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劳动中坐禅难度就大了。得定需要有很大的福报,佛法把关键告诉给我们,没有定就没有神通,没有神通就不能实证三世因果。但没有福报就不能得定,不劳动就没有福报,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还是要经劳动培福开始。现在有些人要丢掉工作修行,也是错误的。
我们讲这本书,用普光的注解。普光在玄奘法师的会下,是个老资格,名气相当大。另外还有窥基法师的注解,窥基是玄奘法师的大徒弟。我讲就用普光的注解。经题我们已经讲过了,本书的名字上加大乘,说明这部书讲的道理不是小乘,是大乘。大乘哪一宗呢?属于唯识宗,唯识宗要讲宇宙人生的根源。
天地间我们称为宇宙万有,万就是极其多,数不清的多。世间数不清的东西,谁知道他存在呢?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才知道他存在。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接触。人就有这五种本事,有五官,眼耳鼻舌身都叫官。官管事,管什么事,管认识外面的客观世界存在的事。五种作用外还有思想的作用,能把五种作用结合起来,来认识周围的境界。眼睛看见的叫色尘。尘就是灰尘,就是外境,就是你认识的对象。如果你的知见不正确就会起错误的认识,在佛法里就叫尘。色还有另一个含义,凡是物质的东西都叫色,与心相对成为两个东西。心指精神,色指物质。
佛教则认为物质环境,由各人过去业力决定,业力善恶由心决定,心才是物的本源。佛教似乎有点唯心主义,其实它什么都不唯,只不过它偏于说“心”而已。“心”对我们生命的作用很大。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又称六贼,这六个贼要害你,所以大肚罗汉身上就有六个小罗汉,小罗汉抠大罗汉的眼睛、耳朵、鼻子,在戏弄他,这个像就叫六贼戏弥陀。这指我们人的眼睛、耳朵等六道门要接受外面的境界,接受外面的境界后,对爱的就起贪心,不爱的就起嗔心,这六个贼要你缘外头的境界。我们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又不行,没眼睛就是瞎子,没有耳朵就是聋子。眼耳鼻舌身,还有意,少不得一样。眼耳鼻舌身意,对的境叫色声香味触法。意根所对的境就宽得很,他对的境有些与眼、耳、鼻、舌身是共同的,有些是单独的,叫独头意识。这六个东西,成天与你打撕搅,修行的人,就是在这六个上头用功夫。
现在讲哲学的讲认识论,佛法只有唯识论。唯识论认为这些外境,如果你不去认识它,它对你就不起作用。所以,人的识作用很大。佛法里讲十二处,即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分别管色声香味触,意什么都管,无所不管。如果眼睛看到,不通过意,还把那个东西安不上名字。看到青的黄的,却不知道什么,要通过意才晓得这个叫青的,那个叫黄的,这种意识叫五俱意识,五识与意识同时生起。还有单独生起的意识,同学们坐香,坐了下来觉得不坐还好点,一坐思想就多起来了。是的,不坐不会乱想,坐起才乱想,这个想叫独头意识。意识管的叫法,法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完了。你想到的都叫法,一切物质的东西你都可以想,一切抽象的东西你也可以想。想入非非,想到非想非非想外,想得稀稀奇奇。不管那东西有没有,只要你打得起妄想,都可以想,所以,惟独这个意识包含的境界就宽无可宽。意识所对的境叫法,法就叫法尘。意根就是你能思想的那个器官,那个家伙在哪里呢?有人说意是心,心只是肉团;有的说是脑,脑是物质,佛法则说意根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这等我们讲到下文时再讲。
意能够起抽象的作用,把根本的东西提取出来,形成概念,对象是法。法字就包得宽,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所不包。法是佛法最大的名词,有为法,无为法把法砍成两半。有为法又砍成两半,一叫有漏法,一叫无漏法。漏就是烦恼,是我们流转生死最微细的因。清净能够出离生死的,叫无漏法。使我们流转生死的叫有漏法,无漏法使我们超出流转生死的范围。堕落三界为漏,比如你用有眼儿的口袋去打水,水就顺着眼儿漏下来了。
凡是我们认识的对象都叫法,你要认识它,它必须有它的特性。比如说地、水、火、风,它们中的自性就是坚、实、暖、动。佛法讲构成物质世间的东西,很简单,不讲元素,只讲四个方面。构成物质的成分是四大,地的特点是坚、硬。这个东西有实体,你一碰他,抵手的。为什么两样东西要相抵呢?各有各的实实在在的那一部分,不但地要相顶,水也要相顶,装满一杯水,再加一滴也不行,会溢出来。所以佛法把物质的性称为大,他遍于一切物质。地就是坚性,所谓坚性就是有一定的体积,凡是物质的东西都有它的体积,有体积就不会让步,物体有多大就要占多大的空间,这就是坚,湿是水的特性,凡是物质的东西有湿的一方面,所谓湿,就是有粘性,不散,可以动,湿就以水为代表。物质都有一定的温度,这即是暖。风的特点是动,动是什么?动是运动,物质都要运动,我们这个世界在不停的运动。凡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地球在运动,由于错觉我们感受不出。物理学家发现最基本的物质,也不停的在运动,原子、电子一刻不停的转动。所以运动是永恒的,宇宙是大,天体所有物质都不停的运动。动的力量叫风,风不一定是空间吹的风,空间的风是空气流动。佛教讲的风,相当于科学家讲的运动。我们身上的运动自己不觉得,我们身上的细胞,那些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我们自己毫无所知。人病了会觉得不舒服,是运动不合规律,有生命的物质都要运动。我们要感谢科学家,把天体的运动确实的告诉了我们。
