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开示 3 生起决定的信心▪P5

  ..续本文上一页不大,为什么?因为你力量不够,你必须得修。

  我们每位道友,你想帮助人家,你自己必须做。你做了,才教人家做,听的人分外信得进去。如果你自己没做,你老叫人家做,那个人就起怀疑:“灵吗?灵,为什么你不做?那一定有不灵,不灵你还告诉干什么。”这里头含著很多问题。所以你闻到哪一法,你一定要体会、要做,并不是你做了一定成功,你要是做得不成功,只要在路上走,它也产生力量,这样子你才能利益自己、利益他人,自他两利。

  若是闻了法,你不去做,没作用。那种作用只是闻的功德,没有做的功德。要是修了,你说出来就不同,因为你亲身体悟过。如果你说这本水是热的,别人不相信,“不然你喝喝。”他一喝是热的。人家就相信了。为什么?摸索这水究竟是热的、是冷的、你没喝过,你也揣想大概是冷的;“大概”,一“大概”就不行了。自己虽然不能亲自完全证得究竟,你必须有个相似的觉悟,你跟人解说,告诉人家,人家才相信。

  因此,你信了三宝之后,念佛、念法、念僧,劝人家念佛、念法、念僧。之后,你自己也得到利益了,人家也得到利益了,一直能达到究竟成佛。受你度者,一定跟你作为好道友,共同修行。这就是你信了三宝、受持三宝。乃至修行,所得到的效果。

  从效果上,再验证你的初心。有了效果,你想:“这条路,我走对了,我最初的发心,一定是正确的。”之后,你再检查;“我的心哪里还有不正确的,是精进心不够吗?我不够精进吗?我正知正见不够吗?我观心的方法不对吗?”这个时候你有了智慧,你可以修正,那样子你就更准确了。这就是信三宝、皈依三宝,修行的效果。

  只是这样子还不够,我们必须得到解脱,解脱了就是无挂无碍。《心经》上大家都念过:“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怎么才能心无挂碍呢?你要把你的心清净一下。心里清净,就没有杂染了。要观你的心,观看你这个心是不是清净?观看你这个心跟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是不是对?跟佛所给我们制定的,要我们去做的,我做了没做?这样子来做,你就渐渐进入了修行解脱的道路,你就是修解脱的一位修行者。

  你就渐渐进入了修行解脱的道路,你就是修解脱的一位修行者。

  这一点,我跟大家说清楚。凡是学佛的人,都是都解脱的,不会到这里找烦恼的。到这里是学解脱的,本来在欲家的绳索已经很多了,没法解脱,一信佛,又增加了很多绳索。在俗家没解脱,信了佛,又增加很多佛教的绳索,这样子不合处佛所教导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多的道友,指责别人衣服没穿整齐啦,掌没合好啦,磕头没磕对啦,一到寺庙,老师姐或是老师兄对你说:“哎!你竟然没做对啊,这样子不如法啊。”这也不如法,那也不如法,要是初信佛的道友进来,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他不晓得怎么才对。这个师兄这样说,那个师兄那样说,念佛就念了好多种声音。这是不是解脱道?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佛、眼观鼻、鼻观心,能够心口全一就对了,管他什么声调。“这个不合乎梵音”,你也不是印度人,要合乎梵音干什么?你念的梵音对吗?早变了,都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佛在世时候的音调,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民族,语言都变了,印度会没变吗?非得梵音,或是哪一个地方的才是真的,别地方的都是假的,这样的观念对吗?我想你们会有智慧才对。但是也有些有智慧的人,他就要这样做。今天这个师父这样说,明天那个师父那样说,让初信佛的人无所适从,究竟谁的对啊?

  有人问到我说:“师父啊!你们谁说得对?”我说:“你看一看佛说的。你想学什么,把那部经拿来,佛说的才对,其余说的都不对。”我再说:“你问他们,他们要是有有一位出家人说:“佛说的不对,我说拜他为师,佛不要了。”无论哪个人,只要是佛弟子,“佛说的不对,我说的才对”。没人敢这么说,事实上,他可是这么做的,把佛所教导的搁到一边去了。

  师心自用,我的心就是我的老师,也就是你们的老师。“你照我的做就好了”,这类人很多。我们学佛的人,是求解脱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不是来找烦恼的。懂得这个原理,你就照这样子去。师父教我什么?解脱就好。

  我就怕条条款款的加了很多。佛是制很多戒,你只要是杀、盗、淫、妄、酒,根本戒不犯,我认为就很好了。有些戒条的条文,对你不适合。所以我说比丘、比丘尼戒、八关斋戒、都没有什么大出入,因为那几条戒,大家都可以做得到,东方、西方都一样的。

  刚才有道友问我吃肉的问题,这也是个问题,现在有些人就是争这问题,没必要争。若我不是为了口味,也不是为了享受,也不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这样吃荤的话,不犯戒。我吃肉,我没有肉味,不是吃肉的,我吃肉的时候不做众生想,我也没有看见啥,也没有闻见啥,也没有听见啥,它也不是为我杀的,我不负责任,你要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是怎么个事情,佛在世时在家都托钵乞食,佛不准自己做,你托钵乞食就是到人家去要饭,你说:“我不吃这个,我不吃那个,你得给我做。”谁给你做啊?你高兴你吃,不高兴,不吃算了,你走开。是这样子的。

  还有,佛说得很清楚,在《涅槃经》上说:“这是我化现的。”佛的神力化现的。“所有比丘吃的都是我身上化现的,有灾的,我都消灾了。但是我死了之后,涅槃之后,不行了,不能再吃了。”这是明训,佛的教导。南传佛教不信《涅槃经》,那是他的事情。大乘的佛弟子也不信《阿含经》。这都是错误的,大小乘都一样,佛的教导都是共通的。但是我们现在自己做吃的,你要去杀,要吃海鲜、吃什么;我说于心不忍,你是个佛教徒。这个道理不要人家判断,你自己可以清楚。

