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相。宗喀巴大师之本尊、上师、护法,
皆以文殊为依。因过去诸佛亦如是故。四五两句:
【龙树无著佛所记,深观广行两大宗】
佛授记,言灭后四百年后,有龙树传深观法要。六百年后,有无著传广行法要,
以利众生展转增上。六句:
【传承诸师我皈命】
诸师,谓从初直至宗喀大师传承诸师。七句:
【为欲易入深广道】
明造论本意。八句:
【再以略法于此说】
谓已造广论,再造略论因缘。法虽为诸佛所说,而能令我心行清净,入菩提道
者,乃依心行二种,如法依止上师而得。因上师善说,及加持之力,恩德尤大。法
源虽由佛,而佛已过去,不能直闻故。何以先为礼敬。有二义:一、比佛恩德尤大
之上师,与其事业相合故。二、能直接消灭灾厄故。云何宣誓,谓造论须先宣誓,
方能成立并尽善尽美故。释前颂竟。兹讲正文,
【此论为总摄佛法之精要。龙树无著二大流派之准绳,胜士趋入一切智地之法规,
三类士夫所应修持,乃至菩提一切无不全备之次第也。由此菩提道次第为门,将具
堪能者,引入佛地之规律,即所说法。】
此论于佛所说,皆所应说。然标出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三种心要,乃
依二大菩萨大乘规律为准绳,非出自造。一切智地,即佛地。次第,谓不颠倒。堪
能,谓堪能闻思修机会及过去积有福德资粮者。具堪能者,谓弟子。
【如济迦麻罗寺(印度寺名)说法之轨则,先须讲明作者之重要,与法之重要,及
如何听说彼法之三事。】
济迦麻,谓朗巴,相状尊胜。罗西罗,谓如理。印度大寺说法轨则有二:(一
)即迦麻罗西罗。依萨迦派说,其地距印度捧噶那不远,在恒河北岸,有山凸出,
寺在山头,为大妈巴麻所建。寺中迎请如金刚道场佛像。中为祖殿,周围有八院环
绕,规模宏大。(二)为那烂陀寺,一名拿冷达渣。二寺各有说法轨则。那烂陀说
法轨则有三:即上师清净、弟子清净、所说法清净。迦麻罗西罗寺轨则,即本论所
述,先明作者之重要,次法之重要及应如何说听之三事。宗喀大师于二寺轨则,独
取迦麻罗西罗寺者,以此寺乃智中之智(即指阿底峡)过去所立,为尊重彼故,故
依其轨则。
【于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分四:(一)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二)为
于教授生敬信故,释法之重要。(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
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导第子之次第。】
中间剖析释注,由颇邦喀之上师降巴吞珠降错,本其心得,笔记而成。颇邦喀
大师为之刊行。
云何所说之法源清净,即无染之意,谓须由四谛直达解脱道,乃为清净。菩提
道次第,自依止上师起,至得金刚大持位止,圆满无缺无倒,乃真清净。如五明中
,医药等巧,乃世法暂时片面方便,不得为清净。说者之清净有二种:(一)解释
文义不错,(二)说法动机发心清净。谓非为名利恭敬,而为救度有情离苦得乐,
且具说法善巧。又闻法弟子亦忌三不清净:(一)试所说法合理与否,(二)测验
所说希奇与否,(三)以所闻法,为诤论资料。既远离上三不清净,又须于听法后
,以为受用修持,方能种下胜妙种子。
甲初、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又以别依菩提道炬论。故道炬论之作者,即是
本论之作者,其名曰燃灯吉祥智大阿奢黎,别号具德阿底峡。】
此明本论之来源,亦即明法之来源。说法者不独佛一人,如印度之红阿遮若教
,及笨教登巴喜饶等,亦皆称说法。故法必择其源。佛之所说,实因悲心,入地狱
,以如自业自受之理,愿代受苦。以此悲心,顿获降生三十三天,修习菩提心、佛
子行,以至成佛。然其所修,不外依甚深广行二法。此论即本二派之正法而说。
佛说法有权实二种。何为实说,即甚深般若法。何为权说,即广行法。如出离
心、菩提心等,均属广,般若正见则属深。弥勒菩萨所著现观庄严论,为显般若经
中引导众生如何依止善知识,引生出离心、菩提心等佛子行,直至成佛之事相。嗣
无著菩萨研究大般若,意谓经中应含有出离心、菩提心、佛子行等世俗谛。何以经
中所言,仅及甚深空义谛,而不及世俗谛。乃于云南鸡爪山修弥勒本尊十二年,得
具足光明,为弥勒菩萨摄往兜率天,示以经中所隐含之世俗谛。比返,遂作现观庄
严论释。注解法源清净,无著说,弥勒所说之法,亦即佛所说之法。佛所说法,皆
包含于大般若。龙树就其显分实说,作中论。无著就其隐分权说,作现观庄严论释
,为显般若经中,引导众生,从如何依止善知识,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等佛子行,
直至成佛。后世大成就者,皆重视此论。(即现观庄严论,现已有汉译本。)以此
