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P11

  ..续本文上一页等至心来求,正现在前。萨穆札《疏》云:「此是求者现前来住。」二所求物,非若武器,及诸毒等,非宜之物,非可用物,有诸损害。

  三求财法处。如《新疏》云,「能施之人,有财有法,是名现有。」四不惠施才所起意乐。谓坚贫所敞,定不施兴。论文虽于不舍财中,说不起哀怜。于不舍法中,说不坚吝。然《新疏》、萨穆札《疏》中,并谓法财二者,悉由性坚,而不施,而不施兴。《戒二十颂》亦宗此说。(法尊法师,按汉六性坚财一句,藏论与性贫著故,故有此辨论)藏土有师云:「不惟自坚定不施与,且使求者绝所希望。」然考印土论中,皆无是说。义无是说。义亦不合。

  丑3第三他胜处去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绕。由是因缘,不唯发起 言便息。由忿敞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会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三者若诸菩蕯,长养如果种类忿绕。由是因缘,不唯发起 言便息。由忿敞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坏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此中有二:一者捶打;二者不受谏谢。

  初捶打者。复有二种:次言意乐。谓若菩萨于诸有情,由忿怒故,不唯发起 言便息,不舍怨结。更复增长,为忿所敞。

  次言加行。由忿敞故,于他有情,便以手足,或以块石而捶打之,或以武器而伤害之。或复施以杖击执缚而损恼之。

  何等有情为损害?此在论中,虽未明说,应知当是与同类,能解义者。是 恶语言说境故。《学集论》中说捶打犯戒,是根三罪故。

  二者不受谏谢。此复有四:一行谏谢者;一行谏谢者,二行谏谢法;三不受发起;四不受自性。

  初行谏谢者。谓如《新疏》、最胜子《疏》并云:「作损恼者,今来悔谢彼损恼罪。」谓他有情,行于菩萨作诸损恼,令以至心,欲来谏谢。

  二行谏谢法。谓能应时如法来前,祈祷忍受。

  三不受发起。谓于前损恼,内怀猛利忿恨意乐。

  四不受自性。谓不忍不受,不听所言,不舍怨结。

  丑4第四他胜处法

  论云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释云四者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此中有二:一者背舍大乘;二者说像似法。

  背舍大乘,又复有二:

  一背舍处。即毁谤处,谓是毁谤佛说一切菩萨甚深广大二种法藏。

  二者舍相。如下所说毁谤之相。

  二者说像似法。亦复有二:

  一所说法。诸疏于此,皆未明说。唯萨穆扎《疏》谓,或小乘法,或外道法。然论中说是像似正法,非是像大乘之法。故是一切非清净法。

  然论中说是像似正法,非是像似大乘之法。故是一切非清净法。

  二所说相。以处爱乐,为他宣说,如我所见,令他随转。

  子2总义

  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综集是义,如《菩萨戒二十颂》云:

  「谓若猛利烦恼生,即能毁坏一切戒。当知其罪的四种,佛密意说等他胜。为贫利养恭敬故,便尔自赞而毁他。于彼有苦无怙者,坚诸财法不施与。他来柬谢不忍受,内怀忿恨复捶打。背舍大乘菩萨萨藏,爱乐宣示相似法。」

  菩提贤师《释》云:「猛利烦烦,谓上品缠。其罪,谓具戒菩萨罪。他胜,谓是毁坏禁戒,为他所胜。等他胜者,谓仅毁戒因,与诸毕邹犯他胜等,非一切等。非若毕邹他胜处,于现法中,不任更受。此中所犯,能更受故。」海云《疏》云:「如彼声闻贫淫欲法,便毁自他,即犯他胜。如是菩萨,爱乐味著利养恭敬,便毁自他,亦犯他胜。若诸声闻,贫他财宝,而盗取之,是名他胜。如是菩萨,有诸财法,而不惠施,亦名他胜。声闻杀人,即犯他胜,如是菩萨,起嫌恨心,复以手足损恼有情,他作损恼,今来柬谢,不听不受,亦名他胜。声闻妄说上人之法,即名他胜。菩萨有法而不宣说,毁谤正法,说彼非法,亦名他胜。」又有疏云:「此中所说,与别解脱他胜处罪,种类因相,皆相等故,名等他胜。」

  又他胜数,有说唯四,分八非理。本论仅说四种他胜罪法,《戒二十颂》亦云其罪有四种故。若如彼说,有八他胜,则应于一一他胜法中,分说二法。如赞毁等。

  又藏土有师云:「如赞毁等一一他胜,分说为二,即成八种。再加别解脱四种他胜,合成十二。如是为贫利养恭敬,自赞毁他,尚属他胜,何况邪淫!此亦当是海云《疏》意。」然在海云《菩萨地疏》中,全无是说。

  萨穆札《戒品疏》虽云:「若尚不贫利养恭敬,应更不犯邪淫等四。」然此中所说,是谓不犯别解脱中他胜处罪。非谓彼他胜罪,即是菩萨他胜处罪。

  上来诸义,仅彼诸师自臆所造,未一见之诸经论中。

  当知所言四他胜者,是约意乐他胜罪说。谓于利养恭敬,起贫求心,于诸资财,起悭吝心,于诸有情,起损恼心。于佛正法,起邪疑心。是名四种他胜处法。所言八者,是约加行他胜罪说。谓如赞欺于已,讥毁于他;不惠施财,不给与法;捶打有情,不受柬谢;背舍正法,说想似法。是名八种他胜处法。

