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P5

  ..续本文上一页有情,开解令离欲寻思苦。如欲寻思,恚、害、亲里、国土、不死、轻侮相应、族姓相应,所有寻思,当知亦尔,他蔑他胜所苦有情,开解令离被蔑胜苦。行路疲乏所苦有情,施座施处,调身按摩,令其止息劳倦众苦。(《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二者于应助伴,而作饶益。此复有二:一于事业为作助伴;二于苦恼为作助伴。初于事业为作助伴。复有八种:

  一者思量所做事业。谓当思量,于何事业,或作不作,致盛衰故,为作助伴。

  二者决择所做事业。谓从现前起,定做彼事,为作助伴。此二即名意念加行二种助伴,(谓代思量及自荷负助伴之 )

  三者谓于道路,若往若来,或无伴侣,或路 毁,皆为导伴。

  四者无倒事业加行助伴。谓正开示,如耕种事等罪方便。

  五者守护所有财物,谓方便开示,令他守护氖资财,不被窃盗之所劫取。

  六者和合乖离。谓解怨修好。

  七者义会,谓于彼定期所修福业,为作助伴。

  八者修福。谓于彼不定期所与福业,助彼修之。

  德光论师云:『如是初二助伴,令彼资财,未得者得,事业加行、守护财物,令已行者,增长护持。后二助伴,令增长者,修习供养。』

  二于苦恼为作助伴。复有二种:

  一者身苦。此复有四:

  一者于诸疾病,施药瞻待。(手代言者与垄者,藏文合为一句)

  二者于根残缺,盲者往向,引趣其道。垄者取舍,饶以手势。

  三者于支不具,或以身荷,或以车乘,载赴其处,(迷方路者一句,藏文中无)

  四者于行疲乏,施以食住,调身抚摩。(其遇以矣者,诲以胜慧,藏文中无)

  二者心苦,此复有三:

  一者于盖障苦。为贫欲等五盖所缠,示以圣者,令其开解。

  二者于无间苦。为八寻思之所缚苦,说法对治,令其开解。八寻思者:一欲、二恚、三害、四亲里、五国土、六不死、七他来轻侮、八族姓相应。族姓相应者,谓资财族姓具足,欲乐自在,豪我等出世间法,令其开解。

  庚二 于昧理者为作饶益

  又诸菩萨,为诸有情如理宣说。谓于乐行恶行有情,为欲令断诸恶行故,以相应文句助伴、随顺清亮、有用相称、应顺常委分资粮法,而为宣或复方便善巧说。如于乐行恶行有情,为欲令断诸恶行故。如是于行坚行有情,为欲令彼断坚行故。于现法中求财宝者,为欲令彼正少功力,集多财宝,守护无失。于佛圣教怀憎嫉者,为欲令彼得清净信。证清净见,超诸恶趣。尽一切结,越一切苦。应知亦尔。(《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二者于昧理者,为作饶益。谓于恶行异熟所起苦恼有情,令其回转,止息恶行。

  云何与说正法?谓以相应文句等八种法,而为说之。

  德光论师云:『于彼三问,具四功德,而为酬答:一者于不知问,应说相应文句、助伴之法,谓以无倒义及连续而酬答之。二者于相违问,应说随顺、清亮之法,谓以随顺法尔前后相违义而酬答之。三者于二种问,应说有用、相称,更说应顺、常委分资粮而酬答之。言有用者,谓以方便,令其解悟。言相称者,谓称所化机,如量调伏,令彼了知,言应顺者,应顺世间所立功德。言常委分资粮法者,谓就圣道家资粮而答。言常委者,即恒勤守护。谓恒时殷重,制诸烦恼,将护其心故。』此与最胜子说同。后二种法,德光谓是『由解增上,而为酬答』最胜子谓『由证增上,而为酬答』。

  又此二师所说,虽云三问,显系四问,德光论师云:『言相应者,得名助伴,先后不违故。言随顺者,得名清亮,顺法尔故。言有用者,得名相称,如量调伏故。言应顺者,得名常委,顺净行故。譬如甚深、和雅、可意、善了、尔闻五种佛语,如其次第,得名震吼、悦耳、喜乐、明亮、无不顺滴五声。如是于每二句,得以后句,引摄前义。于一切问,以四功德,而为酬答。谓前后不违、法尔不违、调伏不违、胜义不违。』论中又谓:『或复方便善巧宣说。』谓于犯戒诸恶行者,为令止恶行故,依入文句,如法开示。如是于行悭等者,为令修施等而下之寿诞,亦如是说。或由方便,令彼有情,正少功力,集多财宝,守护无失,又于无失,又于圣教怀憎恚者,方使说法,令起净信,入佛圣教。又于已入佛圣教者,令断于见所断烦恼,证清净见,超诸恶趣。又于已证见道者,为示方便,更断余结。

  庚三 于有恩所为作饶益

  又诸菩萨于其恩诸有情所,深知恩惠常思酬报。暂见申敬,赞言善来。怡颜欢慰,吐诚谈 ,详处设座,正筵令坐。若等若增财利供养。现前酬答,非以下劣。于彼事业,虽不求请,尚应伴助,况乎有命!如于事业,如是于苦、于如理说于方便说、于济怖畏、于衰恼处开解愁忧、于惠资具、于与依止、于随心转、于显实德令深欢悦、于怀亲爱方便调伏、于现神通惊恐引摄,如应广说,当知亦尔。(《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三者于的恩所,为作饶益。暂见申敬,赞言善来。怡颜欢慰。详处设座,正筵令坐。财利供养,若等若增。现前酬恩,非以下劣。于彼事业,虽还不求请,尚应助伴,况乎有命!如是乃到于现神通,惊恐引摄,广作饶益。

