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叁

  卷之叁

  ~P 159

  五月二十九日講

  甲四、正教授弟子引導之次第如何分二 乙一、依止善知識爲道之根本分二 丙二

  、略示修法分二 丁一、正明修法分二 戊一、于正修時應如何分叁 己一、于加

  行應如何分六 庚五、積資淨障。

  四、隨喜支。即:

  「『十方一切諸衆生』一頌是,于五類有情所有善業,皆生起隨喜之心。」

  吾人修隨喜力弱,皆由未知隨喜功德之勝利。經說:妙高重量尚可稱量,隨喜

  功德不可稱量。又雲:叁千大千世界刹土,皆可以計算,而吾人能于初地菩薩及行

  佛子行者,心生歡喜,其功德不可算計。又世間每欲作一善事,須經許多艱難困苦

  方能作成。如吾人能修隨喜,一轉念間,于他所作善事心生歡喜,其功德即與之等

  ,或竟勝于彼。依聖言量,于此類事甚多。如昔佛在世時,淨色王迎佛及弟子莅宮

  供齋。嚴飾淨舍,日間亦燃多燈,食品極豐,依印俗余食施貧。貧人中有德巴者,

  乃菩薩種姓,隨側乞食,見其所供,對于國王之福報,極生歡喜贊歎。供畢,例應

  ~P 160

  回向。佛問王:回向施主抑回向善根最大者。王言:回向善根大者。佛乃如其言,

  回向貧人德巴。如是數日,王疑,謂齋將終,皆未念我名,但稱德巴,心頗不悅。

  臣有黠者,至第七日,先令人阻德巴,德巴未得至。佛乃回向國王。弟子問佛,佛

  爲說如是之因緣。以此可證隨喜功德之大。又隨喜分對他對己二種。他之心量與己

  相等,則隨喜己所生善根,即與之等。如他供千燈,我生隨喜,所得功德亦同。若

  他之種姓善根不如己,我之隨喜所得,反較彼爲多。若高我一籌者,我能隨喜,其

  功德亦得其半。若對于釋迦及諸大菩薩所行利他事業,心生清淨隨喜,亦可得佛菩

  薩福報之一分。彼粗劣有情,盡其身心能力,經長久時間,受大勞苦,所得功德,

  于佛菩薩福報其萬分不及一。而一念隨喜功德,即能超此盡一生所積善根。故于法

  傳根本相續上師如阿底峽、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均應詳讀。乃知彼等爲利他故,唾

  棄名位,多聞審思,日夜勤行,修習之所通達、所證得,若能心生隨喜,其功德遠

  非平常積福之所能逮。宗喀大師有雲:「不甚勞而能積福德資糧者,莫若隨喜。」

  古德亦有雲:「安睡而積大福,即隨喜是。」至對于親中怨叁類修隨喜,尤其能于

  冤仇所作善業,生起隨喜,即爲成就。如四百頌、佛子行論雲:「若修,無不成者

  ~P 161

  。」在初修時,于冤仇隨喜本難。然若多修習,未有不成者。又對自己亦應修隨喜

  。如宗喀大師雲:「對自所行善,應離狹隘心。」吾人每作一善,心易生慢,常覺

  非我不能。應思此善,乃叁寶加持、上師教授。願常能如此,則其功德輾轉增盛,

  不退墮矣。至于自己前生之善業,可以比量生起隨喜心。于此生善業,可以現量生

  起隨喜心。如此生所得果相,比知前生能守戒布施、忍辱精進之象徵。人身由戒來

  ,受用財富及安樂由施來。如不能忍,則冤仇多,雖有受用,亦難安穩。又如有恒

  持久,長壽無病,人見喜悅等,悉由前生精進善根之所感。古德有雲:「前生大寶

  善因身,感得今生之人身,今生大寶比丘身,以後勿令其放失。」別修于此生善業

  生隨喜者,一令輾轉增上,二令以後不斷善根。略修,則普賢行願品一頌,包括五

  種有情,即如來、菩薩、獨覺、聲聞(有學無學)爲五,或合有學無學聲聞爲一,

  加一切衆生爲五。下座時亦可思此生功德而生隨喜。此支屬積資。西藏分積、除、

  增叁種行。此則屬于積與增之二,對治嫉他煩惱,由此因獲得喜悅不厭足果相。雖

  外道一切衆生見之,亦生歡喜。

  ~P 162

  六月初一日講

  一、請轉*輪支

  「即『十方所有世間燈』一頌是。十方刹土一切諸佛,最初證得大菩提時,我

  願化身如彼數量,盡其所有一一佛前,悉皆殷勤勸請說法。」

  請轉*輪,與世間一切利益安樂有關。因需有請轉*輪之人,始有宣說教法之

  事。修證功德(佛法總攝于教證)由此而生。轉金輪王王四洲,其轉至東方,則東

  方之民見此福德威光,鹹皆悅服。轉至南西北方,亦然。所謂自東至西,自南至北

  ,無思不服,惟佛亦如之。昔佛先爲五比丘轉*輪,五比丘又輾轉爲他宣說。佛證

  得正覺後,住觀察平等定中,由梵天王供千輻金輪,請佛說法。故經雲:「由彼梵

  釋請,我今轉*輪。」世俗信仰,以梵天爲無上。佛因梵天之請,始說法,此表佛

  法殊勝無比。行者觀想自身化爲無量如梵天王,手捧金輪供于諸佛,而啓請曰:我

  今如昔梵天,願佛爲一切衆生利樂故,轉正*輪。(頂批有謂:格聰師講此節,尚

  有勝義,附錄備考:觀諸佛已應允狀,但法身不用口說,惟觀佛現默許歡喜狀。如

  是觀者,爲以後見本尊緣起,如見上師法身,則上師意與行人意,無二無別,成佛

