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釋▪P29

  ..續本文上一頁演電影一樣,電影片子是那麼一張一張重起,我們人的生命,是刹那刹那流下去。有爲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東西。佛法說,任何有爲法只要有一念住,就可以一劫住。只要最短的時間能夠住,他就不會繼續跑下去了。住是個假相,所以我們就好好的在這個上頭用功。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謂住,只是相續不斷,時間之流上銜接,昨天的這個東西接到今天,前一點的東西接到後一點,前一刹那接到後一刹那,就覺得他沒有變。電影片子,一張接一張的就覺得他沒有變。最後就叫無常,其實統統都叫無常,有時候說這叫滅。滅這個詞用得好,到了他滅了你才曉得這個東西不是常的,要不然你老覺得是常,等到這個人死了,你才覺得這個人不是常,東西壞了,你才曉得這東西是無常。刹那無常,這一刹那的東西有,下一刹那,這一刹那的東西必沒有了;今年的我有,到明年,今年的我就沒有了。時間就像一根線貫穿了你的生命,人的生命就在這根條上走,走過去就沒有了。刹那無常就是說我們在不斷的變,在最短的時間中變,人生百歲是慢慢的死下去,不是落氣的那時才死下去。世間沒得哪一個東西停在那一點沒變的。刹那相續就是生住異滅,實際上前頭的那個我,跟後頭的那個我是兩個人,電影片前面那張跟後頭那張不是一個。對有爲法就是要看穿。《金剛經》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爲法都是這樣相續不斷的,刹那、刹那的生滅下去。

  “刹那相續稱爲流轉”,一切有爲法,都是刹那、刹那一個接一個的,如電影片子,一張一張接起,這叫流轉。如果說生死流轉,並不是我們的生命在這流轉,也不是有情的心識在流轉,流轉就是刹那相續。流轉就是相續,相續轉變得很微細。所以叫刹那相續。有爲法都是刹那相續,人生都是刹那相續,宇宙環境也是刹那相續。前一念過了就沒有了,後一念又來頂到,變化是接著到來的,並不是真的是一個東西。就像河流一樣不斷在變,只要在流他就要轉變。

  “因果各別,故名定異”,流轉的宇宙間千差萬別的東西,爲什麼各個不同呢?因爲各有因果。人有叁世因果,有異熟因果,造業受報,這是有情的因果。無情的因果,我們所看到的植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各別,決不會栽豆長出瓜來,栽瓜長出豆來各人有各人的流轉,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定異”就是決定不相同,你栽谷子一定長谷子,栽麥子一定長麥子,你造善一定得善報,造惡一定得3惡報。世間上的人要弄清哪一樣因,生哪樣果,各種學問就是研究因果的道理。種莊稼的就應該曉得莊稼的因果,做哪樣行道就曉得哪樣行道的因果,這樣他才能達到他的目的。因果各別,不同的因就一定得不同的果,故名定異。千差萬別的果,都是由千差萬別的因所得到的後果。

  “因果相稱,號曰相應”,如是因,如是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因和果一定符合得起,這叫相應。叁世因果就是我們的業果人一天在工作勞動,都是因果相應的,做事勤奮,做出來的結果就好懶惰,做出來的結果就不好。所以相稱就叫相應,不相稱各是各就叫定異。

  “迅疾流轉,名爲勢速”,勢速是講力學的。速度是從力量來,力量大速度就大。勢又從哪兒來呢?從東西的地位來。把東西放在桌邊上,這個勢使它砰的一聲就掉下來,勢就是他原來的地位。地位就能産生力,有力就會運動。繼續的運動叫流轉。有力量的運動,流轉得快些,速度大些,叫迅疾流轉。力量用夠了,速度就大,力量小了速度就慢。迅疾流轉包括我們宇宙中的各種情況,比如天上的星球。包含我們一切事業,飛機、火車,都運動得快,就是因爲他們的力量大。速度從哪裏來,從勢來,勢就是蓄起的勢力。宇宙不停的轉,銀河系不停的轉,都是勢速。盤古開天以來,宇宙他就長成了,直到現在仍不停的轉。地球非轉不可,太陽也非轉不可,整個銀河系非轉不可,而且地球上的小東西也非轉不可。你把它放在桌子邊上,它啪的一聲就掉在地上去了。迅疾流轉名曰勢速,這就相當于我們說的運動,速是速度,勢就是力量。在哪裏流轉,在時間當中流轉,所有的物質都在時間之流中流轉,如果沒有時間也動不起來。

  “一一不俱稱爲次第”,有爲的東西還要排隊,一個一個的不擠在一起,就叫次第。頭一個過了,第二個才來,初一過了,初二才來,初二要擠到跟初一一起來那就不得行,這就叫次第。兩個擠在一起叫俱。要排個隊,哪個先來,哪個後來,就有次第了。運動也要有次第,大家都擠在一起跑就不行,天上的星星也不能擠到一起跑。

  “東西南北,號之曰方”,方就是方向,這是指空間,任何一個立體的東西都有東西南北上下,就是有六方。平面來說,有東西南北就是四方,四方就是縱橫,順起看就是這頭、那頭,橫起看是這邊、那邊。立體東西上下四方,阿彌陀佛說六方佛,空間應該有六方才對。中國的古文說六合之內,六合之內就是上下四方之內。東西南北,也是個假東西,你放個杯子在那裏,由西邊來看,它在東方,從東方來看它又在西方。方向是相對的,空間六方,東西南北上下,都是相對的。

