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然後就在我上又執他遍計妄想這個我所。
下面又有個問題,“問曰。若執阿賴耶識相分爲我所者,此有何過。”剛才講的,是個全面的我,沒有分阿賴耶識的相分見分,假使要這樣說,要認爲阿賴耶識的相分是我所,見分是我,這樣講又有什麼錯誤呢?普光法師解釋,“諸論中但言阿賴耶識爲我、我所,不言執其相分是其我所。”意思是說論裏都說末那識就是執阿賴耶識,又是我,又是我所,沒有說只執它的相分是我所。多數人都是這樣說的。“末那直執阿賴耶識,爲我、我所”末那識簡簡單單,把阿賴耶識一下總的都執持著。“何能複更外執相分以爲我所”阿賴耶識相分是阿賴耶識的外在的環境,都一下包在內,哪裏還有一部分力量另外去執阿賴耶識的相呢?若分開來說,“於義不可”在道理上來講就不可能,,它簡單的總以爲阿賴耶識是我我所,還分什麼相分見分呢?“是故不緣”不緣就是不能緣阿賴耶識的相分,解釋末那識就結束了。下面解釋阿賴耶識。
第八阿賴耶識,緣於種子、五根、五塵。問曰。何故不緣六、七等識。解雲。阿賴耶識緣任運境。六七等識非任運境,是故不緣。問曰。何故第六識得緣諸識。解雲。第六識分別用強,是故得緣,第八識無此分別,是故不緣。此即第一約因位辨也。第二約果位辨者。若至果位,眼等諸識皆緣諸法。
“第八阿賴耶識,緣於種子、五根、五塵”五根五塵就是我們說的物質的東西,這些物質的東西是誰把它保持著的,唯識宗說是阿賴耶識把它執持著的。外面的色聲香味觸的環境叫五塵,也是阿賴耶識把它保持著的,阿賴耶識把我們講的物質的東西都代替了。爲什麼它能夠代替呢,因爲業的種子都在它裏面。簡單說你往昔的種子,感得你這個身體,你所接受的這個環境也是你往昔的業力種子所感。所以阿賴耶識的功能,第一就是要源于種子,你的眼耳鼻舌身歸它管,你接觸的色聲香味觸,也歸它管。五根五塵都有種子,種子都在阿賴耶識裏,沒有種子物質的東西不會起來,所以它先要緣種子。下面就有個問題“問曰。何故不緣六、七等識”說爲什麼阿賴耶識不緣六、七識,七識要緣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不緣六、七識。阿賴耶識僅緣六、七識的種子,而不緣真正起來的六、七識,爲什麼不緣呢?“解雲。阿賴耶識緣任運境。”任運境就是自己沒有思想,隨便的自然而然的境。所謂任運境就指上頭所說的種子。我們的經曆在阿賴耶識裏熏成種子,種子熏成了,就在阿賴耶識裏含藏著,它自己無能爲力,聽其自然,所以種子就是任運境。種子遇到緣的時候,自然就發起現行起作用,種子自己不能出主意,任運就是自己作不了主,阿賴耶識是緣的這一類東西。“六七等識非任運境,是故不緣”第六識、第七識要作主,這兩個東西非任運境。這兩個東西不是自然的,六識、七識自己都要出主意,所以阿賴耶識不緣。“問曰。何故第六識得緣諸識?”爲什麼第六識就可以把其他的識都緣呢?解釋說“第六識分別用強”,第六意識有分別心,分別就是看到東西能夠分辨。“是故得緣”,因爲他有分別的作用,所以他能緣其他的識。“第八識無此分別”第八識盡管包得寬,沒得第六識這個分別的力量,所以第八識緣不了。
“此即第一約因位辨也”這是第一個方面。凡夫叫因位,還在修因,還沒有修成聖人,沒有修成佛,這第一方面是就凡夫的位上,來分析這個問題的。“第二約果位辨者”第二方面就要從聖人的地位(果位)來講了,果位來講八識就是通的,眼睛可以代替耳朵,也可以代替鼻子,你也可以管我的事,我也可以管你的事。這是聖人位上的事,聖人的八識,“眼等諸識皆緣諸法”,眼識可以緣色聲香味觸法,耳識也可以緣色聲香味觸法。成佛以後,諸識能夠互用,這在後頭要講,現在簡單的跟大家講一下,前頭說的什麼緣什麼,是就我們這個凡夫位講的,如果成佛,那就不這樣講了,成了佛就諸根互用。這就是把這個八識簡單講了。
第二四緣分別者。阿賴耶識當體自望。若約粗言,但有叁緣。約細言之具四緣。約粗言之,具叁緣者。種子望現行得作因緣。前心滅,後心生得作等無間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阿賴耶識前後不相緣故,無所緣緣。若約細言之,亦有所緣緣。謂一心起時有其四分。所謂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此四分中有前後相緣,故得有所緣緣。阿賴耶識望末那,得有二緣。阿賴耶識生現行末那,故得有因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末那得生故,無等無間緣。阿賴耶識不能緣末那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望第六識得有二緣,阿賴耶識生現行六識,故得有因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第六識得生故,無等無間緣。阿賴耶識不能緣六識爲境,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望五識有二緣。阿賴耶識生現行五識故得有因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五識得生故無等無間緣。阿賴耶識不能緣五識故無所緣緣。
