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 10▪P2

  ..续本文上一页更加修持;更专攻十度中的方便度,故「11一切时中永不舍利他」。大悲心是欲令一切有情远离一切苦之心,菩提心是欲令一切有情于佛果之心,强烈修持此二心时,永不会舍弃利他,比喻大乘善知识。一位具量的大乘善知识,在任何时刻中,絶对不会舍弃有情的义利,如第七地者心续之发心,故喻如善知识。

  「12如如意宝珠」是第八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2成办如所愿求之果」。第八地菩萨以修持十度之愿度为主,因此所发的一切愿望,都能如愿成办,就像如意宝。

  在经典﹑论着里经常提到如意宝,这是从大海捞出的宝物,必须经过「三洗三拭」才能去除污垢。把从大海捞出的如意宝,用药水浸泡洗涤三次,擦拭三次才能去除污垢。之后,将如意宝放在宝幢顶,对着如意宝祈求发愿,今世不论发的愿是什么都能达成。

  第八地菩萨主修愿度,故可成办一切愿求,但是成办一切愿求的方式,和如意宝不一样,如意宝只能满足今世的愿求,例如今世希望得到衣食﹑名声﹑地位等都能成办,但如意宝却无法带来佛果。

  「13如日(太阳)发心」是第九地者心续之发心,第九地菩萨主修力度,配合「13圆满成熟所度有情」。第九地者心续之发心能使所化机的心续成熟,如太阳可使田里的庄稼﹑果实成熟。第九地菩萨心续之发心,能成熟所化机的心续,故喻如太阳。

  「14如法音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第十地主修智度,配合「14宣说所化有情所欲求之法」。第十地菩萨根据所化机的不同缘份﹑根器﹑意愿,又以本身发心为增上缘,为所化机宣说诸法,依所化机所倾向欲求的小乘﹑大乘﹑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等不同意愿,宣说不同诸法。故将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喻如悦耳的法音,但它不是法音,只是增上缘,因为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是心识不是声音;依此发心为增上缘能为不同的所化机宣说各种法,故如法音。

  到此,从「如地发心」到「如法音发心」之间的十四种发心,已讲解完毕。资粮道有三种发心,加行道有一种发心,从初地到十地有十种发心,一共有十四种发心。

  还有八种发心,先提说前五种发心。

  j「15如大王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5势力无碍而成办利」。国王在财富﹑势力两方面都是无碍的,要作利他事,条件具足。第十地菩萨心续之发心,喻如大王,作利他事时,毫无阻碍。

  k「16如仓库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6如无量福慧资粮之仓库」。依第十地菩萨心续之发心,能具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资粮,故如仓库。

  l「17如大道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7众圣所行及随行」。大道就像车辆行驶的大道路,不是小而崎岖不平的马路,是寛广大道。将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喻如大道,为什么?「17众圣所行及随行」,过去已成佛之佛,现在﹑未来将成佛之佛,亦皆由此发心而成就佛果,故喻如大道。

  m「18如车乘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8不堕生死或涅槃故易趣行」,车乘即坐骑。生死即轮回,涅槃指小乘寂灭边。修持此发心,终不堕生死轮回﹑有边,也不堕小乘涅槃﹑寂灭边,例如骑马﹑骑象,走在路中央,不偏左边﹑不偏右边,顺利而行;由此发心不堕有边和寂边,故易趣行。

  「坐骑」是人乘坐的工具,古代人是骑马或骑象,现代人是骑脚踏车﹑摩托车或开车。这里的「坐骑」是指骑在象上,或驾驭马﹑象走在路中央,不偏左边,也不偏右边,走在路中央;其他坐骑走起路来会偏东偏西;但骑在象上是不偏不倚,端正而行。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既不堕有边,也不堕寂边,走在中道上。

  n「19如喷泉发心」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发心,配合「19能忆持已闻未闻之法故不尽」。第十地菩萨于直接听闻之法义,或未直接听闻之法义,修持时所得之善根,永无止尽,如喷泉(涌泉)。水有两类:一是雨水淤积,一是涌泉。涌泉是地底或山间不断涌出之水,不论如何取用,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第十地菩萨心续之发心,修持直、间听闻之法义所获得的善根,永无殆尽。

  以上五种发心,摄于第十地的特别道,是第十地者心续之后得智。剩下三种发心,这些摄于佛地的加行﹑正行﹑结行。

  j「20如雅音发心」是佛地加行之发心,配合「20为欲求解脱之所化有情宣说雅音」,此是佛地的加行发心,也是第十地的发心,所以第十地的发心,一共有七种。

  k「21如流水发心」是佛地正行之发心,配合「21饶益众生平等无异」,佛在根本定状态下的发心。佛在空性根本定中,了悟诸法开示无谬道,利他的造作者「诸佛菩萨」﹑利他的对境「受苦逼迫的有情」,以及所作事「利他之法」,「造作者﹑对境﹑所作事」三者在名言上有差别﹑胜义上平等无差别的状态下,能无励力任运利他,故「饶益众生平等无异」,喻如流水。佛地正行的发心如流水,一波接一波,无法分开。

  l「22如云发心」是佛地结行之发心,配合「22示现兜率天等」,这是佛地后得位的发心。佛地发心有加行﹑正行﹑结行。如流水发心,是佛根本定的发心。如云发心,是佛后得位的发心。