  “過現未來,稱之曰時”,方就是空間,時就是時間,時間則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如何區分呢?按我們的表一分鍾,或一秒鍾來分都不行。最小的時間叫刹那,一彈指間有六十個刹那,這也是勉強說的。時間不好分割,所以說過現未,思想上好像分得開,實際上不好分。佛法就聰明,過去是已滅,未來是未生,現在是過去未來的中間。事物不停的生滅,沒有固定的中間,所以說“現在不住,由此而繞”,時間是假的。

  “一十百千,名之爲數”,計算事物的多少有個、十、百、千,個位中還有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呢,這只是舉個例。數有十進位,還有二進位,個十百千是從十進位來。這都叫數,數就是數字。

  “衆緣聚會,名爲和合”,什麼條件都合適了,這就叫和合。事情需要的條件都合適,聚會起來了,就叫和合。條件不夠,聚會不起來,就不能叫合。

  “諸行緣乖,名不和合”諸行就是一切有爲法,一切有爲法的衆緣,反起給你來,差前錯後給你來,就叫不和合。反起來,你的事就搞不起來了。比如今天我們要開個會,需要晴天,天氣好,大家就走起來了。如果給你下場大雨,大家都來不到,會就開不成了。事情要辦要有多少條件,這些條件都夠叫衆緣聚合,因緣反起來,事情就不能成就,就叫不和合。上面講的二十四個叫不相應行,大家都體會一下,就會出智慧的。

  上來第四解心不相應行訖。今略作叁門料簡二十四不相應行法。第一明諸論不同。第二釋妨難。第叁辨其假相。第一,明諸論不同者。瑜伽顯揚此論皆有二十四不相應行。對法論有二十叁。無不和合。五蘊論中唯有十四。無流轉等十。此則諸論顯數不同。第二釋妨難者。問曰。何故瑜伽顯揚此論並同。何故對法論有二十叁,無不和合。此有何意。一解雲。對法論雲和合等者。論既言和合等。當知則等取不和合。又一解雲。略故不說。問曰。等略何故不略余數但略不和合耶。解雲。已說在所說中。所以但偏略不和合性也。言說在所說中者。謂異生性是見道煩惱。假建立。望聖道有不得義故。即是不和合義。不和合中略舉一隅。余不和合類亦可知。所以偏略不和合性。瑜伽顯揚此論並有二十四者。此據異生外別有不和合名。所以余論中言二十四也。問諸論或言二十四數。或言二十叁數。已如上解。何故五蘊論中,唯有十四無流轉等十。解雲。所以五蘊論不說流轉等十也。彼論雲。如是等類者則解彼論雲。當知如是等類之言,亦等流轉等十也。此中唯略故不別列名也。

  “上來第四解心不相應行訖”,上面這一段文是第四段,講心不相應行,現在就講完了。“今略作叁門料簡”,現在就用叁個門類,來分析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第一明諸論不同”,第一項要說明各論說的不同的地方;“第二釋妨難”,第二項要解釋一下,心不相應行法中有些說法說不通,難于解釋,人家還會提出問題,還有妨礙;“第叁辨其假相”,第叁還要說明這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有些是假法,不是真法。

  現在就談第一項:“第一,明諸論不同者”,除了百法明門論,還有許多論都討論這個問題,各人說法不同。“瑜伽顯揚此論”,瑜伽就是瑜伽師地論,顯揚就是顯揚聖教論,略稱瑜伽顯揚,“此論”就指百法明門論。這叁種論是一個講法, “皆有二十四不相應行”,都講的是二十四個不相應行。“對法論有二十叁”,對法論就只有二十叁個。少哪一個呢?“無不和合”,沒有不和合這個名詞。“五蘊論中唯有十四”,五蘊論中只有十四個,“無流轉等十”,流轉以下的那十個不相應行,五蘊論裏沒有。“此則諸論顯數不同”,這裏講的就是各論,所表示的數不一樣,有差距。

  “第二釋妨難者”,下面就對一些問題作解釋了。佛法裏論文常常要釋妨難。妨就是指有些地方說不通,有妨礙,難也是指說不通的話。有些甚麼妨難呢,“問曰”,人家就要這樣問你,“何故瑜伽顯揚此論並同。何故對法論有二十叁,無不和合。此有何意”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跟這個百法明門論,都是一樣,爲什麼對法論要說少點,只說二十叁個,把不和合取掉呢?這樣說有什麼意思呢?這個就是個難題,解釋不止一個。“一解雲”,有一個解釋是這樣的,“對法論雲和合等者。論既言和合等。當知則等取不和合。”對法論既然說是和合等,加了個等字,那個等字就指的是不和合。法相的書裏常常愛用等取兩個字,等字就還包含沒有說完的,沒有說完的是甚麼呢?就指的“不和合”,所以他雖說二十叁,實際上還是二十四。“又一解雲。略故不說”,還有一個解釋就說,本來是二十四,應該有個不和合,但他把它略了。

  對這個問題,也許有人還沒有弄…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