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这要用八识、用法相宗、用三论宗的空义讲四法界、用四教的三论讲,都讲的通,千经万论涉及太广了。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一切法空,一切境界相都是空的。前面说薰习因缘,因缘也是薰习妄境界。因为法由心中生,心里起了分别心,所以种种法都有了。如果没有分别心,一切也就没有了,这就是般若智慧。但可不是把这些都消失了。不是把这些都烧毁就没有了。法在生的时候就知道它一定灭,现在它就是空的。这成个什么境界相呢?把门锁上也进得去,墙也出得去,这个境界还是不容易通的。要是通了,要是没有觉知,那十方三世一切分别境相都没有了。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琉璃光世界都没有了。这些都是对机的。有这些众生,有这些根基,就有这些法门。这个道理大家要反反覆覆的想。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必须得假外缘,这就是佛教说的缘起性空。一切的佛法离不开缘起性空。缘起则生,缘散则灭,(单有一本经是讲缘起性空的。)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必须得假藉他有。他是个缘,没有他的因不行,这叫自他和合。有些因缘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头,木头是无情,人和木头能合吗?体不同故,不能合。讲缘生义理分析起来太多了。
什么是一切法的根本呢?一切法是因缘生,因为有妄心,内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没有妄心,知道都是假的,外头也无一切法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里头还有个问题,依文字这样讲不行,说我心里没有了,就真的没有了吗?说无自无他,啪!!啪!!给你两耳喳就冒火了,还有没有呢?楞严经讲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成就了我们一个人,这其中的识,认为把地水火风和合成的整件就是我了。到了分离的时候,四大有一处消失了,另三大也就跟著死亡了,就像我们人这个身体没有空气能活著吗?为什么华严经要讲空是建立妙有上呢?其实人的五脏六腑各各都是空的,不能连在一块,解剖医生就能理解这个,如果全沾在一块就完了,必须有空隙。像我们的心脏、肝和胃。脾和肾都是有空间的。地水火风空根,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人必须得有根,没根,识行吗?没识也不行,人没有意识就成了傻子、疯子,所以华严经讲空和识,这些东西少了一样,我们人就不存在了,死亡了。必须懂得这些义理。因为妄心有这些差别,不能够明白自己无实体故,所以认知为有。依前境界就是以前知道的事,比方说我在大陆上的事,或者我到印度所知道的一些事。以前所知道的境界,种种回忆,说有说无,说是说非,这样就生出无量无边的法,就像我们做梦一样。醒了之后想想觉得梦很好,就把自己给掺进去了,把它当成真的了。
什么是“妄心”呢?因心生境,因境生心,心生种种法,法才生种种心,这两个是相互的。这“妄心”自己是没有相的。什么是妄心的相呢?是让境界有的。就是缘念觉知前境界故。回想以前的境界和现在的境界相,像现在面前的麦克风、录音机、地藏菩萨的圣像,根据这些境界而有的。“心本无生因境有,不说应机说佛说。”就像金刚经上讲的,佛根本没说过佛,佛说法是对种种机而生的,种种心而说种种法,所以佛没有说法。跟须菩提说完了又说没说。有些人问我说:“释迦牟尼佛说过的话都不承认,一边说法一边又跟须菩提说他没说法。”我说:“最后还是没说,为什么呢?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偈子不是等于说没说吗?法不存在了,所以说没说?”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前一段地藏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诸法皆由妄想生,妄心自生,本来就没有自相,因为境界而有的妄心,自己没有自相,所以也不生什么相。但妄心里有缘想,有缘念有一切境畀,所以就叫做心。给人家做根本的,他自己没有自相,就给一切境畀相做根本。下面这段意思重显一切法为心之念, ,前, 境界依心,心依境界,是相依的,这叫具相依,虽然是此依彼,彼依此,若问那个在前?那个在后?起无先后,即两者并时而起的。这个妄心又怎能为一切根本呢?这道理不容易明白。所以者何?地藏菩萨自己争取问为什么?底下就解释了。我们可以说就是业相系的相,业相不知,真如法门不知,一心的心相就是妄心。下了解法界一切相故,因此说心有无明,这个“心”有无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心里想明,因为想明,不但没明反而变成无明了。因为无明的力因故,就是一念不觉,就是不觉意现妄境界,就转了自心,就要缘境界,一念不觉生心系的业转相,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至十地才断业相,这是很不容易的。不了法界一相,所以要起无明,因起无明故,现妄境界相,这都是互相薰习的。业越要转相,就越要分别妄境界,以无明故。一切境畀所成就是业转相之相,越演越粗,灭了也是无明的心灭了,转成现相。这些现的妄境界就是“智相”,相系相知越分别越粗,因无明灭一切境畀灭,一切境畀自己不了自己,因此境界自无明,以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而现在“一念不觉”往追“明”的那个“明”,生了“无明”消失了,追明追的这个明追不到了。
