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醒世无常歌开示暨无常禅修▪P3

  ..续本文上一页是经部或续部,我们已听闻过,学习过,得到过了,而就我的岁数而言,对于大多数人都已走完了人生的一半,剩下的日子该如何好好运用,好好修持,如何去作,就看各位自己的决定了。所以,在这个偈文提到说,所有的苦,若不透过当下的修持,努力断除,就会在轮回中不断轮转,让各种伤心、难过以及颓丧不停的持续下去,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当修善行。现在开始就这一段内容,再作两分钟禅修。

  在前面这个偈子中提到,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为什么我们会不在意时间,让时间白白溜走呢?那是因为我们忘记无常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会忘记或故意装作不知道这个死亡无常的道理呢?就是因为我们对此生非常的执着。因为对此生的不断执着、贪爱,好象小孩贪玩,童嬉这个比喻一样,所以才会漠视死亡无常的道理。

  “貌似精明实愚痴,耽着现世似童嬉,

  忽遭可畏死主逼,无计可施终将临。”

  我们就像爱玩乐的小孩一样,贪着于游戏的快乐。我们常常会指责小孩子说:“你真是不懂事,现在不好好读书,浪费时间,将来长大该怎么办?老了又会如何?”同样的,反观自己,自己对此生的执着,就如同不懂事的小孩一样,只顾眼前的快乐,却从未想想未来,没有想死亡,更没有想到来世投生,这些我们反而从来不在意。不光是不在意,甚至还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在此生当中是非常精明的人物,如同此句所说“貌似精明实愚痴”。这个精明可以害到他人,可以赚取利益等等,然而,这种世间称赞的精明,是一种最大的愚痴、愚笨。因此,这一段偈子,要仔细禅修。

  我们耽着此生现世,是一个最大的错误,跟不懂事的小孩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把耽着此世的这一念心回转过来,来世将会如何?除了到恶道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此偈第三句又提到“忽遭可畏死主逼”,那是因为我们只想着现在,就像孩子在游戏般地贪着现世,根本没想到死亡无常,因此,当“忽遭可畏死主逼”,死主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从来没有为死亡这件事好好地准备过。所以,希望针对这个偈子,大家来作禅修,一定要生起弃舍耽着现世,执着此生的心。下面针对这一偈内容,开始禅修。

  接下来,提到的是死亡何时会来是不一定的。在之前的观修中,先破除了有人觉得自己是不会死这样的念头,生起“原来自己是会死”的意念,之后,可能变成认为,自己会死,但可能不会那么快降临,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快死。因为自己还年轻,还没老,死亡应该是在老了以后才会发生,年轻的时候应该不会死;或者认为自己很健康,所以不会死。这种对于死亡毫无警剔的心,是不可以的。

  首先,大家已认知到自己一定会死,那么,也该认识认为现在不会死的第二个心识。何时会死是不一定的,所以,一定要快快提醒自己现在就要修持。若是推延懈怠,想说以后再修,死亡无常一到,此时想修也已经来不及了。

  “自念尚且不死故,忙于无尽现世业,

  可畏死主忽现前,宣布死期终将临。”

  “自念尚且不死故,忙于无尽现世业”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即虽然觉得自己会死,但死亡是以后的事。有这个念头时,就会认为不必急着修学佛法,不必准备死亡,等自己老了以后再作打算。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若觉得现在不会死,就会想着现在可以多作一些世间事务;也因为这种想法,认定死亡不会那么快来到,必然会将自己的身心投注在世间事务上了。可是“可畏死主忽现前,宣布死期终降临。”我们必须认清并提醒自己死亡随时有可能会来。它一来,就是告诉我们“你该死的时候到了”,那时候再作任何准备都是来不及的。

  所以,这里提到“可畏死主忽现前”,就是指在我们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死亡会突然来临。而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是非常普通平常的状况。譬如不久前才见面的亲友,忽然听见他往生了,通常我们的反应都是“啊!不可能。怎么会这个样子?”这种反应说明,我们都认为死亡是不可能的。听到死因是被毒死的,更觉得不可能:“他怎么会被毒死?”死亡的因素、理由有许多,可是,我们却都自然认定:死亡,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不可能!怎么会这样?”的心,所以,认为死亡的到来就是一种忽然现前的情况,而觉得震惊无法接受。我们在座每一位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认为死亡不太可能忽然就现前的。不过,就算我们没有特别准备好接受它的到来,它还是会不请自来,它自己会出现,就在我们完全没准备、措手不及的时候,死亡就来了。因此,这偈子说死主是忽现前的。

  所以,在这段观修时,我们可以按时间远近进行观修。首先,先想自己的寿命只剩五年了,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再缩短,想想自己只剩短短一年的寿命,那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再缩短只剩下半年生命;再缩短,只剩今天一天,明天就要死亡,透过时间的缩短来作一段禅修。

