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

  卷之四

  ~P 227

  七月初三日讲

  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导之次第如何分二 乙二、得依止已修心之次第分二 丙一、

  于有暇身劝受心要 丙二、正取心要之法 丙一、于有暇身劝受心要分三 丁一、

  正明暇满 丁二、思惟大义 丁三、思惟难得

  丁一、正明暇满分二 戊一、明闲暇 戊二、明圆满

  颇公上师云:此处科判最重要,广论上有谓不依师,观教自通一派。舍师观教

  ,在利根者,固可稍生智慧,若欲完全通达,则实有未能,以无师加持故。譬如重

  病人,必须依明医而服药,观书自疗,决为不可。

  戊初、先明暇满。劝受心要,此为使行人生起欲乐,故先说暇满重要,欲乐既

  生,乃可修行。吾人所得暇满之身,譬如金桌,若不先认识为金质所成,则不知桌

  之贵重与难得。人身亦然,如不先认识暇满大义,则决不知人身之贵重与难得。

  「摄功德宝云:『以戒能断多世畜生苦及八无暇,而得闲暇身。』八无暇者,

  谓无四众所游履之边地,及顽嚣聋哑等支分残缺之诸根不全,执无前世、后世、业

  ~P 228

  果、三宝等之邪见,并无佛出世致无教法时代,兹四者,为人中之无暇。三恶趣及

  长寿天者,乃非人之无暇也。」

  八无暇中,属于人者四,属于非人者四。属于人者,即一、边地,二、缺根,

  三、邪见(执无前后世、业果等。)四、佛不出世,此四属人者。云何边地为无暇

  ?谓无四众游履之地,即为边地,以无人开示佛法,即无闻法机会,故称无暇。反

  之,虽无大比丘,而有比丘或居士等说法,虽亦名边地,则非不暇。故此处无暇边

  地,指蔑戾车下贱地而言。云何缺根?指盲聋喑顽等,虽为之说法,亦属无益,故

  称无暇。但此又以胎生者为限,如先闻法而后缺根,则成为修行助缘,亦不得谓为

  无暇。云何邪见?谓执无前后世、业果、三宝,此类人对于佛法,不生胜解,虽与

  说法,亦不接受,故称无暇。至佛不出世者,因佛不住世,在此劫中无有教法,无

  闻法机会,故称无暇。后四属非人者,其初三,为三恶道,是为痛苦无暇,因在痛

  苦至极中,无暇闻法。四、为长寿天,包括色界无想天及无色界异生。

  ~P 229

  「长寿天者,亲友书注中,释为无想及无色二。初,即四禅广果天之一分;后

  ,即生无色界之异生是也。」

  无想天,心意断灭,可住八万大劫,在此八万大劫中,无心与心行,故无从接

  受正法。

  「八无暇论中,以欲事常散乱之欲天,亦说为长寿天也。」

  八无暇论,功德君造(即马鸣菩萨),将欲天亦列入无暇,以欲天常处散乱,

  沉醉欲乐故。昔有国王,为药王海童子转世,其初童子以见舍利弗经行,虽远距,

  必下马膜拜,后生三十三天为天主,舍利弗以神通力升三十三天说法,时童子以宿

  业故,尚能识之,但因耽于与诸天女为乐,仅一合常当胸而已。彼以生欲天故,尚

  且于敬僧无暇,何况闻法。离八无暇而暇者,厥为人身。

  戊二、明圆满,复分自他之二:

