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达到,不能想歪门邪道的。他就念了,连饭都不吃的念。哈!过两个月,女孩子主动找他,愿意跟他交朋友,也达到结婚的目的了。我说这个心理清净不清净,主要是不超出人类所应当具有的正知正见,想邪门歪道搞不正常的那不行。求子女这卦相上也有,或者将来要再受生,得个好父母,带我行正道。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
无论占什么总是恶的,因为自己业太重了。
“所求不得,
轮相都不相应。
“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
像这类人,业障很重的,放不下,又忧愁又恐惧都是挂碍,所以怎么能没有恐怖呢?睡不著!白天吃不饱饭,心里害怕。
“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
怎么办呢?念我的名字能够至心念的。
“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现生就在这个时候,一切恼害都不到你头上来。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竟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下卷讲一实境界、二种观行。一心二门。一实境界就是一心,二门就是“真如门”和“生灭门”。真如门讲“体性”,生灭门讲“妙用”。我们上卷所讲的这些境界,都是依著一实真心而起的,由此而缘起的再回归到真心。这个境界就是无境界的境界,妙有非有,即是性空,其义理很难懂。上卷专指对钝根说的,业障很重,善根浅薄,疑心又重,净信生不起来,因此坚净信菩萨就请求地藏菩萨设此轮相之法。轮相法是一种方便,我们须知此乃为了把疑惑除掉,障碍消失入佛道的方便。这个佛道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道,心即佛故。我们大家说信佛,有人还真信佛,可是没明了信佛是信自己。佛叫佛陀耶。我们翻成“觉”或是“明白”,就是真明了,真觉悟,也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佛。我们虽然对自体相用不能施为,但体还是和佛一样的。所以坚净信菩萨在上卷求开示,教我们要除疑障,这还只是初步。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大乘这个“方便道”怎样进趣呢?假使将来未世也有善根深厚之人也想发心成佛,该怎么办呢?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在末法时期还有这一类众生,想求大乘,不得少为足,那就应当先知道所行的根本之业。什么是根本业呢?就是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要信,这信是修来的。修了信,因为信了,就想明白,明白就是解。解就是知道如何修法,如何做。因为解增长了,就入了菩萨种性。我们如果受了菩萨戒,就是入了菩萨种性。但入菩萨种性很不容易,这得有个方便。凡发心利益一切众生的这类众生,应当知道根本是一实境界,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不仅占察经如是说,华严经也如是说,百部大乘经典都如是说。楞严经讲的进趣方便,法华经讲的进趣方便,怎样的进趣方便呢?就是把心分别开。真如门一时入不进去,就先在生灭门入。这生灭门有九相: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我们被业所系,所作业系住我们,或是障碍我们,我们想要断业、断果,就要明白这业一定被束缚,不造业不起惑,就系不住了。起业得业果,要如何不起业呢?不要在名相上执著,不要著名字相,一有名字就有执取相。执取相如何来呢?就是分别心相续不断,因此必须断执取。我们所有的名字都是假名,想想看一生下来,父母给我们取个名字,就是我了。人家叫这个名字,就答应了。人家叫别的名字,与我无关。这名字是假名,能不能改?当然能改。人长大了就自己改了。入学校有学名,自己再取个别号,像弘一老法师有一百多个名字,妙音啦!演音啦!名字多了!弘一仅仅是当中一个。想起什么事情,就取个名字,究竟那个是他?都不是!
