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釋▪P30

  ..續本文上一頁清,又問“問曰。等略何故不略余數”,說同樣都是略,爲什麼不略其他的法數,只把一個不和合略了呢?“解雲。已說在所說中”,解釋說在我所說的話裏頭,已經把不和合說了,“所以但偏略不和合性也”,既然已經說了,所以就單獨把不和合性略了。那麼倒底是在哪兒說過呢?“言說在所說中者”“ 謂異生性是見道煩惱。假建立。望聖道有不得義故。即是不和合義。不和合中略舉一隅。余不和合類亦可知。所以偏略不和合性。”這一段話說不和合已經說過了。前頭說了異生性,什麼叫異生性呢?見道所斷的煩惱就叫異生性,見了道就把煩惱斷完了,就不是凡夫,就是聖人。所以異生性實際上是指的見道所斷的煩惱。“見道煩惱”,要說成見道所斷的煩惱才對,見道煩惱,這個話是連把子話,見道不是煩惱,見道煩惱是說的見道所斷的煩惱。“望聖道有不得義故”,把異生性拿來對照聖道,聖道就是成聖人所見的道,就是見道所見的道。爲什麼不得這個聖道呢?就是煩惱沒有斷異生性還在,就是沒有得到聖道,所以“望聖道有不得義故。”沒有得到聖道,“即是不和合義”,不和合就是他跟見道沒有在一起。異生性就是一種不和合。“不和合中略舉一隅”所有的不和合法當中,只給你舉一樣,就是儒家的書上說的,“舉一隅,不以叁偶反,則不服也。”有四個角,告訴你一個角了,那叁個角角你就該都曉得了。如果你還沒有懂,就太笨了,我就不再給你說話了。說給你說這一樣,那些同類的你就曉得了,這就叫略舉一隅,“余不和合類亦可知”。其余還有許多的不和合,你以此類推,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偏略不和合性。”不和合不講了,因爲異生性就是一種不和合。

  下面進一步作解釋,“瑜伽顯揚此論並有二十四者”。《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和這個《百法明門論》都說有二十四個不相應行,爲什麼這些論又要說二十四個呢?“此據異生外別有不和合名”。這些論的根據是異生性只是一種不和合,異生性以外還有許許多多不和合,所以應該舉出。瑜伽顯揚和百法都要說二十四個,是因爲光說一個異生性,把不和合代替不完。

  下面又有問題“諸論或言二十四數。或言二十叁數。已如上解”,各論中有些說二十四個,有些說二十叁個,都有個道理,你上面已作了解釋,問題是“何故五蘊論中,唯有十四無流轉等十”?五蘊裏二十四個只說了十四個,流轉以下的十個都沒有說,這個理由又何在呢?“解雲”解答這個疑問說:“所以五蘊論不說流轉等十也”,“ 彼論雲。如是等類者則解彼論雲。當知如是等類之言亦等流轉等十也。”彼論就是五蘊論,五蘊論說得很略,他只說了十四,十四個說完了。概括說一句,“如是等類”。等類就是與已講的這十四個同等同類。“則解彼論雲”,你要解五蘊論這個說法“當知如是等類之言,亦等流轉等十也”,如是等類這個話也就包括了流轉等十個。“此中唯略故不別列名也”,五蘊論就把其他十個略了,沒有一個一個的單獨的把名字開出來。

  第叁辨其假相者。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並是色心心所有法分位假立。問曰。二十四不相應行既並是色心心所有法分位假立者。未知幾是色上假。幾是心上假。幾是心所有法上假。幾是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解雲。若依對法論。總攝爲八位。依八種位建立故。論雲。如是等心不相應行法。唯依分位差別而建立故。當知皆是假有。一謂于善、不善等增減分位建立一種者。解雲。此則是得通于叁性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于心心所法分位差別建立叁種者。解雲。當知是則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叁種也。謂無想定、滅盡定。于厭心種子上。分分功能增長邊,假立爲二定體。無想異熟。當知于無想報心種子上。望心不相應行義邊。于報心種子上。假立無想異熟。此叁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叁于性分位差別建立一種者。解雲。此是命根。謂依阿賴耶識能持衆同分。四大諸根不壞。則于阿賴耶識相應心心所法上假立命根。此則通心心所有法上假。若在欲色二界通色上假。若在無色界。唯心心所有法上假。

  “第叁辨其假相者”,心不相應行法是假的,他怎麼是假的呢?“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並是色心心所有法分位假立”,二十四個不相應行,都是色心心所叁個部分的東西,是由于他們地位不同而它立的名字,名字就是個假的,並不是實際有個東西。如象有爲四相,生、住、異、滅,就是在有爲法分爲不同上安立的。它們是假設立的,實際上並沒有這四個東西。“問曰。二十四不相應行既並是色心心所有法分位假立者。”“者”就是果然如此的話,這是個假設的語氣。你說二十四個不相應行,都是心心所有法在它的地位不同上假立的。那麼“未知幾是色上假。幾是心上假。幾是心所有法上假?”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哪幾個是色上頭假立的,哪幾個又是心上頭假立的,哪幾個又是心所有法上頭假立的?還有“幾是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哪幾個是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的?

