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開示 4 觀心

  觀心

  我上次跟大家講過,我們受了叁皈依,應該行持叁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行待過程中,我們要對治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存在的問題。因爲這一切問題是由我們自己心裏産生的,一切諸未能都由我們自己心裏産生。就是說我們對一切事物的看法,認識上不同,不能夠統一,就有爭議。我們自己的心就不能夠清淨,心不能清淨,我們就得觀察觀察我們的心。

  皈依佛之後要修行。我上次告訴大家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但是有些具體的事情上,你昨用具體的方法去分析、觀察,才能夠克服所存在的煩惱、所有的過患,這就需要觀。觀是修行的一種方法,要觀心。怎麼樣觀呢?當你有煩惱或幹你要發脾氣的時候,或者是你心裏受到外在客觀環境的引導、影響,有的時候是從你自己的內心裏頭生起的煩惱,總共有這兩種情況。

  從你內心生起的煩惱,以及外在環境影響所生起的煩惱,這兩種煩惱略有區別。比如人家罵你或者是侮辱你,就是不合乎道理的,加諸你身上的一些事物,這是外在環境來的。要是你自己的內心,無緣無故,好像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有時候是你不可理解的,或是你憶念過去想到某一件事情,你心裏生起煩惱來了,或現前有所求得不到,生起煩惱來了。那麼,這種煩惱是你自己內心生起的。比如你起貪,起嗔恨心,起一種邪見,邪見就是看問題看得不正確,這就是貪、嗔、癡叁惡,你要隨起隨對治,對治的時候,就是觀心。

  我們前面講了叁寶,你要用叁寶的功德,用叁寶所教導我們的來對待。就舉寶爲例,在法寶所提到一些問題,你要用那個法義來對待你現行所起的一切。比如說我們貪欲心很重,你要觀想身體,觀想人身的不淨。人的好、壞、美、醜,都是你自己心的分別。我們就是一層皮,包著裏頭的血肉;如果把這層皮換了,沒有什麼好、醜。還有,什麼人最美啊?跟你有情的最美;沒情的,他再美,你看著他不美了。這裏頭有一個前緣、前因。你要這樣的思惟、觀察,你的內心就漸漸的明了。

  所謂觀就是“生明”的意思,明就是智慧。因爲有了光明,你才能夠認識一切事物。比如說有燈、有太陽、有月亮,有了這叁種光明,你才能夠看清這屋裏是什麼。如果我們把燈關閉,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也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你還能分辨出來什麼呢?房屋的事物你都分辨不了來了。所以你必須得到漸漸明。

  這種明是怎麼産生的呢?要靜。怎麼樣才能靜得下來呢?要觀。這是連貫的。如果你發米、發脾氣,煩惱來了,是很熱鬧的,你要對治它。你要觀想,爲什麼會生起煩惱?比如說小孩子不聽你的話,你就會生起煩惱。你要他這麼做,他偏那麼做,你認爲他所的朋友是壞孩子,你要他不去,他就氣得要死,非去不可,那麼你就煩惱,他也煩惱。這就是觀察了,你知道方法不對,應當想辦法,讓你孩子能夠真正聽你的話。你必須想很多方法,不是硬性的,例如你打他,或者你管他;你反而要隨順他,之後輔導他,使他改正。

  當我們內心生起煩惱的時候,你要靜下來找出原因。“我爲什麼要生煩惱呢”佛教導我們一切諸法皆是假的,你要好好觀察一下子。在觀察思惟當中,你會産生一種智慧。你産生這個智慧是你性本具足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産生,你會漸漸的清淨一點,這個時候你就能信得佛所說的話,不然佛所說的話你聽不進去因爲你的信心沒有力量,也就斷不了煩惱。

  具體說,當我們無緣無故被人家盜去一筆錢,或者是人家偷了我們的車子。你會很煩惱,任何人都會煩惱的。你可以用兩種想法來減輕你的煩惱,你認爲:“他偷車,我欠他的。假使他沒有偷我車,我開車也許要出大車禍,也許把命丟了。他偷去了,我就撿回一條命。”如果這樣子想,你還感覺到很劃算,你就愉快了,不會生煩惱。如果不這樣想,認爲他偷了,你會很煩惱。

  但是,假使你又能念佛,或者念菩薩聖號,這個事情就從另一個角度變化了。在紐約我有個弟子,她以前跟我拜忏拜了幾年。她是個姑娘,還沒有好對象,一心想成家;雖然信佛,還想有個佛的伴侶,想找一個也信佛的愛人同志。一個女人修行不方便,有障礙,如果有了一個如意丈夫,也信佛,兩個共同修,不是很好嘛。她爲這個拜忏,拜了幾年,找到一個男道友,而且也是在我那裏拜忏的。一個男道友,一個女道友,兩個拜忏結交朋友了,他們就結婚了。結婚沒多久,他們新買一部大車,價值幾萬塊錢美金,停在門口。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兩人都很煩惱。這時候我已經不在紐約,她跟打個電話,說車丟了。我就跟她說:“丟了很多,你們倆結了婚,也沒做什麼供養,你就拿這個供養衆生。誰偷你了?有兩種,一種是你欠他的,一種是他幫助你減少你的禍患。你就這樣想。這樣想,你漸漸就通了,就不煩惱了。”她說:“佛菩薩要加持我們這次所受的損失啊!”我說:“你再求菩薩加持,你這邊丟了,那邊會撿到,也許沒有丟。”她說:“可能嗎?”我說:“你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可能,沒信心不可能。”

