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挑起解救他们的重担。看到母亲有情如此地痛苦,做儿女的就不能不救,至少应该为母亲减轻一些痛苦。不这样就是在世间法上也说不通:母亲生病了在床上躺着受痛苦,儿女回家起码要给母亲递杯开水,在世间法上这都是应该做的事。
[我们现在既已找到解救他们的方法,就应思维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状,依次修习承担解脱之责的增上心等,]这里特别提出了[依次修习],也就是我们起始修行应该从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 、增上意乐的顺序依次修,没有增上意乐就是阿罗汉或辟支佛,有了增上意乐就是菩萨,区别就在这一点。
[努力设法生起大宝菩提心为要。]为什么这里用 [大宝菩提心]一词?因为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所以菩提心就像成佛的大宝一样。[大宝]是汉语通常的译法,依藏文直译应该是摩尼宝,也就是求什么就有什么的宝贝。生起了菩提心就等于有了摩尼宝,一般人修了多年都不能起作用的仪轨,生起了菩提心的人只要念一遍就能起作用,所以就等于我们求什么就有什么。[大宝菩提心]是我们只能这样译,如果用[摩尼宝菩提心]一词,在意思上还显得弱了一些,依藏文的原意上应该是[如摩尼宝般的菩提心]。生起这样的菩提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菩提心就不是菩萨,就不能成佛,所以非常重要!
为生起菩提心就需先思维,为思维就需先听闻。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慈心;希望一切有情远离痛苦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悲心。比如为母极其珍爱的独子遭受重病时,他们的母亲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心里只想着若能找到一种迅速治愈爱儿痛苦的方法该有多好,这些想法在她心中相续不断,极为自然地明显生起。只有像这样才算达到生起大悲心的标准。
[为生起菩提心就需先思维,为思维就需先听闻。][思维]就是反复想成佛的道理,为了思维当然需要先听闻正法,知道生起菩提心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生起菩提心等道理。
[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慈心;]希望一切母亲有情具足安乐的心在自己身上能够油然生起,这就是慈心。什么时候我们的心上才有慈心呢?一定要每天在自己的心上都能油然生起愿一切母亲有情得乐的心,这才是有慈心了。
[希望一切有情远离痛苦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悲心。]同上面所说的一样也是自己每天都油然生起愿一切母亲有情能够远离痛苦的心,这就是有悲心了。
慈心、悲心这两样是我们成佛所必需的。在修菩提心时慈心还要加两个字,叫做[悦意慈心],也就是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独生子一样爱一切慈母有情。这样的慈心和一般所说的慈心还所不同,所以要加上[悦意]两个字。只有爱极了,才能想到给他们拔苦予乐。
[比如为母极其珍爱的独子遭受重病时,他们的母亲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心里只想着若能找到一种迅速治愈爱儿痛苦的方法该有多好,这些想法在她心中相续不断,极为自然地明显生起。只有像这样才算达到生起大悲心的标准。]在孩子的病痛没有彻底解除之前,母亲的心始终想着怎样迅速治愈孩子的重病,这样的心念是不会中断的。在一切众生没有得度、还没有得解脱以前,菩萨的心里也都是这样的,他们每天都在惦念我们这些众生。做母亲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孩子的病痛没有治愈前,她们总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睡梦中醒来就会想着孩子的病是不是好些了?赶紧看看孩子是不是退烧了,只有母亲有这样的体会。这种想把孩子的病尽快治好、彻底治好的心念,在孩子的病治愈之前,在母亲的心里是相续不断的。在我们众生没有得解脱之前佛菩萨都是这样一直牵挂着的,决不会放弃我们。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人被诸佛菩萨放弃了的,因此我们要有信心:诸佛菩萨这样的爱我们,我们要成器啊!有他们这么大力量的帮助,如果我们不尽快努力,那就是自暴自弃!只有我们能够极其自然地生起这样的心,才算是达到生起大悲心的合格标准。
佛陀的教法中,修习大宝菩提心的方法有二种:一.七重因果;二.自他相换。随便修哪一种都一定能生起菩提心。修此菩提心的方法,既完全又正确,大地之上无与伦比者,即是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教法的心要——《菩提道次第》,所以应从这一法门修菩提心。
在整个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中,包含了那么多法,但心要就是《菩提道次第》。没有生起菩提心,其他的法尽管说得再好,都修不起功能,所以我们应该从《菩提道次第》中来开始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方法,简要言之,即先修[平等舍],其次依次修【知母】等。【知母】,【念恩】,【报恩】三者为【悦意慈】之因,【悦意慈】是【知母】等三法之果,同时又是【大悲】之因。
