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释▪P12

  ..续本文上一页我,然后就在我上又执他遍计妄想这个我所。

  下面又有个问题,“问曰。若执阿赖耶识相分为我所者,此有何过。”刚才讲的,是个全面的我,没有分阿赖耶识的相分见分,假使要这样说,要认为阿赖耶识的相分是我所,见分是我,这样讲又有什么错误呢?普光法师解释,“诸论中但言阿赖耶识为我、我所,不言执其相分是其我所。”意思是说论里都说末那识就是执阿赖耶识,又是我,又是我所,没有说只执它的相分是我所。多数人都是这样说的。“末那直执阿赖耶识,为我、我所”末那识简简单单,把阿赖耶识一下总的都执持着。“何能复更外执相分以为我所”阿赖耶识相分是阿赖耶识的外在的环境,都一下包在内,哪里还有一部分力量另外去执阿赖耶识的相呢?若分开来说,“於义不可”在道理上来讲就不可能,,它简单的总以为阿赖耶识是我我所,还分什么相分见分呢?“是故不缘”不缘就是不能缘阿赖耶识的相分,解释末那识就结束了。下面解释阿赖耶识。

  第八阿赖耶识,缘於种子、五根、五尘。问曰。何故不缘六、七等识。解云。阿赖耶识缘任运境。六七等识非任运境,是故不缘。问曰。何故第六识得缘诸识。解云。第六识分别用强,是故得缘,第八识无此分别,是故不缘。此即第一约因位辨也。第二约果位辨者。若至果位,眼等诸识皆缘诸法。

  “第八阿赖耶识,缘於种子、五根、五尘”五根五尘就是我们说的物质的东西,这些物质的东西是谁把它保持着的,唯识宗说是阿赖耶识把它执持着的。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的环境叫五尘,也是阿赖耶识把它保持着的,阿赖耶识把我们讲的物质的东西都代替了。为什么它能够代替呢,因为业的种子都在它里面。简单说你往昔的种子,感得你这个身体,你所接受的这个环境也是你往昔的业力种子所感。所以阿赖耶识的功能,第一就是要源于种子,你的眼耳鼻舌身归它管,你接触的色声香味触,也归它管。五根五尘都有种子,种子都在阿赖耶识里,没有种子物质的东西不会起来,所以它先要缘种子。下面就有个问题“问曰。何故不缘六、七等识”说为什么阿赖耶识不缘六、七识,七识要缘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不缘六、七识。阿赖耶识仅缘六、七识的种子,而不缘真正起来的六、七识,为什么不缘呢?“解云。阿赖耶识缘任运境。”任运境就是自己没有思想,随便的自然而然的境。所谓任运境就指上头所说的种子。我们的经历在阿赖耶识里熏成种子,种子熏成了,就在阿赖耶识里含藏着,它自己无能为力,听其自然,所以种子就是任运境。种子遇到缘的时候,自然就发起现行起作用,种子自己不能出主意,任运就是自己作不了主,阿赖耶识是缘的这一类东西。“六七等识非任运境,是故不缘”第六识、第七识要作主,这两个东西非任运境。这两个东西不是自然的,六识、七识自己都要出主意,所以阿赖耶识不缘。“问曰。何故第六识得缘诸识?”为什么第六识就可以把其他的识都缘呢?解释说“第六识分别用强”,第六意识有分别心,分别就是看到东西能够分辨。“是故得缘”,因为他有分别的作用,所以他能缘其他的识。“第八识无此分别”第八识尽管包得宽,没得第六识这个分别的力量,所以第八识缘不了。

  “此即第一约因位辨也”这是第一个方面。凡夫叫因位,还在修因,还没有修成圣人,没有修成佛,这第一方面是就凡夫的位上,来分析这个问题的。“第二约果位辨者”第二方面就要从圣人的地位(果位)来讲了,果位来讲八识就是通的,眼睛可以代替耳朵,也可以代替鼻子,你也可以管我的事,我也可以管你的事。这是圣人位上的事,圣人的八识,“眼等诸识皆缘诸法”,眼识可以缘色声香味触法,耳识也可以缘色声香味触法。成佛以后,诸识能够互用,这在后头要讲,现在简单的跟大家讲一下,前头说的什么缘什么,是就我们这个凡夫位讲的,如果成佛,那就不这样讲了,成了佛就诸根互用。这就是把这个八识简单讲了。

  第二四缘分别者。阿赖耶识当体自望。若约粗言,但有三缘。约细言之具四缘。约粗言之,具三缘者。种子望现行得作因缘。前心灭,后心生得作等无间缘。不相障碍故,得有增上缘。阿赖耶识前后不相缘故,无所缘缘。若约细言之,亦有所缘缘。谓一心起时有其四分。所谓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此四分中有前后相缘,故得有所缘缘。阿赖耶识望末那,得有二缘。阿赖耶识生现行末那,故得有因缘。不相障碍故得有增上缘。不由阿赖耶识灭,末那得生故,无等无间缘。阿赖耶识不能缘末那故,无所缘缘。阿赖耶识望第六识得有二缘,阿赖耶识生现行六识,故得有因缘。不相障碍故,得有增上缘。不由阿赖耶识灭,第六识得生故,无等无间缘。阿赖耶识不能缘六识为境,故无所缘缘。阿赖耶识望五识有二缘。阿赖耶识生现行五识故得有因缘。不相障碍故有增上缘。不由阿赖耶识灭,五识得生故无等无间缘。阿赖耶识不能缘五识故无所缘缘。

