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不過對于行
人但現凡夫相。又輕一佛,罪且無邊,何況輕諸佛。故依理依教,上師色相,應
作佛化身觀。
己二、使師生惱所得罪過。如時輪金剛相續經雲:“擾亂師意令師惱嗔,一
刹那等一劫,消滅所積諸善根,並受威猛地獄苦。”一彈指頃,有六十四刹那,
如使師惱一彈指頃,即銷滅行人六十四劫善根,而種六十四劫之地獄苦。
己叁、依金剛乘勤修,亦不得悉地者。此出于密集金剛相續部,如雲:“雖
造五無間重罪,依金剛乘可得悉地。惟輕慢師罪,雖依金剛乘,亦不能滅。”
〖六月初十日講〗
己四、勤習經教,仍種地獄因者。如密集續部有雲:“睡何輕慢師,而勤修
經教,等于修地獄。”又奪吉領波金剛心要雲:“誰于親近教授師,不如法事起
輕慢,依其教授晝夜修,等同修習地獄因。”意謂因慢師罪性關系,凡所作皆成
地獄因。
己五、未生德不生,已生德退失。如那仆覺巴依止紮倫打惹把,學已有成,
因密法中有一段修畜生道行,那仆急于成就,啓師欲修之,師以時機未至,命稍
緩。那仆乃顯神通,一彈指百獸皆集,意在欲示可修此行。師不得已,強許之。
不久那仆遂瘋魔,須涉海求殊勝果療,終以病笃,未及待而圓寂,臨終告其弟子,
暫勿毀屍體,意欲奪舍返魂,弟子從之。適遇其地有僵屍爲害,國王下令禁停屍,
致那仆終未得遂其即身成就雙運身之願,以那仆之修行,僅此一次違命便如此。
又勒窮巴師事彌勒日巴,曾叁次違師命,雖學幾等于師,亦卒未得成就雙運身。
又昔尼泊爾附近(喜馬拉耶山)有二沙彌,曾見本尊,告以應往拉薩見法王松貞
貢波,當有所成,二人往見,心輕松貞以爲魔,因此邪見,遂無所得。又印度有
一貴族子,學神通于賤族人,已得飛行自在成就。一日見師修供,欲下禮拜,旋
念彼乃賤族,禮之恐人見譏。此念一萌,遂自空中墮地。
己六、此生常被不如意事纏擾者。如事師五十頌雲:“誰若輕慢師,此生病
災等,不如意事纏,直至于命終。”又如印度阿奢黎桑傑意喜,師事拔颡把,一
日經過其師處,理應頂禮,彼因自己已有衆弟子相隨,恥于禮師,佯爲不見而過。
其師慈悲,欲作加持,喚之回,問曰:汝曾見我否。冀其忏悔。答雲:未見。未
幾眼珠突出,便成盲人。因犯叁昧耶戒故,此屬于現報者。
己七、後世墮無邊惡趣。此出金剛手灌頂經,如雲:“一時,金剛手白佛言:
世尊,凡輕慢師有情,應得何果。佛言:金剛手,汝勿問此,若爲汝詳說,恐具
慈悲菩薩皆將戰栗嘔血,將不忍而入涅槃。今因汝殷勤請問,爲汝略說。若對于
阿奢黎親犯輕毀罪,應墮無間阿鼻地獄,常時流轉。若與輕毀上師之有情爲伴侶,
如癞蝦蟆入水,必傳其癞于他蝦蟆。對于通達,皆當退滅,何況自作。”又密相
續雲:“勿言毀師人,夢亦不願見。”
己八、多生難遇善知識。輕師之人,常轉惡趣,即善之名言,尚不得聞,何
況遇師。
總上所說,深知勝利與過患二者,則不但當依止,且應如法依止。宗咯大師
雲:“如不善依止,不惟不能獲利,反恐折本。”故依止善知識,視其他法門尤
爲重要。
戊叁、雲何心依止 此中分二:一、根本修信 二、念恩生敬。
己一、根本修信法(分叁) 一、觀師即佛 二、觀師即佛之理 叁、觀師
即佛方便。
庚一、觀師即佛法。修此時,先觀頂上上師放光,顯現空中前面諸師像。行
者此時,心中自起問答,即以尋伺作問,以思維作答。如問:雲何爲師。答:但
有利而無害,方稱爲師。雲何對師應如佛依止。答:依師如佛,方能獲益。依師
如佛,所得何益。答:此生與後世利樂,均可獲得。此即前注夏剛修法。不問面
前顯現之師,是否真佛,而在行人總須作真佛想。以作真佛,即得真佛加持,如
犬牙變佛舍利故事,是其明證。雲何犬牙故事:昔藏中有老媪,其子常往印度,
媪命迎請舍利,兩次皆忘,至叁次,其母謂之曰:若再不迎歸,我將死矣。比歸,
仍忘如故。行至中途,思及母言,急拾犬牙藏之,歸以給母。母信之,恭敬供奉,
犬牙放出五色光明,遍照十方,生出舍利。如行者于師,能作真佛想,即得真佛
加持。否則如提婆達多雖值真佛,以不能作佛想故,不但不得加持,反而造成罪
過。昔大德常有雲:如人志在得金,不論授者爲國王,爲乞丐,但能達到我所求
之目的,則其價值功用相等也。
庚二、上師可觀成佛之理。此種觀想,全在行者心理上起作用。凡人之觀人,
各各看法不同,如看法得其正,自不難觀師即佛,如以觀過習氣觀人,則是者亦
非,賢者亦否。若從功德方面觀察,養成習慣,自能動見師德,不見師過,猶之