帕邦喀大师这里简单讲了修菩提心的方法,也就是先修平等舍心之后,依此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 、增上意乐,直到正修菩提心,我们应依这样的次第来修。
这里所要修的慈心不是一般的慈心,而是[悦意慈]心,就是有深爱一切母亲有情的心。这与单讲慈心有一点区别,要先生起爱他的心,就像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极为珍爱的心,才会生起给他们拔苦予乐的心。
[悦意慈]心是知母、念恩、报恩的果,有了[悦意慈]心才生得起大悲心。对一切母亲有情只有爱极了才会想到为他们拔苦予乐,才生得起大悲心。
菩提心是否有力,是由大悲心力量大小决定的。如果发觉难以生起悲心,你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作为生起的方便法门。如果你努力启请,修观自在之心与自心无别瑜伽,便能从中获得加持,这是一种极其殊胜的生起大悲心教授。另外还有一些甚深扼要,但不便在集会中讲。
[菩提心是否有力,是由大悲心力量大小决定的。如果发觉难以生起悲心,你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作为生起的方便法门。]菩提心有没有力量,需要看大悲心有没有力量,要看悲心的大小。如果我们感到大悲心总也生不起来,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观修观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是诸佛菩萨悲心的总聚体,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加持,大悲心就容易生起。帕邦喀大师在这里为我们说了一种帮助生起大悲心的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好好修习,可以多念母恩,多念母恩才生得起报恩之心。
[如果你努力启请,修观自在之心与自心无别瑜伽,便能从中获得加持,这是一种极其殊胜的生起大悲心教授。]如果我们努力启请观音菩萨,那么修观音菩萨的心与自己修法的心就能合起。[无别瑜伽]就是相应并能够合得起,这样我们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观音菩萨在不了义上来说就是观音菩萨;在了义上来说则是诸佛的悲心。如果得到诸佛悲心的加持,我们的悲心就容易生起,这是帕邦喀大师所说的帮助生起大悲心的一种殊胜的教授。在没有得到这样的教授之前,大家可以多念母恩,多思维母亲的功德,多思维母亲对我们的好处,也有助于我们生起大悲心。
[另外还有一些甚深扼要,但不便在集会中讲。]帕邦喀大师还有其他的一些殊胜修法,但在大庭广众讲法和传修法是有些区别的,所以帕邦喀大师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传那些修法。一般在大庭广众下只能讲道理,讲应该怎么做,在真正具体修时还要有殊胜的方法,所以上师要另外传修法大家看《菩提道次第》里面的【马车】,那就是修法。
我在康定曾得到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单传的菩提心的修法,我想将这些修法贡献给你们大家,在这一部分讲完之后,我要给大家传上师传给我的菩提心的修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修菩提心,怎样才能生起菩提心。大家要天天至少想一遍,这并不难。如果天天想一遍,我们就能消无量的罪业,也能生无量的功德,同时对生菩提心的方法也一天天的熟悉了。
如能生起【大悲心】,便能生起承担利他之责的【增上意乐】,由此即能生起菩提心。
没有菩提心,连自了的事都做不好,哪里还能想到为利有情愿成佛?没有增上意乐就生不起菩提心,有无增上意乐就是那些声闻缘觉与菩萨的区别,区别仅在于此。能够生得起增上意乐,心相续就发生了变化,就将变成大乘的相续,将来的最终结果,无论需要多长的时间,都是要成佛的。只要我们的菩提心真实生起了,二乘人见了我们都要礼敬。他们不是礼敬我们的功德,我们的功德比起他们差得太远了,连给他们提鞋的资格都不够。但是我们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就一定能成佛,他们却没有这个资格,所以那时我们受他们的礼拜都没关系。就像皇太子年龄再小,宰相见了称其为千岁都没有关系。
在修平等舍之时,先观一个非亲非仇的中庸有情在自己的面前,消除贪瞋,令心平等。然后观二个人在自己面前:一个是你最奇爱的亲友,另一个是你最讨厌的仇人,次思这位亲友在过去无数生中,曾是你的仇人并伤害于你;这位仇人在过去无数生中,曾是你的亲友并惠助于你,这样来消除贪瞋令心平等。
帕邦喀大师在这里将道理和方法都讲了出来,我们要天天这样想,才能起到让自己的心消除贪瞋、生起平等的作用,单是懂这个道理是不能起作用的,所以我们应该依照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传的菩提心的修法天天串习、天天思维、天天想,才能逐渐生起菩提心。
然后应思,一切有情,从他们自己这边来讲,都想要快乐,是平等的,都不要痛苦也是平等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曾作过我的亲友和仇敌,同样是平等的,所以我到底应该贪爱哪个?瞋恨哪个?你必须这样思维,直至对遍虚空的一切有情生起平等心为止。
这段话叫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维平等舍心:一切有情想快乐是平等的;一切有情想远离痛苦是平等的;一切有情都曾经是我们的亲人、都曾经是我们的仇人,这也是平等的。因此我们想想:应…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