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供水女。东日,西月
。依教授皆无自性,意所变现。为显此意,任置何方皆可。堪布常置日于南,月于
北,宝伞于西,尊胜幢于东,此表行者学法无碍,尊胜无比之缘起。后置中央山头
,显天神正士圆满具足。最后观想如针孔观景,观点虽小,境界甚大。以供上师与
释迦及金刚大持三位一体,此称三十七主曼遮法。为萨迦拔思巴所传。宗喀大师所
传及二十五主,无四宝(大宝山、如意树、满欲牛、自然稻。)无八女(因在须弥
山腰上),想四洲及须弥时已具。行者须初念凡俗刹土,次念以诸佛加持,变为诸
佛所住清净刹土。于此念诵曼遮略颂。将盘向外倾出。先向外为除障,后向内得加
持。闲时多供曼遮,积有成数,再行略仪。七主,为须弥一、四洲五、日六、月七
。应观想真实。昔阿育王(涅槃王),前生幼时,值佛出游乞食,彼拾沙土,投佛
钵中,以善根故,称以金供,彼观为金。佛为授记谓,我涅槃后,彼当为此土国王
。念略颂后,尚有一颂未译,大意谓,我以清净身语意供养等。最后念咒,咒之大
~P 150
意,为请上师及一切三宝,请受用我所供清净刹土。供曼遮属于积资,行者多修,
即为增长象徵。或于梦中到宝山,见宝或金银。见上师赐珍,天降珍宝。但须多次
象徵,不仅一二次所见,须所缘清净。此显教如是。密宗尚有内曼遮罗、密曼遮罗
、空行曼遮罗。此处非机不说,密宗有内供、密供、空行供。有曼遮经。末云供曼
遮功德得六度。得紫磨金色身,得美妙依报清净刹土。
五月二十七日讲
三、忏悔支。即:
「『我昔所造诸恶业』等一颂。是依三毒为因,以身等三为根事(根,谓依身
口意,为发业之根门,事,即三门所造十不善道『业』。)其罪性者,谓由我造。
此中复分亲身正所造作,或教他作,或随喜他作,如是一切,尽其所有,总集忏洗
,追念过失,生愧悔心,断绝后流,精勤防护,誓当灭之。」
行人之所以须忏悔者:(一)以吾人心中偶起少分通达,旋复消灭,无非为罪
障所致,故须忏悔。(二)望此后能生起通达,乃至辗转增上,亦须忏悔。龙树云
:「一切痛苦,皆由恶因而来。一切安乐,皆由善因而来。」吾人从无始生死以来
~P 151
,所积罪障之多,有如国王宝库之储藏,无所不有。即以此生而言,一日十二时中
,心之所造作,属于不净者占大多数。即以小罪障言,亦感有三种果:(一)异熟
果。堕三恶道。(二)等流果。如衣食不足,常生忧患及短寿等。等流又分:(1
)已受等流。谓受后连类而有。(2)习因等流。由串习力故,易作恶行。(三)
本体果。(藏文为打波这波,汉译士用果)。如所住处,多遭兵灾饥馑。但此等果
,在未成熟时,依忏悔及防止等力,而坏出生异熟之功能,则尚可转变。若不注意
罪性而忏悔之。如杀一小虫,其细微罪性,则日即倍增。例如二日二倍,三日则四
倍,四日则八倍,五日则十六倍。亦如播种田中,数日不见,即发芽实。若于业果
已生起决定信心,虽微罪即生恐惧想。如阿底峡尊者,虽见微过,即生堕三途想。
行者修此门,最略须细察朗忍所讲业果。若求广知,须读佛所说贤愚因缘经等。又
当知无不可忏之罪,否则即无证果之人。若依对治而修,无不可除之烦恼,否则永
无可成之佛。智者以忏悔善巧,罪恒轻,愚者不知忏悔,罪常加重。四力门忏悔,
可忏极大重罪。
~P 152
龙树中观正理论云:「无始所造重罪,依四力忏悔,如月离云雾。」例如阿难
陀,其初欲与烦恼最盛,即以忏悔而得成就。事见前述。又如梭麦泽瓦,为外道所
惑,欲杀千人,取骨为珠,以求梵天果。最后将杀及母,遇佛化身比丘救之。梭麦
舍母逐佛,任追不及,异之,乃请佛安住。佛为言,我常安住于三昧耶定中,为利
众生事业。汝常奔逐于烦恼罪业中。梭麦闻之,乃弃刀忏悔。佛为现本像,梭麦泣
涕悲泪,切实忏悔。佛云:善男子,近前,我为汝剃度。即显伸通,使梭麦须发自
落。后证罗汉。再,前所云之异熟果,属于当来。依四力可以转变。然此中有根本
拔除,令其不受。或重罪轻受,或长苦短受,皆由忏悔时,心力强弱久暂而定。故
凡有犯,勿使罪性稍住。勿使延至明日,昼犯夜忏,夜犯朝忏,如是则身清净,易
持善法。即偶有所犯,如撒种沙砾中亦不易生芽。此皆颇公上师教授,幸听者勿以
为烦难。此支中以四力忏,为最重要,兹详如下:
(一)追悔力。须信业果,竭力追悔,此为主要。行者修此,须恳切猛勇。例
