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释▪P28

  ..续本文上一页轮回,各有各的差别,升天堕地狱,就是善恶业道的差别。为什么各走各呢?就是因为他们的业不同,这里没有说,没有说还是业。自类而居,就是该升天就当天人,该变人就当人类,该变畜生就当畜生类,该堕地狱就到地狱里头,该变饿鬼就当饿鬼,各人有各人的类。趣就是趣向。业力推动他,他就要趣向那儿,走到那儿去出生。人跟人一类,天跟天一类,彼此相同,这叫众同分。天有天的众同分,人有人的众同分,地狱有地狱的众同分,畜生有畜生的众同分,饿鬼有饿鬼的众同分,众同分的意思就是由于业感,在六道轮回当中,应该在那里去。

  “谓于圣法,未得未证。异于圣故,号曰异生”异生就是凡夫。凡夫就跟圣人不同,所以叫异生。凡夫为什么跟圣人不同,圣人那些功德他没有得到。什么时候叫圣人呢?见了道才叫圣人。小乘见了道就是初果罗汉以上,大乘见了道就是初地菩萨以上。没有见到圣道就不是圣人,没有见到圣道的都叫异生。初学佛法的有些人爱说你开悟没有,开悟就是见到圣道。真正见到圣道才叫开了悟。开了悟的人是圣人,没有开悟就叫异生。凡夫要轮转生死,这就是异生性,第四心不相应行叫异生性,心头有凡夫那一套,就叫异生性。

  “灭诸六识,心心数法,无有缘虑,故名无想定。”无想定就是六识都停止活动了,灭诸六识是说六识都不起作用了。无想定的七识八识还在活动,七识、八识都没得,就没有寄托了。无有缘虑指六识所有的心法,心数法都不起了。心跟心所这两个东西是一道的,心理活动就没得了,心也没得了,六识都不起作用了,就无有缘虑。缘就是要缘境,什么东西都不管了,心不往那个境上走,不去缘,心就不在那个上头去了。缘就象猴子爬树一样,心要往上头巴。缘了之后心头就要虑,虑就是考虑,起心理活动的作用。缘一取消了,心所不起,心所不起心也不起,如果修行入了这个定,就叫无想定。

  进一步就叫灭尽定,灭尽定灭什么呢?把第七识灭掉一部分,“灭诸六识心心数法,及第七一分,名为灭尽定。”也是先把六识灭了,六识的心,心所法都灭了,心王心所都不起作用了,第七末那识的一部分也要取消下来,叫做灭尽定,这是比无想定高一层的定境。

  “生无想天,五百劫中,心无缘虑,名无想事。”修定就跟行善一样,行善要感善业,修定就要感定业力。你修哪个天的定,就要在哪个天去投生。修无想定的人,后来就投生在无想天。无想天里,寿命有五百劫,五百劫都生在无想天。他那个心就不起作用了,心无缘虑,心又不缘境,不考虑问题,就叫无想事。这个不是修定,这是定所感的报,无想事是讲的生在无想天的报。

  “谓诠诸行天人等号,称曰名身”,名身是什么呢?名身就是我们讲的名词,什么东西都要改个名字,名词就叫名身。诠就是表示、说明,有这个名词就拿来表示个东西就叫诠。名词什么都可以诠,有一样东西就有一样名词,所以可以诠诸行。诸行指一切有为法,诠诸行就是说明一切有为法。“天人等号”,是举的例,天趣人趣就叫天人。

  “聚集诸法名,显染净义,故名句身”。单名说不清楚问题,所以就要用句子。一句话里有主语、有宾语,句子里头就有几个词,所以要聚集诸法名。“显染净义”,一句话就要说明一个问题,一句话表现的意思不外乎二种,一种说的是染污的事情,一种说的是清净的事情。用句子就可以说明这个东西是染的,还是净的,就是差别。到底是流转生死的呢,还是出离生死的呢,染净就是一切法的一大差别。显染净就是说明差别,说明差别要用一个完全句才行。一个完全句就叫句身。

  “名之与句二种所依,名曰文身。”文身这个文就代表文字,词跟句子用什么构成呢,要字母构成。外国字中,文就是字母,中国字的文,我想就是那些笔画。所以文身就是能够组词造句的字母和笔画。世界各地的人们各有各的语言文字,有语言文字我们才能交换思想。这个东西是离不得,语言文字又不是你的心,写出来就是笔画,说出来就是声音,它是约定俗成。大家都这么认为的,予就是形成文字,比如小学生认这是“人”字,到老了这个字还是认“人”凡是中国人都认这个字是“人”。这个东西是假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代表他那个民族人对事物的说法、呼唤,这是一种习惯。我们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好多种语言文字。我们四川,隔不远一个县,说话的声音就不同了。

  本无今有说之名生。发白面皱称之为老。相续不断名之为住。有已还无,名曰无常。刹那相续称为流转。因果各别,故名定异。因果相称,号曰相应。迅疾流转,名为势速。一一不俱称为次第。东西南北,号之曰方。过现未来,称之曰时。一十百千,名之为数。众缘聚会,名为和合。诸行缘乖,名不和合。