  以是言之,虽说四种胜处法,无疑于八,又如《牟尼获念庄严论》云:「菩萨藏中,说有四种根本重罪。」又云:「自赞毁他四根本罪,一一罪中各分为二,即成八种根本重罪。」由论中有如赞毁等八罪分别。

  海云《疏》于第二他胜,分说为二:「谓贫来求者施与财,来求法者不给与法,并是他胜。如是一一,分别而说。于三他胜处法。」无畏生师,亦云有八。《大乘宝要义论疏》云:「无著菩萨,于此显然,似说八种他胜处法。」阿底峡师亦依往昔善知认义,而说有八。是故于此说有八种他胜处法。

  又《学集论》、《菩萨戒二十颂》并似于第三他胜法,说而为一。此系译文稍有别异,若按其义,实有二种。《戒二十颂旧疏》,与《菩萨地》所说亦同。

  又智慧生《入菩萨行论疏》中,引据《学集论》云:

  「由忿捶打诸有情,内怀猛利之意乐,不忍受彼有情柬。」

  问:若于此他胜更分别说,亦应成他胜。然颂中所云:「于来求法不施与,于求财物不给施。于他骂等 还报,他来悔谢拒不受。憎背毁谤菩萨藏,未精佛教勤处论,」

  四川省成都市通顺桥街34号

  爱道堂

  青羊区华宇成都四号

  果能师

  02881364336

  释果明师转结缘书(问一、问二各25本,修心清流各2本)

  2009-08-15

  勤修外道而爱乐。」

  如是等事,皆名违犯。今说他胜,则是相违。

  答:无过。谓如不施法财二者,由悭发起,名他胜处。非悭发起,名违犯故。又《新疏》云:「如不施法,由发起故,罪有差别。于余一切,亦由发起而罪有别。」此如他打报打,谓于他打而还报者,即名违犯。非报而打,名他胜处,不受悔谢,非有嫌恨,即名违犯,若有嫌恨,名他胜处。

  背舍大乘,亦有违犯与他胜别。如萨穆札《疏》云:「若而与前谤菩萨藏,云何差别?谓前是毁谤一切大乘菩萨甚深广大二种法藏。此则仅于素怛榄藏甚深一分,不起信解,而生诽谤。」然论本中则未说定是毁灭素怛榄藏甚深一分故。

  精研外论,是名违犯。此有二种:

  一者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精勤修学,即名有犯。

  二者若上聪敏,经久不失,便得听许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得以一分,方便随学。然亦不得深心宝 ,爱乐味著。若复尔者,亦名有犯。

  开示建立像似正法,是名他胜。谓彼不惟自起爱乐,复自修习。更如自修,令他随习。海云《疏》云「开示建立非正法者,犯他胜罪。言爱乐者,犯他胜罪。言爱乐者,自欲乐故。言宣说者,自立一门,令他趣入故。」

  若尔,自赞毁他,云何说与违犯?

  答:此亦与上来诸他胜法发起有异。至后当说。

  如是等罪,不应以有无惭愧等,分别是否他胜、违犯。若以有无惭愧等法而分别者,是软中品缠,非谓他胜故。

  壬二 余论所说(此复有二 癸一破诸异说 癸二正 释《学集论》所摄诸他胜诸他胜处法。)

  二者余论所说。谓《学集论》所说一切根本重罪。

  癸一 破诸异说(此复有三 子1叙计,子2破斥子3正说。)

  子1叙计(此中有四丑1菩提贤师说 丑2无畏生师说丑3藏土中有师说 丑4藏土中又有师说)

  丑1菩提贤师说

  菩提贤师《新疏》,谓彼论引《虚空藏经》所说根本诸罪,非约受戒后说。应立彼彼非根本罪。而破彼彼是根本罪。

  言立彼彼非根本罪者。谓此诸罪,非是能坏所具净戒因缘故,如经中云:「灌顶刹帝利王有根本罪,焚减一切宿种善因,远离一切人天等乐,趣向恶道,随他胜处。」此谓毁坏未受戒前所种善根,及人天乐。

  言破彼彼是根本罪者,若此诸罪,是能毁坏所具净戒因缘,则是他胜。若尔具足净戒菩萨,于此一切他胜处罪,随犯其一,即舍失戒,况犯一切。如是因缘,《菩萨地》中应说,然未说故。

  又与刹帝利王根本罪,为初行住大乘者说有八根本罪,如是刹帝利王等根本罪有别,则是彼彼持戒亦应有异。如是说者,不应道理。此说意谓,若彼经文如方取义,刹帝利王五根本罪。应非是初行住大乘者根本罪。初行住大乘八根本罪,亦应非是刹利王根本罪。然此非理。由戒律仪无差别故。

  丑2 无畏生师说

  无畏生师谓:《虚空藏经》与《菩萨地》所说根本罪虽有不同,无相违过。谓补特伽罗有中软上品等分别,如是所说根本罪亦有五八四等差别。若更如是广说罪别,则如所云:「随一补特伽罗,亦得有余一切罪。」谓如刹帝利王五罪,是中品补特伽罗罪。初行住大乘者八罪,是软…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