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輪回,各有各的差別,升天墮地獄,就是善惡業道的差別。爲什麼各走各呢?就是因爲他們的業不同,這裏沒有說,沒有說還是業。自類而居,就是該升天就當天人,該變人就當人類,該變畜生就當畜生類,該墮地獄就到地獄裏頭,該變餓鬼就當餓鬼,各人有各人的類。趣就是趣向。業力推動他,他就要趣向那兒,走到那兒去出生。人跟人一類,天跟天一類,彼此相同,這叫衆同分。天有天的衆同分,人有人的衆同分,地獄有地獄的衆同分,畜生有畜生的衆同分,餓鬼有餓鬼的衆同分,衆同分的意思就是由于業感,在六道輪回當中,應該在那裏去。
“謂于聖法,未得未證。異于聖故,號曰異生”異生就是凡夫。凡夫就跟聖人不同,所以叫異生。凡夫爲什麼跟聖人不同,聖人那些功德他沒有得到。什麼時候叫聖人呢?見了道才叫聖人。小乘見了道就是初果羅漢以上,大乘見了道就是初地菩薩以上。沒有見到聖道就不是聖人,沒有見到聖道的都叫異生。初學佛法的有些人愛說你開悟沒有,開悟就是見到聖道。真正見到聖道才叫開了悟。開了悟的人是聖人,沒有開悟就叫異生。凡夫要輪轉生死,這就是異生性,第四心不相應行叫異生性,心頭有凡夫那一套,就叫異生性。
“滅諸六識,心心數法,無有緣慮,故名無想定。”無想定就是六識都停止活動了,滅諸六識是說六識都不起作用了。無想定的七識八識還在活動,七識、八識都沒得,就沒有寄托了。無有緣慮指六識所有的心法,心數法都不起了。心跟心所這兩個東西是一道的,心理活動就沒得了,心也沒得了,六識都不起作用了,就無有緣慮。緣就是要緣境,什麼東西都不管了,心不往那個境上走,不去緣,心就不在那個上頭去了。緣就象猴子爬樹一樣,心要往上頭巴。緣了之後心頭就要慮,慮就是考慮,起心理活動的作用。緣一取消了,心所不起,心所不起心也不起,如果修行入了這個定,就叫無想定。
進一步就叫滅盡定,滅盡定滅什麼呢?把第七識滅掉一部分,“滅諸六識心心數法,及第七一分,名爲滅盡定。”也是先把六識滅了,六識的心,心所法都滅了,心王心所都不起作用了,第七末那識的一部分也要取消下來,叫做滅盡定,這是比無想定高一層的定境。
“生無想天,五百劫中,心無緣慮,名無想事。”修定就跟行善一樣,行善要感善業,修定就要感定業力。你修哪個天的定,就要在哪個天去投生。修無想定的人,後來就投生在無想天。無想天裏,壽命有五百劫,五百劫都生在無想天。他那個心就不起作用了,心無緣慮,心又不緣境,不考慮問題,就叫無想事。這個不是修定,這是定所感的報,無想事是講的生在無想天的報。
“謂诠諸行天人等號,稱曰名身”,名身是什麼呢?名身就是我們講的名詞,什麼東西都要改個名字,名詞就叫名身。诠就是表示、說明,有這個名詞就拿來表示個東西就叫诠。名詞什麼都可以诠,有一樣東西就有一樣名詞,所以可以诠諸行。諸行指一切有爲法,诠諸行就是說明一切有爲法。“天人等號”,是舉的例,天趣人趣就叫天人。
“聚集諸法名,顯染淨義,故名句身”。單名說不清楚問題,所以就要用句子。一句話裏有主語、有賓語,句子裏頭就有幾個詞,所以要聚集諸法名。“顯染淨義”,一句話就要說明一個問題,一句話表現的意思不外乎二種,一種說的是染汙的事情,一種說的是清淨的事情。用句子就可以說明這個東西是染的,還是淨的,就是差別。到底是流轉生死的呢,還是出離生死的呢,染淨就是一切法的一大差別。顯染淨就是說明差別,說明差別要用一個完全句才行。一個完全句就叫句身。
“名之與句二種所依,名曰文身。”文身這個文就代表文字,詞跟句子用什麼構成呢,要字母構成。外國字中,文就是字母,中國字的文,我想就是那些筆畫。所以文身就是能夠組詞造句的字母和筆畫。世界各地的人們各有各的語言文字,有語言文字我們才能交換思想。這個東西是離不得,語言文字又不是你的心,寫出來就是筆畫,說出來就是聲音,它是約定俗成。大家都這麼認爲的,予就是形成文字,比如小學生認這是“人”字,到老了這個字還是認“人”凡是中國人都認這個字是“人”。這個東西是假的,一個民族的語言,代表他那個民族人對事物的說法、呼喚,這是一種習慣。我們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有好多種語言文字。我們四川,隔不遠一個縣,說話的聲音就不同了。
本無今有說之名生。發白面皺稱之爲老。相續不斷名之爲住。有已還無,名曰無常。刹那相續稱爲流轉。因果各別,故名定異。因果相稱,號曰相應。迅疾流轉,名爲勢速。一一不俱稱爲次第。東西南北,號之曰方。過現未來,稱之曰時。一十百千,名之爲數。衆緣聚會,名爲和合。諸行緣乖,名不和合。
下面講有爲法的四相,生住異滅,有爲法的這四個方面就叫有爲四相。百法裏把無爲法除了都是有爲,有爲法就帶上這四個相,就象人有人的樣子,有爲法的樣子是什麼呢?就是生、住、異、滅。