如三人中毒,一死一危,余一人自生恐怖,求解求吐,须具此心,则追悔力大。(
二)依止力。所谓依者,犹俗言,何处跌下何处扶起,(意亦有谓由人身造业,即
依人身忏悔。)其造罪,不外依三宝而来,故须修皈依。依众生而来,须修慈悲,
~P 153
发菩提心。(三)对治力。使罪性清净。此中分六:(1)诵甚深经义。如心经、
金刚经、般若经、虚空幢经等。(2)修空观。即修习空性。简略言之,谓作者、
受者与所作之事,三轮皆空无自性。(3)持咒。咒甚多,最要为金刚萨□百字明
咒,及三昧耶金刚咒二种。(4)塑像、画像。陈设佛像,以三十五佛、药师八佛
,为对治主要所依佛尊。(最后有释迦顶相佛,故为药师八佛。)(5)供养,如
前所说。(6)诵持名号。如汉地持阿弥陀佛名号,亦可。总之,凡修一切善因,
皆属对治罪业。如施戒诵经等是。但殊胜在于发心,如施时发心为忏罪,则加此种
心量,力尤殊胜。(四)遮止力。即摧毁罪性力。云何为遮,即以后不再作之谓。
与追悔义有别(回忆师教,追悔力,是摧毁罪性力。遮止力,是断未来再犯),追
属既往,遮防未来。此有教授。如依杀业为生者,遮以后不再作。最好立改不作。
其次最低限度,亦应思今年停止不做,或一月,或十日,或一二日停止杀业,以此
为忏。并愿以后永不有此以命养之环境,不生此种人家。若能遮止今日不做、明日
不做,或竟因此永久不作者,即具足此力。
~P 154
总之,若无以后不作之忏心,则四力即属不足。又以四力忏罪,依一座说:先
思业果,次生追悔,次发菩提心,皈依,次依六种对治。最要于礼拜后,须生起以
后不再作之心。如是则一座即具四力。依六加行法修,尚有广文。依宗喀大师教授
,先礼敬,次供曼遮。依三十五佛忏悔文及总忏悔文。一面顶礼,一面念诵。积礼
拜数盈一百或二百,诵转变咒,或名增上咒。详见宗喀大师行状。昔虚空幢即用此
仪轨,亲见三十五佛。(虚空幢,即宗喀之师。)后之大成就者,亦皆修此。以三
十五佛所具愿力,尤殊胜故。昔大德洛桑●加有云:「依三十五佛忏悔文,加以长
拜,较此忏悔更殊胜者无有也」。
五月二十九日讲
犯三聚戒,虽各各别有忏悔文,然皆不外以上所说之四力。听众如有追踪法王
宗喀大师之后而修学者,可依三蕴经(藏文东虾,即广忏悔文。)随念长拜,最为
殊胜。略则依普贤行愿品中忏悔一颂亦可。兹所说乃广修仪也。又礼敬供养二支,
皆不起座,忏悔则起座。于未起座之先,先观想资粮田(三十五佛位次)。宗喀佛
胸中释迦佛。释迦佛心中金刚大持。金刚大持心放光三十四股,向上下各十股,向
~P 155
左右各七股。观宝座乃象所负。因陆行力以象为大,忏悔须大力故。座周短栏皆缀
珍珠,藏语为牟底,梵语为解脱珠。宗喀佛胸中释迦,为三十五佛中之主尊。每股
光端宝座各一尊,合为三十五佛。分为五聚。第一聚为不动佛(弥觉巴),蓝色,
左手入定印,右手压地印,即降魔印。但观释迦为紫磨金色。又龙尊王佛,颈项以
下蓝色,以上白色。头上有五条龙。手印屈两大指于手心作拳,二食指伸而相触,
对合两拳,食指相接。第二聚,宝月光佛为主,白色,殊胜菩提印,两手拇指与食
指触,余三指伸,两指圈相接,掌心向外。属毗卢遮那佛。第三聚,宝生佛,黄色
,左手入定印,右手法施印,伸手掌向外。第四聚,阿弥陀佛,红色,两手入定印
。第五聚,不空成就佛,绿色,左手入定印,右手救护印,手指向上,掌心向外。
腕微屈,手置右膝上。原持名之文,但言顶礼释迦佛。经宗喀大师加入佛如来,即
德兴写把。诵持名号功德,别有经广说。行者修此时,须心思功德,加如来十号,
每念一号作一长礼,随自愿力行之。或一十或二十皆可。再次念佛,或先念三十五
佛名等一遍,然后礼拜。或于三十五佛名后,加药师八佛名。因彼特别加持末世众
生故。再诵「忆念我等」云云。前说礼敬通忏悔支者即以修东暇(广忏悔文)时,
~P 156
与忏悔和合故。不然但属积资分矣。依略颂,先观资粮田皈依境,即具足依止力。
继修礼敬供养,具对治力。余追悔力及忏除力,颂中「一切我念皆忏悔」句,已全
具。此支属于净障,对治贪镇疑。又此对治之果,属于成佛后离二障之法身。七支
中虽皆后后胜于前前,然又依众生业力习气而异。我慢盛者,修礼敬难。悭吝盛者
,修供养难。以杀生为生者,修忏悔难。贪著我者,修随喜难。
卷二终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