一部呢?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比起阿弥陀经还不难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无量寿”一听就懂,阿弥陀经的“阿弥陀”就难懂了。阿弥陀是秘密咒语,又含多义,念阿弥陀就能生长善法,所以不译成中文。

  

  阿弥陀经中最重要的一句经文,就是“一心不乱”。念佛只要能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就能往生。修净土宗的人必得要知道“一心不乱”的意思,否则就是违背经旨了。观无量寿经先用眼观,观成功了,开眼合眼都见得到所观的境界,力量很大,但不是人人可修。所以观经到了最后几观,众生没办法观了,佛就教人改成念阿弥陀佛,所以在这部经有两种修行办法。我各宗都学过,都是有名气的老师传授,可是我是坏孩子,什么宗也学不成功。而净土宗,打十几岁至今没断过,算一算也有八十五年的工夫了,至于“一心不乱”的意思只会说个一句半句,要把“一心不乱”整个的意思说明白,即使地上菩萨也够不上,所以无论如何要学谦恭,无知才敢妄作!诸位因为看经少,又听了扰乱的话,所以修行不如法。

  

  阿弥陀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经文中没有说要断惑才可往生,或消业才可往生,只说“一心不乱”即可往生。前面曾提及身口意三业,有真有假,有真实、有权巧方便,一心也有真一心、假一心。弥陀经说的一心,是真一心,还是假一心,经中并没有明讲。但是经文明讲,不论平常念佛是那一种一心,临终时必须要“心不颠倒”,若心一颠倒就完了,所以只要“假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可往生。

  

  “真一心”是怎样?断了惑就是真一心,惑断了自自然然就一心了,心一干净,还有什么二心三心呢?“假一心”叫伏惑。我们的真如本性是如如不动,一动念头就是造业。刚学佛的人,要不动念头好难啊!古人有方便的法子,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起念头,就怕你觉悟得太慢。这个法子,对佛法普通法门很适用,净土宗也适用。念头起来了,参禅的人就观察这个念头——它为什么动?上那儿去?......,就像刑警队捉小偷似的,跟著念头走,一直追追追,追到念头消夫,就用不著再追了!念头一动便是造业,任它往外生长就是现行,当念头一动时,心田就生了一颗种子,若不察觉,种子就往外现行生长。若一动念头,就能察觉,一路跟著它,追到念头种子不动,念头就伏下不起现行了。所以,伏惑是在念头起了惑业而未现行时,就把它压伏住,这叫伏惑。

  

  普通法门修法,要“断惑证果”,断惑才能证得果位,了脱生死。伏惑证不到果位,但是,初学的人还是要先学伏惑,伏惑学久了,念头不现行,就可慢慢断惑。譬如一盆水不干净,先洒上明矾,搅一搅,经过半天的工夫,肮脏的渣子沉到水底,水就清了。渣沉到水底,只是假干净,可是时间久了之后,不净的渣子也会变化。伏惑也是如此,惑伏住不现行,也能放光明。被伏住的烦恼种子,久而久之,也会变化,变化就是断了惑业种子,这叫“断惑”。所以断惑之前也要先伏惑。

  

  修净土宗不强调断惑证果,而是要“带业往生”。修净土宗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烦恼惑业一动,就以佛号压伏住,这叫“净念相继”,净土三经都是这个办法。有人念佛可以七天相继不乱的,有人念一个月也可不乱,这是佛力三昧声音不断,佛号声音不断,就是不断念头。净土法门怕你不起念头,佛号念头尽管起,别断了!这个念头非常特别,是佛种子。提倡消业往生的人,作了一首偈子,头一句“从今不必念弥陀”就是不通不通又不通,为什么要人不念弥陀呢?弥陀终日念他,他却颠倒过来,舍二力用自力,多么不通啊!

