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偈义解▪P3

  ..续本文上一页了― 其实这是「似是而非」,所谓歪理十八条。现代也有与这种类似的学说;其实它并不够资格称为「学说」,应该称其为「邪说」才对;这就是胡适之所提倡的所谓「健康的个人主义」(见「胡适文选」及「胡适文存」)他加了「健康」这两个字,这是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作法,其实是「很不健康」的。他说: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只一心为他自己个人好,而各自去打拚、努力,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互相妨碍,社会也就会发达起来。这种论调乍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胡适之的思想,据他说是褴觞于丹麦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胡适称之为「易卜生主义」而来,其实据我看倒是属杨朱一脉。现代社会从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开始,个人主义非常蓬勃发达;而个人主义却与浪漫主义的理念有关,两者皆是强调「个人的发挥」强调发挥「我」,而不强调集体,是集体主义、极权主义的反动,(可说是矫枉过正)。所以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其实可说是「新杨朱主义」。而胡适之的「实证主义」则是源于罗素及他的老师杜威而来。我在青少年时代对这些「先进的」思想家着迷得很,以致被误导得无以复加。他们的书我几乎整套都买了,且以很神圣崇拜的态度详细拜读研究,还到处介绍给人家看,甚至逢人生日就买来作为礼物送,真是造业不少!因此我在青少年时,思想上被这些「先进」误导弥深。据实而言,任何人在观念上一旦落到「个人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坑洞里,任何修行都将变成不可能, 必然处处碰壁!而胡适之、罗素这些人,在世俗人眼中却是非常受欢迎的「哲学家」或「思想家」! 这些人实可说是当代「见浊」的代表者! (附及,我们还没谈到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希特勒呢!)

  3 .烦恼浊「烦恼浊」是众生由于前面所说观念错误(「见浊」),且依照这些错误的观念或思想,而做出错误的事来;因为思想错误,造成行为错误,而令众生陷入困境,烦恼不已,因此称为「烦恼浊」;所以「烦恼浊」是依「见浊」而来,「见浊」为「烦恼浊」之因,「烦恼浊」为「见浊」之果。譬如有很多人认为「人生是来亨乐的」。但要享乐就必须先要有钱,所以他拼命赚钱;一看钱重,就变得非常现实、变得唯利是图,于是什么坏主意都可使得出来,因此无可避免的,种种烦恼也就跟着而来了。又,由于心中只认钱,认为有钱可赚就好,于是依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业的人,处处可见;而且做这行业的,在在处处生意都很兴隆。例如钓鱼场、 养殖鱼苗、海霸王、土鸡城、酒店、酒吧、酒家、舞厅、马杀鸡、及各种色情行业… … 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谋财而设。种种问题、种种烦恼、种种苦难,也都深植于其中。

  4 .众生浊「众生浊」是指:由于众生造作种种烦恼业,就产生种种品类不同、性类不净的众生。因此,众生之所以污浊(「众生浊」),是从前项「烦恼浊」而来。「烦恼浊」为「众生浊」之因,「众生浊」为「烦恼浊」之果。例如有专以杀为业的众生,有以偷盗为业的众生,有以邪淫为业的众生、有以打妄语、欺诈为业的众生,有造酒、卖酒、饮酒的众生。这些都是最先由于观念(思想)的错误,于是身、 口、 意三业都跟着错了:于是,由种种烦恼生出种种众生。于各种恶业中,依打妄语为业的众生可说为数最多;不但为数多,而且还活得非常光彩哩!像有些律师,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讲成黑的,有罪辩成无罪,反之亦然!其它如侦探、间谍等更是常以妄语为手段去办他的差事。再者,进而言之,即所谓的文学家、小说家、 戏剧家、诗人、词家之流,乃至电影界、 演艺界… 等,也常在依妄语而活命:文学家、艺术家所自称的「艺术」或「创造」,其实是凭空编造出的一个个虚妄的境界、或情节、 或故事来求得名利等,这其实就是妄语。「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强说」的「愁」,当然也是属于虚妄之语,因为实在并「无愁」可言,只是为了作新词而胡调。甚至政治家的办事手段也常脱离不了妄语。