可是人对贫富、老少,好和不好怎会不执著呢?好的去求,不好的要舍,因此就造业了,就没有依著根本了。把这些都消失了,根本自然显现。这段经文主要的就是说根本就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没有名字,就是我们的“清净妙心”。有时在性宗里叫“如来藏性”,在相宗里叫“阿赖耶识”净分,在法相宗里就是清净识了。唯识相无他物就是一实境界。不过地藏菩萨另有解释。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
这几句话我想我们在心经,或者不止心经,在大乘心地经、大庄严经,乃至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这几部经里所言的究竟意,就都在这一段里了。因为体同了。这理解清楚了,一切大乘教义都清楚了。四教讲一心三境、华严经讲四法界都是一样的意思。楞严经讲的“妙明真心”也是一样的。什么呢?地藏菩萨说,众生心体就是现在的一念心,离开这个就什么都没有了。众生包括法界内,十法界都是这一心,十界众生,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牲,同是这一体。迷了就叫“众生”,悟了就“成佛”,都是这个体。这个体是没有增减的,乃至变成蚂蚁,变成极微小的生物也是一样。这个意思我们大家天天都在念,但是真正明白了没有呢?不懂!这样说也许不对,但我认为大家是易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离分别故就是这段话。那么多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从什么时候呢?从无始,说不出个起头来。佛也是这么说的,无始无终。但终还是有的,怎样终呢?惑断尽了,心体显现就终了。本来我们的心体就是不生不灭,清净无为的。那么现在为什么不同?因有障碍了,原来是无障碍无分别的,离一切分别,但是后来一念不觉生三相,业就生起了,到了生灭门就有障有碍,就不自在了。
所以我们假使一明白,信就是信自己,佛就是要我们这样信的。那么像有何用呢?没有像引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信仰。假的可诠释真实之理,名字是假的,可以改,但改之前叫梦参就代表我。心里一定要明白,这是诠实体的。一实境界就是无二无别,十法界就是一个一实境界。在华严会上:一实境界的那段经文是对著大菩萨说的,所以把这一实境界扩充的更为淋漓尽致,随拈一法没有不是一实境界,这就是华严境界。但是要说观呢?空、假、中三观。这些名词虽然很多,但都还没解释,只是标名而已。我们先要知道这心体是什么样子的?是清净的,无障无碍的。这就是众生心,人人皆如此。我们先要这样信。现在也不要求别的,要求信。信而后求解。不仅地藏经上这样说,华严经第四会觉林菩萨赞叹诸佛功德那一段话,就说我们心能造一切,能幻化一切,这个心和佛是一样的。说心佛与众生无差无别,要想成佛究竟,认识“心”就好了。说的很容易,但这“心”可不容易证得。我们现在这个思惟分别心当体即“真”。没有这个“假”,显不出这个“真”来。这也是真的作用。圆觉经讲一切众生皆能证圆觉。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一看,他说:“众生皆有佛性,都和我一样。”那才叫“真正明白”。这个意思我们慢慢学。所以现在掷十轮时,要自心了自心,知道这一切轮相都是一心所现的。我最初和大家讲地藏菩萨,地就是我们的心地,藏就是我们的性海,心地谁都有,性海谁都具足,也是释迦牟尼佛,也是文殊师利,也是观自在菩萨。心就是众生心量,广阔无边无法形容。大家看下一段经文就是讲这心的量。
“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我们且不说真心,就用妄心想一想,大家如果闭上眼睛想一想,不论从什么地方来的,一回忆北京就在跟前,台湾也就在一念中,整个地球也都是如此。如果观想熟了,一念之间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世界,北方不空成就世界,全在一念之间。再说我们的阎浮提、娑婆世界、三千世界也都可以晓得了。我们以一个佛国土为一粒沙看,印度恒河沙有多少?三千世界有好大?有一百亿个太阳、一百亿个月亮,这才像是在太空中或大海里拈出一颗沙子粒那么大。这样的境界说起来好像很玄,打个比方,那时候我从上海坐飞机到洛杉矶,横渡大西洋,如果没来过,过去在想像中,坐轮船要坐好几个月,飞机算是超时代了,一夜之间十四个小时就到了,可是比心里所想的,那就慢多了。人家说无线电一打开,电波能绕地球七圈半,我说我们心灵一打开,不要七圈半了,想到那儿一念就去了,别说佛菩萨,就是舍利弗,目犍连也一样。但是阿罗汉得入定,不入定不行。菩萨就可以不假思惟、不假作意就去了,所以说圆满十方。假使我们用心量想,凡是我们到过的乡村,走过的角落,坐下来一想一念之间就圆遍了。不管七十岁、八十岁,想想从记事那天起,一切都显现了,不是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吗?几十年事情就这样一下子展现跟前,这还只是妄心,不是真心,要是真心那就限即无限,进入空义了。所以要用智慧、用甚深般若一照,就可形容现前一念心。
一相是形容无相的意思,没有相对的,所以叫做一相。同时还不变不异,这就不容易理解了。像人是从小孩变大了,怎能说不变呢?小时候的相片拿出来和我现在比,绝不会是同一个人,每个人都如此,会变的,会异的。怎么会不变呢?在楞严经上佛问波斯匿王:“你今年好大岁数?和以前一样吗?”波斯匿王说:“不一样,老了!”佛就说:“你小时候看恒河水和现在看还是一样,这个见变了吗?”“没有。”所以…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