“本無今有說之名生”,生字怎樣講呢?生的含義就是本來沒得,現在才有,就叫生。那家生了個娃娃,他家本來沒有這個娃娃,新生出來一個娃娃,本無今有,說之名生。地頭的秧子,本來沒有,我們種了谷子,就長起秧子來了,這叫生。有情也在生,無情也在生,生就是有爲法的頭一個形象。從無到有,就叫做生。
老呢,“發白面皺稱之爲老”娃娃生出來活蹦亂跳的,慢慢就成了老頭子、老娘子了。頭發白了,臉也皺了,這就叫老,這是顯著的老。
“相續不斷名之爲住”,住是怎樣的呢?那只是一個相續不斷。人不是一成不變固定的,今天的我就不是明天的我,這會兒的我就不是剛才前一會兒的我了,所以西藏佛法愛用一個名詞,稱有生命的東西就叫“相續”。前前後後一串串都是你,每時每刻都在變,並不是滿一歲才變,隨時都在變,沒有突然一下就變的。人從媽肚子出來就變起,一直變到老死,經過無數的刹那變化。微細的變看不出來,刹那就是最短的時間。最短的時間裏,他在慢慢的變。小娃娃突然就長成大人,大人一下子就成老頭子,沒有這樣的事情。人是這樣變,那些無情的東西也是這樣變。簡單的說,你栽一株花,種子下去,它也是慢慢的發芽長起來的,變化微細得很。有些人栽了昙花,眼看要開花了,就把它守著,守到看它慢慢的張嘴。即使仔細守候,它的微細的變化,你也看不出來。刹那變,在最短的時間慢慢的變,就叫老,有些地方就叫異。人從生至死,中間這個階段都叫老,事物從生至滅,中間這個階段就叫異。我們購置了這些家具,買來的時候是嶄新的,今年過了,明年就要折舊了。過一年這些東西就變了。並不是突變,不知不覺在一年當中這些東西就變了。是刹那變。微細微細的變,短時間看不出來,時間長了,就看得出來,所以這裏稱之爲老。前面說發白面皺稱之爲老,其實那裏要等到發白面皺才老了,從媽肚子裏頭出來,一歲二歲,就慢慢老起了。不是一歲二歲才老,肚子裏出來,叁天、七天、一個月就慢慢老起了。我們說他在長,實際上他在老。東西舊了就是老了,老化了。相續不斷,名之爲住,住就是東西還在。這件衣服穿了好多年,再舊嗎,它都還在嘛,這就叫相續不斷。東西還存在,住就是存在。其實並不存在,僅僅是相續不斷。事物刹那不斷的變,我們衆生的眼光總覺得他沒有變,所以叫住。我們不要起不變的觀念,事物都要變。佛法說沒得真正的住。如果它一會兒住了,不走了,就可能永遠住,這叫一念住,一劫住。住是一個假相,人沒有死就叫住,但從前的那個他都變了,所以住這個相是我們衆生的迷惑。時間之流就象水在河裏一直要往前走,沒有停過。有爲法都不停的在變。我們自己對自己都不覺得,自己問自己我爲什麼今天這麼大,何時大起來的?佛法裏頭有句名言叫一念住,一劫住,只要他有一念住著不動了,那永遠他都不動。物理學講惰性定律,東西被退轉了,它就轉啊,轉啊。天上的星球到現在還轉,滿天都在轉,誰喊他轉,是慣性。如果有人把他擋一下,他就不轉,一不轉他再也不轉了。住十個假的,住是生與滅的中間顯的一個假相。因爲前一念的這東西跟後一念的這東西相像得很,變得細微得很,老是覺得它從來沒有變過。住相就是衆生對事物的一個幻想,總覺得這個東西存在。我們衆生對事物常常迷惑爲實有,對于生我們有迷惑,對于住我們也迷惑。佛法說一念住,一劫住,事物就是過去、未來,只有過去、未來,沒有真正的現在,現在一晃就過去了,過去跟未來當中那個現在的從不停住。佛法說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不住。想抓住現在哪裏抓的住呢?誰也抓不住。佛法講有爲四相,生相是假的,住相是假的,異相呢,我們都容易感覺出來,你不承認不行,今年的我跟去年的我就大不同。滅也容易說,死了就滅了。住相我們就非常迷惑,好像我天天都沒有變。生相就是我們迷惑的起源,所以說叫做生相無明。我們認爲一切東西都是生出來的。所謂生出來的,這是騙人的。所以空宗法性宗,就要講無生。無生就是打破你那個生相無明。其實認作實有的那個東西假的很。一切有爲法都有四相,人就是生老病死。生住異滅不容易說清楚,所以百法要講生老病死。
“有已還無,名曰無常”,這個東西原來有,後來沒有了,就叫無常。有生命的東西,沒得生命的東西,都有無常。原來有這顆樹子二天樹子又死了叫無常,原來有這個人,二天這個人又死了,沒得這個人了,就叫無常。所以這是有爲的四相中的滅相。人生下來了,住了好多歲數了,又變老了,又死了,這就是生、住、異、滅。東西也有生住異滅,原來沒有這個東西,二天弄起來了,又舊了,就擡去丟了,一切有爲法都有生住異滅,在最短的世間內,微細的生滅。不管是人,不管是物,都慢慢在變,潛移默化,悄悄搬家。就像…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