  

  诸位学伏惑,惑伏住虽还有烦恼渣子,但临命终时只要心头干干净净,就可伏住惑,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往生以后,在莲胞里把伏住的惑断尽。大家想想,为什么有人一个月就花开见佛,有人要多少年才开花呢?在莲胞里干什么?是在里面断惑。为什么在莲胞里能断惑?心本不生因境有,心原来是不动的,外面若有六尘境界来勾引,心就动了;在莲胞中,没有污染杓六尘来勾引,所以心念不起现行,带业往生的惑就可断尽。

  

  普通法门修行要“断惑证果”,但在净土三经并没有要人“断惑证果”,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特别处。断惑证果得了果位,最小的果位是阿罗汉,依娑婆世界的年月来算,要证到阿罗汉果也得将近万年,这是很难的。净土宗带业往生不必断惑证果,当生便可成就了生脱死的大事。如果念佛人这一生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就麻烦了,因为一品惑未断,来生有隔阴之迷,前生的事情迷迷糊糊,就忘记要修行了,所以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是净土宗与普通法门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修那一种法门,都有一定的方法,错用了就不行。譬如你要学缝纫,拿一把大菜刀要割布做衣服,有用处吗?当栽缝必得用剪刀。可是要当厨子,做菜切肉,拿一把剪刀剪菜,没这个道理,工具不对!所以,干那一行有那一行的方法。

  

  学佛就要求证果,不管世间或出世间的圣人,只要能“不打妄想”就能证果,所以禅家最要紧的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坛经说:“不思善不思恶”,恶事不想,善事也不想,什么事也不想。有人会怀疑“一念不生就可证果,真的这么简单吗?”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全地球上的人,找这么一个不打妄想的人,就是找不出来。讲经的人学过八年的禅,老师说:“你不行!”学禅我不行,我就改学别的法门。现在我且把禅的修法说一下:前面说过“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怎么知道“念起”呢?打妄想而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一万个人也找不到一个,要能知道念起,必得会观心。观是考察的意思,一起念头,就知道了,心就在这个念头上,它往那儿,就追到那儿,追到最后,念头就没有了。如门外头来了个贼,要是你感觉贼来了,两个眼睛睁著看他,那贼就没办法了。普通法门都是用这观心的方法。观心之法,必得自己实行用功,才相信这一套。然观心一念不生是不是就证果成功了?这可不!这是成功的初步,看似断了惑,其实是伏惑而已。惑暂时伏住,不打妄想,这一点钟能伏住,下一个钟头,它还会来啊!若伏不住惑再起念头,就会造业,造业又会招感苦报。因为伏惑只是压住惑,惑藏起来,没有断。若今天伏惑,明天也伏惑,终日接连伏惑,伏惑的时间久了,不让它造业,它就烂了根,就觉悟了,只要一觉悟就可不造业,要是能做到这般,你就是大禅师了!而断惑证果,断什么惑?证什么果呢?

  

  “惑、业、苦”这是三种障碍,我们在没有修行以前,都有这三种障碍,普通人不懂得,入圣流的内行人也只懂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还不懂得。再者,带业往生的“业”是从那里来的?业是从“惑”迷惑颠倒来的,迷惑造业后来就得“苦”果。第一种惑叫“见思惑”,见惑有五种,思惑有五种,每一种含有若干种,合起来有一百多品。

  

  见惑是见解上起迷惑而有错误的认识,在六道里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都有见惑。思惑是一种心理作用,有五种——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思惑从出生就带来了。要想不在六道中轮回,就得把见思惑断除,成为了脱生死的阿罗汉。断见思惑要多少时间呢?最低限度要一万年,人活不到一万年,必须死了再投生为人继续修行,要生生世世都去断见思惑。但是,如果死了不再投生为人,那就很难了!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位,可以不再六道轮回,但并不是究竟解脱了,还有“尘沙惑”未断。佛法和世间法的道理,多如数不清的尘沙,对这一切道理若还糊里糊涂,就是有尘沙惑,还是一个愚人。必得行菩萨道,对佛法、世间法都觉悟了,才破了尘沙惑。见思尘沙惑不算根本,无明惑才是原本就有的,怎么来的?说也说不出来。

  

  凡夫是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惑都有的。声闻证了罗汉果,缘觉乘证了辟支佛,都断了见思惑,但还有尘沙惑、根本无明惑,他们也要求往生,以便把这二种惑断除。菩萨虽然断了尘沙惑,但根本无明惑没有断,自己也不懂无明惑。菩萨分两种,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位修行的菩萨,叫“贤人”,这些菩萨对根本无明还不懂。在十地修行的菩萨,叫“圣人”,但是初登地的菩萨也不清楚无明惑,要在第五地,才认识一点,到了第八地才能观自在,但还是不能彻底了解无明惑。到了等觉菩萨,还像隔一…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是用功时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