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根本、福德▪P2

  ..续本文上一页可思议!)因此,你今生若能修到六信,你的信心就永远不退转了,此后生生世世都能保有此「决定信」,以有此成就故,往后的修行都是向上的,永不退转― 那该有多好!

  五、信根与修行现在来谈「信」对学佛与学习世问法的关系。修行佛法跟学世问法不一样。学世间法,例如学中国古典哲学:如老庄、韩非、荀子等诸子百家;或学古希哲学:拉图、 格拉底、里斯多德、坚忍主义派及鸠派等;或学近代西方哲学如:尼、本华、博格、 存在主义、 实证主义、 数理哲学等。你在学这些学问或学术的时候,都可以一边学

   一边评它,乃至写一本书判它。你若是专门研究尼哲学的,所写出的评论,便可叫「尼哲学判」。你因而成为尼哲学专家,可教人尼哲学;学现象主义的,便可写出「现象主义判」这类的书。这「判」或「评论」两字是什么呢?在英文一袅称为「评」,而这「评」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有你自己的看法,而且你在这领中有很广博、高深的学问, 媚是头很高,通常是学究那种,这是这个字的字源口酒。g 离。)因此,所谓判(是表示:高阶层的知识分子,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有自己独到而原创的见解,因此才能判。作学问的人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这是很好的。因此,在世的学术界很重要,非常受尊重― 但这在学佛上,就行不通了。学佛,你无法一边判佛或菩萨,还一边想跟他学,那可说是不可能的事。而在世学中,你却可以一边研究,一边判;像顾,他是研究儒学的专家,他写了『 古今伪经考』 及司古史降这两本判儒学的书,虽然破坏了儒家的典籍,却一呜惊人,名利双收。但在佛法一表,你就不可能一边读佛经,而一边心生不信、怀疑,乃至生出毁谤之念,却还能「依教奉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修行佛法,就是为了要出离对世名、闻、利、养、敬、我执、 我见等等的贪着。如果学佛之人,为了出名,或为了获得他人的敬、供养、 出人头地,发表种种我见等,而去判佛法,以致令众生断失善根,来世堕大火,那便是修行人的魔事。学佛之人,若对佛法僧三宝有坚确的信心,以此善根力,当下就能不思议地去除掉不信、疑、毁谤等重大烦恼而信之心。然而这正信之心是否能生起,也可说是「由不得你」的。因为,说,这信心是无量世以来,修行善根的成就。一然、精进根生起正如上所以上讲「信根」,现在来谈谈「精进根」,我们常常听很多学佛的朋友说:「!我很想精进,可是就是精进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因为无始业力的关系,能不能精进,是由精进根的大小来决定的;精进根与信根一样,也是修来的:你越修,那个善根便愈长大,然后才能够茁壮,乃至于开花、 结果,这都是修来的。所以你对别人说:「你这么精进,我好!为什么我老是精进不起来。」你不用,那是因为你过去在精进根方面修得太少了,你若赶快开始修,你也可以像他那样精进。你就是因为一直不开始修,所以总是原封不动。因此,精进是修来的,不是自然就能精进。在佛法一畏,没有人是天生的自然佛,所谓「天纵英明」,本来就是圣人,不用修就能成佛,即使是佛的儿子罗喉罗,也是要修行才能证道。一切贤圣的慈悲、智慧、解脱,都是一点一滴修来的,连佛也是山修因,然后证果。如是说法,方为正说:不修就没有竞口根,没有善根则一切修行都谈不上。

  七、不退转

  我们如今身处末法时期,修学佛法既然如此困难,因此我们且先不要好高远,空想要有怎样的大成就,例如得诸禅

   三昧、解脱、三明六通,或明心、 见性、开悟等。我们须先脚踏实地,依照经教所说的「如法修行」,如实地,先建立起修行的根本― 信根,最好在今生能够「十信满心」。如果十信满心的话,你就能够从此以后,保证永不退转,也绝不会堕恶,这比美国商人所谓的终生保证还要长久实惠,因为这不只是今生今世不再退转而已,而是生生世世再也不退转。回向愒中说:「九品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转」:,这「不退」的梵文叫阿

  一、信不退一一、位不退三、证不退四

   行不退

  第-、「信不退」是六信菩萨:信不退菩萨,其信心永不动摇,永不起邪

  见,生生世世决定住于正信。

  第二、「位不退」是七住位以上到十回向的菩萨。菩萨到七住位,即生生

  世世永于佛法中住,无有退转。

  第三第四

  。共有四种「不退『 设不退」是初地到第七地菩萨,其所证真如本心,决不退转。「行不退」是第八地及八地以上菩萨,因已证无功用智,故于一切法皆能依真如起用,一切所行皆得不退。所以「不退」有种种差等,并非只有一种,而「不退菩萨为」的「不退」当是指于「信、 位、证、行」种种不退的菩萨,因此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这个意思。因修行无为法(佛法)之故,而能达到种种不一样的果证,信心也是一样,修行信根而能得种种不同的信心成就。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今生最好能修到十信满心,那是最重要