  他們聽我的話,就拜忏了。事情了一個月,警察局找到他們,要罰他們的款,就是罰他們這部車子的款。他們很納悶:“我們這部車子丟了很久,怎麼罰我們錢?”警察說:“你這部車子孫什麼時候丟的?我們給你拖到警察局去了!因爲你停的地方不對。”哇!她高興死了,罰一點點錢,一部車子好幾萬塊錢,又回來了。這件事隔了很久,她給打電話說,車子又回來了。

  我舉這個例子做什麼呢?你想這個事兒絕對不要能,可是它就是有可能,這叫不可思議。你認爲:“我這樣修能成嗎?”你問我,我也主不見得能成;但是你真修了,有時候就能成。

  我們想要解脫,我們想要幹淨。你想要幹淨,你也不洗澡,也不洗臉,那怎麼會幹淨了;你要隨時光,隨時打整,才清潔得了。我們心裏的煩惱、心裏的垢染,你想頓斷,一下就清淨,像六祖大師一聞就開了大徹大悟,這要善根深厚。剛才我們有些道友就在研究開悟的契機,這要漸漸來,有漸悟,有頓悟。神秀大師的方法是“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漸修,這個方法不是錯誤的。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漸修,一種是頓悟。頓悟,得從漸修來的。神秀大師是北方人,後來做國師,南能北秀,神秀大師是漸修的,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個方法。南方就是惠能大師,像惠能大師那樣頓悟能有幾人呢?還是漸修的多。如果你根基深厚,你可以頓悟。有些人,無明來了或者是業障來了,他馬上就識破:“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他當時就放得下,不要經過很多過程。有些道友就不行了。一個煩惱了,好多天都克服不了。

  還有,我們憶念煩惱。我這樣說,大家可能不相信,誰會憶念煩惱啊?你當然不會憶念煩惱,但是你想過去的事就是憶念煩惱。明明過去的事,他放不下,有時候又把它拉到現在,想起來:“哎呀!那件事我就是做錯了,我該那麼做、那麼做。”已經過去了,過去不存在了,你想起來就是煩惱。如果想起過去我得意的時候,很歡喜,歡喜本身也是煩惱。我們認爲歡喜,但在佛教講,歡喜也是煩惱,叫留戀過去。你看不破、放不下,怎麼自在呢?這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沒有智慧,你永遠不會自在的,永遠被煩惱所纏縛,你怎麼能得到解脫呢?

  皈依叁寶了,就像醫生來診脈,來檢查你的身體,用X光照,看你的毛病出在什麼地方。或者用外科切除手術,或是吃藥消除,你才能好。我們的佛所說的法,有些是方法,有些是藥味,你服了之後,業障就能逐漸消失。當你身體禮拜的時候,消除你的身業;當你觀想佛的時候,消除的意業。這叫消身口意叁業,增長戒、定、戀,叁業逐漸消除,智慧慢慢增長,你就解脫了。

  反過來,如果你特別懶,不大動腦筋,就是不修觀,這叫不精進了,懈怠了。不修觀,你智慧生不起來;生不起智慧,你對治不了煩惱;對治不了,你認識不夠,內心便永遠不清淨。我們的心要是清淨了,一切煩惱也就清淨,大家必須多多觀察這個道理。《經心》上告訴我們,你要這樣觀察之後,就生起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再依般若智慧來修,再來看一切事物,事物本質就變了。

  所以古人說:“觀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你最初看山是山、水是水,這是凡夫的見解。等你悟得了之後,觀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了。等到再進修,觀山還是山,觀水還是水,你就究竟成佛,還一切事物本來面目。你雖然知道是山,但是你看到的體,不是看山的相;所以看見一個人,你看見人的性,不看人的相,你就不分他男相、女相、好的、壞的;你以是非的觀點,知道是非,哪個對,哪個不對,但是你不起是非的觀念,這是絕對不同的。例如我們都知道念佛、念法、念僧是對的,碰見一個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的,乃至謗佛、謗法、謗僧的,你認爲是不對。

  我舉個例子,廣東的韶關有座丹霞山,以前住了一位丹霞祖師。他爲了度化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去,那時天氣很冷。他是南方人,到了北方去,天氣很冷,他就把廟裏的木頭佛像,拿來劈了燒了。這是“丹霞劈佛”。大家認爲這是對嗎?當然這是錯誤的,絕對不對的,但是丹霞祖師他這樣做是對的。在他劈佛像燒火的時候,廟裏的和尚說:“我怎麼把佛像燒了?”丹霞祖師說:“我沒有燒佛像!”“你剛才劈了燒了,你還不承認!”丹霞祖師說:“我不是燒佛像,我是在這裏找舍利!”他說:“木頭裏怎麼有舍利?”“木頭裏沒舍利,我再燒一個。”丹霞祖師要度他,因爲他太執著了。

  丹霞祖師是對機的。要是遇見我們,丹霞祖師不會領我們去燒佛像,他會領我們磕頭拜佛。但是面對那一個人,要領他拜佛,用不著你領他,他自己會拜,因爲他拜得特別執著。直到因緣成熟,丹霞祖師這麼一燒,他那麼一說,就開悟了。

  所以一切法,就看你怎麼用。如果你要用,得會觀,我們就是…

《夢參老和尚開示 4 觀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