  如天空中飘来少许云朵,慢慢聚集成大片云,天空密布乌云后,就会开始下雨,以此比喻,佛心续充满慈心﹑悲心﹑菩提心,如云密布,由此不由自主地为众生说法。天空指佛的圣心;云密布指佛心续充满慈悲心﹑菩提心;下雨指为众生说法。所化机心中的善根,如大地草木,天空降雨使大地草木生长。佛为众生说法,使所化机心续的善根增长,因此将佛后得位的发心,比喻如云。

  「22示现住兜率天等」,例如释迦牟尼佛未降临此世间前,是在兜率天,身为兜率天王,为兜率天中百千万亿的天子说法,降临此世间前,把棒子交给现在的兜率天王弥勒菩萨。未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了后,在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将会降临世间,在印度出生,示现成佛的十二事迹,宣说八万四千法蕴。弥勒佛的教法灭了后,会有其他佛,从兜率天下凡到此世间说法,展现相同的事迹。会从兜率天下凡,示现成佛事迹﹑说法,完全是心续中的慈悲心﹑菩提心的关系,故将其慈悲心﹑菩提心,喻如云般。

  佛为众生说法的增上缘,就是心续中的发心,故将发心比喻为云;如雨从云降澍,不从虚空降下。「示现住兜率天等」的「等」字,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了,弥勒佛的教法会来到世间;弥勒佛的教法灭了,其他佛的教法来到世间,「等」字涵盖尔后将来诸佛。

  前面已讲了二十二种比喻和二十二种助力,「如数目」即如数喻义合说,例如,意义「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处」配合比喻「如1地」和助力「1欲求」。意义「2直至菩提永不改变」配合比喻「2纯金」和助力「2意乐」;意义「3能增长一切善法」配合比喻「3初月」和助力「3增上意乐」,…等,这些应如数配合而说,已经讲解完毕。

  请看文,「由是之故,是由所说『又地金月火』等,宣说二十二种发心。

  怎么配合来讲?初地菩萨心续之发心:比喻「5如宝藏」,助力「5布施」,意义「5能满足一切众生」。第二地菩萨心续之发心:比喻「6如宝源」﹑助力「6持戒」﹑意义「6一切功德宝之所依」,一切白法基础。第三地菩萨心续之发心:比喻「7如大海」﹑助力「7忍辱」﹑意义「7遇诸逆缘不能扰乱」,…等。配合方式像这样。

  到此,二十二种发心的配合方式,已经讲解完毕。

  请看文,「彼中,前三发心,由下中上品,是初学地所摄,其后一种,是进趋初地之道所摄,尔后十种,是极喜等十地所摄,是见修道之所行境;

  「前三种发心」是如1地﹑2金﹑3新月的发心。「由下中上品,是初学地所摄」此三种是小品﹑中品﹑大品资粮道的发心,是初机者(资粮道者)心续所摄。「其后一种,是进趋初地之道所摄」是如4火发心,是初地之道(加行道)所摄。「尔后十种,是极喜等十地所摄,是见修道之所行境;」指从如5宝藏到如14歌之间的十种发心,是从初地(极喜地)到第十地(法云地)之间所摄。「极喜等」的「等」字包括第二地到第十地。「见修道之所行境」,从初地到第十地之间,只有见道和修道。

  请看文,「再次五种,是殊胜道所摄;

  虽然从初地到十地之间,各有特别道,但这里的殊胜道是第十地的特别道。

  请看文,「末三发心,是佛地所摄前行﹑正行及后行;

  剩下的三种发心,是佛地所摄的加行﹑正行﹑结行,即如20雅音﹑21河流﹑22云的发心。

  总之,二十二种发心,资粮道有三种,加行道有一种,初地到九地之间有九种,十地有七种,佛地有二种。

  请看文,「由是之故,发心之分类,总摄于初学地至佛地间。

  这二十二种发心,总摄于资粮道(初学地)到佛地之间。

  到此,已将发心的性相﹑除疑﹑区分等讲解完毕。谈到发心的佛经﹑论着非常多,狮子贤并未全部引述。若全部引述,内容将会非常庞大繁复,故只引《广中略三部般若经》里的精华部份。

  下面是「教授」的部份,下一堂才讲。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 10》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般若七十义 1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