  “解雲”答複這個問,依不同的書,講法就不同。“若依對法論”,對法論的講法呢,“總攝爲八位。依八種位建立故。”說這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歸納成八個分位,依這八種分位,就建立了這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接著引這本書裏的話來證明。“論雲。如是等心不相應行法。唯依分位差別而建立故。當知皆是假有。”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都是假的,是依色心心所在不同的地位的不同的形象來安立的一些名字。譬如生、住、異、滅就是在有爲法的不同的地位,建立的名詞。所謂假立,就是給他安名字,假的一定要靠一個實在的東西來安名,所以解釋一個名詞,如果說他是假的,那麼要說明他就是在什麼東西上安的這個名字。

  “一謂于善、不善等增減分位建立一種者。”這是第一個分位,說對于善、不善,增減上假立了一種心所。善、不善有增減,善法有增上的時候,有減退的時候,不善法也有增長的時候,有減退的時候。其上要建一種心所,建立一種什麼,“解雲。此則是得”,建立這一種就是“得”。“ 通于叁性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說這個“得”就是通于善、不善、無記。修善就得了善,你作惡就得了不善,通于物質,也通于心,也通于心所法,所以它是假立。

  “二于心心所法分位差別建立叁種者”,第二種分位還有叁種心不相應行,建立在心心所法上。這叁種東西是什麼呢?“解雲。當知是則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叁種也”無想定是修的定,滅盡定還是修的定,無想異熟就是修無想定,感的果。這叁樣東西是有情的心和心所,地位不同而産生的。他與一般人的心和心所不同,有差別,他修無想定就把想滅了,修滅盡定就把受都一起滅了。無想異熟是修無想定得的果,也是因爲無想的關系,才有的。這時他的心心所的地位,跟一般的有情不同,這叁樣東西都是無想心心所不起。“謂無想定、滅盡定。于厭心種子上。分分功能增長邊,假立爲二定體。”無想定、滅盡定,都沒有想,想都滅完了。厭心就厭無想,修定的人,不愛想,想夠了。凡夫就一天到晚都在想。修定的人不要想,要把想去幹淨。滅盡定呢,不但要把想去完,還要把受去完,這就是厭。這個厭的心就成了種子,厭心就是厭這個想的心,滅這個想受的心。定的人,厭心的種子一點一點,功能就要增長,就在厭的功能增長上,假安立無想定和滅盡定的體。“無想異熟”,就是修無想定的人,到後來定成就了,就感得異熟果報,就要生在無想天。“當知于無想報心種子上”,這是說你應該曉得,就是這個修無想定的人的心感得這個報,這個報在哪兒呢,報就在他的心頭上。“望心不相應行義邊”這是說把他用來放在心不相應行的解釋上。“于報心種子上。假立無想異熟”,並不是真正有個異熟,要感這個報,報還沒有發生現行,只是個種子。“望”就是對,對心不相應行的解釋,這一方面在這個報的心的種子上,受報嗎就在這人感得的報的身心上頭,無想報的他,沒得身,就只說心,他得這個報在他那心的種子上,就在這個種子上命個名叫無想異熟。這個無想心的種子就是他感的報,“此叁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此叁就講的無想定、滅盡定和無想異熟,這叁個東西,就是在心和心所有法上假立的。

  “叁于性分位差別建立一種者”,這是第種分位,一種指的是命根,命根又是在哪裏安立的呢?“謂依阿賴耶識能持衆同分。四大諸根不壞”命根就是阿賴耶識的作用。人活著的時候,阿賴耶識就能執持,保持著你這個人,衆同分是指的有情,狗有狗的衆同分,豬有豬的衆同分。阿賴耶識在這個有情沒有死的時候,就能執持它的四大,如果是人,就執持人的四大,如果是畜生,就執持畜生的四大。阿賴耶識有力量保持人的物質身體不壞,所以命根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內持根身,內裏他要保持有情的六根。外面的環境,山河大地,國土,阿賴耶識也要保持。阿賴耶識管外頭暫時不說,現在說的是管裏頭,要保持人的身體。佛法裏說這個人死,就是阿賴耶識走了,死了他就不管了,他就不執持這個衆同分。就要壞阿賴耶識有心心所法,內執根身,外執器界,還要含藏種子,管的事情多得很。所謂命根,就指的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命根是在阿賴耶相應的心心所法,能夠保持人的四大不壞,這個作用上假立的,沒有另外一個東西。“此則通心心所有法上假”,命根就是在阿賴耶識的心和心理作用上假立的。心是指的阿賴耶識,心所就指的阿賴耶識的作用。“若在欲色二界通色上假”,如果在欲界和色界呢,命根還要包含物質,阿賴耶識與物質有關,它內執根身,保持人的身體,外執器界,還要保持人周圍的山河大地,物質的環境,所以命根不但與心心所有關系,還通于物質。阿賴耶識稱爲命根還通于物質上假立。“若在無色界。唯心心所有法上假。”如果在無色界,無色界沒有物質了,無色界的有情,就只有…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