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根本、福德

  菩提根本、福德

  佛经中裹常说,末世众生最可悲愍的、件事情就是:根钝福薄。这里的「根」是指五善根,「福」是指福报。福报与善根都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天生自然的(「天生有福」),或者命运使然(「命中有福」)。现在先讲福报,以及如何方能得福与增长福德之法。上面说过,福报通常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因此若不修而只用「求」的方式,虽然也能求到一些福,但是效果很小,而且很慢;若是能用「修」的方式,就快得多。举个例说,假如你心中有个很重要的愿望,然而这个望的实现,又超乎人力的控制范围之外;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便可以发愿修一个法门,回向成就那个心愿;由于你修行的功德及三宝加持的力量,便能令你的所愿较易、较速成就。上面所谓的发愿修法,例如说发愿诵五十部或一百部『 地藏经』 、或是诵大悲咒一万遍,或是念『 药师经』 三百遍等等。你若已知道怎么修行及回向,而且在修持的时候又能够净持斋戒,那就更有助于你所修速疾成就,所愿速遂。若能如法发愿修持,并且长久不断,便能福德日口增长,宿业渐渐纯净,这就是真正修福积福之人。顺便提到,所谓「斋」是指过中不食,我知道有很多在家居士严谨地行持斋戒,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佛法在末世最薄弱的一环就是「戒」,而持戒却是一切修行的根木。

  二、善根

  以上谈了一下「福德」,接下来讲「善根」。为什么说我们末世众生根钝?到底是怎么个钝法呢?要对这问题有个明确的了解,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根」,根是指「五根」,五根是:信根、精进根、 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又称为「五善根」。此「根」之命名,是一种譬喻,即所谓「以喻得名」。像一切草木,都须要有根才能够生存、增长;众生的一切善法(福德、智慧等)也是一样,必须要有此五羔口根才能生存、增长。栽种植物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植物的根;相同的,对修行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护其善根。相反的,要砍树的人,若要令那颗树完全拔除,最彻底的,就是把树根砍断。同样的道理,若要破坏他人修行,最彻底的,就是毁坏他的善根,如破坏他人的信根、精进根等等。当然,令人善根断坏,那是魔之所为,我们一般人是不会这么作的,至少不会故意这么作― 然而当今之世,魔强法弱,很多人虽然并非「故意」,但常因本身的业障现前,而「为魔所趁」,乃至「为魔所用」,因而胡一畏胡涂地作出破坏他人善根的事,而他自己本身却还不知道,甚至还自以为是在说法「利益众生」哩!现在末法时期,真是「百家齐呜」,各尽所长;但也常莫衷一是,因此也常令初发心学佛的人不知所从,不知要跟那一家、 或那一位大德学才好。在此,我贡献一点点小心得,给大家作个参考:学佛的总目的,是要培养善根、增长善根、建立善根、成熟善根、以及成就善根。善根成就,然后才谈得到修行菩提,乃至得智慧解脱等等。如果说法人,不管是谁,他所说的,对你的善根有所帮助,也就是对你的信根、精进根、念根等的培养、增长、建立、成熟、成就有帮助,那么,他所说的法就是好的、有益的,他就是善知识。相反的,如果他所说的法,不但不能增进你的信根、 精进根等,甚至还会令你越听(或越读),反而越对佛、或对法、或对僧,起种种怀疑、不信,乃至起毁谤之心,甚至令你出言毁谤,这样就是他所说的,不但没有能增长你的善根,反而破坏了你的「信」根,增长了你的「疑」根(「疑」在唯识五位百法中,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这样的人,便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邪知识」。譬如他说佛法中某事不合时代、 或不合科学,或说某部佛经依他考据的结果是假的等等。又,如果你本来很精进地在如法修行某个法门(例如念佛、持斋戒、持咒等),但一听了他的话

   或读了他的书之后,令你很泄气(譬如他说:这样是着相修行… … 等等),你因此就放弃精进,再也提不起劲用功,这就是他破坏了你的「精进根」。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管他的学问再大、 文笔再好、或再有名气、地位,他不仅不能增长你的五善根,反而会破坏你的五善根。这种人便不能称为是你的善知识,反面是你的恶知识。你最好敬面远之;因为世尊在经中处处都说:善知识,不慎。学佛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因为亲近才能学到善法,亲近恶知识,便会熏染上恶法,乃至断善根种性!不可

