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

  卷之三

  ~P 159

  五月二十九日讲

  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导之次第如何分二 乙一、依止善知识为道之根本分二 丙二

  、略示修法分二 丁一、正明修法分二 戊一、于正修时应如何分三 己一、于加

  行应如何分六 庚五、积资净障。

  四、随喜支。即:

  「『十方一切诸众生』一颂是,于五类有情所有善业,皆生起随喜之心。」

  吾人修随喜力弱,皆由未知随喜功德之胜利。经说:妙高重量尚可称量,随喜

  功德不可称量。又云:三千大千世界刹土,皆可以计算,而吾人能于初地菩萨及行

  佛子行者,心生欢喜,其功德不可算计。又世间每欲作一善事,须经许多艰难困苦

  方能作成。如吾人能修随喜,一转念间,于他所作善事心生欢喜,其功德即与之等

  ,或竟胜于彼。依圣言量,于此类事甚多。如昔佛在世时,净色王迎佛及弟子莅宫

  供斋。严饰净舍,日间亦燃多灯,食品极丰,依印俗余食施贫。贫人中有德巴者,

  乃菩萨种姓,随侧乞食,见其所供,对于国王之福报,极生欢喜赞叹。供毕,例应

  ~P 160

  回向。佛问王:回向施主抑回向善根最大者。王言:回向善根大者。佛乃如其言,

  回向贫人德巴。如是数日,王疑,谓斋将终,皆未念我名,但称德巴,心颇不悦。

  臣有黠者,至第七日,先令人阻德巴,德巴未得至。佛乃回向国王。弟子问佛,佛

  为说如是之因缘。以此可证随喜功德之大。又随喜分对他对己二种。他之心量与己

  相等,则随喜己所生善根,即与之等。如他供千灯,我生随喜,所得功德亦同。若

  他之种姓善根不如己,我之随喜所得,反较彼为多。若高我一筹者,我能随喜,其

  功德亦得其半。若对于释迦及诸大菩萨所行利他事业,心生清净随喜,亦可得佛菩

  萨福报之一分。彼粗劣有情,尽其身心能力,经长久时间,受大劳苦,所得功德,

  于佛菩萨福报其万分不及一。而一念随喜功德,即能超此尽一生所积善根。故于法

  传根本相续上师如阿底峡、宗喀巴大师之传记,均应详读。乃知彼等为利他故,唾

  弃名位,多闻审思,日夜勤行,修习之所通达、所证得,若能心生随喜,其功德远

  非平常积福之所能逮。宗喀大师有云:「不甚劳而能积福德资粮者,莫若随喜。」

  古德亦有云:「安睡而积大福,即随喜是。」至对于亲中怨三类修随喜,尤其能于

  冤仇所作善业,生起随喜,即为成就。如四百颂、佛子行论云:「若修,无不成者

  ~P 161

  。」在初修时,于冤仇随喜本难。然若多修习,未有不成者。又对自己亦应修随喜

  。如宗喀大师云:「对自所行善,应离狭隘心。」吾人每作一善,心易生慢,常觉

  非我不能。应思此善,乃三宝加持、上师教授。愿常能如此,则其功德辗转增盛,

  不退堕矣。至于自己前生之善业,可以比量生起随喜心。于此生善业,可以现量生

  起随喜心。如此生所得果相,比知前生能守戒布施、忍辱精进之象徵。人身由戒来

  ,受用财富及安乐由施来。如不能忍,则冤仇多,虽有受用,亦难安稳。又如有恒

  持久,长寿无病,人见喜悦等,悉由前生精进善根之所感。古德有云:「前生大宝

  善因身,感得今生之人身,今生大宝比丘身,以后勿令其放失。」别修于此生善业

  生随喜者,一令辗转增上,二令以后不断善根。略修,则普贤行愿品一颂,包括五

  种有情,即如来、菩萨、独觉、声闻(有学无学)为五,或合有学无学声闻为一,

  加一切众生为五。下座时亦可思此生功德而生随喜。此支属积资。西藏分积、除、

  增三种行。此则属于积与增之二,对治嫉他烦恼,由此因获得喜悦不厌足果相。虽

  外道一切众生见之,亦生欢喜。

  ~P 162

  六月初一日讲

  一、请转*轮支

  「即『十方所有世间灯』一颂是。十方刹土一切诸佛,最初证得大菩提时,我

  愿化身如彼数量,尽其所有一一佛前,悉皆殷勤劝请说法。」

  请转*轮,与世间一切利益安乐有关。因需有请转*轮之人,始有宣说教法之

  事。修证功德(佛法总摄于教证)由此而生。转金轮王王四洲,其转至东方,则东

  方之民见此福德威光,咸皆悦服。转至南西北方,亦然。所谓自东至西,自南至北

  ,无思不服,惟佛亦如之。昔佛先为五比丘转*轮,五比丘又辗转为他宣说。佛证

  得正觉后,住观察平等定中,由梵天王供千辐金轮,请佛说法。故经云:「由彼梵

  释请,我今转*轮。」世俗信仰,以梵天为无上。佛因梵天之请,始说法,此表佛

  法殊胜无比。行者观想自身化为无量如梵天王,手捧金轮供于诸佛,而启请曰:我

  今如昔梵天,愿佛为一切众生利乐故,转正*轮。(顶批有谓:格聪师讲此节,尚

  有胜义,附录备考:观诸佛已应允状,但法身不用口说,惟观佛现默许欢喜状。如

  是观者,为以后见本尊缘起,如见上师法身,则上师意与行人意,无二无别,成佛

