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釋▪P13

  ..續本文上一頁那識才得出來,所以這兩個就不能叫等無間緣。“阿賴耶識不能緣末那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並不是看到末那識的,所以末那識就不是阿賴耶識的所緣緣。末那識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裏,末那識現行阿賴耶識並不管他,所以末那識就不爲阿賴耶識所緣。阿賴耶識跟末那識的關系,這就交待了。下面一段就交待阿賴耶識跟意識的關系。“阿賴耶識望第六識得有二緣,阿賴耶識生現行六識,故得有因緣。”阿賴耶識的種子生起第六意識的現行,所以阿賴耶識是第六意識的因緣。“不相障礙故,得有增上緣”阿賴耶識不妨礙意識,意識也不妨礙阿賴耶識,這就可以說是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第六識得生故,無等無間緣”第六說識生起跟阿賴耶識並沒有前後的關系,不是要阿賴耶識說過去了,第六識才得起來,第六意識起不管你阿賴耶識存不存在,各走各的路,各管各的事,不要阿賴耶識滅了,第六識才生,所以沒得等無間緣的關系。“阿賴耶識不能緣六識爲境,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只是執持六識的種子,六識起現行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就不管他了,所以阿賴耶識不能緣六識爲境,阿賴耶識只能執持六識的種子,而不是六識起時,阿賴耶識還要去管它,所以六識就不是阿賴耶識的所緣緣。

  阿賴耶識對于前五識,又是什麼關系呢?“阿賴耶識望五識有二緣。”阿賴耶識對于前五識有兩種緣。“阿賴耶識生現行五識故得有因緣”五識的種子還是在阿賴耶識裏,五識的現行要靠這個五識的因,你現前眼睛要看,耳朵要聽,眼識的種子在哪呢?在阿賴耶識裏,阿賴耶識的種子這個因實現起來,發生作用,你才有這個眼識,所以阿賴耶識生現行就是種子生現行的意思。阿賴耶識才生得起現行的五識,所以五識就要靠阿賴耶識給他作因緣。“不相障礙故有增上緣。不由阿賴耶識滅,五識得生故無等無間緣。”五識生的時候,依靠他的種子,阿賴耶識滅不滅和你這個五識起不起,沒得關系,所以沒得等無間緣。“阿賴耶識不能緣五識故無所緣緣”阿賴耶識只是執持五識的種子,到了五識起現行,真正說五識起來緣五境的時候阿賴耶識不管事了,前五識出場了,現行了起活動了,阿賴耶識就不管了,所以阿賴耶識不能緣五識。

  上面我們講的是八識相互的關系,講到四緣關系。佛法就要講緣生,不但講緣,還要講因,還要講果,簡單說要講六因四緣五果。

  唯識講阿賴耶識,這個東西的作用,就等于我們說的經驗。經曆過的外面的境界要影響它,影響它之後,它就有一種潛力,以後遇到境界它就要起作用,這就叫熏習。外面的境界就像香一樣,熏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起了習氣,就有點像我們說的習慣,習慣了的事情,遇到那個環境它就容易起作用。我從來不習慣,從來沒有吃過那樣東西,就吃不來,從來沒有寫過字,就寫不來字。我們說練習,練習就要反複的練,練習也就是熏習。比如學寫字寫一次、寫二次、又寫叁次,再再的練習,就練習會了,純熟了。佛法裏講熏習,就像點香,香點起了,有些東西沾不到香氣,它是硬的,有些東西是軟的,就容易沾到香氣。你拿香來熏,那些木頭,壁頭就不容易沾到香氣,但是你的衣服就容易沾到香氣,衣服就容易受熏。熏了這個香氣,把這件衣服披起,走在別處去,這衣服的香氣還要發出來。熏的時候就是熏習,衣服穿起來還有香氣,就是起現行。香薰在這個衣服裏頭還沒有人聞到它的香味,就叫它的種子,它有能夠發生香味的潛伏力,你把衣服穿起出去,風一吹,香風一陣,香就起現行了。阿賴耶識叫做現行熏種子。現行就是現實的東西,在那裏起活動,就像香氣一樣,就影響了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把這個習慣埋藏在它裏頭,就像香氣熏在衣裳裏頭一樣。香氣已經熏在你這個衣服裏頭了,不起風吹還不覺得。阿賴耶識裏頭的種子不遇條件不起現行。沒有熟不起現行,就是說因緣不具,不起現行,條件一夠了它就要發生作用,就像你衣服裏頭的香氣,遇到風了,人家就聞得到。佛法說阿賴耶識有叁方面的作用,第一,外面的習慣,它能夠幫你保存起來,就是說現實的東西要影響它,那影響它能夠保存起來,這就叫現行熏種子。等于說現實的東西要影響它,那影響它能夠保存起來,這就叫現行熏種子。等于說愛寫字的人天天寫,就把這個寫的習慣練純熟了,他就成了個書家。書家就是寫字種子一天、兩天、叁天、久久,功能就含藏在他這個人的身上。你老不去寫字,一輩子都成不了書法家。第二是種子起現行,比如說你這個書法家,都練習純熟了,那麼只要摸到筆寫,寫出來自然就是王羲之、歐陽詢、趙孟頫,你練的那一家,那個字就要出來。唯識家講阿賴耶識就有雙方面的功能。一個叫現行熏種子,叫種子起現行。我們說這個人有功底、有功力,那就是現行熏了種子。又打個比喻,就像蓄電池,現行熏種子就像把電輸在電池裏,電池就把這個電力含藏起了,你要用電的時候,一開,就亮了,這就是種子起現行。唯識宗說的阿賴耶識的作用就是這個,經驗它要儲藏起來,遇到境界,它要出來起現行,又熏成種子,熏成種子它又能生起現行。有個成語就叫“種現熏生”。種子嘛就能起現行,起了現行,又熏成種子,熏成種子它又能生起現行。唯識宗的講法,物質的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阿賴耶識的業力成熟了才現起這個山河大地的物質,現起你自身六根的這個身體,叫內執根身,外執器界。阿賴耶識的作用,就是在內把你這個生命,六根和你這個身體,維持起來,業力成熟你該維持好長,這就是你的壽。壽盡了,阿賴耶識就走了,不管了,你這個人就完了,就成了一具死屍了。外面的物質境界,佛法裏就叫依報,依報最大的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這個自然的環境,乃至你自己受用的家宅,田園,你的房子,你的土地,你的衣服,你的用具,一切一切都是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成爲的物質,這叫業識種子。自己造的業障要記在阿賴耶識裏,阿賴耶識以後要反應出來,成爲你來受生所受用的這個物質環境。物質環境就叫器界。阿賴耶識要管這個事,保持你的身體,讓它不壞,身體是正報。你該受用什麼東西,該生在什麼環境,阿賴耶識都要管。這些東西都是它含藏的種子的現行,同時外面的環境又要反射進去,又在它這阿賴耶識裏頭留下種子。佛法裏講的種子就是功能,很像現在物理學講的能。不管哪一個識起現行的時候,阿賴耶識裏都有種子,起了這個識之後,種子又要熏習在阿賴耶識裏,又含藏起來。譬如有些娃娃生下來他就會畫,他那個阿賴耶識裏有畫畫的種子,往昔生中他就畫過,他有一定的經驗,這世帶來了。有些說這是天才,天才就不是這一世教育出來的。有些人就是聰明,有些人就是笨,佛法說這都有種子。

