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不过对于行
人但现凡夫相。又轻一佛,罪且无边,何况轻诸佛。故依理依教,上师色相,应
作佛化身观。
己二、使师生恼所得罪过。如时轮金刚相续经云:“扰乱师意令师恼嗔,一
刹那等一劫,消灭所积诸善根,并受威猛地狱苦。”一弹指顷,有六十四刹那,
如使师恼一弹指顷,即销灭行人六十四劫善根,而种六十四劫之地狱苦。
己三、依金刚乘勤修,亦不得悉地者。此出于密集金刚相续部,如云:“虽
造五无间重罪,依金刚乘可得悉地。惟轻慢师罪,虽依金刚乘,亦不能灭。”
〖六月初十日讲〗
己四、勤习经教,仍种地狱因者。如密集续部有云:“睡何轻慢师,而勤修
经教,等于修地狱。”又夺吉领波金刚心要云:“谁于亲近教授师,不如法事起
轻慢,依其教授昼夜修,等同修习地狱因。”意谓因慢师罪性关系,凡所作皆成
地狱因。
己五、未生德不生,已生德退失。如那仆觉巴依止扎伦打惹把,学已有成,
因密法中有一段修畜生道行,那仆急于成就,启师欲修之,师以时机未至,命稍
缓。那仆乃显神通,一弹指百兽皆集,意在欲示可修此行。师不得已,强许之。
不久那仆遂疯魔,须涉海求殊胜果疗,终以病笃,未及待而圆寂,临终告其弟子,
暂勿毁尸体,意欲夺舍返魂,弟子从之。适遇其地有僵尸为害,国王下令禁停尸,
致那仆终未得遂其即身成就双运身之愿,以那仆之修行,仅此一次违命便如此。
又勒穷巴师事弥勒日巴,曾三次违师命,虽学几等于师,亦卒未得成就双运身。
又昔尼泊尔附近(喜马拉耶山)有二沙弥,曾见本尊,告以应往拉萨见法王松贞
贡波,当有所成,二人往见,心轻松贞以为魔,因此邪见,遂无所得。又印度有
一贵族子,学神通于贱族人,已得飞行自在成就。一日见师修供,欲下礼拜,旋
念彼乃贱族,礼之恐人见讥。此念一萌,遂自空中堕地。
己六、此生常被不如意事缠扰者。如事师五十颂云:“谁若轻慢师,此生病
灾等,不如意事缠,直至于命终。”又如印度阿奢黎桑杰意喜,师事拔颡把,一
日经过其师处,理应顶礼,彼因自己已有众弟子相随,耻于礼师,佯为不见而过。
其师慈悲,欲作加持,唤之回,问曰:汝曾见我否。冀其忏悔。答云:未见。未
几眼珠突出,便成盲人。因犯三昧耶戒故,此属于现报者。
己七、后世堕无边恶趣。此出金刚手灌顶经,如云:“一时,金刚手白佛言:
世尊,凡轻慢师有情,应得何果。佛言:金刚手,汝勿问此,若为汝详说,恐具
慈悲菩萨皆将战栗呕血,将不忍而入涅槃。今因汝殷勤请问,为汝略说。若对于
阿奢黎亲犯轻毁罪,应堕无间阿鼻地狱,常时流转。若与轻毁上师之有情为伴侣,
如癞虾蟆入水,必传其癞于他虾蟆。对于通达,皆当退灭,何况自作。”又密相
续云:“勿言毁师人,梦亦不愿见。”
己八、多生难遇善知识。轻师之人,常转恶趣,即善之名言,尚不得闻,何
况遇师。
总上所说,深知胜利与过患二者,则不但当依止,且应如法依止。宗咯大师
云:“如不善依止,不惟不能获利,反恐折本。”故依止善知识,视其他法门尤
为重要。
戊三、云何心依止 此中分二:一、根本修信 二、念恩生敬。
己一、根本修信法(分三) 一、观师即佛 二、观师即佛之理 三、观师
即佛方便。
庚一、观师即佛法。修此时,先观顶上上师放光,显现空中前面诸师像。行
者此时,心中自起问答,即以寻伺作问,以思维作答。如问:云何为师。答:但
有利而无害,方称为师。云何对师应如佛依止。答:依师如佛,方能获益。依师
如佛,所得何益。答:此生与后世利乐,均可获得。此即前注夏刚修法。不问面
前显现之师,是否真佛,而在行人总须作真佛想。以作真佛,即得真佛加持,如
犬牙变佛舍利故事,是其明证。云何犬牙故事:昔藏中有老媪,其子常往印度,
媪命迎请舍利,两次皆忘,至三次,其母谓之曰:若再不迎归,我将死矣。比归,
仍忘如故。行至中途,思及母言,急拾犬牙藏之,归以给母。母信之,恭敬供奉,
犬牙放出五色光明,遍照十方,生出舍利。如行者于师,能作真佛想,即得真佛
加持。否则如提婆达多虽值真佛,以不能作佛想故,不但不得加持,反而造成罪
过。昔大德常有云:如人志在得金,不论授者为国王,为乞丐,但能达到我所求
之目的,则其价值功用相等也。
庚二、上师可观成佛之理。此种观想,全在行者心理上起作用。凡人之观人,
各各看法不同,如看法得其正,自不难观师即佛,如以观过习气观人,则是者亦
非,贤者亦否。若从功德方面观察,养成习惯,自能动见师德,不见师过,犹之