  我在西藏过了好多年,不吃荤也可以活,没问题。有些喇嘛吃荤,我问他们说:你既然吃荤,就什么都吃过吗?为什么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鸡、鸭、鱼,他们都不吃。他说:“那个吃了,我还不起啊!”我说:“还啊?”“怎么不还啊!你吃了人家肉不还人家啊?那条牛,一条牛好几百斤啊,不是我一个人吃的,大家吃啊,我还它几口就行了,我也不要还它的命。”他知道因果,他吃的时候他没有贪欲心,没有说这口味好。像我们煎、炒、煮、炸、味道不对,还要发脾气,你在理上明白了,在事上可以自己处理。

  例如说,在温哥华、在美国,都有这种情况,太太很信佛,先生不信佛。小孩子刚成长的时候,小孩子不知道妈妈做什么、吃什么。因为妈妈尽做素的,小孩子老是有意见,或者先生也发脾气,她怎么办?“你应该给人做著吃啊,你不杀就好了,你在那边买别人杀的,你给你们吃,你没有吃。你给他们吃的时候,你不是佛弟子嘛,你念念往生咒,念念六字大明咒,念念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念给这些吃的东西,跟它结个缘:“你别再生畜生了。”你把它给度了,你活的人也不烦恼嘛,死的动物都得到你的超度了,都能结个缘,这不很好嘛。“她说:”绝对不行,我是佛弟子,我不能。”这样太固执了,这是找束缚,你信佛也信不成,你先生、小孩子给捣蛋,你怎么信,蹩蹩扭扭,对不对!要有智慧啊。有智慧的人,学法学什么的他是解脱的;没有智慧的,越学越糟糕,越学毛病越多,越学越束缚。

  有的人跟你讲几个老和尚,这个和尚是我师父,那个和尚差一点,那个和尚好像没有我师父道德高的。你的功德还没修好,罪已经造成了。你在三宝里面这样分别,哪个道德高?哪个道德不高?三宝平等的,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因为你的福德只能这样子,你就求菩萨加持你好了,不要起分别心。

  我们经常说:“我怎么没感应?”因为你对三宝不恭敬,拿著佛经甩甩搭搭,对三宝要本不恭敬,你能得到法加持?能开智慧?不可能!前天我跟在家讲了,佛经来得不容易,如果恭恭敬敬,诚则灵。有些弟子就是对著佛像也是这么甩甩搭搭的,把观世音菩萨,或是哪个立像,都供到客厅去来到客厅的人也有烧烟的,也有干啥的,对著佛像二郎腿一翘,佛可还在那儿站著。就是你的老父亲在那儿站著,你坐那儿跟别人闲聊天,叨个烟卷,你感觉过意得去吗?所以你怎么办呢?立像,请到你磕头的地方;坐像,你要靖到佛堂,客厅不要搁,这是我的建议,你们自己参考。不过我认为,你好多福德丢掉了,你怎么能求感应,佛陀怎么加持你。佛菩萨是平等的,这就是好的啦,你还要求加持得吉祥啊!

  你对三宝一定得恭敬,对僧人我不说,对佛、法两宝,要恭恭敬敬。现在有二宝弟子,在大陆有很多二宝弟子,信佛信法不信僧。这样一来,你也没信佛也没信法,为什么呢?佛说的三宝,短了一宝,谁来传法啊?若是没有那些老和尚传下来,法早没有了。有些老和尚用他的生命来认法,用生命来换取法的存在,你为什么不尊敬他?这样子想修解脱道,很难。想修解脱道,只请一个扳依佛、皈依法,你就解脱了吗?

  皈依佛、皈依法、扳依赠,你皈依好了,以真正的净心、精选的心来观想,你会产生明净的智慧,确实能解脱,这就够了,如果你再加诵大乘经典,不管哪部经,跟哪部经有缘,最初你遇见哪部经,这是引你入佛门最有缘的,一切经典中,你最初听到哪部经,这是你入佛门的因缘,我初学就是从《华严经》入的。有的意思包容一切,尽管你任何法,你只要知道“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这就是《华严经》的意义。你不管讲哪部经,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就行了。这就是《华严经》第四会夜摩天官觉林菩萨赞叹佛的最后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圆盂受法,无法不圆。”若你用圆的器皿,你倒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感觉都是圆的;如果你用方的器皿,你倒什么都是方的;你把圆融的大菩萨心、法界心,什么道理不是圆的?有什么小乘、大乘?什么叫显?什么叫密啊?

  《华严经》有很多咒,密宗因《华严》,法相宗因《华严》,都是很根据的。你看看各个的教,它依据什么经,你就知道了,那部经说的是什么义理,不就很显然了。

  要看个人有好大的智慧,你不得到好多的解脱;没有智慧,你就束缚。谁束缚你啊?你自己束缚你自己,你会自己找些绳索给自己带上,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佛教导我们的,都是解脱的。

  所以戒不是束缚,戒是把那些扰乱你道业的,用戒把它都排除的,你就解脱了,你就成道了。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我们回向一下。“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法界有情众,同生极乐国”。这首回向偈里头有一句“若有见闻者,同生极乐国”,我感觉“见闻者”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没见到的,有没闻到的众生,我们就不要他见、不要他闻了,现在改为“法界有情众”,反正法界之内一切有情众生都要生极乐国,这是大家希望的。

  

  

《梦参老和尚开示 3 生起决定的信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