论能总摄要义故。即论中所显修学境,应知有三,应行有四,及最后所得大道果。
(即法身。)
今所讲之朗忍,初明法之基础。(一)应知苦谛,应断苦因之集。(二)应知
清净道为得解脱之路。(三)应知法身一切相,知及所应作、应知法身一切智之作
用。苦谛应知,集谛应断。先思惟苦,由粗重而细微,乃生起出离心,依中士道戒
定慧三学修习。此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二种智相符合。继修菩提心,以自他换,得
证空性,得法身。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三种智相符合。朗忍与现观庄严论排比既皆
相同,惟以根器关系,现观不易了解,而朗忍则甚明显。如现观所说之敬信诸佛业
果,即朗忍中之皈依、依止上师、深信业果。现观之心行圆满,即朗忍之出离心修
学三学,直至生起菩提心。现观之遍利一切有情,即朗忍之六度等佛子行。又现观
所说之心境不明须依定,亦即是朗忍中之修止法。现观最后说,佛所说法皆为真实
义,亦即与朗忍最后所讲之中观相应。故论云:「总依弥勒之现观论」。何以论中
又别说依炬论。须知炬论亦依现观而造,炬论之所以得名者,喻如光明,显现现观
论中之隐微故。至云「炬论之作者,即本论之作者。」此中有数说,一谓宗喀大师
即阿底峡化身,此说不为清净。果如其言,胡能自作如是说。一谓炬论说三士道教
授,此论亦如是说,依义而说为作者。然藏中习惯,皆依人说,故二说均有未当。
实则明教授依现观,而密意依炬论。
阿底峡三字,梵语为普龚,即究竟彻底之意。在印度为邦噶那写日儿,甲若巴
麻麦壹喜,甲若巴,即吉祥义,麻麦壹喜,为灯智义。在西藏为降其饿,梵语为普
睹龚,即究竟彻底意。藏王菩提光称之为阿底峡,意谓一切智中之究竟彻底者,惟
燃灯吉祥智耳。
〖正月十八日讲〗
本论分四大科目,首明法源清净,释作者重要。依康萨、颇邦喀两仁波卿,皆
言如详说,应从释迦八相成道说起,而龙树,而无著,以至阿底峡。今从略论,直
接所依之炬论作者,述其家族及教证二分功德。分三:
乙初、氏族圆满 乙二、本生所得功德 乙三、于佛教中所作之事业。
乙初、氏族圆满。如:
【拿错罗乍瓦赞云:『东方惹火地,于此有大城,名次第聚落,其中有王宫,殿堂
甚宽阔,金幢以为号,国王名善德,丰富多资财,有如支那君。王妃吉祥光,诞生
三王子,莲华藏、月藏、吉祥藏为名。长子莲华藏,五妃诞九子,第一福吉祥,今
时具材能,亦称达那喜。少吉祥藏者,比丘精进月。月藏序居中,现我亲教是。』】
罗乍瓦,谓大译师而兼善巧五明之意。如根本论八十赞云:「罗乍瓦如世间眼
,若无彼则大地皆黑暗。」东方惹火儿地,乃印度地名。东方,指棒噶那,大城,
谓十万人以上之大聚落(如成渝之类),王宫,即金幢宫。其国王名善德,妃名吉
祥光,尊荣亦如支那君,藏文为「东坤松」,谓千乘之王。一说为千乘众之君,一
说为具千辐轮,每轴上有一种食物。依第一代章嘉如彼大吉说:东、即东方,坤松
、乃国音之讹,谓东国之君,即支那皇帝是也。其宫有两万金幢,有臣僚十余万。
有子三人,长即莲华藏,次、月藏,三、吉祥藏。莲华藏有五妃九子,一名福吉祥
,富具才能,有达那喜之称(犹今之博士),乃以居士身而勤行六度者。吉祥藏,
即精进比丘月,以通达密藏,曾至西藏。月藏,即今亲教者是。以上明阿底峡出于
胜族。
乙二、本身所得功德分二 丙初、博学所得教之功德 丙二、如理修行所得证之功
德。
丙初、明博学所得教之功德
【尊者于二十一岁以内,将内外教共应明处之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四,学至
是极精通。又于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次,即辩论折服一著名外道,于是英称普
闻。此大绰龙巴所说。尔后复于黑山道场,亲近罗[目+侯]罗古达喇嘛,此喇嘛曾
得喜金刚现身,金刚空行母授记,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为授大灌顶,命名曰智
密金刚。直至二十九岁时,于诸已得成就师前,修学金刚乘法。至是经教教授,能
达无余,即自意念,于诸密咒我已精谙,嗣经空行母等梦示多部密经,皆未曾睹,
乃折其慢。自此以后,有诸师长及其本尊,或明或寐,而加劝请云,若出家者,能
于佛法及众生作大饶益。尊者依言,往投大众部持律上座已修入加行位中之戒铠大
德,求请剃染,为作和尚,令得出家。三十一岁内遍学显教。别于大毗婆沙论,依
止法铠论师,于啊登打补曰,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对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
故于…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