  「自圆满有五,如云:『人性、中生、诸根全、不堕边业、胜处信。』中生者

  ,谓生在有佛四众弟子游行之区域。根全者,谓非顽哑盲聋,具足肢节眼耳等也。

  不堕边业者,未自造无间罪或教他造也。于胜处净信者,对于能生世出世间一切白

  法处之善说法律而生正信。调伏者,善说法律也。此法律统指三藏圣教而言。此五

  ~P 230

  属于自身,以是修法之顺缘故,名自圆满也。」

  此引五地品、声闻地所说,有十种圆满,谓自他各五,如文。其属于自方者,

  一、即人身,除人以外,学佛缘即不具。二、中生,此中字释有二:(1)就地量

  言中者,以印度金刚座为中心,东以卡果分内外,西以婆罗城分内外,北以乌贡山

  分内外,内为中,外为边。如是则西藏亦边地摄。(2)就法座言中者,有四众弟

  子处为中,缺一不为中,西藏有沙弥尼,缺比丘尼,然通常皆以比丘摄比丘尼,故

  西藏亦可称为法座之中处。此处所指中生,当指法座中处言。三、具根,谓非盲聋

  喑顽。四、谓业未倒,如五无间罪性,则为倒业,以恰与别解脱戒相违,罪性极为

  粗重,能恼身心,使学法因缘不顺。故凡授戒者,皆须问,汝曾作五无间罪否?作

  则不授,或谓虽授,戒亦不生。然过去大德,则有主张不问者(如未作教作者),

  则学法因缘易于圆满。五、信处,戒为世出世间善生处,能信戒,即为信处。但此

  处所言之戒,统指三学,包涵定慧而言。此五,均属于自方之圆满。其属于他方者

  。

  ~P 231

  「他圆满亦五者,如云:『佛出、说正法、教住及随转、他心所悲悯。』」

  此五者:一即佛出世,二即说正法,三即教法住世,四为法随转,五为他所悲

  悯。

  「佛出世者,谓经三无数劫,积资粮已,来成等正觉。」

  成佛有法报化三身。此处所言成正觉,系指化身佛。化身佛,有降生、修行、

  成道诸相,皆为摄受众生而示范。云安住菩提道者,菩提道亦有二:一、谓处所菩

  提,二、谓证得菩提。处所菩提,即报身处所,为无顶无边清净处所。化身处所,

  为印度菩提场。佛于化身菩提座,证得一切智之菩提心要,而作菩提事业。故曰来

  成正觉。

  七月初四日讲

  「说正法者,或佛或佛之声闻弟子所说法也。」

  详见于声闻地。

  「教法住者,既成佛竟,并说正法,乃至未般涅槃之间,修行现证胜义法,未

  坏灭也。」

  ~P 232

  谓佛由证道事业,说法事业,乃至未入涅槃前事业,凡应受化有情,无不受化

  ,如最愚最老白吉居士,依修行方便,皆能得现证胜法之四果,此种修行法未灭时

  ,称为教法住。

  「法住随转者,谓以自证法,对诸众生,见有能现证正法者,如其所证令彼得

  证,于教随转也。」

  此谓有接著教法时间之能证众生,追踪步迹,对佛教法而随转,是为法住随转

  。「他所悲悯者,谓有施主给施法服等。」

  此谓有人施财及衣物等,为之说法。修法,亦可摄于此。

  「此五,是属于他人所有之法缘,故谓之他圆满也。」

  总上五种,前四,皆属佛亲住世时所有之圆满,然此不易得。现在虽不值佛亲

  身住世,然有代表佛之善知识住世,虽无佛说法,尚有善知识能说法,故可谓相同

  圆满。教法住世,指修行法住世言。依经说佛教法住世五千年,分为十分,前三个

  五百年,为果法住世。次三个五百年,为修法住世,此又分三:初五百年慧盛,即

  ~P 232

  慧学住世。中五百年定盛,即定学住世。后五百年戒盛,即戒学住世,此修法住世

  之三个五百年如是。至后三个五百年,为教法住世,中亦分为三,初五百年现法盛

  ,即对法住世。中五百年般若经盛,即经法住世。后五百年毗奈耶盛,即戒学住世

  。其最后一分之五百年,为相法住世。总前果法、修法、教法,为四千五百年,加

  最后之相法五百年,共五千年。至此期,证道者少,仅有僧相可见耳。吾辈现在,

  乃在教法住世期中,经盛而渐入毗奈耶盛时代,人寿五六十岁(此处是否当年译者

  或笔记者有误,当时是佛历二四八三年应是修法住世期中,定盛而渐入戒盛时代,

  录此以供参考。)颇邦喀云:教法之住世与否,其责任关于行者,应就个人看,不

  应就众人看。如人能将所闻教授,以之修行,则此人即属修法住世圆满,合前二相

  同圆满为三。现在虽无佛住世,及法住随转,然有佛流传经教及过去现证大德传纪

  ,可以追踪随转,并此则与相同圆满者为四,故现吾人尚能具足自他十种圆满。如

  此暇满人身,即非下贱身,而为妙善身。

  丁二、思惟大义

  「若不起一为究竟利乐故,修清净法之心者,仅于现世未死之间,除苦修乐而

  为精勤,则傍生亦有之,虽居善趣,傍生何异。」

  ~P 234

  所谓重大意义者,即重大价值之义,亦即难得之义。此种大义,须思乃知,且

  须思而复思方知,不思则不知也。何为人身暇满大义,即以此身可取得佛位究竟乐

  故。修习清净正法之心,如不起希求究竟乐心,而仅起求现世乐心,则身虽视傍生

  优越万倍,而心仍与旁生相等。过去噶当派善知识皆云:「现为何时乎,当作超越

  畜生行为之时也。」阿□黎尊遮俄米与亲友弟子书云:「小象为少草而堕于深坑,

  世人贪小乐而堕于三途。」象十二年而生子,捕象者,于多象之地掘坑,伪置美草

  覆其上,小象贪而食之,堕坑后,捕象者饲而驯之,为之股役,负重致远。世人因

  恶缘恶友现乐所诱,造罪得苦,亦复如是。

  「然修大乘道者,必须得一如上所说暇满之身,如与弟子书云:『欲成佛道度

  众生,具大心力惟人能,天龙、修罗、金翅、蟒、神仙、余趣,皆不及。』」

  此颂即明暇满之人身为极难得,可依六度引度一切众生,而入于佛地,不赖他

  人,惟恃自力。具此心此力,以此行入此道者,惟有上述暇满人身,非天龙、金翅

  、蟒、神仙之身所能及。盖天龙等,虽亦能修道,而殊胜总不及人也。此颂表示人

  ~P 235

  身超出一切,即欲、色、无色天身,均所不及。尤其无色界不能称身,只能称所依

  。称色身者惟人耳。论意:「上界身难得圣道,欲界身难见谛。」上界,指色无色

  界,圣道,指见道,即真实证得空性者。上界身,何故难得真实证空,以上界难生

  猛利出离心故,故上界不及人身。欲界难见谛者,以欲界天身不合于见四圣谛。

  「复次,虽有一类昔于人中修道习气浓厚之欲天,亦能见四谛理,然上界身,

  则定无初得圣道者。欲天多数亦如前说为无暇处。故能修入圣道之身,以人为最胜

  也。」

  此谓间亦有少分欲天,…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