   且最可叹的事情。

  八、四信心

  现在进一步来发「四信心」的内涵。先谈第一项「信佛」

  1 .信佛

  前面提过说:四信心中的每一种信― 信佛,信法,信僧,信真如― 都是甚深无量、 不可思议,不是很单纯的。就以信佛来讲,因为众生根器种种差别,业障种种深浅、粗细都不一样,所以有的人信佛信得深,有的人信得浅;有的人信得广,有的人信得狭;有人信得多,有人信得少。善根愈大、愈利的人,他的信心越是深厚、广大,乃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在信心上达到最虔诚

   最甚深广大不可思议的,莫过于「普贤行愿品」中所开示的:「十方三世无量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尊如对目前」。这是何等的境界!唯有如普贤菩萨那种甚深广大的善根

   智慧,其信心才可能达到如是境界。至于一般凡夫之人,大多没有办法作到这一点。这至少要到信心成就、十信满心,而且已得观智明了

   正智现前,其信心才能达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广大境界。倘若善根微薄,甚至微薄到毫无信根的地步,则很难发心信佛。我们在美国,举目所见多是这种人― 实在可怜。换句话说,这就是没有福报、也没有善根,故不能信佛,因为能信佛是无量的福、以及无量的慧积聚起来的结果。没有信根的人,称为「一阐提」,一阐提是「信不具」的意思。信不具,就是不具备信心。「一阐提」梵文为工,这一畏的「一」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一」是译音,意思是「无」的意思,或表示相反的接头词(化rer → X ) ,「一阐提」者佛经中称为「断善根种性」,因为若无信根,则一切善根全部断坏,所以称为断善根种性。阐提的人,连一尊佛都不能信,更何况要他信二佛

   三佛,乃至无量诸佛。有一点信根的人能信一佛,通常是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小乘根器的人就是这样。善根再大一点的,能信一一佛,即除了释迦佛外,再加一尊,通常是西方阿弥陀佛。善根又再稍微大一些的,再多信一尊东方药师佛或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善根若再大一点的能信五方佛;接着,善根更大的,能信十方佛。然而同样是信十方佛,也有种种不同。有的人只能信现在十方佛,而不能信过去十方佛,也不能信未来十方佛。善根最大的,才能具足信受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什么是「三世」呢?就是现在

   过去

   未来,这三世都有无量诸佛。唯有信心成就的人,在信佛方面,才能如佛所说

   依经所教,而相信二世十方一切诸佛。也许您会问:「看经的时候也常看到『 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这个词,但是我就是没办法信,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业障的关系。由于我们过去无量世以来造成的种种恶业,例如妄语、两舌

   恶口、谤佛法僧等,以致令我们从八识田中,不可思议地就生起种种妄想分别,因而障住这个「正信」善根的发起,所以称为业障。业障于近程上,能障信根或其它善根发起;远程而言,则能障菩提。「菩提」的梵音是Bodh 沙,其意义是「觉」。觉什么呢?觉知佛、 觉知法、 觉知僧及觉知真如(如实觉知佛、法、僧三者为宝,觉知凡圣共具一体三宝之真如,能起恒沙不思议之染净妙用)。如果有障碍(业障),就不能够觉知三宝的功德及可贵(例如业障重的人便无法觉知父母的恩德一样)。因而不能起正信,更加不能信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至于自心真如,则更是如盲对日,如浪子怀珠之不知不觉。

  2 .信法

  讲完了四信心的第一项「信佛」,接下来讲第二项「信法」。关于信法,要先了解佛法有三种:一、声闻法,二、 缘觉法,三、 菩萨法。腾峦鹰种是属「出世法」,另外还有「世问法」。世问法是什么?就是二界六道之法。世间法与出世问法就合称为「一切法」。对于这一切法,因为众生自心取着的深浅不一,所以信受的程度也有所差别。有的人只能信受较少的法;有的人能信受多法;有的人则能够信受一切佛法;有的人能够由信而起修;有的人虽然信受,但只能修行少法,甚至连一法都不能修。我们知道,有些人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智慧、解脱生死、自利利他、安乐有情。他求什么呢?只求能多赚钱,拜药师佛为求延寿,拜观世音菩萨只为求生儿子、全家平安等等。这些到底好不好呢?这原是无可厚非,但是学佛修行之人,若以此为最终目的,就失去了学佛的究竟意义。佛家讲因绿,这个「绿」字是条件的意思,世人若具有好的世问条件,而能身心安乐,好好地专心学佛,也是好的。因此,如果由于拜观世音菩萨,念药师佛,因而生了儿子、 发了财,所求愿满之后就停止学佛了,这就不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本意。把佛法应用在赚钱方面,或应用在其它世间法上,例如日本的剑道之士,用禅法来增进他的剑术;还有人修禅定或是修行某一种法,以求升天。这些都不究竟,也不是善用佛法,而是「大法小用」,那是很可惜的事!佛的…

《菩提根本、福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