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P8

  ..续本文上一页异空,空不异色”。当观察量圆满时,便可用这四句偈来阐释你的观察量已圆满了。

  “不拘一面而同时,在见缘起不虚妄,即灭实执所执境,尔时见观察圆满。”一旦进入了无轮替思维(轮替思维是指,思维此则彼就放下;思维彼则此就放下。看到空就不会想到色;看到色就不会想到空),在观见缘起不欺诳之理时,便可将执实之所执境灭除,此时可说观察量已经圆满了。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离无边,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这里讲到观察圆满之相状,藉由现分(现象之显现)可去除有边(常边之执),由空而去除无边(断边之执)。下部宗是以现分来解释缘起之因,而执现分为实有,所以,就有让我们生起边执的所缘;上部宗是利用令我们生起边执见的所缘来破除边执,亦即利用缘起来破除边执。换句话说,他宗依缘起而生边执,上部宗依缘起而破除边执。所以,如果能了知性空、因果现起的道理,则“不为边执见所夺”,不会被下部宗主张的实有之边执见动心夺意。

  下部宗主张“由现分可去除无边之执,由空分去除有边之执”;但上部宗主张“由现分去除有边之执,由空分去除无边之执”。此处之无边指的是完全没有(虚无),有边指的是实有。若对缘起有甚深的了解,“由现分去除有边”所去除的是增益边(注: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则本无自性,众生不之了固执之以为有,此名增益边。——丁福宝《佛学大辞典》),下部宗以缘起义理去除损减边(注:因缘所生之法,原无自性,然非无因果之功能,众生不之了,拨无之以为空,此名损灭边(损减边)。——丁福宝《佛学大辞典》),而应成派不共之义理不但可以用缘起去除损减边,同时亦可去除增益边。如果就下部宗之见解,其所说之缘起只能去除损减边,但不能去除执实之执着。

  再谈空性。下部宗以空性义理只能破除增益边,但却无法破除无边。应成派讲到空性时并非只破除增益边,亦可同时破除无边。空性本身是因也是果,这是应成派不共的特色,若解此(空现为因果),便获得应成派不共之见解,也就不为其他见解所夺。我们一向都有边执,若能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有所了解,便可以破除边执,生起正见,不为其他边执见所夺意了。

  试问我们能破除边执吗?似乎还不能。三主要道所讲的“现分”指的是名言上的,但我们现在的心中可以说是只有边执见,而且边执见所现起的只有现分而已,比如房子、亲友等,这一切对我们而言都现为实有,所以我们会去执这一切,在心中只有边执见而已。

  由于我们心中边执的力量非常大,因此心中边执的现分之力量也显得非常大。在外境,名言量的现分是有,但由于我们心中边执见的现分非常大,名言量的现分比较薄弱,所以我们会去执名言量的现分为实有。以金刚杵为例,金刚杵在名言量的现分有(有其显现),但在我们心中也有执它为实有之现分显现,由于名言量之现分力量较薄弱,而执其为实有的力量很强。我们现在心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执实的,且力量非常强。三主要道说:“又由现相除有边”,我们可以利用了解现分为缘起之道理来破除实有,因此,现分可以成为我们破除实有的助手。我们现在心相续中执实的力量很强,即使用缘起的道理来思维现分,目前也很难破除视外境为实有的执着。可是,下部宗缘起的道理好像帮助了实执,我们现在心中有很强烈的实执,而现分反而帮助了实执。

  要破除实执必须从自心上去用功夫,在别的地方去找实执来破是找不到的,就像章嘉若毕多杰说:“我们现在把活生生的现象摆在一边,却在牛角上去找现分实执来破;破除实执不在心相续中找,却在心以外再去另找实执来破。”

  到此,三主要道主要的内容到这里就讲完了。在了解之后去实修是很重要的。

  “如此三主道扼要,吾子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对三主要的内容如实了解之后,应依于阿兰若发起精进,为究竟事——成佛——迅速修持,即迅速修持成佛解脱之道。偈子中“吾子”之意是,宗喀巴大师把在座的人视为自己的儿子而加以告诫,要我们每天都认真修持三主要道。我们不一定每天非念诵三主要道不可,但最重要的是要去思维其意义。宗大师并没有告诫我们每天去念百字明咒多少次,而是告诉我们思维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之意义,并自我观察心相续中是否生起三主要道才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常说的“日常功课”在翻成藏文就是“口诵”,法王说这个藏文词实在用得不好,因为大家有时真的就变成只有嘴念,心里没有去思维,这样非常不好。我们应每天都去思维其中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变成每一天的功课。就像《广论》中的愿心学处对此世有四个,对来世不离菩提心亦有四个,这些学处应每日六次在心中生起,这样能让我们的发心增长。宗大师并没有说应每天用嘴巴念这些学处。

  到此为止,《三主要道》的简略讲解就全部结束了。我的这个传承主要来自于法王尊者,我在其座前听闻过三、四次,另外还从洛切仁波切前听闻过一次,在邦那仁波切前也听闻过一次。传承源自于此。

  日前有些同学在用餐时问我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在大众中再说一次会比较好,以下先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再回答大家今天的问题。

  问:何谓三解脱门?

