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释▪P19

  ..续本文上一页知见,就是要自己认识自己。有些阿罗汉成了阿罗汉,它自己都不觉得成了阿罗汉。要认识到什么是解脱,知道我现在已经解脱了,所以小乘把这个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小乘人的五分法身。怎样得到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就是佛讲的四谛的简单内容,对这四谛要信。

  有些人还是在信,但受了迷惑就信错了,把一些根本不可靠的东西信得很实在,那就受骗了。佛说世间上好多东西都是不可靠的。地位、财富、眷属、自己能干,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你再能干,再有本事,一场病你做得啥子?简单的讲信,我们为什么要信?信什么?信四谛、信佛、信法、信僧。“心不生谤”心里对这些不谤,不是口头不谤。信是信心,心里对三宝四谛不谤,谤是诽谤,说是假的。要心里都说这个是真的,这个是对的,这就是信“名之为信”。嘴巴不谤,心里不信,心里认为是错的,就叫谤。从前我那个朋友黄雅荃是个文学大家,他信了佛法,我问他:“你到底信佛没有?”他说:“我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有时候不信心里就要生谤,最后我再问他,他说他真心信了。心里不信,就叫不信,要心里都不谤,就叫信,第一个善法是信。

  第二个是精进,“心勇不退,精勤策励,求诸善法名为精进。”一句话追求一切的善法,不追求那些与善法相违背的东西,就叫精进。善法包得宽,自己行动是不是善?语言是不是善?心里头的思想是不是善?随时都要检查自己。检查之后要精勤,勤就是勤奋,做事要鼓劲,要拿出气力来。精勤是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精就是不要在好事里夹杂些坏事,不要做好好事下来又退转去做些坏事。精就是单纯,纯一。我这个人学了佛就是善人,善人就要做好事,尽做好事,不能说今天松懈一下,今天拿三分之一来做坏事,那就不行,那就不精勤,要尽做好事。策励,如果自己还鼓不起劲,心里头要自己鼓励自己,象拿鞭子打马一样,策就是打马的鞭子。马不跑要拿鞭子打,自己不跑,要自己鼓励自己这叫策。励就是鼓励,哪个鼓励呢?人家鼓励靠不住,要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喊自己勤奋,这就叫精进。“求诸善法”,善法宽得很,只能概括说诸善法。有些人还是鼓劲,追求的是坏事情,赌哥就追求赌博,那儿有赌场他就要去,那不叫精进。从前有吃鸦片烟的,看到烟灯他就去了,这不是精进。要求诸善法,是一天到晚做好事,追求是好事,不追求做好事,就不叫精进,精进要求要找好事来做,不是说好事摆在面前才做。事情摆在面前,先要认得到,那是个好事,那个是坏事,只要是坏事我就不做,我专做好事,才叫“精”勤。要心勇不退,要有勇气,做好事要鼓得起劲,不怕累不拍吃亏,这是对精进的解释。精进就对做好事要有勇气,不懈怠。

  第三个善心所叫惭,第四个叫愧。释迦佛奖励他的弟子,说这个是好弟子,就说这个比丘有惭有愧。如果释迦佛要批评他的弟子,最重的话就是说他愚痴,无惭无愧。愚痴,无惭无愧是最大的责骂,所以我们就要有惭有愧。什么叫惭呢?“造诸过恶,自羞名惭”我们难免不遇到能够造过恶的事情,机会摆在当面,境摆在面前自羞名惭,自己都不好意思。喊我去进赌场,那个地方我能去吗?我是啥子人啊!我是善人,是三宝弟子嘛,干坏事的地方走都不能走那里去,去会把我污染了。自己有个自尊心,看到做坏事的地方我来都不来这叫惭。还有呢?“造诸过恶羞他名愧”,羞他就是对着别人,不好意思见人,你喊我偷东西,偷了东西我怎么好意思见人呢?做对不起人的事,在人前抬不起头的事,做众人都要唾骂的事,你叫我去做,我才不干呢!这就是自羞,就是自尊心。我是好人,我是善良的公民,我是三宝弟子,喊我做坏事,做了咋个抬得起头,别人就是不晓得我也不做,惭愧就是不做坏事。对自己就是惭,对别人就叫愧。惭、愧是两个善心所,凡是善心所,一定有这两个心所在里头。

  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于世荣利财色等法,心不耽著,名曰无贪。”贪的利对象是什么呢,就是世间的荣利财色。荣就是荣华,人们说的荣华富贵。漂亮出风头的事,就是荣。荣是贵,利就是富,富贵是世人所希望的,荣利就是富贵。有经济价值的东西,如金子、银子、钻石、珍珠等,都叫财。自然灾害时,米比金子还值钱,所以也不一定钱才叫财,财也指物质方面的东西。色就是世间上的男女关系、对象,这些是世间凡夫所追求的。修行的人心不贪著,耽就是眼睛盯着,如虎视眈眈,老虎要吃东西,眼睛把它盯着。耽也是心里头想着,巴不得马上就拿来。著就是附在上面取不脱,想钱不晓得回头就是著,贪著就是贪。世间的荣利财色,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人沉在里面,就像掉进水里,被水淹着一样出来不了。著就是爬在上头离不开,其他的都不想,只想这个。世间的人贪财利的光想钱,贪色的光想色,有些五欲都贪。不贪不著,就叫无贪。贪就是心里想着很爱这个东西,一定要取得,如蝇附膻,就像苍蝇爬在臭肉上舍不得走。把这个东西摆脱了叫无贪。

