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
我上次跟大家讲过,我们受了三皈依,应该行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行待过程中,我们要对治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一切问题是由我们自己心里产生的,一切诸未能都由我们自己心里产生。就是说我们对一切事物的看法,认识上不同,不能够统一,就有争议。我们自己的心就不能够清净,心不能清净,我们就得观察观察我们的心。
皈依佛之后要修行。我上次告诉大家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但是有些具体的事情上,你昨用具体的方法去分析、观察,才能够克服所存在的烦恼、所有的过患,这就需要观。观是修行的一种方法,要观心。怎么样观呢?当你有烦恼或干你要发脾气的时候,或者是你心里受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引导、影响,有的时候是从你自己的内心里头生起的烦恼,总共有这两种情况。
从你内心生起的烦恼,以及外在环境影响所生起的烦恼,这两种烦恼略有区别。比如人家骂你或者是侮辱你,就是不合乎道理的,加诸你身上的一些事物,这是外在环境来的。要是你自己的内心,无缘无故,好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时候是你不可理解的,或是你忆念过去想到某一件事情,你心里生起烦恼来了,或现前有所求得不到,生起烦恼来了。那么,这种烦恼是你自己内心生起的。比如你起贪,起嗔恨心,起一种邪见,邪见就是看问题看得不正确,这就是贪、嗔、痴三恶,你要随起随对治,对治的时候,就是观心。
我们前面讲了三宝,你要用三宝的功德,用三宝所教导我们的来对待。就举宝为例,在法宝所提到一些问题,你要用那个法义来对待你现行所起的一切。比如说我们贪欲心很重,你要观想身体,观想人身的不净。人的好、坏、美、丑,都是你自己心的分别。我们就是一层皮,包著里头的血肉;如果把这层皮换了,没有什么好、丑。还有,什么人最美啊?跟你有情的最美;没情的,他再美,你看著他不美了。这里头有一个前缘、前因。你要这样的思惟、观察,你的内心就渐渐的明了。
所谓观就是“生明”的意思,明就是智慧。因为有了光明,你才能够认识一切事物。比如说有灯、有太阳、有月亮,有了这三种光明,你才能够看清这屋里是什么。如果我们把灯关闭,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也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你还能分辨出来什么呢?房屋的事物你都分辨不了来了。所以你必须得到渐渐明。
这种明是怎么产生的呢?要静。怎么样才能静得下来呢?要观。这是连贯的。如果你发米、发脾气,烦恼来了,是很热闹的,你要对治它。你要观想,为什么会生起烦恼?比如说小孩子不听你的话,你就会生起烦恼。你要他这么做,他偏那么做,你认为他所的朋友是坏孩子,你要他不去,他就气得要死,非去不可,那么你就烦恼,他也烦恼。这就是观察了,你知道方法不对,应当想办法,让你孩子能够真正听你的话。你必须想很多方法,不是硬性的,例如你打他,或者你管他;你反而要随顺他,之后辅导他,使他改正。
当我们内心生起烦恼的时候,你要静下来找出原因。“我为什么要生烦恼呢”佛教导我们一切诸法皆是假的,你要好好观察一下子。在观察思惟当中,你会产生一种智慧。你产生这个智慧是你性本具足的智慧,这种智慧一旦产生,你会渐渐的清净一点,这个时候你就能信得佛所说的话,不然佛所说的话你听不进去因为你的信心没有力量,也就断不了烦恼。
具体说,当我们无缘无故被人家盗去一笔钱,或者是人家偷了我们的车子。你会很烦恼,任何人都会烦恼的。你可以用两种想法来减轻你的烦恼,你认为:“他偷车,我欠他的。假使他没有偷我车,我开车也许要出大车祸,也许把命丢了。他偷去了,我就捡回一条命。”如果这样子想,你还感觉到很划算,你就愉快了,不会生烦恼。如果不这样想,认为他偷了,你会很烦恼。
但是,假使你又能念佛,或者念菩萨圣号,这个事情就从另一个角度变化了。在纽约我有个弟子,她以前跟我拜忏拜了几年。她是个姑娘,还没有好对象,一心想成家;虽然信佛,还想有个佛的伴侣,想找一个也信佛的爱人同志。一个女人修行不方便,有障碍,如果有了一个如意丈夫,也信佛,两个共同修,不是很好嘛。她为这个拜忏,拜了几年,找到一个男道友,而且也是在我那里拜忏的。一个男道友,一个女道友,两个拜忏结交朋友了,他们就结婚了。结婚没多久,他们新买一部大车,价值几万块钱美金,停在门口。第二天早上就不见了,两人都很烦恼。这时候我已经不在纽约,她跟打个电话,说车丢了。我就跟她说:“丢了很多,你们俩结了婚,也没做什么供养,你就拿这个供养众生。谁偷你了?有两种,一种是你欠他的,一种是他帮助你减少你的祸患。你就这样想。这样想,你渐渐就通了,就不烦恼了。”她说:“佛菩萨要加持我们这次所受的损失啊!”我说:“你再求菩萨加持,你这边丢了,那边会捡到,也许没有丢。”她说:“可能吗?”我说:“你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可能,没信心不可能。”