白晝不能見月,日光盛故。世人每于怨敵不見其善,而于自己,則不覺其非。以
此例觀師成佛,不難通達其理矣。
庚叁、觀師即佛方便。(分四) 一、上師即佛,是金剛大持所許。 二、
上師所作一切事業,即佛事業。 叁、即于現世(末法時代),諸佛亦在作度衆
生事。四、自方見分,不可以作決定。以上乃依止上師正行之最切要者。
辛一、上師即佛,乃金剛大持所許者。上師本來是佛,不過吾人乏此認識,
此處所修,即在修此認識,非謂上師本非佛,乃勉強觀之爲佛。頗公雲:全部朗
忍有二鐵檻,一爲通達上師即佛心,二、爲生起菩提心。此二極不易越過。(此
二語乃頗公上師嘔心之語,)金剛大持續部有雲:“誰爲金剛持(奪吉生把),
爲利有情故,而現凡俗相。”又雲:“最後五萬劫,我現奢黎相,應即于彼相,
視爲金剛持,而作諸恭敬。”又父子增上經雲:“不空成就(通瓦頓約)問佛(
時佛將入涅槃),若佛涅槃,恐無人教化衆生。佛言,不空成就,我涅槃後,當
化阿奢黎而利諸有情。于時不空成就心疑佛已離生老病死,若現奢黎身,豈非又
有生老病死相。佛知彼意,而告之曰:我現諸生老病死凡俗相而攝衆生,汝等須
知即我,勿以其爲俗相而生悲痛。”故我輩當依據經教而信聖言,是真實語者,
以此認識上師。又如叁昧王經雲:“日月雖壞,山川雖竭,惟佛語言無虛诳者。”
或有依據經教,以爲多數師中,自然有爲佛所現者,今我之所遇,是否即佛,尚
屬疑問。于此當知,諸佛智光普照,無所不遍,苦海衆生,又無一不在佛慈悲智
慧普照中。假如我所依師非真佛化身,則出諸佛慈悲智慧之外,亦即金剛大持之
智慧,尚有未遍知我等之痛苦者,故知必無此理。何況行人已得到難得之人身,
又得聞佛法,此種因緣,尤爲佛所憶念,自必能值遇佛化現之上師無疑。且不僅
一師即佛,須知一切師皆佛所現,此乃依理依教之所抉擇而來者。
〖六月十一日講〗
辛二、上師所作即佛事業者。譬如一月在空,江河湖海,乃至一切水中,皆
現月影,水無量月亦無量。十方諸佛之空樂不二智慧,如百川歸海,在法界法性
中,等同一味。然以應機不同,而隨類示現亦不同,或現菩薩身,或現聲、緣、
梵天王,乃至魔身。其對吾輩所現凡俗師相,亦爲適應吾人之機感故,吾輩對之,
應知即爲諸佛叁業所化現,而作度生事業者。亦猶優孟衣冠種種扮演,時而王臣,
時而士民,實則其人爲一。又如彩筆作畫,或方或圓,形各不同,而色彩則一。
吾輩之師,雖非一人,皆爲佛現,其理正同。又薩迦班智達有雲:“佛如紅日當
空,師如聚火之鏡。日光雖盛,非假鏡不能燃物。佛力雖大,非假上師不能利生。
佛所作之事業,今師亦能作,師甯非佛耶。”又凡世人欲取一物,近者以手,遠
者即須假鈎鉗之力。吾人業力,距佛既遠,不能親承佛度,則自應假上師以作鈎
鉗,其理亦爾。
辛叁、即于現世,諸佛仍在作度衆生事業。佛智橫遍豎徹,無所不知,一切
有情身心,悉在佛智之中。佛念衆生,如母憶子,無有一遺。吾人亦有情之一,
即在諸佛應度之中,諸佛最初發菩提心,專爲有情而發,中間修一切難行苦行,
亦無非爲有情而行,最後所得之果,自亦不能離開有情,由此決定,現世諸佛仍
在成熟我等有情之事業,無或少間。現值之上師,指示成佛道路,亦正作成熟我
等之事。昔拉薩成就者降央麥那,常得曼荼羅諸佛真實顯現。故謂過去諸佛,即
現在救度一切有情者,固可謂上師即過去諸佛,亦無不可。
辛四、自方見分,不能作決定者。照上述種種理由,師即是佛。然而吾人心
中仍難遽于肯定,以見師爲凡俗相故,于此當知,師現凡俗相,吾人能見之見,
是否正確,應當思惟。吾人恒常所有見分,無不隨于業力因緣之後。一水于此,
天見甘露,人見液體,鬼見膿血。水實是一,見各不同。(中論、大乘經論、皆
作此說。)夏夜之月,鬼感炎熱如熾,冬夜之月,鬼感寒冷如冰,見隨業轉,差
別如是。依經教說,同是人類,而在俱舍根器,見須彌形方,般若根器,見須彌
形圓,善根不同,見亦各異。昔無著修彌勒本尊,當其行未成時,見彌勒爲母犬,
身癞且臭。吾人業力,今尚未見師成犬成牛,而見其爲人,已是善根不薄,應自
忻幸。此宗喀大師直傳弟子敬額(阿)羅珠語也。再,自己所見,如果可作肯定,
則所見一切法,皆爲實有,而一切卻非實有。如以己能見者爲有,不見者爲無,
則人所不見之事甚多,而不害其爲有。昔印度一…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