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比丘,夜梦魇,变为恶鬼,渴极
思饮,遍寻水不得,行至河畔,见河已干枯,越河而他求,亦如之,烦极解衣,
遗弃河岸而返。醒述其事于同伴,约依梦径往寻,衣果在焉。见分之不定如是。
故对师不能以己所见为定。又有人疑,佛无智不圆,无德不备,今之上师,三毒
未净,如何即佛。颇公云:此种念起,亦不必压抑,正如屋中有尘,不须掩盖,
宜以慧帚扫之。应先自问,我所见确否,如有胆病者,见白螺为黄金色;有风热
病者,见雪山为蓝色;有眩目病者,见自发纷纷下堕;乘快舟者,见两岸疾弛;
何况根本烦恼业力,牵引吾辈身心,所见如何能定。不特此也,即昔释迦在世,
具真实智者,见佛无上功德,而谟底外道见佛无德可称。提婆达多见佛神通妙用,
以为虚伪。吾人今见上师,功过参半,不犹愈于谟底外道、提婆达多耶。即以近
代大德言,如大阿奢黎桑杰意喜,见其师绛巴协勒以袈裟裹头,佝偻掘地,捕虫
为食。德惹巴在世,周围之人,但知为打渔子。温沙巴已得双运身,而全境呼为
疯子。寂天菩萨,为唯一善巧者,当其时,人谓一无所长,日唯见其眠食便三事
而已。及其著诸大论出,众始惊异。拿仆巴见金刚亥母为癞妇。村摩瓦见大空行
母亦为癞妇。故见师为凡相,不能即以凡相轻之,以己之见分无肯定故。再严格
言之,不但于师不应以凡俗视之,即师所有之物,如鸡犬等,亦当认为法侣或护
法,而不可执为鸡犬也。佛云:惟觉者能知一切有情,有情不知有情也。仲登巴
所传噶当法语,有云:“佛有时现比丘,有时现畜类,有时现乞丐,乃至现为字
形声音。”佛既如是,师亦如之,何况今现上师相耶。再进而言之,一切有情,
其根器谁熟谁未,亦非吾人所能知其底蕴,故对一切有情,宜作清净观。云何清
净观,即观作佛是。但行人对于师过一点,最不易拂除,再略为补充。佛之功德,
被吾人误认为过者,亦复不少。例如佛说贤愚因缘经时,说一相好之因,有比丘
尼伯贡马,尚以染污之见而生疑心,认为佛说布施、供养功德,意在得供养。伯
贡马乃智慧较高者,尚且如此,何况吾辈,故吾人所见师过,又安知非其德耶。
世间一般所见,功与过往往颠倒而不自觉,譬如今饲猪,在猪视饲者,或生感激,
而究竟饲者之心为何如,则非其所知。又如马医疗马,或针或灸,自马视之,良
以为苦。即以人而论,如耽酒者,见人不饮,反为不快。又如严父母之教其子,
子反以为过。世间之见,比比皆是。佛昔为权巧方便故,现鹿,现魔,现疯狂,
皆有之,如父子相见经云:“佛时现梵释,有时现魔迹,皆为众生故,而众生不
知。佛本非贪痴,而现贪痴相。佛本非聋跛,而现聋跛相。佛本非鹿豕,而现鹿
豕相。种种不同相,为种种众生”。依金刚大持云:“上师即佛”。吾人不见师
为佛,岂吾人智胜金刚大持耶,于此当知自反。由吾之颠倒,乃见师过,实则吾
师乃清净离垢之真佛。如是生起信心。修至此时,于信心上稍为住定一时。俾得
坚固。说根本修信竟。
〖六月十二日讲〗
己二、念恩生敬。由前所述,只能生信,对于生敬尚有未足。于此,又当分
四种修习 庚一、胜佛恩 庚二、说法恩 庚三、加持恩 庚四、遂求恩。
庚一、胜佛恩者。先观资粮田显现上师,成立上师即佛想。如何能成立此想,
盖就功德一分言,上师即佛,就恩德一分言,上师且胜于佛。颇公常言:师恩胜
佛。初闻或疑,下细思之,实乃不谬。吾人在过去无数劫中,有无数佛出世,无
数佛度无边众生,而吾皆未得度。现在贤劫,已过去三佛,一、可洼计佛(即生
死坏佛),二、色都佛,三、迦叶佛。我亦未蒙度摄。现在能为吾说完全无倒,
合吾根器,明明白白开示可直成佛之法,惟有上师。即过去一切佛齐临,所说亦
不过如是。但适时契机,惟师独胜。此中道理,亦如饥饱二人,同时得食,饥者
甘之,饱则不觉。故同一受恩。其中不无缓急轻重之别焉。行人值师闻法,在得
圣果以后,十方诸佛皆现身为之说法,此时所感恩德,正如饱时予食。其在未证
圣果以前方处恶趣颠险危崖之上,生死无边海浪之中,惟师是赖。此时恩德,正
如饥者得食,有拯救之恩焉。与饱时得食,仅有增上者,轻重缓急,大有差别。
故云师恩胜佛,实未为过。且五浊恶世,众生业重,多与佛愿不相吸引,昔在贤
劫千佛,已认为难调难伏,独释迦以特殊愿力,现身救度,为诸佛同声赞为希有,
比之白莲,不避污泥。然当释迦在印度降生,吾未得值,其正说法时,吾未得闻,
涅槃之后,由诸菩萨、罗汉、大班智达传演,吾亦未与。及流至藏卫,经阿底峡、
