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明义释10》
讲授:格西洛桑却佩翻译:法炬法师2008-04-24
发心的定义﹑性相和除疑部份,已经讲解完毕。「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二句是发心定义,后的「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是发心的除疑,已引经说明。
现在讲发心的二十二种区分,这是附带解说的,此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发心的体性。发心分为愿心和行心二种,愿心和行心在《入行论》和《明义释》都有提到,但在《现观庄严论》里,并没有提。了解愿心和行心二种发心很重要,附带的二十二种发心,很难完全记住,也不是非常重要;凡正刚发心那一刻是发起愿心,生起「为饶益有情,愿成就佛果」的愿心,后受持佛子(菩萨)戒,实际趣入六度行时,就成为行心。总之,二十二种发心皆摄于愿心和行心。
二十二种发心可分三大项。二十二种发心有二十二种助力(相应),也有二十二种比喻。喻义合说时,需要能 表之法,如大地发心等,所以,一共有二十二种助力,二十二种比喻,二十二种法,是故应知此二十二种发心的真正意义。
首先讲二十二种助力。在P.18最后一行。
请看文,「如是诸所云者,谓1具欲﹑2意乐﹑3增上意乐﹑4加行﹑5布施﹑6持戒﹑7安忍﹑8精进﹑9静虑﹑10般若﹑11方便善巧﹑12愿﹑13力﹑14智波罗蜜多﹑15神通﹑16福慧(福德与智慧)﹑17菩提分法与随顺法﹑18大悲及观慧(悲心和胜观)﹑19总持(陀罗尼)及辨才﹑20四法印(法筵﹑法音﹑法上的喜乐)﹑21唯一共道﹑22法身者;」
这些是二十二种发心的助力(相应),要配合「大地﹑纯金…」等比喻,例如「地」要配合「欲求」,「纯金」要配合「意乐」,「初月」(新月)要配合「增上意乐」…。总之,助力要比喻配合。
接着,二十二种比喻:
请看文,「如是依次是如1地﹑2纯金﹑3初月﹑4火﹑5大藏﹑6宝源﹑7大海﹑8金刚﹑9山王﹑10良药﹑11善知识﹑12如意宝珠﹑13日﹑14妙法音﹑15大王﹑16仓库﹑17大道﹑18车乘﹑19喷泉﹑20雅音﹑21河流﹑22云;」
这些是二十二种比喻,在《现观庄严论》根本颂有提到,要配合二十二种意义作了解,即喻义合说。
请看文,「依次是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处﹑2直至菩提永不改变﹑3能增长一切善法﹑4能烧障碍三智之柴薪﹑5能满足一切众生﹑6一切功德宝之所依﹑7遇诸逆缘不能扰乱﹑8信心坚固不受干扰﹑9散乱所缘之行相所不能动﹑10息灭烦恼及所知障之病﹑11一切时中永不舍利他﹑12成办如所愿求之果﹑13圆满成熟所度有情﹑14宣说所化有情所欲求之法﹑15势力无碍而成办利他﹑16如无量福慧资粮之仓库﹑17众圣所行及随行﹑18不堕生死或涅槃故易趣行﹑19能忆持已闻未闻之法故不尽﹑20为欲求解脱之所化有情宣说雅音﹑21饶益众生平等无异﹑22示住现兜率天等。」
首先,「1如地发心」,此发心该安立在谁的心续?小品资粮道菩萨的心续。小品资粮道菩萨心续之发心是如「大地」发心。此喻与义「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处」合说:世间一切草木﹑庄稼皆依大地才能生长;同样,「一切白法」指佛果和能证佛果的方法-佛子行,这一切的根本皆是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发心已开始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三大无量劫)积聚资粮,直到证得佛果之间。乃至如大地发心未生起前,虽有积聚资粮,但没有成佛所需积聚的三大阿僧祇劫资粮,必须从生起小品资粮道发心起才算是有能证佛果的资粮,故称小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是大乘一切白善法的基础,如大地。
「2如金发心」配合「2直至菩提永不改变」。小品资粮道心续之发心如大地发心,虽是一切白善法的基础,但有退堕小乘的大危险性,若值遇小乘善知识,有可能会被引导退入小乘道里;或遇到粗暴难调的有情,心失望故舍心而退堕小乘道。在众多退失发心的因缘下,虽得小品资粮道心续之发心,仍有退堕的大危险;但若得到「如金发心」,则「2直至菩提永不改变」,只有增进,绝无退堕,即使遇到小乘善知识,或遇到粗暴有情,都不会舍心退堕,如所许诺「直至菩提永不改变」,没有退堕的改变,但有增进的改变。
为何称为「如金发心」?用黄金做的器皿,即使破了,虽有价格高低之别,但价值仍在;若用玻璃﹑陶土做的瓶子,破了就只有把它丢了,根本没有剩余价值,故中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如黄金般。