  透过刚才的修持我们知道明天是否会死也是不一定的,且知甚至连写下一张“明日绝不会死”的保证书亦是没用的。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提起“明日会死”的修持,但可以慢慢由五年内会死而至一年、半年等等,最主要的用意是要使心中对于“死亡是不一定的”,这个心念与觉受要非常坚固。因此,前一个偈子在道次第来讲是认知死亡,即知道死亡一定会到来;这个偈子是告诉我们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

  “虽勤筹措明日事,即刻起程终将临,

  剩食残饮未竟业,无奈放舍终将临。”

  在此生来讲,对于死亡我们都没有准备,所忙的是今生中各人的行业、家里或工作上的事,大家都忙在世间的琐碎事情上。但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或对于我们死亡的那一刻有任何的帮助吗?事实上是没有的,因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一切都是要舍弃的。这个偈子“剩食残饮未竟业”所指的是在此生中各种饮食、用品,甚至是我们的亲人眷属、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世间人事物,死亡那一刻都无法带走。

  在这之前的三个偈子,首先我们认知到死亡是一定会到来的,所得到的结论是我们要修持佛法;第二个偈子提到何时死亡是不一定的,因此得到的结论是当下马上就要开始修持;而这个偈子提到的是所有世间的东西都没有意义,只有佛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光是知道要修持,而且当下修持,而且要修持的只有佛法,这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

  在噶当派大师中,真正专修噶当派的修持者们常会严厉责骂弟子。如果有弟子觉得“没关系,世间法也可以与佛法同时修”,此时噶当派的修持者便会呵斥弟子:“世间法与佛法是不可能同时修的,你一定要专修佛法,一定要将心投入在佛法中。”这三个偈子分别代表以上三个次第。最后这个偈子代表的是,唯一我们要专修的就是佛法。这个偈子在道次第里属于“死亡时只有佛法能对我们有所帮助”这个标题。因此,各位如果学过道次第便知,在道次第里所提到对无常的三个观修方法,第一是知道死亡是一定的,第二是何时死亡我们不知,第三是死亡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东西帮得上忙,以上分别就是这里的三个偈子。

  观修无常的功德是什么呢?就如博朵瓦大师曾提到,真正不断地修持无常,我们的心能得到清净且自然能得上师之加持。此外,他还提到,我们一般觉得要忏悔消除业障是很难的,但如果你好好观修无常的话,则清除罪障很容易,要成就善法也很容易。有个故事提到博朵瓦大师有一次跟他的弟子说:“你就好好去观修无常。”这个弟子修了很多年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换个法来修了,于是就跑去问博朵瓦大师,但博朵瓦大师直接告诉他:“没得换,没有可以换的,无常法就是最深奥的法,如果你不相信我,你觉得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那你就滚蛋吧!”博朵瓦大师接着说:“我修持的这个无常的法,是转净(转化成清净)的最好法。”他指的即是我们平常所说,当你证得乐空不二的境界与智能时,一切不净的显现就能够转变为是清净的。但博朵瓦大师光是专修无常就能将一切转净。事实上我们也能感觉得出来,如果我们真的碰到一个专修无常的修持者,在此生他是很知足,执着很少的,他的心变得非常纯净、非常单纯。因此,我们今天在修持的,就是最殊胜的转净的无常法。如果要给无常一个非常了不起而响亮的名字,就可以说它是“大的殊胜的转净无常法”。

  接下来的几个偈子提到的是死亡时候的情况会是什么。

  “铺衾而睡但今日,如朽木颓卧末床,

  无力翻身拈摸手,牵捉衣友终将临。”

  这个偈子提到的是当我们已是重病,快死亡的那一刻,我们的四肢及全身都没有任何力量。年轻健康时,手的力量很大,各种工作都可以做,可以到处跑到处搬东西,非常开心,但在死的那一刻“无力翻身拈摸手”。拈摸手的意思是没有力量的手。大家应该看过重病者的动作会变得很轻,一点力量也没有,他想碰他的朋友也是轻轻的,只能轻轻地碰着朋友亲人的衣角,或说他想碰碰自己的身体或衣服也是完全没有力量的。以上针对此我们做二分钟的禅修。

  (这一段的观想,仁波切特别提到我们可以配合之前的三种修持方法,即在这个偈子里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景象,已经无力翻身了,身体非常虚弱,像拈摸手这样的情况,此时我们再回想到前面:原来死亡它是一定的,何时死亡是我们没有办法说得准,而在身体如此无力时除了佛法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得了我。所以,以下这些死亡情形的观想,都要配合之前这三个不断地思维。)

  我们所学的“醒世无常歌”整个的顺序在这里再介绍一次,从法本第二页第三个偈子开始。

  无始以来的轮回:

  “无始轮回至今生,已经无数生死轮,

  虽受种种乐与苦,于自未办少分利。”

《醒世无常歌开示暨无常禅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