  ~P 163

  不难矣。)略修,则观面前虚空资粮田,自身捧金轮劝请。广则化身无量,劝无量

  佛。若有曼遮盘,取诸宝为九聚,以表金轮。或问佛转*轮,必须劝请乎?答:若

  合法器,亦不待启请。然启请而说,有数重要:一、法之重要,二、菩萨(降曲生

  巴),志勇猛故。愿自与他皆转*轮,以利他故。三、对治谤法业力,并感得清净

  妙梵,音声果相,及得法螺语功德。二三两项,皆属于积资。转教*轮与转证*轮

  ,皆随众生根机。广如经说。

  六、请住世支

  「即『诸佛若欲示涅槃』一颂。十方诸佛将欲示涅槃时,为令众生获得利益安

  乐故,请求诸佛住刹尘劫,莫入涅槃。」

  如佛速入涅槃,则少转*轮因缘。如是则佛教法,不能长住世间。众生福德日

  益衰残,而利乐不可得矣。依了义说,佛无涅槃,法不衰毁。依不了义说,由世俗

  度化因缘,而示现涅槃相。佛欲示现涅槃,故需迅速劝请,勿示涅槃。何以诸大德

  须示涅槃,因众生根器,若示真常身,为无义利,示涅槃相,方能应机有义利故。

  启请住世:一为应得度众生增长福德。二、不失时因缘。云何失时因缘?如佛昔向

  ~P 164

  阿难示意云:一切如来具足四神通,皆能久住沙尘劫,超过一切劫。而阿难当时为

  魔加持,兼之众生福薄,故失机,为魔乘机请佛涅槃。又如现达赖(十三世)著到

  印度、到中国因缘,遍示僧俗。意在占有无请其住世者,当时藏中无人能会其意。

  数日后,达赖即现衰老相。噶登持巴(噶登派法王)觉已,即启请住世。然已失时

  无及矣。故于大德应常请住世。行者观想请住世意义,取曼遮盘中众宝为五聚,以

  表金刚(杂色十字杵形)狮子座。供请诸佛菩萨住世。此与前支皆应观想诸佛含笑

  悦意,而蒙承受允诺。又此支亦分广中略。略则前面虚空曼遮中诸尊,接受所供狮

  子座,与主尊座合。稍广(即中者)诸所供座与诸尊座合。广则分身无量,为一切

  佛菩萨欲示寂者,供以宝座。皆劝请曰:愿诸尊为一切众生暂时利益及永久安乐,

  住世历尘沙劫。或实供、或意设宝座功德,得梵天王位、商主位、家主位、帝位、

  王位、声闻位、菩萨位,乃至佛位。(昔佛成道,梵释曾以宝位供。)此支对治违

  师命罪及乱师意罪(如不善依止,令师不安等。)。又为修长寿法之殊胜缘起(得

  长寿)。所种习气,得佛位不死宝寿(宝持)果相。二三属于积资。

  ~P 165

  七、回向支

  「即『所有礼赞供养佛』一颂。以前六支,所积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一切有情

  ,为作证得菩提之因。以猛利欲乐而为祝愿,令其无尽。如此依上诸颂,了解其义

  ,如说思修,必不散乱,缓缓念诵,当得无量福德之聚。」

  为使上述六种功德不唐捐故,使其得果,使其无尽,故须此支。行者若回向人

  天,则如苗之不秀。如回向二乘,则如种禾仅秀而不实。若回向无上菩提,则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矣。一切修行,初重发心,末重回向。因回向如驰之有辔,能控制

  左右,欲至何地,即至何地也。故仪轨以回向而为结尾,即表示最后之重要。积福

  如金,回向如型,金质虽美,无型不能成形。不成形则金不足贵矣。又回向亦称愿

  心。若不回向佛位,则所积善根不免掷于虚牝。依教授,如第二刹那心生镇恨,即

  将前念善根烧毁。故应立即回向。若回向佛位,虽偶起镇恨心,亦不能摧毁前念所

  积之善根。如回向菩提,则如滴水之归于大海,非海枯则此水不能尽。否则如滴水

  掌中,或器内,转瞬即消失矣。颇公云:「如有二友同行。甲仅有黑豌豆糌粑一升

  ,乙则有青稞糌粑一斗。共盛一囊,以作行粮。一日乙谓甲曰,汝粮久尽矣。甲曰

  ~P 166

  :盍取视之。则见其中呈黑色者尚多也。回向菩提,亦复如是。己虽小有微善,合

  于佛之功德海中,亦可永久无尽。」又回向有六义:一、回向何所。即回向圆满菩

  提。二、以何回向。即以三世善根。三、回向何义。即为利乐一切有情大意义。四

  、为何回向。为令善根不尽。五、以何方法。以方便智慧圆成之。六、回向体相。

  藏语为生龚,即心及心眷属之五蕴。总之,回向之体,一为使善根不尽,而愿得圆

  满菩提。以此心念力即为回向。再二项回向,可包括自他善根。即以他人善根作回

  向,愿依自他善根,自及他皆得圆满佛陀。此即随喜回向,详现观庄严论。修道位

  圣者,愿自他三世善根,皆回向无上菩提。此之修法,对他善根者先生起随喜,欢

  喜赞叹,回向他人成佛。然后以此随喜功德,作自回向圆满菩提。三项回向,为自

  回向,不落小乘。例如昔有人遇饥馑,一家数口,而仅存一肘肉,若分食,不惟皆

  不能饱,且不免同困,其人乃独食之,腹果。乃至他方取得粮食,归以饷其家人…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