一切诸佛不生无明故,这么说成佛之后还会堕落为众生吗?不再追求明,也就无灭了。无明生就有无明灭。不依无明生,也不让境界灭。所以无明生境界,从本以来一切境畀相就没有生,也没有灭,叫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所以说一切诸法都让著心为本的。
我们再重新回复这一段话,这里面一个是相分,一个是见分,让文解释很不容易。解释见分见于相分,两个是同时起的。见分生境界让妄心就有,但这是心里自证,自己觉得的,这样产生的见相是增上因缘。所以认为相有,而相是无生无灭的。依境界而生起了分别,这种相所缘,依心里的见分缘所缘的相分。我们看一切事物,心里就缘念这事物,分别这事物,这些都是必须的。然后就要追求,就有我见了。好像我也应该有这么个东西,因为有我就想得到,究竟是谁的?有主的话就买了,这是就很粗浅的现象来解释,并不合意。不然这意思很深,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啦!弄明白也就开悟了。怎样是生死的根本呢?就是这样子。因此物质是不自生的,它没有想要人家来了解,没有希求、没有愿望,都是妄心分别。所以说妄心给它做为本了。为了需要这个物品,生起这个妄心,这个道理最好用自己的现状来分析。我们现在纯粹唯心的,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就是识和心,唯心主义。这牵涉到很多方面。有人讲,物质是第一性,心是第二性。先有物后生心,先有境界后生心。这跟我们讲的不一样。他说因为有这个事物,就有很多创造影响这事物,而成别的事物,这是唯物主义。我们说心的,是研究心的第一性,其实就这么一个浅显的轮相盒,也得先用心设计,心里有个轮廓再做。你说这是心生的,还是物质生的?
心和物质那个在前?那个在后?我们这儿讲是同时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们心因一切法而有。两具依,两具不依。菩萨、声闻、佛都是根据他的心识证得无为法来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就以他空性证得的深浅来定他的位置,到最后就一切无碍了,到华严最后境界就是事事无碍,这一法就整个法界都具足了。非心非物,也没有心,也没有物。如果这个有问题,研究经文很不容易明了,如果先讲讲大乘起信论,这个就很易明白了,一看也就明白了。一心、二门、三大。心的真如门和心的生灭门。生灭门好讲,真如门不好讲,因为不可说,言语道断,把不可说的说明白,那还得假生灭门讲可说的部份。像释迦牟尼佛有一回升堂说法,升了座,文殊师利菩萨当维那师,把大磬一敲,喝言:“法筵龙象,当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当下就走了,大家还在等著听呢!没有啦!什么意思呢?在会的大德门应观第一义,什么是第一义呢?无事无相都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法王法就是这样子。佛的法就是如此。
又有一次佛上堂说法,他拈一支花,迦叶微笑了,佛就传法完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讲的“唯心主义”,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这叫“真传”。教外别传,离开言语,离开心,既不可说,也不可思。这一拈就明白了。这叫什么呢?“传心法”。一切方法都是空的,都是因缘生的,法在教里就是空谛,在楞严经里讲就是法界大总相法门体,都是这个心所摄的。就是我们讲的自体相用大方广,用之大体相同而名为心。
轮相很简单,一掷就判断事理,可以判断出怎么处理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遇到很多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举个例子,最近我们有位闻法的弟子,小孩得了精神分裂症,很苦恼。这是宿业。这个我们知道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什么呢?除了佛认识究竟的自己之外,剩下来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不晓得方法从心起,方法从心灭,认…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