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药,你有病又不吃药,你的病怎么好啊?你只有等到病死为止,就是如此。
你念念念三宝,念佛所说的法,你应该依著法去想,这叫正念;不依著法来想,叫胡思乱想,叫颠倒梦想,《心经》上所说的。你依著正念去做,这个药你服了,一切灾难都消失,你会能回到自己的佛宝、法宝、僧法。假外界的佛、法、僧,念念会发挥你自性的三宝。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特别深,也特别的平淡。
密宗说大圆满、大手印的法,是密宗最究竟的法门。我们也知道,学习《华严经》跟《法华经》,一部成佛的《法华》,一部开悟的《楞严》,其实《法华经》、《华严经》就包括一切佛法。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从你一发心的这一念心就是因,这个就把佛果的一切事业成就都包括在内;等证到佛果,又把你最初所发的那个心摄受过来,这最圆满了。
佛法中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现前的、平常的一念心。你念念念三宝,念念念佛、法、僧,之后又照佛所说的法去做,这叫殊胜因缘,会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加持。为什么能得到呢?因为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显现。所以这种加持力,地藏菩萨加持,或观世音菩萨加持,其实是自己加持你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功德更殊胜。“我自己加持自己,那边念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做什么?但是你不念观世菩萨、地藏菩萨,你自己又发生不出来,你一念了,跟你自己结合了,结为一体了,才产生效果。
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想,想就是思惟,还要磕头干什么呢?磕头也是修行。当你磕头的时候,消灭你的身业所造的杀、盗、淫业;当你口赞叹佛的时候,消灭你口业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当你忆想念佛、念法、念僧的时候,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灭你的贪、嗔、痴,叫做舍业清净。这要练习,你这样想,这样思惟,这样修,渐渐就能入佛道。
这个有因有果。在因地修的时候,一定能契果;等契到果的时候,所证得的究竟果,就是你最初的心。因果交彻。那么就不要再问了,不要问这个师父、那个师父,到处问,谁给你说的都哪是。如果跟你有缘,你就听见了,深入一点;跟你没缘,你就听得不深入。这是缘的问题,并不是法有差别,法没差别,谁都得如是说,不如是说就是魔道。
你现在皈依三形容词,一定要念念不忘三宝,这是正确的道路。因为念念不忘三宝,使你自己的三宝产生了,所以你得到加持力。就是自性三宝,跟外界的现象三宝,两个结合起来,自然得到殊胜加持,这个时候你能生起欢喜心。因为念三宝而能够生起自己的一种欢喜心。欢喜心,我们可以说多例子。
有些念经,念得非常欢喜,很愉快。也有些人念经,很苦恼,念得身上发烧、发热。念《地藏经》看见了鬼来了;鬼没有来,而是他心里的鬼来了。要是没念三宝,鬼又来了,念鬼,鬼就来了。其实他错了,《地藏经》的鬼要不是鬼,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说的,鬼来人间都到不了,能到天上去吗?而且能到帝释天玉大帝宫殿去吗?因此,是你自己的心,当你得到法喜,就是念三宝得到法喜了。我说的都是三皈依,大家不要想甚深的大法,也不是《华严》,也不是《法华》,就是我们受的三皈依。受了三皈依,你修行就这样想。
你说:“法师!你说太多了,我想不到那么多。”你想不出这么多,想十分之一也好,只要不离开这个道路,就只在这个道路上去走,绝对能够走到的。走到什么道?走到佛的究竟道上去。
这个时候你要有念、有精进,你生起欢喜心来了。你对这个法有殊胜感,就越念越高兴,越学越高兴。当你不念不行的时候,就得到法的加持了。如果你今天晚上偷懒了,天色也太暗了,跟人家闲谈,摆龙阵,或者朋友邀请下饭馆,回来晚了,把正事给耽误,念不成了,你说:“我明天再补吧。”好多道友这样子,今天功课没做,等到明天再补。明天是明天,不是今天。这不是衣服破了,拿块布来补上,没有这种事,你怎么补啊?今天的事儿就今天做,不能补。“我不想做”,就懈怠了,就睡觉去了,你睡不著。如果你没念,你睡不著。如果你用功很久了,不管是鬼叫你,护法神叫你也好,你非得起来念完才睡觉,不然你就睁著眼睛在床上打滚吧!睡不著。不信你试试看,如查你能睡得著,是你没有功夫,你没得到那个力量;你真正得到那个力量,你想不念,到时候那个意念自然就念。这就叫加持力,这就是你得到法喜,会生了欢喜心。
当你用功用到这样子,能念念的不忘,你会自己生起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你自己判断,过去我不知道的事,现在明白了。过去看这句话,怎么看也理解不到,如果你现在经常念三宝或者又再念这部经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怎么知道呢?就是由你念三宝的功德,你自心的磨练所生起的慧心,这叫慧。这个慧,就是你对一切事物,能做分析、抉择、判断。
