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也愿意随你入道。』」
佛陀说到这里时,停了一会儿,又对众人说:「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个小孩子离垢王就是我。久远以来,无数佛土中如我等不计其数的佛,都是因为文殊菩萨教化功德而发起入道修行的,其实我们都蒙受过文殊菩萨的恩德啊!
2.贪吃的比丘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优波笈多尊者继承了佛陀教化的事业,继续在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弘扬佛法,度化众人。
寺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修行了很久都无法得道。其实他没有其它的毛病,就是贪吃贪喝,别人吃一钵饭食就够了,可是他总觉得不够,吃了还想再吃。有时明明已经吃不下去了,还是要求别人给他施舍。
眼见比他晚进来的师弟们都一一得道,他很苦恼地请教优波笈多尊者:
「师父啊!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刻苦地修习佛法,却一直没有得道呢?」
尊者回答说:「正是因为你贪吃,所以一直没有得道。你不用着急,这样吧!明天我为你准备一餐饭,等你吃完后我再为你说法。」
第二天比丘一起床,便急忙赶到优波笈尊者多那里。尊者见他来了,就端出一钵满满的小米粥,旁边放着一个空盆。钵里的粥不断冒出热气,还散发一阵诱人的香味,看得出来是刚做好的小米粥。
尊者说:「这一钵小米粥归你了,你可以把它吃得精光,吃得像旁边的空盆一样空,不过你要知道,这是刚出锅的粥,要等它稍微冷一点之后,你才能吃。」
但是比丘一闻到小米粥的香味就控制不住自己,很想马上把它喝掉,免得一会儿有人来分享,于是他低下头对着那钵热腾腾的小米粥使劲吹着,想让粥快点冷下来。
刚吹了一会儿,他就急着问尊者:「这粥已经冷了,我可以吃了吧?」
尊者盯着他说:「小米粥就算被你吹冷了,可是你的心还是热的。你应该把粥看做是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一碗清水,这样你才能使自己的心冷却下来。」
比丘茫然地听着尊者的话,似乎听懂些什么,可是还是迫不及待地端起钵开始喝小米粥,结果小米粥太烫,他不得不吐出来,刚好吐在面前那个空盆中。
这时,尊者指着他刚吐出来的小米粥对他说:「你现在再把它吃掉。」
比丘惊讶的回答说:「这已经是不干净的东西了,怎么能再吃下去呢?」
这时候尊者便对他说:「只要你把一切饮食看做是别人的鼻涕或呕吐物,你的心自然会清净下来,内心清净才能深入了解佛法要义,修得正道。」
这位比丘恍然大悟,马上改掉贪吃的恶习,刻苦用功,后来果然进步神速,不久就修成了阿罗汉果。
3.罗汉与大象
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律,多有毁犯。
后来哥哥往生之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变成了象王。因为这头象前世布施修福,这一生有大福报,不但色泽美丽光滑,更是力大无比。国王非常宠爱这头大象,把大象封为「百户王」,并用金银珠宝把它装饰起来,并派专人照顾大象的饮食起居,让它在宫廷过着舒适奢华的生活。
修成罗汉的哥哥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次国内饥荒,罗汉哥哥他衣衫褴褛,托钵七日,都是空钵而回,饥饿和寒冷一直困扰着他。他饿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有时只得少许饮食,茍延生命。
一日,罗汉哥哥在路上托钵时,看到前世的弟弟投身在畜生道成为一头大象,但却身套绫罗绸缎,披挂璎珞珠宝游行街道,城里百姓都以美味佳肴来供养它。
罗汉知道过去世他与大象的因缘,于是在黄昏时去象住的地方,对大象说:
「我和你前世都有罪业,你好好回忆往事吧!」
大象蒙罗汉哥哥加持,当下回想起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大象自知前世所造的罪业,忧愁不乐,从此绝食。
国王知道大象绝食,便派人查明原因,才知道日前黄昏有一沙门抚摩象耳,喃喃自语,当夜大象就不再进饮食了。
「那沙门到底说了什么?」国王有点愤怒地问。
「没有听清楚他说什么。」象王的守卫回答。
国王立刻吩咐卫士:「你马上带几个人去请那位沙门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卫士便将那位沙门请来。
「尊贵的沙门,请问您跟我的象王说了什么?它自从见了您之后,就闷闷不乐、不再饮食。」国王着急地问着。
「我只与它说我与你过去都有罪业,并没有多说别的。」沙门回答说。
沙门并向国王说明他与大象过去的因缘,国王听了以后,深深体会到因果报应,果然丝毫不爽。后来就流传着这么一首偈:「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4.毗多输柯之死
阿育王的好友毗多输柯,有一次前往一个偏远的地方,回国后发现自己生病了。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的头上竟长出了许多脓疮。
阿育王听说后,马上派医生帮毗多输柯治疗。医生认为要让他恢复体力、增强体质,唯一的办法就是喝牛奶,于是毗多输柯只好前往盛产牛奶的地方。
