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身」的主因乃是「根本风」。(注230)
(四)「总说修道之差别」:
从本节可明显得知「密集派圆满次第」与「时轮派圆满次第」在各重点上的众多异处:
(l)就修道次第而言,「密集圆满次第」的第一次第——「身远离」,并未出现于「时轮命力支」前的次第中,因为风息在达至「命力支」前仍未真实趣入中脉,所以「时轮」的前二支(别摄支及静虑支)修法甚至不能入于「密集圆满次第」之内,而是应许为「生起次第」。
同样,「拙火瑜伽」(生起忿怒母)在达至「时轮派」的第四支——「认持支」前亦未开始修习;反之,于「密集派」的初次第——「身远离」及随后各次第中,「忿怒母」已经生起。此外,于「密集派」而言,为要使风息融入心间中脉内的「不坏明点」,藉此生起「拙火忿怒母」。
然而,「时轮派J并无令风息融入「不坏明点」之说。
「时轮派圆满次第」在达至第四支(认持支)前仍没有「忿怒母」,大概是意味于第五支(随念支)前,仍未证得白、红明点上下升降的「四喜」。(虽然「时轮派」从未提到「四喜」,而只将「不变大乐」说为「大乐」之相。)
(2)「时轮派」说由粗入细的消融微相有十种,以此代替「密集派」所说的八相。又「时轮派」的前二征相依次为「烟雾相」及「阳焰相」,其与「密集派」的次序相反。
(3)「时轮派」必需运用一种不共的「手印」——「空色大印」,否则明点便会流散于各脉轮之外,不能聚积起来。
(4)「时轮派」聚积明点的功用是要把身体转成无质碍,此意指其诀不能像「密集派」一般把「旧蕴身」作为化身之用。(但如行者乐意,亦能化现一具像「旧蕴身」般的化身。)
(5)从「密集派」的观点而言,由于「时轮派」并无「譬喻光明」及「幻身」,所以绝不能代替「中有位」而成就正觉。还有,若行者欲于「中有位」达成正觉便要以「幻身」取代「中有身」;然而,「时轮派」是说转化色蕴成无质碍,而非现起「幻身」。由于「时轮」转粗、细二身成无质碍的修持,其目的是为了断除能障解脱及一切智的业种、习气,故其必定于「粗身中生起,而不是在中有身等细身中出生(注228)。其意谓行者并不能试图于命终时的「中有位」达成正觉,此与其他经部及续部法轨相反。(注229)
(6)「时轮派」不同于「密集派」,「时轮派」的行者在未现证「根本心」时亦能生起「根本心」之显相——「空色」。
(7)「时轮派」全未提及任何「空色身」的主因,而「密集派」却说「清净幻身」的主因乃是「根本风」。(注230)
(五)「五道十地」:
显教经部趣向「无上正等正觉」之道有五:
(1)资粮道
(2)加行道
(3)见道
(4)修道
(5)无学道
在一位大乘行者由为成办众生最胜利乐生源,而发起求取无上正觉的坚固菩提心时,便进入「资粮道」。「加行道」是凭藉止、观相运之心识由分别慧通达空性而达成。「见道」及「菩萨初地」是依现量证得空性而成办。随后便要通过「修道」(其由余下的九种菩萨地所组成)的各种「波罗密多J修持及禅定来深入增长空性的证德,当行者圆证佛果时便是「无学道」。
当「密集派」及「时轮派」的「圆满次第」与「五道十地」连结起来时,时轮各支的分配是明显比 密集派更为偏重于资粮道 「加行道」。「时轮六支」中的五支皆与「资粮道」及「加行道」有关;反之,「密集」的前三次第——「身远离」、「语远离」、「心远离」--却与显教经部的道地相等。
于「密集派」的「圆满次第」中,当行者的风息开始趣入中脉,便由「资粮道」(此道是众行者最初发起菩提心以「密集派」之道达成正觉为始)趣入「加行道」,风入中脉是在「圆满次第」的起点,即「细分生起次第」转入「证分身远离次第」时发生。凭藉「不净幻身次第」行者即能住于「加行道」,在「胜义光明心」显现的最初刹那,行者便趣入「见道位」。「修道位」的范围则等于「有学双运次第」,其又可依证空大乐心的增长程度,或证德增进的数量等法而判分为菩萨九地(注231)。至于「无学道」亦即「佛道」,便是「无学双运」。
另一方面,在「时轮派」第五支一「随念支」中的第一颗白明点降至密杵顶端前,行者仍未能达至「加行道」。「见道」(初次现证空性)是于「三摩地支」(注232)开始之际,明点已由密处向上堆积至半满位时生起,此时已积至第1,800颗白明点。相对于「密集派」及「经部」所安立的「菩萨十地」而言,「时轮派」则具有「十二地」(注233),而时轮余下的十二地皆依相同的方式达证」每当行者圆满聚积1,800颗明点时,便进升一地。此即显出实在是藉明点一一相继下降,大乐便会更为炽盛,从而增长空性的证悟,由「三摩地支」便会直接引生「无学道佛果」。
丹增善慧法日圆满于
2000年12月29日
法海渊深非我境 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 普证无上微妙智
《《无上瑜伽密续》(两种电子版合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