白昼不能见月,日光盛故。世人每于怨敌不见其善,而于自己,则不觉其非。以
此例观师成佛,不难通达其理矣。
庚三、观师即佛方便。(分四) 一、上师即佛,是金刚大持所许。 二、
上师所作一切事业,即佛事业。 三、即于现世(末法时代),诸佛亦在作度众
生事。四、自方见分,不可以作决定。以上乃依止上师正行之最切要者。
辛一、上师即佛,乃金刚大持所许者。上师本来是佛,不过吾人乏此认识,
此处所修,即在修此认识,非谓上师本非佛,乃勉强观之为佛。颇公云:全部朗
忍有二铁槛,一为通达上师即佛心,二、为生起菩提心。此二极不易越过。(此
二语乃颇公上师呕心之语,)金刚大持续部有云:“谁为金刚持(夺吉生把),
为利有情故,而现凡俗相。”又云:“最后五万劫,我现奢黎相,应即于彼相,
视为金刚持,而作诸恭敬。”又父子增上经云:“不空成就(通瓦顿约)问佛(
时佛将入涅槃),若佛涅槃,恐无人教化众生。佛言,不空成就,我涅槃后,当
化阿奢黎而利诸有情。于时不空成就心疑佛已离生老病死,若现奢黎身,岂非又
有生老病死相。佛知彼意,而告之曰:我现诸生老病死凡俗相而摄众生,汝等须
知即我,勿以其为俗相而生悲痛。”故我辈当依据经教而信圣言,是真实语者,
以此认识上师。又如三昧王经云:“日月虽坏,山川虽竭,惟佛语言无虚诳者。”
或有依据经教,以为多数师中,自然有为佛所现者,今我之所遇,是否即佛,尚
属疑问。于此当知,诸佛智光普照,无所不遍,苦海众生,又无一不在佛慈悲智
慧普照中。假如我所依师非真佛化身,则出诸佛慈悲智慧之外,亦即金刚大持之
智慧,尚有未遍知我等之痛苦者,故知必无此理。何况行人已得到难得之人身,
又得闻佛法,此种因缘,尤为佛所忆念,自必能值遇佛化现之上师无疑。且不仅
一师即佛,须知一切师皆佛所现,此乃依理依教之所抉择而来者。
〖六月十一日讲〗
辛二、上师所作即佛事业者。譬如一月在空,江河湖海,乃至一切水中,皆
现月影,水无量月亦无量。十方诸佛之空乐不二智慧,如百川归海,在法界法性
中,等同一味。然以应机不同,而随类示现亦不同,或现菩萨身,或现声、缘、
梵天王,乃至魔身。其对吾辈所现凡俗师相,亦为适应吾人之机感故,吾辈对之,
应知即为诸佛三业所化现,而作度生事业者。亦犹优孟衣冠种种扮演,时而王臣,
时而士民,实则其人为一。又如彩笔作画,或方或圆,形各不同,而色彩则一。
吾辈之师,虽非一人,皆为佛现,其理正同。又萨迦班智达有云:“佛如红日当
空,师如聚火之镜。日光虽盛,非假镜不能燃物。佛力虽大,非假上师不能利生。
佛所作之事业,今师亦能作,师宁非佛耶。”又凡世人欲取一物,近者以手,远
者即须假钩钳之力。吾人业力,距佛既远,不能亲承佛度,则自应假上师以作钩
钳,其理亦尔。
辛三、即于现世,诸佛仍在作度众生事业。佛智横遍竖彻,无所不知,一切
有情身心,悉在佛智之中。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无有一遗。吾人亦有情之一,
即在诸佛应度之中,诸佛最初发菩提心,专为有情而发,中间修一切难行苦行,
亦无非为有情而行,最后所得之果,自亦不能离开有情,由此决定,现世诸佛仍
在成熟我等有情之事业,无或少间。现值之上师,指示成佛道路,亦正作成熟我
等之事。昔拉萨成就者降央麦那,常得曼荼罗诸佛真实显现。故谓过去诸佛,即
现在救度一切有情者,固可谓上师即过去诸佛,亦无不可。
辛四、自方见分,不能作决定者。照上述种种理由,师即是佛。然而吾人心
中仍难遽于肯定,以见师为凡俗相故,于此当知,师现凡俗相,吾人能见之见,
是否正确,应当思惟。吾人恒常所有见分,无不随于业力因缘之后。一水于此,
天见甘露,人见液体,鬼见脓血。水实是一,见各不同。(中论、大乘经论、皆
作此说。)夏夜之月,鬼感炎热如炽,冬夜之月,鬼感寒冷如冰,见随业转,差
别如是。依经教说,同是人类,而在俱舍根器,见须弥形方,般若根器,见须弥
形圆,善根不同,见亦各异。昔无著修弥勒本尊,当其行未成时,见弥勒为母犬,
身癞且臭。吾人业力,今尚未见师成犬成牛,而见其为人,已是善根不薄,应自
忻幸。此宗喀大师直传弟子敬额(阿)罗珠语也。再,自己所见,如果可作肯定,
则所见一切法,皆为实有,而一切却非实有。如以己能见者为有,不见者为无,
则人所不见之事甚多,而不害其为有。昔印度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