他们听我的话,就拜忏了。事情了一个月,警察局找到他们,要罚他们的款,就是罚他们这部车子的款。他们很纳闷:“我们这部车子丢了很久,怎么罚我们钱?”警察说:“你这部车子孙什么时候丢的?我们给你拖到警察局去了!因为你停的地方不对。”哇!她高兴死了,罚一点点钱,一部车子好几万块钱,又回来了。这件事隔了很久,她给打电话说,车子又回来了。
我举这个例子做什么呢?你想这个事儿绝对不要能,可是它就是有可能,这叫不可思议。你认为:“我这样修能成吗?”你问我,我也主不见得能成;但是你真修了,有时候就能成。
我们想要解脱,我们想要干净。你想要干净,你也不洗澡,也不洗脸,那怎么会干净了;你要随时光,随时打整,才清洁得了。我们心里的烦恼、心里的垢染,你想顿断,一下就清净,像六祖大师一闻就开了大彻大悟,这要善根深厚。刚才我们有些道友就在研究开悟的契机,这要渐渐来,有渐悟,有顿悟。神秀大师的方法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渐修,这个方法不是错误的。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渐修,一种是顿悟。顿悟,得从渐修来的。神秀大师是北方人,后来做国师,南能北秀,神秀大师是渐修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那个方法。南方就是惠能大师,像惠能大师那样顿悟能有几人呢?还是渐修的多。如果你根基深厚,你可以顿悟。有些人,无明来了或者是业障来了,他马上就识破:“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他当时就放得下,不要经过很多过程。有些道友就不行了。一个烦恼了,好多天都克服不了。
还有,我们忆念烦恼。我这样说,大家可能不相信,谁会忆念烦恼啊?你当然不会忆念烦恼,但是你想过去的事就是忆念烦恼。明明过去的事,他放不下,有时候又把它拉到现在,想起来:“哎呀!那件事我就是做错了,我该那么做、那么做。”已经过去了,过去不存在了,你想起来就是烦恼。如果想起过去我得意的时候,很欢喜,欢喜本身也是烦恼。我们认为欢喜,但在佛教讲,欢喜也是烦恼,叫留恋过去。你看不破、放不下,怎么自在呢?这都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没有智慧,你永远不会自在的,永远被烦恼所缠缚,你怎么能得到解脱呢?
皈依三宝了,就像医生来诊脉,来检查你的身体,用X光照,看你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或者用外科切除手术,或是吃药消除,你才能好。我们的佛所说的法,有些是方法,有些是药味,你服了之后,业障就能逐渐消失。当你身体礼拜的时候,消除你的身业;当你观想佛的时候,消除的意业。这叫消身口意三业,增长戒、定、恋,三业逐渐消除,智慧慢慢增长,你就解脱了。
反过来,如果你特别懒,不大动脑筋,就是不修观,这叫不精进了,懈怠了。不修观,你智慧生不起来;生不起智慧,你对治不了烦恼;对治不了,你认识不够,内心便永远不清净。我们的心要是清净了,一切烦恼也就清净,大家必须多多观察这个道理。《经心》上告诉我们,你要这样观察之后,就生起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再依般若智慧来修,再来看一切事物,事物本质就变了。
所以古人说:“观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你最初看山是山、水是水,这是凡夫的见解。等你悟得了之后,观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了。等到再进修,观山还是山,观水还是水,你就究竟成佛,还一切事物本来面目。你虽然知道是山,但是你看到的体,不是看山的相;所以看见一个人,你看见人的性,不看人的相,你就不分他男相、女相、好的、坏的;你以是非的观点,知道是非,哪个对,哪个不对,但是你不起是非的观念,这是绝对不同的。例如我们都知道念佛、念法、念僧是对的,碰见一个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的,乃至谤佛、谤法、谤僧的,你认为是不对。
我举个例子,广东的韶关有座丹霞山,以前住了一位丹霞祖师。他为了度化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那时天气很冷。他是南方人,到了北方去,天气很冷,他就把庙里的木头佛像,拿来劈了烧了。这是“丹霞劈佛”。大家认为这是对吗?当然这是错误的,绝对不对的,但是丹霞祖师他这样做是对的。在他劈佛像烧火的时候,庙里的和尚说:“我怎么把佛像烧了?”丹霞祖师说:“我没有烧佛像!”“你刚才劈了烧了,你还不承认!”丹霞祖师说:“我不是烧佛像,我是在这里找舍利!”他说:“木头里怎么有舍利?”“木头里没舍利,我再烧一个。”丹霞祖师要度他,因为他太执著了。
丹霞祖师是对机的。要是遇见我们,丹霞祖师不会领我们去烧佛像,他会领我们磕头拜佛。但是面对那一个人,要领他拜佛,用不著你领他,他自己会拜,因为他拜得特别执著。直到因缘成熟,丹霞祖师这么一烧,他那么一说,就开悟了。
所以一切法,就看你怎么用。如果你要用,得会观,我们就是…
《梦参老和尚开示 4 观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