  庚四 于诸怖害能为救护

  双诸菩萨,于遭怖畏诸有情类,能与救护。谓于种种禽兽水火、王贼怨敌、家主宰官、不活恶名,大众威德、非人起尸、魍魉等畏,皆能救护,令得安隐。(《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四者于诸怖害,能为救护,谓于原野所栖狮虎豹害,或实水患,或诸水族摩羯陀鱼等鳞介害,是名旁生二种怖害。国王威势诸黜罚害、强盗劫贼所侵夺害、财宝中断及怨敌害、家主宰官权势之害,是名人中四种怖害。复于不具资财、善行、辩说三可爱事。有不活畏、恶名畏,或大众威德之畏。复有非人之畏。非人有二:一者异生魍魉,二者咒换起尸。如是等畏,皆为救护。

  庚五 于他扰恼令其开解

  又诸菩萨,于处衰恼诸有情类,能善开解令离悉忧。或依亲属有所衰亡。所谓父母兄弟妻子、奴婢僮仆、宗长朋友、内外族因、亲教轨范,及余尊重,时有丧亡,善为开解令离忧恼。

  或依财宝有所丧失。谓或王贼之所侵夺,或火烧,或水所溺,或为矫诈之所诳诱,或由事业无方损失,或为恶亲非理横取,或家生火之所耗费,于如是等财宝丧失,善为开解令离忧恼。(《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或为矫诈之所诳诱句,藏文为或未善藏以致失坏。

  五者于他忧恼,令其开解。此复有二:一于亲属别离忧恼;二于财宝别离忧恼。初于亲属别离恼。复有五种:一者别离生亲,谓丧父母。二者别离所摄及果有亲,谓丧妻子。(藏文无兄弟二字)三者别使役亲,谓丧奴婢,及诸僮仆。四者别恩惠丧宗长、朋友、内外族因亲属。五者别离示导益亲属,谓丧亲教、轨范、上师、共净行者。

  二者财宝别离忧恼。复有二种:

  一者能共世间一切苦因。

  二者不共一切世间苦因。

  共一切者:谓或王贼之所侵夺:或火所烧,或水所溺。

  不共有二:一者如理守护。又复有二:一不如理守护资财。谓为矫诈之所诳诱。二不如理边置资财。谓由事业无方损失。二由他致令散失。亦复有二:

  一者不获支配所有财苦,谓为怨敌非理横取。有疏亦作『或有恶亲非理横取』。

  二者由自家室所起忧恼苦,谓家生火之所耗费。有疏亦作『家生败种之所耗费』。

  由如是等亲属财宝别离因缘,出生 中上品愁忧,为说无常,令其开解。所言 中上品愁忧者:谓父母丧亡,是上品忧。奴婢丧亡,是中品忧。财宝丧失,是下品忧。当知此是自所需用,及可爱者。

  庚六 于缺资具为作饶益

  又诸菩萨,备资生具,随有来身,即皆施与。谓诸有情,求食与食,求饮来饮,求乘与乘,求衣与衣,求庄严具施庄严具,求诸什施以什物,求曼涂香施曼涂香,求止憩处施止憩处,求诸光明施以光明。

  (《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六者于缺资具,为作饶益。此复有六:

  一者于彼资生匮乏苦者,求诸饮食,给与饮食。

  二者于疲劳苦,给与车乘。

  三者于渐羞苦,求衣与衣,求庄严具与庄严具,彼不具衣与庄严具,起惭羞故。

  四者于彼缺乏资具苦者,求诸什物,施以什物。

  五者于恶臭苦,来求香华,及诸曼涂,即便施以香华曼涂。

  六者于缺止憩及光明苦身。谓来求止憩,施止憩处。其勤修者,来求灯明,施以灯明。

  庚七 于求依止为作饶益

  又诸菩萨,性好摄受摄诸有情类,如法御众方便饶益。以无染心先与依止,以怜愍心现作饶益。然后给施如法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若自无有,应从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求索与之,于已以法所护如法衣服、饮食、诸从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与众同身,自无隐费。于时时间,以其随顺八种教而正教授,五种教诫而正教诫。此中所说教授教诫,当知如前力种性品已广分别。(《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戒品》)

  七者于求依止,为作饶益。此复有二:

  一者摄受徒众意乐。非求名闻利义恭敬。以怜悯心,现作饶益。以无染心,先与依止。

  二者摄受徒众加行。此复有二:一者财摄;二者法摄。

  初复有二:

  一者从他来求索而施与之。为摄受徒众故,应从净信长者憾居士,求索衣服、饮信、卧具、病缘医药、资具什物而给施之。

  言法摄者。亦复有二:

  一者施以教授。此复有八。一未住心者,有五教授。令于所缘能系故。谓于上品贫、嗔、疑、慢,及寻思者,如其所应,为其宣说不净、慈悲、缘起、修界差别、修阿那波那念,而教授之。

  二心已住,有一教授。为令获获得自义利故。为其宣说能治断常二见,远离二过邪执处中之行。

  三于自所作未究易者。有二教授。令舍中间所有留难。谓令舍除于所行道未作谓、于所趣果未证谓证诸上慢。

  当知此八教授,略由安住、正方便道、舍弃留难三所摄。

  二者施以教授。复有五种,

  一者遮止有罪现行。

  二者开许无罪…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