  “于诸有情心无损害,慈愍在怀名曰无嗔”人的嗔心,对有情可以起,有时对无情也要起。比如今天我要出门,天就下雨了,对雨就会起嗔心。这里说的无嗔,主要是对有情不要起嗔心,天下雨起嗔心,你也不可能把天老爷打一顿。所以不要对有情、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人起嗔心。不要使人家受损、吃亏,不要想着去害人家,反过来要对有情慈愍在怀,愍就是悲,就是同情心。就是说要有慈悲心,对人要有同情心,总不要想整人害人,这就是无嗔。嗔就是害人,下面讲不善法时还要讲到嗔,善法的无嗔就是嗔的反面。

  “于诸善法心无迷惑如实了知,名曰无痴。”无痴对什么而言呢?这里没有说恶法,只说于善法心里要认识,心里不要起迷惑,对好事就相信是好事,并能如实了知,你能清清楚楚的知道实相,这就是无痴。

  “身心调畅,远离粗重,适悦安乐名为轻安。”这个心所对修定的人很重要,作善法的人也要有这个心所。这就是说你做起好事来心安理得,心里调和舒畅,身体里也调和舒畅。我们有些老年人七八十岁了,很远的走来拜佛,她们都走得很有劲,这是身调畅。本来人老了走不动,往佛堂里走他的劲就来了,身子就调和舒畅,心里同样调和舒畅。粗重就是好像有个重东西把自己压着,要做好事做不起来,压自己的那个东西就叫粗重。做好事的时候,心里头轻松,适悦安乐做起来很舒适,磕头要费力嘛,那些信徒磕了头很舒服,我给佛磕了头,我觉得全身都得到加持,他很远都要来磕头。悦就是舒服,做起事来很安然、很快乐,就叫轻安。我们修行、打坐、礼佛,做一切好事,有了轻安这个心所,做起来心里安安然然,没有这个心所做起来就觉得很烦恼,所以修行要有轻安,入定更要有轻安。

  下面讲不放逸,什么东西叫放逸呢?就是那些牲口,猫啊、狗啊,你不把它栓到,把绳子解了它就跑了,没有系马桩就管不住马。修行的人,心里要有个寄托才栓得到心,栓在哪里,栓在佛法里,栓在自己的修行上。譬如念佛的人,一心紧紧抓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心就不会往别处跑。所以念就是个系马桩,你心就要栓在这个念头上,没有念头了,心就要乱跑,思想就要转移。什么叫放逸呢?简单说“耽着五欲名为放逸”,你把牛拴不住它就要跑,看到那边有草它就要跑。我们修行时心要跑,就是因为有财色名食睡,这些机会来了心就去贪,去贪那个心就不在佛法上了。就像脱了系马桩,马就栓不到了,所以先说什么叫放逸,贪著五欲就叫放逸。修行的人首先要呵五欲,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比如钱财是不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钱拿来自己享受,就是财欲。佛呵五欲,指出五欲的过患和害处,凡夫不晓得它的害处就会贪财,想钱,钻钱眼眼。贪色就是要找对象,找不好,就去自杀,就去害人,把自己的情敌杀了。贪名就想出风头,老上师说和尚对财、色、名还容易控制,吃就管不到了。老上师说,有的和尚在吃这一关就打不过,有的丛林伙食好,有的伙食不好,禅和子就跑到伙食好的丛林去了。吃是营养身体的,吃得不好,总觉得对身体不好,哪个丛林斋菜好,禅和子牵着线线去,哪个丛林斋菜不好,慢慢的就没有人了。最后是贪睡,这不光指睡瞌睡,图舒服就叫贪睡,出家人、修行的人不能睡得太多。五欲里的睡指安逸,哪样安逸我就想哪样,就叫贪睡。贪著五欲名为放逸,钻钱眼、找对象、出风头、吃得好,吃火锅,耍得好,想睡就睡,想不干活就不干活。这就叫放逸。先把放逸讲了,才说不放逸。

  “远离彼尘名不放逸”,上面说的五样东西,是脏东西,尘是灰尘,扑在修行人的身上,使你昏沉,使你不明白,不清净,所以要远离。对这五样东西要戒严,随时心头警惕起,不要看到钱就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财、色、名、食、睡五欲要离远点,不要沾,就叫不放逸。贪著五欲,自己掌握不到自己。就不能使自己在善法里安住,所以不放逸是善心所,放逸就是烦恼。

  下面一个善心所叫作舍,这个舍心所不是施舍的舍,这个舍是平等心。“离沈离掉,处于中庸,其心平等,名之为舍。”我们修定的时候,有时候心要昏沉,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就忘记了,就像瞌睡一样,自己不晓得在做什么,心就沉落下去,这叫沉。掉就是心就往外跑了,想到外面的境,或曾经做过的事,心就掉了。修定的人常常都在这两种状态之中,心不是沉就是掉,心力轻一点,没有力量就要打瞌睡,这是修定的障碍。修定的人随时都要与这两个东西斗争,把这两样东西斗争掉了,就处于中庸。庸就是平等,心既不沉也不掉,名之为舍,这个舍,不是施舍的舍,也不是苦乐忧喜舍的那个舍,这个舍叫行舍,不是舍爱。行舍就是修行时,心里要平等。不要心一下高举,一下沉落,掉就使心高举,沉就…

《《百法明门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浅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