  佛法說我們有個俱生我執,生下來就有這個我執。我執從來都在執我,執得最緊的那個我是什麼東西呢?人死了,那個我執又執的啥子呢?氣都斷了,那個我執又執什麼。佛法說就是末那識在執我。末那識生生死死都在辦那個事,你意識昏沈了它也在辦這個事,它就橫順要起我執,我執的是哪個呢?不是執的自己這個身體,而是執的第八識。末那識它看到誰啊?它看到第八識。第八識有兩方面的作用。以眼識爲例簡單一點好講,眼識的作用也有兩部分,一部分現像,一部分看,這是二分家說的。有人說還有一個部分叫自證分。自證分就是眼識自己曉得,自己證明我看見了,你曉得你看見了誰證實呢?所以有人說還有一個感覺叫證自證分,眼睛一看,裏頭就有這四個程序,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都有這四個程序。所以唯識越講越細,把外面的東西弄進來叫相分,認識那個東西叫見分。哪個承認知道了呢?叫自證分,誰把握自證分,證明自證分呢,證自證分又證明自證分。進一步自證分給證自證分作證人,證自證分又給自證分作證人,相互爲證。

  一個識就搞成了四個部分,眼耳鼻舌身意都還好講,末那識就不好講,末那識叫恒審思量。八識規矩頌講末那識,第一它常時都不斷,沒有, 休息過,叫做恒。眼耳鼻舌身意要休息,有時候起作用,有時候不起作用,末那識呢它不休息的,它在幹啥?它不斷地盯著你那個第八識,它一天到晚都把第八識執持著,把第八識認爲就是我。眼耳鼻舌身看不到第八識,意識也看不到第八識,只有末那識看到第八識,並且不間斷、不休息、不睡覺。第二叫審,審就是仔細。佛法裏面有個名字叫審細,我們粗枝大葉的看東西,隨便一下就了了。但是有時我們要注意這個事情,這時看那個東西就要仔細,就像審案的樣,要認認真真的。第七末那識,它是審,它不那麼馬虎,它看東西就要看實在,看了之後起個什麼,看了之後它說就是這個第八識是我。第叁它還要思量、考慮。考慮哪個是我,認爲第八識是我。第八識也有它的相分和見分。第八識要含藏一切物質的精神的種子,種子就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阿賴耶識執持的種子是它的相分,而它能持的能力,就是它的見分。第七識就是看到阿賴耶識的見分,說這就是阿賴耶識的本體,第七識就把這個本體認爲是我。阿賴耶識現起的現象,山河大地自己的身體等,第七識就把這些認成我所,認爲這些就是我所有的。起我執的就是末那識,第六識還夠不上,爲什麼呢?第六識有時候起,有時候不起,有時候睡著了,有時候悶絕昏厥了也不起。末那識不睡覺,不斷起作用,它又不管外人,只管第八識,把第八識盯得死死的。它管第八識的見分,見分就是第八識能含藏種子的那個力量,把這個東西執成它的我,然後把阿賴耶識所含藏的和它所起的這些現行就是外頭現起的這些東西,執爲我所,把我與我所牢固的執著。唯識宗講出一個第七識,講出一個第八識,不講這兩個東西,生死輪回誰傳遞?就是阿賴耶識傳遞過去的。我執丟不掉,是哪個舍不得。利害的是這個末那識。末那識抓的不是你現在的這個人這些東西,他總的…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