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说的这些境界,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吗?恐怕没有。有很多人在道教里面,求鬼神,供养很多神。那些鬼神他自己的障碍都很多,他自己没解脱,障碍重重的。鬼神也害怕,并不是鬼神不怕啊,鬼神畏惧啊,当五衰相现了,他恐怖得不得了。当他要死了,他自己都知道的,花冠萎靡,自己厌离,身上出一种臭汗,过去的一切都没有了,他的眷属都离开了。他知道要死了,非常恐怖,他的嗔恨民、烦恼特别重。
有些鬼神的嗔恨心比我们还重,这些鬼神就包括罗刹。罗刹过去因为持五戒行十善,他才能够生到天,他的福报是跟天人、跟帝释诸天一样的,只是他的嗔恨心特别重,所以他堕入罗刹道。但是他们自助都不暇,你们要是有点什么灾难了,就给他烧香啊,杀只鸡啊,他能给你免难吗?只有皈依三宝。否则的话,你自己的轮回永远止想息不了,六道轮回永远止息不了,业障越来越增长,所以必须皈依三宝。
我们懂得这种道理,就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三形容词。我们都有朋友、亲戚、你就得解脱了。”他说:“为什么要皈依啊?”你就把我讲的给他讲一下,有善根的人一听:“还有这么深的道理,我要皈依。”
皈依之后,我们经常说怎么样受持、怎么样修,这也是个问题。受了三皈依,你开始修,这就要受戒了。三皈依本身就是戒,你另外受的杀、盗、淫、妄、酒叫五戒,三皈依本身就是戒。
皈依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一切的鬼神邪说都不能皈依了。还有,你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恼害众生,这点特别注意。不能恼害众生,经常布施众生欢喜,给他们快乐,不让他们由我身上生烦恼,这是第二点。你再不能跟外道一块儿住,因为刚受完三皈依,你的道力不坚定,你不要跟邪魔外道一块儿住,你住了恐怕会退失道心。
这三种戒律,你失掉一种,三皈依戒体失掉了,就等于破了戒;破了戒,三皈依没有了。这不像菩萨戒,三皈依随受还可以随失。在你受三皈依的地候,你的心里头必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有个希求心。要是半信半疑,你不要受,你得不得利益的,秘须有坚定的信心。
师父问你话,你不能说假话,对三宝不要谄媚,对鬼神是谄媚,对三宝不是谄媚。对三宝是纯粹恭敬的信心,不能夹杂著谄媚心;如果是谄媚心,是不得戒的。什么叫谄媚心呢?像谄媚鬼神,“我供养你水果,给你点支好香,希望你加持我啊,你可要照顾我一下。”认为“我供了香,你才能够加持我“,你心里这么想,或者”对三宝也给个红包“。供养要有,不论多少,心里是清净心供养三宝。净心就是欣乐心,没有谄诳,没有虚假,对下不骄,以上不谄。凡是对上谄媚的人,要是见著什么,不是真心啊,点头哈腰的,好像自己很虔诚的样子,这叫假心、谄诳心。凡是对上头谄媚的,对下头一定骄傲。随时都要消灭亡个心,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在你所信仰的事物跟前去秉受三皈依。
在你受三皈依的时候,念了佛,你就认为是佛降临了。为什么我们要一心奉请本师释加牟尼佛啊?就是说我们请来了真佛,这个佛像还不是真的,你对它还没有产生至诚恭敬的心。我们要一心奉请,请佛来降临。拜忏的时候,每一尊佛、第一尊菩萨,为什么要三请啊?表示恭敬到诚,要这样来敬礼。
奉请诸佛之后,对著法,法是佛所说的,一切诸佛都以法为师。对著法,你心里头一定这样想:“我是学著正法,我是以法为师的,佛怎么样说,我一定怎么做。”我们一般人都没有做到。就是受完了三皈依,你从此有个念三宝的心,念念不忘三宝。有的人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法、皈依僧”出了门就忘了,再隔上几天,早把三宝忘了,所以距离三宝就越来越远。
应当受持的,应当止的,就叫戒。戒有两种,第一种叫“止持”,你不做了,就持戒了;一种叫“做持”,你非做不可,不做就叫犯戒。我刚才讲的不皈依外道天神、不恼害众生、不与外道共住,这就叫止持,要止住,不去做了。我们说的三皈依、敬礼如来、薛敬如来、恭敬诸神、依教奉行,这叫做持。做的必须做,止的必须止。
对现前的僧众,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论比丘、比丘尼,现在的僧众,他怎么坏,因为你是佛弟子,看在佛面上,不要议论他的是非。我恭敬他是僧宝,对于他的是非,他有他的戒律,你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当做圣僧看待。
礼佛的时候,对释迦牟尼佛的个,当作已经请来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转,你要这样的恭敬佛、法、僧三宝,特别是对于法宝。我们很多道友,拿著法宝不恭敬,就像著一般书一样,不能够拿到下身,拿个经书甩甩搭搭的,应当端正;再不干什么,你也要搁在上身,不能捧著。如果你包包里头装著经书或者佛像。你不能这么甩甩搭搭提到下身,这样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护法神非常嗔恨这种不恭敬的态度。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至于后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抉择,也不用批驳他,你批驳、辩驳,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烦恼,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宝。
你知道法宝难得到什么样子吗?以前我们中国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师。还有,唐僧之后的义净三藏法师。还有,玄奘之前的法显法师,那是最早的,法显法师八十岁才到印度去取经,他回来之后翻了很多经。
在唐朝的时候,义净法师看见有很多人对经典不大恭敬,他就写了两首是晋末的时候,五胡乱华的宋国。“高僧求法难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说是后来看经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换来的。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古来人得一本经,真是当实。现在人得一本经,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古人得一本经,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诵啊。之后,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就证道,很快就开悟,很快就行了。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
这首诗是说去取经的时候,好难啊,路途非常的远,万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飞机,而是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美国,飞到温哥华,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还感觉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过海要用船,没有船怎么办呢?怎么漂呢?弄块木头,或者弄只筏,困难得很,不是这么简单。所以你要听到他使用的形容词,路又远,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时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这样冷啊。热的时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高温四十多茺,冰是零下几十茺。一天之中,零下几十度,高温几十度,你想一想,那种日子怎么过。
还有,每位大理由要去行脚的时候,晚上一定还要念经,一定要持诵,还要修行。有进修没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难。大家看看玄奘法师就可以了。义净法师也有一部书,法显法师也有一部书。玄奘法师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家经常看的《西游记》不算数。他们都有笔记,看他们每天走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知道经的宝贵。
义净法师尊重我们大家都是贤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贤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贤而有德的人,读到佛经都是贤而有德的人。如果这个道理你没明白的话,往往将经轻易看,你也不重视这个法宝,看得很轻。
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虽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么念就够了,何况你再念(普门品)、《金刚经》、《弥陀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如果说你的业障很重,你能够这么的来念三宝,自然就能消除业障。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你自己看佛经,你就想要往里头进了,这是真正入佛门,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会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的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患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
你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灾难才能进来;如果你念念都念的进修,魔障进不来。你可别给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涵义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拿串彀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你应当做什么。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来越好,客户也好,自己圆融了,生意也兴盛,身体也健康,何乐而不为。我们有好多人,当你要发气了,想一想三宝。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有的道友说:“我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散乱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说:在这个时候,你大声念几声,想想三宝,想想你所念的经,你在…
《梦参老和尚开示 2 皈依的因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