  下面讲有为法的四相,生住异灭,有为法的这四个方面就叫有为四相。百法里把无为法除了都是有为,有为法就带上这四个相,就象人有人的样子,有为法的样子是什么呢?就是生、住、异、灭。

  “本无今有说之名生”,生字怎样讲呢?生的含义就是本来没得,现在才有,就叫生。那家生了个娃娃,他家本来没有这个娃娃,新生出来一个娃娃,本无今有,说之名生。地头的秧子,本来没有,我们种了谷子,就长起秧子来了,这叫生。有情也在生,无情也在生,生就是有为法的头一个形象。从无到有,就叫做生。

  老呢,“发白面皱称之为老”娃娃生出来活蹦乱跳的,慢慢就成了老头子、老娘子了。头发白了,脸也皱了,这就叫老,这是显著的老。

  “相续不断名之为住”,住是怎样的呢?那只是一个相续不断。人不是一成不变固定的,今天的我就不是明天的我,这会儿的我就不是刚才前一会儿的我了,所以西藏佛法爱用一个名词,称有生命的东西就叫“相续”。前前后后一串串都是你,每时每刻都在变,并不是满一岁才变,随时都在变,没有突然一下就变的。人从妈肚子出来就变起,一直变到老死,经过无数的刹那变化。微细的变看不出来,刹那就是最短的时间。最短的时间里,他在慢慢的变。小娃娃突然就长成大人,大人一下子就成老头子,没有这样的事情。人是这样变,那些无情的东西也是这样变。简单的说,你栽一株花,种子下去,它也是慢慢的发芽长起来的,变化微细得很。有些人栽了昙花,眼看要开花了,就把它守着,守到看它慢慢的张嘴。即使仔细守候,它的微细的变化,你也看不出来。刹那变,在最短的时间慢慢的变,就叫老,有些地方就叫异。人从生至死,中间这个阶段都叫老,事物从生至灭,中间这个阶段就叫异。我们购置了这些家具,买来的时候是崭新的,今年过了,明年就要折旧了。过一年这些东西就变了。并不是突变,不知不觉在一年当中这些东西就变了。是刹那变。微细微细的变,短时间看不出来,时间长了,就看得出来,所以这里称之为老。前面说发白面皱称之为老,其实那里要等到发白面皱才老了,从妈肚子里头出来,一岁二岁,就慢慢老起了。不是一岁二岁才老,肚子里出来,三天、七天、一个月就慢慢老起了。我们说他在长,实际上他在老。东西旧了就是老了,老化了。相续不断,名之为住,住就是东西还在。这件衣服穿了好多年,再旧吗,它都还在嘛,这就叫相续不断。东西还存在,住就是存在。其实并不存在,仅仅是相续不断。事物刹那不断的变,我们众生的眼光总觉得他没有变,所以叫住。我们不要起不变的观念,事物都要变。佛法说没得真正的住。如果它一会儿住了,不走了,就可能永远住,这叫一念住,一劫住。住是一个假相,人没有死就叫住,但从前的那个他都变了,所以住这个相是我们众生的迷惑。时间之流就象水在河里一直要往前走,没有停过。有为法都不停的在变。我们自己对自己都不觉得,自己问自己我为什么今天这么大,何时大起来的?佛法里头有句名言叫一念住,一劫住,只要他有一念住着不动了,那永远他都不动。物理学讲惰性定律,东西被退转了,它就转啊,转啊。天上的星球到现在还转,满天都在转,谁喊他转,是惯性。如果有人把他挡一下,他就不转,一不转他再也不转了。住十个假的,住是生与灭的中间显的一个假相。因为前一念的这东西跟后一念的这东西相像得很,变得细微得很,老是觉得它从来没有变过。住相就是众生对事物的一个幻想,总觉得这个东西存在。我们众生对事物常常迷惑为实有,对于生我们有迷惑,对于住我们也迷惑。佛法说一念住,一劫住,事物就是过去、未来,只有过去、未来,没有真正的现在,现在一晃就过去了,过去跟未来当中那个现在的从不停住。佛法说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不住。想抓住现在哪里抓的住呢?谁也抓不住。佛法讲有为四相,生相是假的,住相是假的,异相呢,我们都容易感觉出来,你不承认不行,今年的我跟去年的我就大不同。灭也容易说,死了就灭了。住相我们就非常迷惑,好像我天天都没有变。生相就是我们迷惑的起源,所以说叫做生相无明。我们认为一切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所谓生出来的,这是骗人的。所以空宗法性宗,就要讲无生。无生就是打破你那个生相无明。其实认作实有的那个东西假的很。一切有为法都有四相,人就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不容易说清楚,所以百法要讲生老病死。

  “有已还无,名曰无常”,这个东西原来有,后来没有了,就叫无常。有生命的东西,没得生命的东西,都有无常。原来有这颗树子二天树子又死了叫无常,原来有这个人,二天这个人又死了,没得这个人了,就叫无常。所以这是有为的四相中的灭相。人生下来了,住了好多岁数了,又变老了,又死了,这就是生、住、异、灭。东西也有生住异灭,原来没有这个东西,二天弄起来了,又旧了,就抬去丢了,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在最短的世间内,微细的生灭。不管是人,不管是物,都慢慢在变,潜移默化,悄悄搬家。就像…

《《百法明门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浅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