从前地球上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中国人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西方的人不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说太阳围着地球转。认为科学家讲地球绕着太阳转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把科学家烧死了。古人没有科学,佛教讲的道理同样不为人家接受。人类的进化是很慢的,地球形成好多万年之后才有我们人类的存在,佛教对于天地间物质的构造说得很彻底,物质以现在的科学来讲五花八门,复杂得很。但释迦佛简单的说,物质就是地火水风。不管分子、原子、电子,反正逃不出地火水风这四个方面。
佛经里对于物质的色法,还有两个字作解释,就叫质碍,质就是踏踏实实,有个东西,碍就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阻碍,你挤我挤互不相让,不象心,想多大就多大,要多小就多小。
百法明门中的“法”字怎样讲,不是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的“法”那个法是佛法的全体。我国新编的《汉语大字典》一共有十四条讲“法”,百法这个“法”字呢,在第十四条,叫“能持自性,轨生物解”。不管什么东西,要能够保持他的自性才叫法。自性就是他的特性,他应该有的那些属性。属于这个东西的性能、性格,他保持得住,就叫“能持自性”。轨就象汽车轨道,跟着它可以去认识这个东西,车子的轨道老是那条路,不会改,属性也不得改,顺着属性,你就对他能够生起认识,这就叫“轨生物解”。“能持自性,轨生物解”这个定义就有点象现在说的范畴。一个东西就有一个规范,有一定形相,固定不移的。
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物质也好,精神也好,都要生要变化、消灭,这些都是现象,也叫做法。佛说法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今天现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这是佛教的一个总原理。有些外道讲宇宙人生都讲不通,特别是最盛行的婆罗门教,他们说有大梵天造世界,造人。佛说世界也是因缘所生,人也是因缘所生。婆罗门教的说法,造成很大的迷信。那时印度绝大多数信这个,佛就对他们提了个问题,造成很大的迷信。那时印度绝大多数信这个,佛就对他们提了个问题,“梵天造世界,哪个又造梵天呢?”说梵天不要哪个造,那么什么都要人造,惟独你不要人造,有这个道理吗?所以佛一下就把这个观点驳倒了。那时聪明人都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真因在哪里,什么东西构造的宇宙人生,婆罗门教说梵天造世界,又说梵天就不要人造,佛说这不平等。人家要人造,你就不要人造,叫不平等因。佛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人们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摸得着的、包含我们自身在内的一切,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参一参,你看看有哪一样东西不要因缘,是孤独的、天上掉下来的、自然冒出来的。所以佛讲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这个话很聪明,很合实际,所以百法里头,他先讲有为。然后讲无为法。无为法不是造起的。譬如虚空,虚空是哪个造起的呢?不要任何东西造嘛,只要里头没有塞东西,就是虚空嘛。
《瑜伽师地论》里头一共是六百六十法,百法只讲一百个法。就象我们去游园,要把一百个人认到。认了这一百个人,游园的时候碰到的是熟朋友。所以凡是学法,要想懂得佛法理论的,初入门的时候,就学百法。佛法的智慧之门在这里,钥匙在这里。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卷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大乘普光撰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请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纠於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二门。前明百法有体为谴执空后明人法二空为除有见。所以有体世谛非无。所以言空真谛何有。随病说药病息药亡。执药成病悟病成药。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绝百非又亡四局。然因诠显旨故假论以明。既不说而说亦听无所听。论之兴也其在兹乎。此即第一明造论意。
现在我们讲的这个本子,题目长得很,叫《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带上一个大乘,表示这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不是按照小乘法来讲的。百法明门论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里提出来的,“略录名数”就是简单的把那一段抄录下来,抄录什么呢?抄录法里的名词,百法就是一百个名。名还有数,数就是佛法里的科学,本地分这一段说…
《《百法明门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