第二層要講四緣分別,四緣是什麼呢?佛法裏講緣有四種:第一講因緣,每一個事物有它真正的來因,直接的必不可少的,主要的條件就講因緣;第二叫增上緣,就是幫助的傍因,如像植物,它的因就是它的種子。你種莊稼,把谷子種下去,谷子是他的因。增上緣就是幫助的東西,比如土壤、水、日光、空氣、人工都幫助種子成長。增上緣就是助緣;第叁所緣緣,眼識起的時候必定要看到一個東西,當眼識看到這個顔色,顔色就是眼識的所緣,沒得顔色眼識不起。所以色就是生起眼識的緣,這叫所緣緣;第四個緣叫等無間緣,這是講的精神活動,精神的活動,要把前一念的識過了,後一念的識才得起來,所以前念過後念才得起,前念叫後念的等無間緣。就是說人的思想要一個接一個,中間沒得間斷,前頭那個思想沒有離開,後頭那個思想就起不來。心才有這個緣,等無間緣就有時間性。這篇論文要五門科簡,第一門就是緣境的分別;第二門就要講四緣分別。就是說第一段是講的八識緣哪些境,第二段講這八識究竟要不要四緣,所以第二個大段叫四緣分別。先說阿賴耶識,在這四緣之中,它有幾個緣,“阿賴耶識當體自望”。當體就說他自身、本身,阿賴耶識的本身,自己對自己而言有些什麼緣呢?“若約粗言,但有叁緣”從粗的一方面來講呢,阿賴耶識對阿賴耶識,只有叁緣。阿賴耶識爲何對阿賴耶識呢?過去的阿賴耶識,對後來的阿賴耶識,就有相對,不是一個了,所以阿賴耶識對阿賴耶識,有叁種緣, “約細言之具四緣”就細的方面來講,阿賴耶識對阿賴耶識自已有四緣。“約粗言之,具叁緣者。”就粗的講法來講具叁緣,其理由安在?“種子望現行得作因緣”阿賴耶識含藏了諸法種子,不管精神物質的東西,種子都含藏在阿賴耶識裏,有種子才能生起東西,東西能夠現起就叫現行,要表現出來的時候都有因,因就叫種子,種子含藏在這個阿賴耶識裏,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因都含在阿賴耶識裏,遇到機緣的時候,因就要實現,要表現出來,物質的種子就表現成物質,精神的種子就表現成精神,我們所有現前的一切一切,都是阿賴耶識的種子的表現。阿賴耶識的因,沒有起作用的時候,感覺不到起作用就叫起現行,就要活動,我們就能夠認識它,不管是物質或是精神,它起現行了,表現出來了,種子對于現行來說呢,就是因緣。假設說,一個人造了啞巴的因,他的阿賴耶識就有啞吧的種子,他變了人,就要當啞吧,變人當啞吧就是現行,他受了這個報了,當了啞吧了,種子就起了作用。種子望現行,就是現行的因緣,所以說阿賴耶識,有因緣。“前心滅,後心生得作等無間緣”我們的這個心,一心不能二用,前頭那一念心過去了,後頭那一念心才能夠出來。眼識正在看的時候,後頭那一念就起不來,頭念的眼識過去了,二念的眼識才能來。無間說一個抵一個挨到挨到來,等就是說所緣的境是相等的,根也是相等識也是相等的,精神的東西有個時間性,都在時間的舞臺上活動,所以就是“前心滅,後心生”。前頭這一念心過去了,把位子讓出來,後頭這個心挨著就來了,這就是等無間緣的解釋。“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這是講的增上緣,凡是能夠幫助它存在,不妨礙它存在的都叫增上緣,增上就是幫助。你雖然不幫助我,只要你不妨礙我都算照顧了,所以只要不障礙你的就叫增上緣。第八識自己不障礙自己,所以就叫增上緣。“阿賴耶識前後不相緣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這個心,前念的心不能看到它後念的心,後念的心也不能看到前念的心,這個心是一條線下去,前頭的過去了,後頭的才來,所以前後不相緣,不相緣就不叫所緣緣。“若約細言之,亦有所緣緣”再說細一點,阿賴耶識自己對自己也有所緣緣,“謂一心起時有其四分”唯識家說心不是簡單一個心,心起活動的時候,他本身要分成幾部分,有的說分成兩部分,有的說分成叁部分,最說得詳細的要分成四部分,哪四部分呢?“所謂: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簡單講識要起一部分,就像照片上的影一樣,這是相分,底片能夠把相分照出來,等于說就是見分。識自己曉得它看到了,這是自證分,哪個承認,它看到了呢,識自己承認它看到了,這叫證自證分。一個認識起的時候有四個層次,四個部分“此四分中有前後相緣”相分起了見分就要緣相分,自證分就要緣見分,證自分緣自證分,所以前後要相緣,四分裏頭就有所緣緣,所以說“約細言之,亦有所緣緣”。
“阿賴耶識望末那,得有二緣”阿賴耶識對第七識,可以有兩個緣,“阿賴耶識生現行末那”末那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裏,末那識起現行的時候,要靠阿賴耶識裏的種子,所以阿賴耶識對于末那識,就是因緣,“得有因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第七識與第八識互不相礙,所以叫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末那得生故,無等無間緣”不是阿賴耶識過去了,末…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