  5 .命浊

  「命浊」一则是指「寿命短」,一则是指「邪命」。我们人的岁寿比起大象、 乌龟等动物都要短,佛法中称短命为命浊,此为其义之一。再者,在这短短几十年岁月中,一般人都是迷迷糊糊地度过,我们现在有幸能值遇三宝而依法修行,才能活得比较不那么迷糊。然而人生无常,哪一天要倒下去,或来世要去哪里受生,也不得而知,更不知道下辈子能否再值遇三宝,亦不能确定。即使能再值遇三宝,还是得一切从头来过,所以人生实在很苦,人生无常、苦,这就是「命浊」的关系。来世若能再生为人,已经算很不错了,因为人的寿命虽只有几十年可活,不过反观朝生暮死的昆虫,我们几十年的一生之中,昆虫却须经过好几万次的生死!可知,朝生暮死的众生,几小时就过了一辈子,乃至于朝生,暮即死,实在是最可怜的了! 这是寿命最浊的众生。其次,命浊是指「邪命」而言:有些众生为了活命,而做种种不正当的职业,就如我刚才所举的例子:以杀生为业、以偷盗为业、以邪淫为业、以妄语为业、以卖酒为业等,都是以造恶业、邪业、不净业而自活命,故称「邪命」;以众生「邪命」者众,故称此时的众生「命浊」总结而言,这两句偈(「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六两句偈(「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中所发的愿,明。如-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泥洹」:再于三界受生就是「涅槃」一词的旧译,其义为不生,即烦恼不再生起,或不甲、文句纵使只剩下一个众生尚未成佛(究竟度脱),我终究不在此处取涅槃而舍之不度。也是对第五、再作详细的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乙、义理一切菩萨皆是深发广大心愿,欲度无量众生,欲成就无菩提。菩萨为了度众生,就如同以一条绳子系着无量欲度河的众生,菩萨日夜辛勤地又拖又拉,虽受无量勤苦,亦在所不辞。阿难说他愿如今自先成佛,然后即广度众生;地藏菩萨则说:众生未先度尽,我终不愿成佛。他们都是已发普度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则又更加慈悲就是了。总结而言,这两句偈也是对第五、六两句偈中所发的总愿,再更进一步发挥。

  甲、文句

  佛世尊您具有大雄大力之智慧,又具有大慈悲之心。希望您更进一步地加持我,令我去除微细的无明烦恼。乙、义理「雄」原义为阳性。在此为指勇健、有力。此处的「大力」指的是智慧之力,是自利利他之力,特指如来的「十力」。佛世尊具一切智,无所不知;有三明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及种种三味神通,都是如来定慧力的发挥,这些正觉之力,可以度脱无量众生。此外佛如来自证之智,又有加持护念众生之力,所以阿难赞叹为「大雄大力」。我们通常称佛殿为「大雄宝殿」,即是依此义而言。「希更审除微细惑」是希望佛世尊更进一步加持,使微细的无明烦恼能完全清除。此处「加持」二字并没有明显地讲出来;楞严经虽然也是显教禅宗的根本经典,但其中的主要修法却是以密教的修法为主,因此大藏经把『 楞严经』 列于「密教部」;因此可说,本经实是显密合一之法门;因为本经深涉密法,所以极重「加持」总结而说,这两句是求佛加持。「大雄大力」是智,「大慈悲」是悲;悲智具足,自利利他,所以能加持众生,令速得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令我早登无上觉十、于十方界坐道场夫指处义「道场」:有两种意义:其一,以狭义而言,是指世尊成道之处,或修道之场所;其一一,广义而言,是指凡是讲经、说法、传道,皆是道场;故不论是自修佛道「说法度众生之场所」而言。甲、文句,或传扬佛道之处,都得称为道场(此是原、修道之;在此则

  祈请佛世尊加持我,令我早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能于十方世界广度众生。乙、义理道场是自修及教他之所在。「坐道场」是坐于道场,身心不动。坐禅时须修一项「不动德」:亦即,无论如何我都不动,或身或心若有动摇,就是不安于「坐」了。坐禅的「坐」字,即是此意:「坐」者,不动也,不起也― 不起之深义为一念不起。一念不起,名曰坐禅;以不起念,故称「无念」为无上禅。又,所谓「不起念」,特指妄念不起之义,非无善念。于静坐时,身体若动来动去,屁股歪来歪去,就不够资格称为坐禅了:那样既非「坐」,亦无「禅」可言。又,坐禅并非光是身体坐在那儿、盘起腿来,就能称为在「坐禅」;必须身心皆「不动摇」,方得称为坐禅。坐道场说法度生时,更要身心不动,除了「身不动」外,更重要的是「心不动」,亦即心不为一切名利、称誉、 毁谤、 衰相、苦乐所动,乃至不为“切内外之相所动,心恒住正法,如法修持或说法而不动、不畏总结而言说法度众生,舜若多性可销亡轮。轮者,不退之义,,方得名为「坐道场」「舜若多性」若多」与「性」「烁迦罗心」:烁迦罗的梵文是甲、文句,备泛两句偈也是求佛慈悲加持;从修证菩提自得解脱都祈求佛的威神加持,令速得成就。十。烁迦罗心无动转,八:舜若多是梵文会低平的音译合称,即是空性。,本义为轮之义,亦即是金刚辗转不息,破除一切障,不停地前进之义故称「金刚轮心」,到坐道场时,其义为空,舜,在此则表示精进之心勇猛纵使连「空性」都销解而化为乌有,我的金刚轮心(烁迦罗心)仍是坚固精进,勇猛不退。乙、义理这两句话与我们世俗所说的「海可枯,石可烂,此心不渝。」意思差不多。阿难一再地重发誓愿,在此则以金刚轮表示他的心永远精进不退

   不坏

   不退转,即使历经长劫,乃至连「空性」都可因时问太长久而已经销亡无存了,我的菩提之心依然不退转。总结而言,这两句偈是「结愿」。阿难发心之后,对他所发的大愿作个总结,再重发大誓愿,确定永不退心。

  南无常…

《楞严偈义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