宗喀巴诸师继续传演,吾复未得亲遇,是上来诸佛以暨历代诸大师宣扬正法,吾
皆处身化外,直至现在,乃遇上师,非师之善巧摄持,曷克有此。复次,时值现
在,又为浊中之尤浊者,其难调难伏,视释迦时代尤有过之。而吾之上师乃亲来
调我伏我,其恩德之重,夫岂寻常所能比拟。
庚二、说法恩者。正法难闻,人所恒知。据藏须请问经云:“说法之恩,一
字一劫,报之不尽,何况吾师为吾开示整个佛法,其深恩广德,更属穷劫莫报。”
昔人有为求一句偈。备行难行,或舍弃王位,或身施罗刹,或以身燃灯,种种苦
行尚所不惜。即如马巴罗渣瓦(弥勒日巴之师),其自传云:“自往求法,见山
如木立,无路可上,又遇大森林,猛兽毒蛇,不知如何穿过,因恐后生视求法为
畏途,故不备载”云云。又如阿底峡尊者,为求菩萨道,经十三日之海洲危险。
吾等今不费劬劳,而得值遇上师,何幸如之。吾人以往所造恶业,犹如误食毒药,
遇良医为我吐之泻之,化解其毒而为甘露,此医之恩赐为何如。吾人所作不善,
师导之忏悔,吾人现处之贫病,师教之修善,不惟能获长寿受福,且种后世利乐
因。吾人过去积有漏善业,师教转入大乘无漏业,其恩又为如何。
庚三、加持恩者。上师即不用口为我说法,我但能一心恭敬,所得加持,亦
能令吾通达,使成佛果。过去印度大德俄底黑若噶米为阿底峡说法,尊者以加持
力,生种种神通,入三昧耶定。又格勒降错赐与仆却昂旺降巴以陈年内供水,饮
后回房,一时慈心悲心油然涌起,乃至上殿犹以衣掩其面上之泪痕,恐为人见。
又颇邦咯至拉萨,遇降巴吞珠仁波卿,命与同修供养上师法(喇嘛却巴),于其
中间,慈心、悲心、信心,油然生起,法修未毕,泪湿衣裙。此皆属师恩加持之
显然者。
庚四、遂求恩者。凡上师所赐,一饮一啄,皆应永念不忘。即师无赐,而行
人一切安乐名利,亦当知无一非上师所赐。就近因说,安乐名利,由善法而来,
善法即从上师学来。就远因说,今生利乐,由于前生善根,而前生善根,仍由前
生上师处学来。吾人自呱呱堕地,究何所知,从稍知人事起,渐至现前究竟利乐,
而引入佛位,无一不由师来。知经教义,明取舍法,不空过此生,亦莫非师恩。
昔荣增意喜降宅,一日乏食,空腹听经,适其师仆觉绛巴,得藏王供一袋糌粑至,
荣增私喜,以为己德所感。下座后,其师呵之,以其不识师恩。荣增顿自惭伏,
忏悔。吾人每以知食,知衣,知文字技术,与修学诸法之师,宜有差别,而不知
皆由佛空乐不二智慧中之所显示,如百川聚海,和合一味,以时机方便,各有所
教也。现西藏一般皆认现世达赖、班禅,各各大师,皆大悲观音所化现,最初原
本无有,由大悲初化人,次立法(世出世法)。其视汉土,则谓一切文化历史,
皆文殊之所化现。此皆属于寻伺观察思惟者。此种思惟,在使人生起对师生敬,
若果一念及师,涕泪横陈,即是敬心生起之徵相,于此当住定一时。
戊四、云何行依止胜利。此行字,不在思惟,而在见诸行事。由念恩门而遵
师语以行,是为行依止。此中分三:一、供养上师一切受用(如财物等)。二、
承事,即侍奉。三、为依教奉行。三者中,以后者为最殊胜。昔弥勒日巴云:
“供养我都无,依行以为尊。”庄严经论云:“最殊胜供养,即依教奉行。”所
谓依教者,即依师所说道次,昼夜勤修是。说加行与正行竟。
己三、(依马车为丁三)于完结时如何者。
“所积诸善,由普贤行愿,或以净愿七十颂等,于现在究竟诸所应希愿处,
以猛利欲乐而回向之。”
如前所说,正行修毕时,观想前面诸师,收入顶上释迦,放大光明,遍照十
方,从自身而至六道有情。复观顶上释迦分身为二,一入自心,自身即成释迦,
放光遍照有情,亦悉皆成佛,复一一收入自心。顶上释迦亦收入自心。自心黄色
字,上有白色[口牛]字。[口牛]字周围有释迦心咒。于此念咒数遍(嗡、牟尼、
牟尼、麻哈牟尼耶、娑哈。)若已学密,即用密法收摄法。如未灌顶者,则诵道
次回向文,自此至止观,一一皆分初中后三段,即加行、正行、结行。修加行结
行法,均与此同。惟中间修正行一段,各有修法不同。颇公云:依此法修,如修
暇满大义,则正行可易为暇满大义。如先修六加行,或将加行、暇满、死无常,
三法合修,共作为正行。或将全下士道共作为正行,然后修完结行亦可。每日最
好宜修四座,最少二次,亦可。
〖六月二十六日讲〗
【如是每日上午、下午、初夜、后夜,四次修习。初修之时,如其太久,易
为沉掉所扰,若于此串习,将来纠正甚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