  答:三解脱门有从四谛和空性二种解释方法。若就空性解说,又有二种解说方式,即从“能、所、事业”与从“体性、因、果”作解说。一般我们称“空、无相、无愿”为三解脱门。配合而讲,空解脱门是就体性而言,体性是空的;就因而言,是无相解脱门;若是果则是无愿解脱门。为何将无相解脱门立为因来讲?“相”的意思是征兆,比如明天要下雨,今天的天空会变颜色,这是一个征兆。“愿”是今生如此做,希望来世能如何如何之愿求,讲到的是未来,因此把无愿解脱门立为果。再就“能、所、事业”来解释。“所”指的是对境,对境是“空”;“能”是造作者,是“无相”;“事业”则配合“无愿”解脱门而说。

  问:何谓长寿天?

  答:不同论著对此有不同说法。有些论著主张长寿天是特别指大梵天,有些主张指四禅天之无想天,有些认为整个无色界都算长寿天,有人主张指非天,也有人主张指北俱卢洲的人。总之,长寿天指无暇修学佛法之处。昨天说的八无暇处,其中四个在人道四个不在人道。非人道有地狱、饿鬼、畜牲及长寿天四个无暇处,将地狱、饿鬼、畜牲去掉之后,其他的就全都归长寿天了,因此,对长寿天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谈八无暇处主要讲的是没有闲暇可以修法的状态,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八”可能不足以形容,因为我们实在是太没有空可以修法了。

  问:何谓“萨卡达瓦”?

  答:“萨卡”是一个星辰的名字,“达瓦”是月,“萨卡达瓦”指的是某个星辰的月份。在藏历的一个月份里可以明显看到这颗星运转,因此将这个月命名为“萨卡达瓦”。按传统的说法,藏历这个月(四月)的十五日是佛陀入胎、成道和入涅槃的日子,所以寺院会特别在这个月的初一到十五很努力地修各种善行,如礼敬、礼拜、诵论(入中论、现观庄严论)等等。所以我们也在这十五天里特别安排讲解三主要道。下一次“萨卡达瓦”时,我们应该念《入行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我想如此安排,这样我们应可积聚很多资粮,同时也会比较熟悉这些论著。

  问:请问仁波切,下部派破境上实执并非在当体上破,而是另外找一个如牛角的东西去破。可是,我们学习时仍应由下部派而一步步学上去,其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一般人很难看到自己实执,因此从下部派中可以显出我们一般对实执之认识,上上部派才可依此实执而破除之,从中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实执,所以学习时必须从有部学上去,而不能一开始就学应成派?

  答:是的,我们应先了解下部宗的主张,了解其如何生起这些实执,之后再学上部宗见解,再依上部宗之见解来破除下部宗之实执,学习次第是这样的。对我们而言,比较适合的是下部宗的想法,因为我们的想法与他们的比较相似。

  问:刚才讲到应成派的说法中,提到“在空中可现出因果”,意思是因为空性之故,所以缘起因果都可以建立。请问是这个意思吗?

  答:从空性之体性中现出因果,而非指空性本身会现出因果,因为空性本身是常法、无遮法,这是要了解的。否则,别人可能会想:这是哪个老师讲的?空性本身怎么会现出因果呢?由于从缘起可以了解空性,因此可以由空性的体性中现出因果。

  问:由于下部派本身是实执的缘故,因此只能断掉损减边,而无法断增益边,为什么?

  答:下部派有其自己主张的空性、无我、无常等。思维下部宗之空性义理,可以破除常边(增益边),但无法破除损减边(断边);但若思维上部宗空性的道理则二边都可以破除。

  问:无始以来我们都曾造过五逆十恶的重罪,该如何忏悔才能使自己的罪清净?

  答:要用四力对治法忏悔。四力对治法中,最重要的是生起猛利的追悔心,回想过去所造种种恶业,思维而生起猛利追悔心,再配合其他的三种对治而修。即使回想不起来,也要想:我曾经造过无量的恶业,进而思维其异熟果报有那些。

  问:关于祭拜祖先之事,请仁波切再作进一步说明。

  答:佛教并不反对追思祖先或祭拜祖先,佛教反对的是认为你的祖先还坐在里面(祖先牌位里面)的观念。在佛教中认为杀父杀母是五无间罪,是很重的罪,可见佛教肯定父母在我们造业中的重要性,因此不可能反对追思祖先这件事。对自己的父母当然要去孝顺、追思,对自己父母的父母也应该这么做。追思或孝顺其他人不如追思、孝顺自己的父母的善业大。

  

《三主要道》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广论毘钵舍那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