  第二层要讲四缘分别,四缘是什么呢?佛法里讲缘有四种:第一讲因缘,每一个事物有它真正的来因,直接的必不可少的,主要的条件就讲因缘;第二叫增上缘,就是帮助的傍因,如像植物,它的因就是它的种子。你种庄稼,把谷子种下去,谷子是他的因。增上缘就是帮助的东西,比如土壤、水、日光、空气、人工都帮助种子成长。增上缘就是助缘;第三所缘缘,眼识起的时候必定要看到一个东西,当眼识看到这个颜色,颜色就是眼识的所缘,没得颜色眼识不起。所以色就是生起眼识的缘,这叫所缘缘;第四个缘叫等无间缘,这是讲的精神活动,精神的活动,要把前一念的识过了,后一念的识才得起来,所以前念过后念才得起,前念叫后念的等无间缘。就是说人的思想要一个接一个,中间没得间断,前头那个思想没有离开,后头那个思想就起不来。心才有这个缘,等无间缘就有时间性。这篇论文要五门科简,第一门就是缘境的分别;第二门就要讲四缘分别。就是说第一段是讲的八识缘哪些境,第二段讲这八识究竟要不要四缘,所以第二个大段叫四缘分别。先说阿赖耶识,在这四缘之中,它有几个缘,“阿赖耶识当体自望”。当体就说他自身、本身,阿赖耶识的本身,自己对自己而言有些什么缘呢?“若约粗言,但有三缘”从粗的一方面来讲呢,阿赖耶识对阿赖耶识,只有三缘。阿赖耶识为何对阿赖耶识呢?过去的阿赖耶识,对后来的阿赖耶识,就有相对,不是一个了,所以阿赖耶识对阿赖耶识,有三种缘, “约细言之具四缘”就细的方面来讲,阿赖耶识对阿赖耶识自已有四缘。“约粗言之,具三缘者。”就粗的讲法来讲具三缘,其理由安在?“种子望现行得作因缘”阿赖耶识含藏了诸法种子,不管精神物质的东西,种子都含藏在阿赖耶识里,有种子才能生起东西,东西能够现起就叫现行,要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有因,因就叫种子,种子含藏在这个阿赖耶识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因都含在阿赖耶识里,遇到机缘的时候,因就要实现,要表现出来,物质的种子就表现成物质,精神的种子就表现成精神,我们所有现前的一切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的表现。阿赖耶识的因,没有起作用的时候,感觉不到起作用就叫起现行,就要活动,我们就能够认识它,不管是物质或是精神,它起现行了,表现出来了,种子对于现行来说呢,就是因缘。假设说,一个人造了哑巴的因,他的阿赖耶识就有哑吧的种子,他变了人,就要当哑吧,变人当哑吧就是现行,他受了这个报了,当了哑吧了,种子就起了作用。种子望现行,就是现行的因缘,所以说阿赖耶识,有因缘。“前心灭,后心生得作等无间缘”我们的这个心,一心不能二用,前头那一念心过去了,后头那一念心才能够出来。眼识正在看的时候,后头那一念就起不来,头念的眼识过去了,二念的眼识才能来。无间说一个抵一个挨到挨到来,等就是说所缘的境是相等的,根也是相等识也是相等的,精神的东西有个时间性,都在时间的舞台上活动,所以就是“前心灭,后心生”。前头这一念心过去了,把位子让出来,后头这个心挨着就来了,这就是等无间缘的解释。“不相障碍故,得有增上缘”这是讲的增上缘,凡是能够帮助它存在,不妨碍它存在的都叫增上缘,增上就是帮助。你虽然不帮助我,只要你不妨碍我都算照顾了,所以只要不障碍你的就叫增上缘。第八识自己不障碍自己,所以就叫增上缘。“阿赖耶识前后不相缘故,无所缘缘”阿赖耶识这个心,前念的心不能看到它后念的心,后念的心也不能看到前念的心,这个心是一条线下去,前头的过去了,后头的才来,所以前后不相缘,不相缘就不叫所缘缘。“若约细言之,亦有所缘缘”再说细一点,阿赖耶识自己对自己也有所缘缘,“谓一心起时有其四分”唯识家说心不是简单一个心,心起活动的时候,他本身要分成几部分,有的说分成两部分,有的说分成三部分,最说得详细的要分成四部分,哪四部分呢?“所谓: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简单讲识要起一部分,就像照片上的影一样,这是相分,底片能够把相分照出来,等于说就是见分。识自己晓得它看到了,这是自证分,哪个承认,它看到了呢,识自己承认它看到了,这叫证自证分。一个认识起的时候有四个层次,四个部分“此四分中有前后相缘”相分起了见分就要缘相分,自证分就要缘见分,证自分缘自证分,所以前后要相缘,四分里头就有所缘缘,所以说“约细言之,亦有所缘缘”。

  “阿赖耶识望末那,得有二缘”阿赖耶识对第七识,可以有两个缘,“阿赖耶识生现行末那”末那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末那识起现行的时候,要靠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所以阿赖耶识对于末那识,就是因缘,“得有因缘”。“不相障碍故得有增上缘”第七识与第八识互不相碍,所以叫增上缘。“不由阿赖耶识灭,末那得生故,无等无间缘”不是阿赖耶识过去了,末…

《《百法明门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浅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