  三、善根之本:信根

  现在再继续讲「善根」。我们学佛所修的种种善法(福德、 智慧等),也必须要依靠「信、 进、念、定、慧」这五种根本,才能生存、增长、茁壮、 成熟,所以称信等五法为「善根」。因此可知,学佛的根本在于建立五美口根,而五美口根的根本― 也就是说:「一切根本的根本」― 是什么呢?那就是「信根」。这信根,甚难希有,甚深无量,不可思议,这是行者无量劫修行,一点、滴累积的结果,非一生一世之功。有人说:「这信佛有什么难?我一接触佛法,不用多说什么,或争辩什么,我就深信不疑了。」那正好说明:你不是今生今世才开始信佛、学佛的,而是你多生多世的熏习,所积集而成的善 根业力,所以你今世才能有如是的信根。得到「信根」以后,才可能精进地修行,于是开始长养「精进根」;精进根发起以后,才有办法修「念根」;因为修念根须念念不断,念念不忘失,因此须有很好的精进底子,才修得来念根。念根成就以后,便能进而长养「定根」;定根成就以后,方能「正修佛慧」:正修佛慧是在禅定中修种种观行。因此所谓「修慧」,不只是文字言说,而是须与定心相应― 并非嘴上会讲就行;若光在嘴上讲,纵使讲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而心中散乱、不信,也是与法不相应、不相干。因此可知,要发展五善根,须先成就信根。「信」这件事看似简单,事实上是很复杂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器有种种,可谓千差万别。而这信根,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层次。马呜菩萨着了一部『 大乘起信论』 ,其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信根薄弱的众生如何「起信」― 也就是:如何生起信根。要生起或增长信根,除了修『 起信论』 怯门之外,还有一个法门也非常好,那就是「地藏法门」。我们大家在佛寺裹都常有机会诵持『 地藏经』 。然而『 地藏经』 或地藏菩萨最重要的功德是什么呢?他是依其本愿,及秉承释迦牟尼佛的教敕,要广度末法之世、无佛时期一切世问根器最钝、业障最重的众生。而业隙最重的,不外是地狱众生;至于我们也是业很重,才会生在这末法浊恶之世。因此,地藏菩萨的发心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呢?因为教「放牛班」的学生比教资优班的学生,实是困难面辛苦得多,地藏菩萨因为悲愿深切,所以他发愿要专教放牛班、或弱智班的学生〔 那就是我们!因为我们不想升学(求菩提),只想在二界混混,得过且过〕 。地藏菩萨是想令我们成就什么呢?简单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成就我们的信根― 令我们起信,令我们的修行有「根」,不再像无根的浮萍(没有善根的人),如一羼提人在六道的海中到处漂荡。各位回去若再仔细地研修一下咧地藏本愿经』 ,便可以很深切地体验到。

  四、信根与大乘菩萨道接下来再说信根在大乘菩萨道的地位。大乘菩萨道的修证,共有一位,分别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地,及等觉、妙觉。「信位十一)阶是菩萨修行的初阶,这信位,又分为r 等,称为「十信位」。菩萨十信是:「信、念、进、慧、 定、不退、迥向、护法、戒、愿」。因此修行者,首先要成就的是信心。所谓「信心成就」,并不是只具有少许一点点「信」就成,而是要「信位十心」皆具足、成熟、坚固、不退、不动,才能叫「信根成就」或「信成就」。因此可知,要想信根成就,是要一步一步、一位一位往上修,才能成就的。不要说:我很「幸运」能信佛,甚至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没什么了不起,不觉得有何可贵;事实上,如前所说,任何人能信佛、信法、信僧都是修了好久好久,过去生已受了好多苦,走了好多冤枉路,才能达到今日这一步,才能信佛,才知道要学佛。我们从无量劫来,生死流转,迷失方向,盲目地追求其它「身外」与「心外」之物,好不容易到今天才能够发起一些善根,而信佛、信法

   信僧,成为正信的佛弟子(按:追求「身外之物」者为凡夫;追求「心外之物」者为外道)。所以这是无量劫来吃了无尽的亏,与由凡外之迷,返悟而修行的结果。发心以后,就开始在「信位」上修行,到了信根成就,也就是「十信满心」了以后,便得入「初住」位,成为「住位菩萨」。从初住到「十住满心」,然后再进入「行位」,修十行,称为「行位菩萨」;十行满心后,再入回向位,修十回向;到了回向位,就已经是无上甚深菩萨摩诃萨的境界了,更何况是十地、等觉、 妙觉。十住、十行、十回向合称「三贤位」岔首萨。接下去就是十地,十地兹萨称为「十圣」。「三贤、十圣」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证阶位,但想要入贤圣之位,必须先成就基础的十信;而想要十信成就,就必须从「初信位」修起。初信位所修、所要成就的,就是「四信心」什么是「四信心」呢?依马呜菩萨在『 大乘起信论』 中所说,四信心是指:「信佛、 信法、信僧、信真如」这四种信心。修行人若能得此四信心坚固不动,便能于一切佛法得「决定信」,那么再大的风浪来袭,例如听到任何邪见、恶见、 不正知见,乃至毁谤三宝的话,都能不为所动。如此便能成就无量功德智慧。信位菩萨修到「六信位」时就到了「信不退」;什么是「信不退」呢?若得「信不退」,则生生世世皆能「信心永不退转」,非只今牛不退而已。(你看,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因此,佛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众生之善恶业果亦不…

《菩提根本、福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