  ~P 163

  不難矣。)略修,則觀面前虛空資糧田,自身捧金輪勸請。廣則化身無量,勸無量

  佛。若有曼遮盤,取諸寶爲九聚,以表金輪。或問佛轉*輪,必須勸請乎?答:若

  合法器,亦不待啓請。然啓請而說,有數重要:一、法之重要,二、菩薩(降曲生

  巴),志勇猛故。願自與他皆轉*輪,以利他故。叁、對治謗法業力,並感得清淨

  妙梵,音聲果相,及得法螺語功德。二叁兩項,皆屬于積資。轉教*輪與轉證*輪

  ,皆隨衆生根機。廣如經說。

  六、請住世支

  「即『諸佛若欲示涅槃』一頌。十方諸佛將欲示涅槃時,爲令衆生獲得利益安

  樂故,請求諸佛住刹塵劫,莫入涅槃。」

  如佛速入涅槃,則少轉*輪因緣。如是則佛教法,不能長住世間。衆生福德日

  益衰殘,而利樂不可得矣。依了義說,佛無涅槃,法不衰毀。依不了義說,由世俗

  度化因緣,而示現涅槃相。佛欲示現涅槃,故需迅速勸請,勿示涅槃。何以諸大德

  須示涅槃,因衆生根器,若示真常身,爲無義利,示涅槃相,方能應機有義利故。

  啓請住世:一爲應得度衆生增長福德。二、不失時因緣。雲何失時因緣?如佛昔向

  ~P 164

  阿難示意雲:一切如來具足四神通,皆能久住沙塵劫,超過一切劫。而阿難當時爲

  魔加持,兼之衆生福薄,故失機,爲魔乘機請佛涅槃。又如現達賴(十叁世)著到

  印度、到中國因緣,遍示僧俗。意在占有無請其住世者,當時藏中無人能會其意。

  數日後,達賴即現衰老相。噶登持巴(噶登派法王)覺已,即啓請住世。然已失時

  無及矣。故于大德應常請住世。行者觀想請住世意義,取曼遮盤中衆寶爲五聚,以

  表金剛(雜色十字杵形)獅子座。供請諸佛菩薩住世。此與前支皆應觀想諸佛含笑

  悅意,而蒙承受允諾。又此支亦分廣中略。略則前面虛空曼遮中諸尊,接受所供獅

  子座,與主尊座合。稍廣(即中者)諸所供座與諸尊座合。廣則分身無量,爲一切

  佛菩薩欲示寂者,供以寶座。皆勸請曰:願諸尊爲一切衆生暫時利益及永久安樂,

  住世曆塵沙劫。或實供、或意設寶座功德,得梵天王位、商主位、家主位、帝位、

  王位、聲聞位、菩薩位,乃至佛位。(昔佛成道,梵釋曾以寶位供。)此支對治違

  師命罪及亂師意罪(如不善依止,令師不安等。)。又爲修長壽法之殊勝緣起(得

  長壽)。所種習氣,得佛位不死寶壽(寶持)果相。二叁屬于積資。

  ~P 165

  七、回向支

  「即『所有禮贊供養佛』一頌。以前六支,所積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一切有情

  ,爲作證得菩提之因。以猛利欲樂而爲祝願,令其無盡。如此依上諸頌,了解其義

  ,如說思修,必不散亂,緩緩念誦,當得無量福德之聚。」

  爲使上述六種功德不唐捐故,使其得果,使其無盡,故須此支。行者若回向人

  天,則如苗之不秀。如回向二乘,則如種禾僅秀而不實。若回向無上菩提,則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矣。一切修行,初重發心,末重回向。因回向如馳之有辔,能控製

  左右,欲至何地,即至何地也。故儀軌以回向而爲結尾,即表示最後之重要。積福

  如金,回向如型,金質雖美,無型不能成形。不成形則金不足貴矣。又回向亦稱願

  心。若不回向佛位,則所積善根不免擲于虛牝。依教授,如第二刹那心生鎮恨,即

  將前念善根燒毀。故應立即回向。若回向佛位,雖偶起鎮恨心,亦不能摧毀前念所

  積之善根。如回向菩提,則如滴水之歸于大海,非海枯則此水不能盡。否則如滴水

  掌中,或器內,轉瞬即消失矣。頗公雲:「如有二友同行。甲僅有黑豌豆糌粑一升

  ,乙則有青稞糌粑一鬥。共盛一囊,以作行糧。一日乙謂甲曰,汝糧久盡矣。甲曰

  ~P 166

  :盍取視之。則見其中呈黑色者尚多也。回向菩提,亦複如是。己雖小有微善,合

  于佛之功德海中,亦可永久無盡。」又回向有六義:一、回向何所。即回向圓滿菩

  提。二、以何回向。即以叁世善根。叁、回向何義。即爲利樂一切有情大意義。四

  、爲何回向。爲令善根不盡。五、以何方法。以方便智慧圓成之。六、回向體相。

  藏語爲生龔,即心及心眷屬之五蘊。總之,回向之體,一爲使善根不盡,而願得圓

  滿菩提。以此心念力即爲回向。再二項回向,可包括自他善根。即以他人善根作回

  向,願依自他善根,自及他皆得圓滿佛陀。此即隨喜回向,詳現觀莊嚴論。修道位

  聖者,願自他叁世善根,皆回向無上菩提。此之修法,對他善根者先生起隨喜,歡

  喜贊歎,回向他人成佛。然後以此隨喜功德,作自回向圓滿菩提。叁項回向,爲自

  回向,不落小乘。例如昔有人遇饑馑,一家數口,而僅存一肘肉,若分食,不惟皆

  不能飽,且不免同困,其人乃獨食之,腹果。乃至他方取得糧食,歸以饷其家人…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