当时有一个叫分那婆陀那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信奉外道。一个佛门弟子把这个情况报告阿育王,阿育王便派密使去探察。
过了些日子,密使带回外道门生以及他们的经典著作,阿育王看了非常生气,下令把分那婆陀那国的外道异教徒全部杀光,一天之内竟杀了十万八千多人。
当时有一个异教弟子,他对自己的宗教十分崇敬,画了一张佛陀在敬奉自己神明的画像。阿育王听说这件事,立刻将他的亲属抓来用火烧死。
盛怒的阿育王还下令:「如果有人能杀死这个异教徒,提着他的头来见我,我就赏他金子。」
这时,毗多输柯来到养牛场已经有很多天了,每天都喝牛奶,但是病情仍然不见起色。长期生病使他的头发和胡须都长得很长,衣服也破烂不堪,浑身又脏又臭。
听到阿育王悬赏捉拿一个异教徒,养牛场的女主人看着毗多输柯,心想:「看他狼狈的样子,这家伙是不是那个被追杀的异教徒呢?」她悄悄对丈夫说:
「你应当杀了这个异教徒,割下他的头,交给阿育王,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赏钱了。」
女主人的丈夫听了,立即拔刀去杀毗多输柯。毗多输柯因为病弱的身体根本无力搏斗挣扎,一下子就被杀死了。
当养牛场女主人和丈夫把毗多输柯的头交给国王时,阿育王一看,震惊地说:
「这不是毗多输柯的头吗?」
明白了整件事情后,阿育王低着头不说一句话,内心难过不已。
一旁的大臣便劝慰国王说:「那些被追杀的异教徒也正面临这种苦难。大王应当给人民生存的欢乐,不要用死亡恐吓人民。」
阿育王认为大臣说的有理,就下令停止一切杀害异教徒的行为。
许多比丘想不明白:「毗多输柯以前做过什么事,为什么遭到杀头的报应呢?」便去请示优婆笈多尊者。
优婆笈多说:「过去世上有一个猎人,专门射杀野鹿。在一片森林中,有一池清泉,这个猎人经常在水边用网或绊绳杀这些野鹿。
佛陀在未成佛以前,还是修行者悉达多时,有天来到这水边吃饭、洗澡,然后坐在树下休息。野鹿嗅到生疏的气味,自然不敢靠近水边。猎人看到佛陀的前身坐在树下,不由得生气地想:『难怪鹿都不来,都是因为这个人坐在这里。』他越想越生气,竟举刀向佛陀的前身劈去。
这个过去的猎人就是毗多输柯,因为他杀了很多鹿,所以他总是生病,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又因为他曾经用刀劈佛,所以才遭到被杀头的报应。」
5.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时,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性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
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十六岁,面貌英俊端正,风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从来不向佛陀恭敬礼拜。于是广光明佛便慈悲地请净精进菩萨前去教化王子。
有一天,当王子进宫门时,看见菩萨站在宫门前,生气地骂道:
「你这下贱东西,为什么挡在宫门前?快滚!」
净精进菩萨微笑地看着他,身体却一动不动。
王子大怒,便用石头砸他的脸,用刀刃割他的手臂。顿时净精进菩萨血流如注,王子看到高兴极了,心想:「这下你该走了吧?」不料菩萨反而更加和颜悦色,身体还是一动也不动。
看到菩萨一直保持微笑,不生气也不发怒,王子反倒气馁了,只好绕过菩萨,骂着走进宫门,心里还嘀咕着:
「什么妖孽?不会说话也不会生气,真见鬼了!」
第二天王子要进门时,看到仍然是慈爱微笑着的菩萨,不由得心头冒火,随即将菩萨痛打一番。就这样过了一千年,净精进菩萨天天挨打受骂,却毫无怨言。
到了一万年的时候,净精进菩萨虽然被允许进到第二道宫门,但仍是天天挨揍,受辱骂不止。
又一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没有前进任何一步。
三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仍未跨过第二道宫门。
四万年过去,受尽折磨的净精进菩萨才走到第四道宫门前。
五万年到六万年间,净精进菩萨终于到了第六道宫门,王子每天进出都要赏他耳光,但是净精进菩萨仍是微笑着。
八万年又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挨耳光的位置换到第六道宫门前。
「我每天用拳揍你的脸,看你还笑不笑!」无可奈何的王子还在发狠。
眼看再过七日就满八万四千年了,净精进菩萨终于来到第七道宫门前,仍是不生气也不发怒,和颜悦色的看着王子走下楼来,准备承受王子的折磨。
「你到底是不是人啊?每天看着你我都厌倦了,为什么你受了那么长久的痛苦仍不厌倦?」王子终于改变了态度,脸上显现对菩萨的敬佩。
净精进菩萨见王子的恶心已经被平伏了,便开始说佛法度化他。
「菩萨啊!请接受我的忏悔!」王子听到佛法的甘露,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王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随我到佛所听广光明佛说法吧!」
王子跟随净精进菩萨来到广光明佛面前,向佛陀礼拜忏悔。
从此,财功德王子放弃王位,出家听法修道,…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