你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对,这么做对吗?那么做对吗?但是当你用功用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有一个程度了,你静下来,会开智慧的,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好比这句话不理解,你知道怎么理解了,你又知道,我现在修行的,有哪些不不对,哪些对。敢不用占察轮打卦去了,我们不《占察善恶业报经》是用占察轮占一占,让地藏菩萨告诉我们。我有了慧心,你自己会分别、抉择,知道哪一样做了是有过错的,哪一样做了是有功德的,你对功过自己就能分得很清楚。什么叫失误,什么叫进取,你就知道这是魔境不定期是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烛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敢有圣境。如果你是念经在修行的,你自己就能判断:“我今天这个异象,我所见的相好,是真的,是假的。”什么是圣境,什么是魔境,你自己有慧心,有了慧心了,就排除邪见、恶见。
现在有些修行者,或者打一个七,或是拜了几一忏,得了一种境界相,他就认为他得到了,认为了不得了,之后还招摇撞骗,这就是魔境,不是圣境。如果你不起分别,认为这个跟生死不相干,照常的来用功,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正知正见。正邪就在你的心念,一念之间,这要产生慧心。
因为有了智慧,有了判断的能力,你皈依的心,更加恳切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更恳切了,就能决定皈依,决定依著佛、依著法、依著僧。决定的时候,你自己不明了,打开经本看一看,看佛怎么说的,你就可以决定了。或者你也不理解法,那就你也不理解法,那就找你师父问一问,这就要选择善知识。有好多种,法师也有好多种,我们就不详细讲了。总这,你必须找一个具德行的善知识,他能跟你分析、解释清楚,如何算了得,如何算是失,如何算了魔境,如何算是圣境,所以我们真正闭关修行的时候,善知识是不能离开的。
像在纽约,有一位卡特仁波切,他是西藏的喇嘛,属于噶举巴,噶举巴就是白教。他成立一个闭关中心,修了好多关房,现在因为发心的人多,不够使用,他就增建关房。在增加的进修,我们也帮助他筹画了一些钱来修行,但是他必须住在山里头,不能离开。或者一周,或者是半个月,他都要一每个关房去问一问,问你修行的近况如何,了解一些情况,免得入魔。
但是你想发心到这里修行,或是发心、发愿“我长时要受持三宝”,你得有定务。有了智慧了,决定了,有了定力了,你才能够真正皈依。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我能使你发财。”或者你另又找女人,你太太跟你吵架,他告诉你:“我能使你太太不跟你吵架,能有些方法帮助你。”这完全是邪道,绝对要不得。凡事在五欲境财、色、名、食、睡来帮你忙的,绝不是正道。但是你自己,没有定力,就动摇了。有定力的,谁说什么,不会被他转。因为皈仍三宝,有了大局主,定力已经产生,这叫定心。
这跟《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菩萨,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那十种心,有所不同。我这里讲的是浅近的,是近著一般的受了三皈依之后,应当有的,必然有的这些现象。如果你的修行的话,这个现象就有了,不修行的话,没有。
还要有施舍的心。不是出家人一要你施舍,我们在家弟子就认为:“我们要拿钱给师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师父要修庙了,要盖大学了,要干什么了,这才叫布施,不是这样子,施是施你的心,你所说的那是物质,物质解决不了你心的问题。你施点财,或者供养一点东西,你得福,是不错的,这是佛说的。你要认为因为布施就能成道。没有!成道不是钱买的,多钱都不行。《金刚经》上讲,把这个七堆满三千世界那么多,你拿来布施,功德不大,不如你念一遍《金刚经》。懂得这个涵义了吗?
我加上两句。我们听经,你为什么来听经?你得搞清楚。为什么要听这个老和尚讲?我为什么要讲经?我讲的目的是什么?你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结合起来。如果你听经的目的不明确,我讲的也不明确,这里头掺杂名利思想,我打知名度,那讲者、说者什么利益都得不到,而且有罪过,讲者有罪过。一定要出离这些心。
现在我讲施主,是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要舍。我前两天跟大家说,你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子女的关系,你要舍啊,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孝养、欢喜心,用欢喜心布施人家。先生不要把外头的烦恼带回家,拿著太太、孩子出气。我看见好多父母,比方吵架,或者有什么不平和了,孩子在那儿玩的,跟孩子毫不相干,他过去给孩子两巴掌,拿孩子出气,你说这孩子心时能平衡吗?这事儿我看见很多,我当时就说:“你还是佛弟子呢?你的烦恼怎么能出在孩子身上啊?”先生回家来,对家庭欢欢喜喜,这一家人很欢乐。…
《梦参老和尚开示 3 生起决定的信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