怙主龙树虽已证初地,但被施主的母亲和儿子谋杀,但他的菩提心并没有因此退堕,反而更增长,因为他早已登地,早已获得如金发心故。同样,有一次,提婆(圣天)论师在路上,遇到一位外道者向他索取眼睛,他就挖出眼睛给他,这只让他菩提心更增长而已,不是菩提心退堕的因。但是舍利弗,就不是了,他是小品资粮道者,曾经有位外道者向他索取他的右手,当他砍下右手,用左手拿给外道者,他却不接受,舍利弗因而生气,菩提心退转,退堕小乘中,这是《入行论》讲到的典故。所以,如提婆论师等已获得如金发心的菩萨,不论遇到多坏的恶缘,他的发心修行,只有更加增长而已,絶不会退堕;但是小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若不能迅速上进为中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会有退堕的大危险。
「3如初月发心」是大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若得此发心将迅速往上增进,因为他已得「缘于空性的奢摩他」,但尚未得「缘于空性的毗钵舍那」,肯定已得助力「行心」,菩提心及善法迅速地增长,絶无退转,因此是「3能增长一切善法」。例如初月,如初一﹑二时的月亮小而弯,到十五日时月亮就非常大而圆,故大品资粮道者心续之发心配合「初月」而言。
「4如火发心」是加行道菩萨心续之发心,配合「4能烧障碍三智之柴薪」。三智是:基智﹑道智﹑相智。初地时,新证得三智证悟种类,「基智」是现证无我慧,此初地已证得;「道智」是了悟三道无谛实成立之生,此初地能证得;「相智」是了悟一切相﹑一切法无谛实成立之生,此初地能证得。所以,登上初地时,已圆满证得三智证悟种类,加行道者心续之发心,正可灭除阻碍圆满证得三智证悟种类之障碍,故是「4能烧障碍三智之柴薪」。怎么灭除?如烧材薪。因此,将加行道者心续之发心,比喻如「火」,能烧材薪。
「5如宝藏发心」是初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5能满足一切众生」。宝藏是各种珠宝之源处,能满足一切众生,去除贫苦。初地菩萨主修布施度,根据有情不同的意愿﹑根器﹑程度,行财施等四种布施,满足一切有情,故初地者心续之发心如宝藏般。
「6如宝源发心」是第二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6一切功德宝之所依」。戒是增上生及决定胜的依处﹑基础,是一切功德的依处。第二地菩萨主要是持戒度,是一切珍贵功德之根源,故将第二地者心续之发心,比喻成众宝根源「宝源」。
「7如海发心」是第三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7遇诸逆缘不能扰乱」。第三地菩萨主修忍辱度,在有十度的修持下,以忍辱度为主修。专修忍辱时,即使遇到其他有情说粗恶的言语,或看到不顺遂的事,或听到不顺耳的声音等种种逆缘时,心不会被干扰﹑搅乱,如大海;若是小湖泊,下一场大雨,湖水就被搅浑了;大海如何被风吹袭,大雨倾下,虽起波浪﹑涟漪,但海水的澄清度并也不受影响。第三地菩萨就是如此。「7遇诸逆缘不能扰乱」,不论遇到有情的态度如何恶劣相待,绝不会被扰乱。
「8如金刚发心」是第四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8信心坚固不受干扰」。第四地菩萨主修精进度,坚信善法不移。精进是好乐于善法。第四地菩萨对善法坚信不移,绝不被不善法影响,如金刚般,不是金刚杵的意思,是指钻石。钻石质地非常坚硬,能坏他者,不被他者所坏。第四地者的精进非常坚定,对善法坚信不移,不被不善法所阻挠,故如金刚,坚信不受干扰。
「9如山王发心」是第五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9散乱所缘之行相所不能动」。初地者心续之发心助力(主修)布施度,二地者心续之发心助力(主修)是持戒度,三地者心续之发心助力(主修)是忍辱度,四地者心续之发心助力(主修)是精进度,第五地者心续之发心助力是静虑度。第五地菩萨主修静虑度,当然也修其他度;「静虑」以三摩地为主,心非常专注,如须弥山王,坚稳不动摇,是故「9散乱所缘之行相所不能动」,一心专注善法,絶不被散乱所动摇,稳如泰山,如如不动。
「10如良药发心」是第六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0息灭烦恼及所知障之病」。第六地主修(助力)慧度。有证空性慧故,能息除所知障和烦恼障之病;第六地菩萨主修十度中的慧度故,将其发心,喻如良药,良药可治疗疾病,证空性慧能疗愈所知障和烦恼障的疾病。
「11如善知识发心」是第七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1一切时中永不舍利他」。第七地菩萨主修方便度,方便指大悲心﹑菩提心;虽然在资粮道时已有大悲心﹑菩提心的修行,但在第七地…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 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